21世紀科學革命的思考―再論道學文化的新科學觀

21世紀科學革命的思考

—再論道學文化的新科學觀

胡孚琛(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北京 100732)

內容提要:本文論述了將人的心靈引入物質、能量的研究範圍並建立完美的數學關係是21世紀科學革命的方向。同時對物質、能量和人的意識之間存在同一性;道的宇宙創生模式和場論;靈子和靈子場;意識場和意識場的結構與功能;多次元宇宙的生態觀;人與靈系生命的通訊諸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靈子場、意識場、生命波(氣)

Reflecting on Scientific Revolution in 21st Century

-- Rethinking the New-scientific View of Daoist Culture

Hu Fuchen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Beijing 10073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mind into the research of matter and energ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se three identify with each other and working out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tual interaction of information, energy and matter would be the direction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Other issues like Daoist cosmology of world creation, theory of field, the spiritoid and spiritoid field, consciousness an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nsciousness field, multi-dimensional cosmos, communication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spiritual life are also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spiritoid field, consciousness field, vim wave ( qi)

美國科學史家托馬斯·庫恩(Thomas Sammal Kuhn, 1922-1997)在1962年著《科學革命的結構》,認為每一個時代的「科學共同體」成員都把某種科學「範式」當作共同信念,當代的科學家都在這種「範式」的制約下進行認識活動和創造。科學革命本質上是這種範式的轉化和更替,當發現大量違反舊範式的反常事實時,則會出現創立新範式和推翻舊範式的危機,科學革命就到來了!20世紀日益引起科學家重視的大量人體和心靈潛能現象,特別是撓場、零點能、超光速傳播的發現,都突破了現代科學的理論範式。撓場(torsion fiele)又稱自旋場(spin field)、扭力場(axion field),是物體自旋時造成時空結構扭曲所產生的場。自然界中的物體幾乎都有自旋運動,因而撓場是普遍存在的。如旋轉的陀螺儀、機械中軸和齒輪的旋轉、星雲和星球的旋轉、基本粒子的自旋、水晶(SiO4)的三方系及六方系螺旋結構、磁性金屬的自旋結構等,都會拖著周圍的四度時空旋轉而產生撓場。撓場與引力場相似,不受障礙物的屏蔽;其傳播過程中無能量損耗,僅改變物質的自旋狀態,也就是說撓場不傳遞能量而只傳遞信息;撓場的傳遞速度至少為光速的10億倍;撓場會產生軸相的加速;撓場在四度空間傳播不受光椎(光從原點四散傳播在時空坐標系中形成的椎狀結構)的限制,即它不但傳向未來,也傳向過去;撓場並不一定遵守場的重疊原理;撓場源移走後,在時空中仍保留著自旋結構,即撓場有殘留效應,是有記憶的。例如龍捲風的撓場產生的異常能量可以使木條、草棍穿入鋼板,這就是撓場激發的「量子虛空零點能」發揮了作用。這都說明,量子場(quantum field)背後不僅有撓場,還有更基本的「靈子場」。宇宙的實相是複數的,實數空間的粒子都伴生著一個相互垂直的虛數空間,當實數空間的粒子形成複數波函數的量子場時,其場的虛數部分就能與虛數空間的靈子場相交通。在最深層次的微觀世界裡,靈子場、撓場、量子場是相互交通的,實數世界和虛數世界也是相互交通的,這種交通必然也極大地影響到宏觀世界,僅是我們受舊科學範式的束縛視而不見罷了!

三百多年前,一個大學生就可以幾乎了解所有科學的前沿問題,可以把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主要科學分支的知識介紹得很清楚。然而在19世紀初,據愛丁頓說全世界只有兩個人懂得廣義相對論,現在高能物理也只有少數科學家精通。由於科學的快速發展,每個科學家都必須貢獻出畢生的精力,加速了解本學科知識的前沿,並把自己局限在一個非常狹小的研究領域裡,其他專業的學者對這個領域的術語、數學、運作方式則難以溝通。西方學術由古希臘的自然哲學逐步分化出許多門類,越分越細,每個科學家終生只能研究一個狹窄的門類,精於一種只有經過多年訓練的少數專家才能讀懂的語言。例如在數學界,自希爾伯特(D.Hilbert)之後,就再沒有一個數學家,而只有拓樸學家、數理邏輯家、幾何學家等。這樣,各門類的專家雖然由科學的高速發展變得越來越聰明,但在本專業之外的眾多領域卻仍覺愚昧。這種現狀是很不正常的,也是科學走上歧路的表現。科學的發展不應該越來越複雜,而應當越來越簡單。愛因斯坦晚年致力於大統一理論的研究,就是想將科學的規律簡單化。科學不應當僅是少數人才懂得的知識,科學應當成為多數人都能了解和掌握的學問。如果發現一套完整的統一理論,將現代科學各門學科進行消化和簡化,使成千上萬的大學生都能掌握其梗概,用以解決各種技術層面的具體問題,這才是科學最終發展的方向。我認為人類分門別類的學術最終必將歸結為一門學科,這就是道學。道學就是21世紀的前沿科學,它不僅將自然科學的各門學科統一起來,而且將社會科學的各門學科也統一起來,並打破科學、哲學、宗教三者的界線,因為道的規律是人類社會、自然界、心靈界統一的自然律。人們只要沿著一門學問認真鑽研下去,總有一天觸摸到人類智慧的樞紐,達到道的境界。道學是人類智慧的樞紐,掌握了道學,就會打通各門學科之間的壁壘,填平東西方文化之間的鴻溝。由此可知,錢學森教授倡導的「大成智慧學」,就是我們正在開創的新道學。

21世紀新科學革命的特點,就是打通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界限,使心理學、生理學和物理學、化學接軌,將人的心靈納入物質、能量的科學研究範疇,從而導致人體生命科學成為新的「帶頭學科」。下面,我從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出發,提出對21世紀科學革命的思考。

1、物質、能量和人的意識之間存在同一性

處在21世紀前沿的科學家必須牢牢樹立起一個信念,即在宇宙的自然設計中,人的意識和智能與物質和能量之間在物理作用上沒有本質的區別,它們都是具有同等地位的物理量,物質、能量和意識之間存在同一性。

這樣在科學研究上,我們必須學會認識兩個世界和兩種探索真理的方法。一是「形而下」的「器」世界,在哲學上稱作「實」、「有」、「色」的世界;一是「形而上」的「道」世界,在哲學上相對前者稱作「虛」、「無」、「空」的世界。實有的「色界」是變動不居的,虛無的「空界」是永恆長存的,前者是後者激發態的化現。在科學研究上,對於實有的「器」世界一般多採用由內向外的「器證」與推理的方法,即近三百年促進物理學飛速發展的邏輯推理和物理實驗的方法;而對於虛無的「道」世界則只能採用由外向內的「證悟」與直覺的方法,即中國禪師和內丹家數千年倡導的「內省」、禪定以開發靈性的方法。器證和推理是人的理性思維,證悟與直覺是人的靈性思維,這兩種探索真理的科學方法實際上是相輔相成、互生互補的,因之愛因斯坦認為直覺是科學發現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科學史上的重大發現和技術史上的重大發明大多是靠直覺完成的。我們還發現,對於自然界的諸多科學難題和未知領域,科學家至今尚一籌莫展,而宗教家卻早走幾步通過內省和證悟把握了真理。因之,在宇宙本原及終極實體乃至人的心靈的真理探索方面,我們必須學會接受精於禪定和內丹修持的宗教家們的見解。

我在1980年曾推導出「信息」和「可用能」之間的數學關係式,而人的意識本質上就是高層次的信息。拙作《道學文化的新科學觀》早已闡明了這些問題,因之我們可以斷言物質、能量和信息(包括意識)是可以相互轉化和根據物理公式換算的。這樣,我們揭示出人的意識和物質、能量之間相互轉化的數學關係式,必將引發21世紀的科學大革命。

2、道的宇宙創生模式和場論

老子《道德經》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42章),顯然是道的宇宙創生模式。道是宇宙自本自根的最高本原,是宇宙中一切「存在」的根據,它以「虛、無、空」為體;以「靈、明、覺」為相;以「生、化、現」為用,具有絕對性、永恆性、潛在性、質樸性、無限性。

道是宇宙一切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源泉,是一切運動和變化的潛在原動力,它在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超越時空的先天運動中創生出虛數的「場」,由虛空場的疊加和波動激發為複數的「場」,這些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場創生出「三生萬物」的後天世界。宇宙的終極實體(ultimate reality)是「靈子」,靈子是信息的最小基本單位,又是生命和心靈的基本單元。先天世界的運動不受光速限制,後天世界的運動必受光速限制,故光是先後天世界的分界線。宇宙中一切「場」運動的終極狀態,我們稱作「基態」(ground state)。道安《本無論》云:「無在元化之前,空為眾形之始。」靈子和光子的基態都是真空,是物理的真空自振態,是意識入虛寂大定的真空映照態,虛空態是「場」運動的基態。在禪宗、密宗和內丹家的內省修持中,一般將「場」運動的狀態或功能稱作「凈分」和「染分」或「凈法」和「染法」。腦內的各種虛空波疊加,派生出意識的結構與功能。當腦內意識波處於虛空、寂靜狀態時,為意識的純態即「基態」,稱作「凈法」。當腦內意識處於激髮狀態或波動態,即混態,稱作「染法」。腦內意識的結構,依其靠近基態的距離,又有「凈分」和「染分」的區別。腦外的各種虛空波疊加,形成不同層次的「場」,派生出客觀世界的各種結構與功能,皆屬「染法」。因之佛教天台宗認為,人之靈明性體和宇宙之虛空本體實質為一,稱作「如來藏」,本具足萬法,有凈染二性。以其染性故,能現一切染法,故有變易;因其凈性故,能現一切凈法,故有永恆。要之,腦內外的真空系統處于波動狀態,可生化出大千世界;當其回歸真空系統,腦內則呈現靈明性體的開悟狀態,腦外則回復「場」的基態。

這就是說,虛空態是宇宙的基態,也即靈子場的基態,是零點,以「O」來表示。在數學上,零點佔據特殊的幾何位置,是坐標系一切變化的起始點。在宇宙中,無論是物質或能量,無論是信息或意識,在零點上都是同一的,零點可以使不同的存在要素走向大統一。

「道生一」,「一」即是處于波動態的靈子場。靈子場的激發態或波動態,卻是扭力場的基態。這種場僅表現為信息,尚無能量化生,亦稱信息場。靈子場具有無限的創造性和選擇性,突出了信息選擇性與合目的性的特徵。靈子場是宇宙間最基本的場,其他場都由靈子場疊加化生而來,它在宇宙演化的全過程中都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並且是宇宙創造、化生的總根源。

「一生二」,「二」是處于波動態或激發態的扭力場。扭力場又稱撓場,或自旋場(即物體自旋時由時空結構扭曲形成的場),它是量子場的基態。因其為量子場的基態,故又名「量子虛空零點能全息場」,這是一種各向同性的標量場。扭力場(撓場)不受光速的限制,不受障礙物的屏蔽,是信息化生為能量的初始狀態,是「力」的表現,其初始的能量即真空漲落起伏而產生的零點能。

「二生三」,「三」是量子場的激發態化生出信息、能量、物質三要素,由虛數的世界(虛信息、虛能量、虛物質)向複數世界化生,標量場演變為受光速限制的矢量場,謂之「三生萬物」。量子力學在數學上是以無窮維空間來描述的,具有多層次的能級,可知人的意識也具有多層次的結構和無窮維的傳播方向。人的意識在由先天向後天轉化時也像量子由先天向後天轉化一樣存在能級躍遷。有「場」必有波動,波是場的體現。粒子結構的物理真空自然波動產生「零點能」,甚至可以產生那種隨緣聚散的「零點粒子」;意識結構的自性真空自然起伏產生神經脈衝。真空虛寂為陰,自旋波動為陽,陰陽迭運,在人腦中則由靈明性體化生出潛意識和人的理性思維;在自然界則產生粒子和能量形成後天世界。

真空是能量的最低狀態,對物理場有幽閉作用。例如膠子場是傳遞夸克之間相互作用的一種場,恰似光子場可以傳播電磁作用一樣。真空可以把膠子場幽閉在強子之內,致使夸克也被幽閉在強子之內不停振動,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原子核。由此可知,由靈子場激發疊加為量子真空零點能全息場,是形成整個物質世界的根基,生命界和心靈界的形成和演化也是靈子場在起根本作用。

3、靈子和靈子場

宇宙的三大要素是信息、能量和物質。宇宙由虛無空靈的道化生而來,先有信息,繼而化生出能量,再化生出物質,由先天變後天,由虛變實,形成萬物紛紜的大千世界。信息是宇宙以選擇性存在的方式,它標誌著有序和無序、方向性與合目的性。能量是宇宙以波動性存在的方式,它標誌著運動和靜止、間斷和連續之間的區別。物質是宇宙以粒子性存在的方式,它標誌著部分和整體、個別和一般之間的區別。能量的基本單元是「量子」,信息的基本單元是「靈子」,靈子是信息的載體,靈子論是比量子論更深層次的理論,由此打破了無機界、有機界、生命和心靈的界限,溝通了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以及形而上的道世界和形而下的器世界。靈子和靈子場具有以下特徵:

(1)靈子沒有實體性,它可以交通先天隱序的「虛無界」和後天顯序的「實有界」,出「有」入「無」,來往「色」、「空」,是一種「主觀」和「客觀」共同的「存在」。靈子場具有連續性、選擇性、無限性和遍在性。

(2)靈子對能量(量子)、物質(基本粒子)具有極強的親合性,靈子場可以和其他物理場疊加。

(3)靈子場是標量場,其運動的速度沒有上限。

(4)靈子場沒有時間和空間的區別,尚處於時空合一和相互轉化的狀態。它可以在無窮維時空中自由傳播不會衰減,靈子的渦旋波不受時空的限制。

(5)靈子具有自主接收和發送信息的能力。

(6)靈子可以不斷耦合與結構化,以提高靈子場的「靈性」,並能和能量、物質耦合提高結構化的層次。靈子場結構化、有序化的層次越高,其「靈性」則越高,直到結構化為「意識場」(field of conciousness)。

(7)靈子場是宇宙的基本場,是宇宙創生的起始點。靈子場可通過疊加由「標量場」化生出「矢量場」,其它物理場皆由靈子場衍生而來。靈子場雖可和其它物理場疊加,但在宇宙演化的全過程中是永存的。

(8)靈子場包括其結構化的意識場具有「色、受、想、行、識」五大生命功能,是宇宙創造性、生化性、選擇性、嘗試性、合目的性的總根源。

4、意識場和意識的結構與功能

當靈子場和物質、能量耦合時,形成空間的有序位置,稱作束縛信息;而形成時間的波動序列,稱作自由信息。宇宙從無序到有序,從無機物、有機物、植物到動物的進化序列,都是由於靈子場的存在。束縛信息一般屬於系統的結構,自由信息一般表現為系統的功能。在有機大分子中,當靈子場和物質、能量耦合的結構達到某一「閥閾」,即其有機大分子有序排列到某一臨界值,其信息密度積累到某種程度,「生命」便產生了。蛋白質生命不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形式,但靈子場的疊加和組織化、結構化及信息密度達到臨界值,卻應當是各種不同模式的宇宙文明中生命的共性。生命的載體是「氣」,這是一種極為精細有序的能量結構。結構是系統組分的秩序,功能是系統過程的秩序。「氣」是能量流和靈子場的疊加狀態,它具有波動性,載有生命信息,即是一種有靈性的波動能。生命和意識是進化的產物,是軀體和人腦功能的反映。生命的結構要經歷漫長的演化,而其功能卻進化較快。結構和功能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生命和心靈的初始形態是「反映」,即接收、存儲、輸出信息的功能,每個神經元、細胞乃至複雜大分子皆可作為「反映」的單元。這就像億萬個螞蟻或蜜蜂集合在一起構建蟻丘或蜂巢,或者億萬個邏輯單元組裝成一台電腦一樣,億萬個神經元也能通過觸突之間的化學遞質交換信息形成自主意識。細胞組合到一起達到某一「閥閾」就會「突現」為生命,神經元組合到一起達到某一「閥閾」就會「突現」為意識。每個細胞和神經元實際上都是真空振蕩器,前者產生「生命波」(「氣」),後者產生「意識波」(「神」)。靈子場本身是由真空振蕩產生的,靈子場的疊加則可以組織化、結構化為「意識場」,其「靈性」不斷提高,心靈就產生了。

在宇宙和生命未產生之前,沒有時空[微軟用戶1]和空間,沒有物質和能量,只有永存的和無限的道,其「虛、無、空」的本體展現為無限的自然真空,其「靈、明、覺」的性質展現為自性(靈明性體)的「寂光境界」,其「生、化、現」的作用展現為真空振蕩。真空振蕩既造成靈子場的疊加和結構化,又激發出零點能和零點粒子,並由於靈子的親合性相互耦合而產生「生命波」和「意識波」。生命波耦合有生命能量,是一種孤立波。孤立波不像電磁波那樣此起彼伏的多頭波,而是只有一個頭,亦稱獨頭波。意識波一般只傳遞信息,不傳遞能量。意識既有波動性,必然會有場的特徵。當兩個意識場高度有序且傳播速率相應時,則存在交換心靈信息的可能。意識波如果和生命能量(氣)相耦合,就會存在物質的質礙性。唯識學認為有識則有質礙,則有生死,高度入靜至意識的真空零點狀態,才可明心見性。物理學研究地、水、火、風等色法,唯識學研究受、想、行、識等心法,但精細的色法會逼近心法,在零點區域,色法和心法是可以轉化的,物質、能量、信息在零點的真空振蕩中是統一的。信息、物質、能量在真空狀態下不但可以相互轉化,而且意識場在向外發射時也可以被相應頻率的實體接收到。意識場的傳播速度不受光速的限制,且其速率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一個區間,意識場中不同意識波在傳播速率區間的位置依其靈子場耦合與疊加的程度而異,也就是說依其靈性的高低而異。

意識系統是各層次的智能生命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靈子場不斷疊加乃至耦合生命能(氣),從而演化出意識的多層次結構。有進化就必然能遺傳,在生命和意識的進化中有「物質信息的種子」,由之複製細胞和人體以延續種族的生命;還有「意識信息的種子」,即所謂「種子識」,其逐漸積累的信息庫作為編碼程序被貯存下來,承擔思想模式和業力的遺傳。由靈子場的真空振蕩逐漸疊加、耦合、組織化為意識場,受外界信息激發產生「第一念」,最後演化出唯識學的八重意識結構。

意識結構的第一個層次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通稱「前五識」。前五識通過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感知色、聲、香、味、觸「五塵」,形成視、聽、嗅、味、觸五種感官功能,用以了別外部環境的信息,由此產生感性思維的功能。首先是眼識通過眼根感知色塵,整個意識結構就是由眼識逐步延伸和進化而來。

意識結構的第二個層次是「意識」,亦稱「第六識」。第六識感知「色法」(外境)而產生形象思維,感知「心法」(事理)而產生邏輯思維,二者皆屬於人的理性思維層次。眼、耳、鼻、舌、身、意統稱「前六識」,其功能是對法塵(認識對象)的了別作用,故亦統稱為「了別識」。

意識結構的第三個層次是第七「末那識」,「末那( anas)」意為「思量」,故亦名「思量識」。第七識執著於「內自我」念念相續地進行思量活動,故又名「執識」,乃是第六「意識」的深層底座,故稱之為「意根」,它執法塵而產生意識。這樣,意識為表層的「常意識」,思量識為深層的「潛意識」,故第七思量識是「我執」和「法執」的根本,是腦神經系統的控制中心。

意識結構的第四個層次是第八阿賴耶(Alaya)識,意譯為「藏識」。「藏識」的功能是儲藏意識的遺傳信息密碼(種子),故又名「異熟識」、「種子識」,即歷劫以來習氣熏染種子的異熟果貯存的信息庫。第八識位於人類心靈的最底層,不僅有貯藏種子的作用,而且有統攝諸識的作用,是人類意識活動的「心體」、「心王」,相當於人的「本我」,包含有漏、無漏、凈、染諸法的種子,是有為法和無為法之根本,故亦稱「本識」。前六識的意識功能模式通過第七識傳遞到第八識中貯存,作為心靈密碼的種子進行遺傳,是「去後來先作主公」的生死流轉的主體。第八識又分為「染分」和「凈分」,其「染分」包含有我執、我見的有漏種子,「凈分」則包含無我執、我見的無漏種子。有漏種子即有質礙,有成、住、壞、空的生滅之漏,不利於開顯大智;無漏種子則無質礙,無成、住、壞、空的生滅之漏,有利於開顯大智。第八藏識包含前六識認識事物所必需的有漏、無漏種子,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的功能,又能因時、因地、因事、因物變異所藏的種子。第八識之功能為「心王」,其後續效應為「心所」,其「心王」的功能又有「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自證分」為第八識染分和第七識的聯合作用,「證自證分」為第八識凈分。以第八識的「染分」為所依,以第八識的「見分」為所緣,即可生起第七識,故第八識比第七識更為根本。第八識之凈分被其染分控制,難以明心見性;僅有其染分徹底轉化,靈明性體的真空境界才能開顯出來。

第八識的「凈分」又名阿摩羅(Amla)識,意為「無垢識」,即藏識中的「無漏種子」,佛陀謂之「真如實相」,丹家稱為「靈明性體」。靈明性體即人的「真我」,是作為宇宙萬法之原初終極實體的「真一」,是零點的真空純凈態。

人之前六識和六根密切相關,如果人的大腦、五官、四肢、五臟、六腑失去功能,則前六識必然消失。人之第八識消失,則會成為植物人,雖有六根亦不起作用。人之前五識,大約和人之大腦的橫向結構有關,而第六識則定位於大腦的縱向深層結構。至於第七識和第八識,則可能屬於腦神經元的真空結構。意識的功能,一是可以認知可見光的物理世界(色法);二是可以認知不可見光的暗世界(心法);三是可以認知意識波的世界(靈界)。

5、多次元宇宙的生態觀

在宇宙大爆炸的霎那間,宇宙可能有無限多次元時空(道的時空是無限的),隨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演變,有形的微粒子逐漸形成,高次元的宇宙時空逐漸被幽閉,當夸克形成時,僅剩下11次元時空了。這就是說,可以在一條軸上引出11條互相垂直的線,不同時空的物體不會相互碰撞,它們在各自的時空中存在。今天我們觀察到的宇宙是四次元時空,即三個相互垂直的空間軸和一個時間軸,其它高次元時空被幽閉在粒子內部,需要非常高的能量才能打破粒子的屏障,進出高次元時空。例如螞蟻是二次元平面的生命,它沒有飛鳥那樣的三維立體空間的感覺,不可能對水、火等立體空間的災害作出分別。人類生活在四次元時空中,有些奇異現象可能來自高次元時空,我們因受狹隘時空觀的束縛無法作出正確判斷。

在太陽系的行星里,生命存在需要三個條件,一是行星上存在巨大的減熵潛力;二是存在很大的溫度梯度;三是存在著氣體與液體之內的湍流。生命系統的存在必然要經歷熵生產(增熵)的過程,同時要為生命機體提供必要的物質流通量。地球上存在陽光、空氣和水,滿足了生命存在的條件。水星、土星、金星、天王星、冥王星、月球上無有物質流動機制,無有熵的生產,因此不會有蛋白質生命,而金星、木星則可能有結晶體式的生命存在。生命的出現是一個減熵的過程,也即是有序化的過程,生命不但要有序還需要有活力。正是地球表面的有序化導致晶體生長,從而誕生了有機生命。在宇宙中,黑洞、白矮星、中子星、脈衝星都有固體結構,都存在減熵的過程,也就有可能存在生命。生命有機體要靠湍流或旋渦不斷對流、擴散來攝取能量。這就是說,生命的誕生需要有序化,即信息量的增長,同時又要不斷富集能量,生命離不開秩序,也離不開能量,有生命就得有能量。

然而宇宙的時空不僅是多次元的,而且是多層次的。一個大宇宙包括很多小宇宙,每個小宇宙也會各有自己的智能生命,也會創造自己的生態文明。蛋白質決不是生命的唯一形式,各種類型的生命和各種宇宙文明反映出來的世界都有自己不同的模式。廣義的生命包括多次元時空的生命,也包括從宇觀、宏觀到微觀不同層次時空中的生命,以及這些生命創造的生態文明。這些生命及其創造的生態文明有些是顯序的,有些是隱序的;有物系生命和物系生態,也有靈系生命和靈系生態。有實數的物質、能量、信息組成的實有的生態系統,也有以虛數表示的虛物質、虛能量、虛信息組成的虛靈的生態系統。實際上,時空本身就是靈子場的特徵,時間可快、可慢、可逆,空間可以彎曲、重疊,時間和空間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又是可虛可實的。宇宙存在著浩瀚的星際空間,這個星際空間可以視作自然真空自振態。人體也是一個真空自振器,它靠經絡來貯存和輸送生機能量流。腦神經元、細胞核、原子核都存在真空自振態,都存在靈子場的疊加態及和能量的耦合,都有生命波(氣)和意識波的運動。宇宙的真空自振態也會產生靈子場和能量的耦合,從而形成星際空間的生機能量流以及各星體運動之間的引力能量流,這都為生命的活動準備了條件。宇宙的演化是道的展開,而不同模式的生命和生態文明都是道的體現。

無論是地球上的蛋白質生命,還是多次元時空的靈系生命,都是宇宙演化的產物,都是生命進化的產物。不僅地球外文明是智能生命進化的產物,宇宙文明也可以看作是地球文明的外延。地球上生命進化的方向,一是向最大的生態量進化,二是向最大的生物量進化,三是向每個物種的最大生物量進化,四是向單個生物體保持最優的熱力學秩序進化。然而地球上的能量,包括太陽能、潮汐等海洋能、地熱能、核能、真空能皆不是無限制供應用之不竭的,特別是太陽能、碳含量等都有一個固定值,這就註定了進化終究有一個極限。進化意味著物種繁殖與生物量增加,生態效率提高,地球表面的熱力學秩序增加,如此無限持續下去,地球永遠減熵,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進化的極限只能達到地球熵值最小的穩定態。地球上人的進化,一是從猿到人,逐步人類化;二是日益提高人類社會的倫理水平,逐步人性化;三是逐步開發人的智慧,實現人本身的超越。智是認知客觀世界照見客觀規律,慧是認知主觀世界照見心靈本質,人的智慧創造了文明。機器的生命和智能是人腦智能的外化,是人腦進化的反映,是人類科技文明高度發展的產物。機器向生產量大,工作效率高,品種多,遊動性強的方向發展,但必須與地球的自然生態、人文生態相諧調。地球文明離不開人類的倫理與智能,也離不開和諧的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環境。一個缺少人性、無倫理道德、失去生態平衡、無秩序的人類社會,是談不上文明的。高度有序化的減熵原理適用於任何生命世界,文明程度愈高,信息量愈大,從這個意義上說,文明意味著有序和低熵,同時又有發展和演進的活力,並能維持各種力量的平衡。「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道學的「太極原理」和「中和原理」是所有生態文明的準則。

人類的進化目標,還在於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並開發自己的人體潛能和心靈潛能,向高次元時空的宇宙邁進。物系生命和靈系生命都是進化的產物,並不斷提高自己的修持境界和靈性,由低次元時空向高次元時空進化。直到進入道的境界,則是無限次元的時空,人就進化成仙了。

6、人與靈系生命的通訊

人類從宇宙創生後的無序微塵進化而來,這是自然選擇了人。人通過人體和心靈的修持轉識成智,由低次元時空超越到高次元時空,甚至進入有序空明的寂光世界,是人選擇了自然。佛、道、上帝、安拉、天、大梵是人類信仰世界的靈體,佛陀、老子、觀世音菩薩、蓮花生大士、耶穌、穆罕默德等,是修持成功的靈系生命,實際上每個人都有成為靈系生命的可能,都是潛在的佛。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家李嗣涔教授,自1988年以來,對氣功、人體潛能現象進行調研並做了大量科學實驗,1999年發現了「信息場」(實即靈子場的疊加態)的存在。[①]他發現靈系生命的結構和人類科技文明發展出來的互聯網結構相似,藥師佛、觀音菩薩、老子等靈體都有自己的巨型網站,只要知道其網址和鍵結方式、密碼,就可進入其網站參觀、交流信息、提供諮詢,甚至還可以進入藥師佛的葯園裡採藥治療人間的疾病。李嗣涔教授的實驗發現證實了我關於靈子場的理論,其科學意義應該是劃時代的。他說:「我推測信息場相對於實數的四度時空,似乎處在一個虛數的空間,實數空間每一個物體或粒子都有一個常相左右的虛數空間存在,互相垂直,也就是說這個宇宙的實相是複數的。」[②]這樣,我們不難推測《大方廣華嚴經》里所描述的那種多層空間、過去未來可以連通的華藏世界是存在的,宇宙的實相是虛實相間、隱顯交替的,靈系生命、靈體、靈界是和現實世界縱橫交錯的。靈界及其網站實際上是人類心靈的反映,是人的智慧的升華體或凝聚體,是人類心靈結構化的產物。靈界不僅有各類宗教信仰和天堂、地獄、上帝、佛、道、神靈等巨網站,甚至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其結構類似網路中電子信箱那樣的網頁。人的心靈有收發、處理、存儲信息的功能,因之古人和今人都有自己的信息域,都在靈界的網站上有自己的網址。李嗣涔教授訓練出一批開發出人體和心靈潛能的少年,在實驗中讓特異功能人利用語言、文字、圖象、咒語等密碼打開了靈界的網站,直接和靈系生命交通,取得了開發人體和心靈潛能的超常成果。這使我們想到,靈系生命也是在不斷進化的,靈界的巨網站也存在用進廢退的生存競爭關係,也逃脫不了成、住、壞、空的自然律。那些能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吸引和維持眾生不斷上網的巨網站將成為優勝者,開發出更大的靈性和交通虛實兩界的傑出功能。眾生的靈性需要靈界的加持,那些能自由出入多個巨網站的人將提高自己的靈性並開發出心靈潛能。反之,靈界的巨網站也需要眾生心靈的加持,擁有更多信徒和能與眾生進行心靈交通的靈體其靈性愈高。這無疑將預示著,一個心靈開放的時代,多元時空開放的時代,人和靈系生命溝通的信息共享時代,即將到來。

光波(心光和日光,或其疊加態)、意識波、生命波(氣)等都可以和多次元時空的物系生命或靈系生命交通。意識波一旦和電磁波(包括光波)在適當頻率下耦合,不但有通訊的功能,甚至有改變生命有機體結構的功能。生命波(氣)也是一樣,實驗證明它們和電磁波耦合形成的生機能量流不僅可以改變人體的生理結構,而且可以變換其它物質結構。人體可以接受和發射意識波或生命波,某些特殊的電磁場發射儀器也可以耦合生命波進行信息傳遞。靈系生命本質上是靈子場和能量的疊加態及其結構化的結果,生命波也是靈子場與能量的疊加態,因之靈子論是21世紀科學最革命的理論。這個理論的應用對治療疾病、消弭核戰禍,特別是改造社會生態,促進人類本身的超越,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本文網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9d5f190100x0q1.html


[微軟用戶1]?


推薦閱讀:

道教指南-張祖仁道學入門
道學的簡解
何所言:莊子《胠篋》,其反非反,而在以反警人於防
孝道學人紫微斗數
孝道學人紫微八字「能回頭嗎?」

TAG:科學 | 文化 | 思考 | 革命 | 世紀 | 21世紀 | 道學 | 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