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寬玉主任醫師治療難治性皮膚病思路淺析
摘 要:本文將馬寬玉主任醫師治療銀屑病、白癜風、黃褐斑的思路概括為:銀屑病的病機關鍵在於血熱內盛,涼血活血,清熱解毒為其基本原則;滋補肝腎、養血祛風是治療白癜風的重要環節;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營衛失調是黃褐斑的基本病機。
關鍵詞:銀屑病;白癜風;黃褐斑;思路;馬寬玉
馬寬玉主任醫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三十餘年,在運用中醫藥治療皮膚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筆者本科期間,有幸隨師侍診,獲益良多,茲將馬氏治療皮膚病的思路淺析如下,望能對讀者有所啟迪。
1.銀屑病的病機關鍵在於血熱內盛;涼血活血,清熱解毒為其基本原則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複發性炎症性皮膚病,曾稱為「牛皮癬」,中醫稱之為「白疕」,其典型皮損為鱗屑性紅斑,抓之有薄膜及露水珠樣出血點,病程長,反覆發作,不易根治。針對此病,馬氏贊同夏智波[1]的觀點,即尋常型銀屑病應從「血分」論治,其病機核心為血熱,其病理過程是血熱—血燥—血瘀,其治療重在「涼血、活血」。馬氏認為,該病多由外感風寒、風熱之邪襲表,致機體營衛失和,血熱內蘊,則郁久化毒,毒熱壅滯,阻遏膚絡,外發於肌膚。因此血熱病機不僅在銀屑病的初期或中期,而且會影響該病的始終。此外,馬氏[2]結合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銀屑病初次發病以血熱證最多,為治療本病的關鍵期,故應重在清熱涼血,活血解毒,而且涼血解毒應貫穿始終。基於此,他根據患者皮損及中醫證候特點,以涼血活血,清熱解毒為治則,選用生元飲加減(生地15g,元參15g,赤芍15g,金銀花10g,連翹15g,野菊花10g,土茯苓15g,板藍根15g,紫花地丁15g,梔子15g,桔梗10g,當歸10g,天花粉15g,浙貝母15g,雞血藤15g,丹參15g。每日1劑,水煎服),療效非常顯著。如皮損嚴重,則配合中藥葯浴方[3]以祛風止癢、清熱涼血。組方:地膚子100g、蛇床子120g、苦參100g、側柏葉250g、蒲公英100g、花椒30g、芒硝300g、明礬80g。加減:①肝氣不舒者,加柴胡12g,鬱金15g;②失眠多夢者,加夜交藤30g,酸棗仁15g,遠志12g;③皮膚乾燥者,加北沙參15g,杏仁12g;④皮膚瘙癢者,加白茅根30g,生山楂15g,白鮮皮15g。
2.滋補肝腎、養血祛風是治療白癜風的重要環節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後天性色素脫失性皮膚病。中醫學稱之為「白癜」、「白駁」,其特點是皮膚白斑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任何年齡,單側或對稱,大小不等,形態各異,邊界清楚,慢性病程,易診難治,影響美容[4]。《諸病源候論》載「白癜者……,此亦風邪搏於皮膚,血氣不和所生也」;《醫林改錯》首次提出白癜風由「血瘀於皮里」所致,並主張運用活血化瘀法。現代名老中醫張作舟認為白癜風其標證見於皮膚損害,而其本證責之於肝腎不足,強調「乙癸同源,肝腎同冶」。針對此種疾病,馬氏認為肝腎兩虛,血虛風燥,久病入絡為其基本病機,而滋補肝腎、養血祛風是治療白癜風的重要環節。故選補骨脂湯加減(補骨脂15g,丹參15g,紅花10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浮萍15g,雞血藤15g,當歸15g,川芎10g,白蒺藜15g,制首烏15g,防風10g,熟地15g,炙甘草6g,日1劑,水煎服)。阮商波、許愛娥[5]對白癜風中藥內服方劑的組方原則及用藥進行分析,發現方劑配伍集中於滋補肝腎、養血祛風。分析其中141首滋補肝腎、養血祛風方的用藥頻率,發現居於前3位的中藥分別為滋補肝腎的制首烏94次、補骨脂87次、白蒺藜81次;養血葯以當歸頻次最高,常以四物湯化裁;益氣葯以黃芪頻次最高;祛風葯以白蒺藜頻次最高。郭雙庚[6]認為補益肝腎的藥物能夠提高機體免疫機能,調節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調整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軸的平衡,使黑色素得以正常合成。這都佐證了其立法用藥的科學性。加減:①兼氣滯血瘀,風邪蘊膚者,加薑黃15g,烏梢蛇10g;②神不安舍者,加生龍骨30g(先煎),酸棗仁15g,夜交藤30g。
3.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營衛失調是黃褐斑的基本病機
黃褐斑屬於中醫「黧黑斑」等範疇,是指由於皮膚色澤改變而在面部呈現局限性褐色斑的皮膚病[4]。其特點是局限性褐色斑,對稱分布,無自覺癥狀,日晒後加重。中醫學認為本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種局部反應,多種原因最終導致肝腎陰虛,氣血不足,氣滯血瘀,致面部肌膚失養,皮膚失其潤澤而發生色斑。馬氏認為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營衛失調是黃褐斑的基本病機。並以補益肝腎,益氣養血,通調營衛為基本原則,方選祛斑湯加減(熟地12g,當歸15g,川芎10g,赤芍12g,丹參15g,丹皮15g,茯苓15g,白朮15g,白芷10g,山茱萸15g,山藥15g,紅花10g,香附15g,仙靈脾15g,柴胡12g,益母草30g,炙甘草6g,日1劑,水煎服)。加減:①偏於腎陰虛者,加女貞子15g,旱蓮草12g;②偏於腎陽虛者,加仙靈脾12g,仙茅12g,杜仲12g,續斷12g;③兼有血熱者,去沙參,加丹皮12g,山梔12g;④血虛夾瘀者,加丹參15g,雞血藤15g,益母草15g;⑤肝鬱氣滯者,加鬱金15g,元胡15g。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於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皮膚病的治療已經成為時尚的需要,馬寬玉主任醫師為陝西省著名皮膚病專家,其外科諸法精通,內科功底深厚,在治療皮膚病過程中,思路清晰,用藥周密,從而收穫顯著療效。
驗案舉隅
張某,女,20歲,學生。主訴:間斷性全身性銀白色鱗屑1年余,加重1周。患者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肢散發性紅斑,上有銀白色鱗屑覆蓋,搔之抓之有脫屑及露水珠樣出血點,後逐漸漫及全身。患者曾於外院予「鹵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軟膏」外塗患處,效果不顯。現症:四肢散在紅斑,上有銀白色鱗屑覆蓋,自覺瘙癢,搔之抓之有脫屑及露水珠樣出血點,咽部不適,寐可,納食可,二便通調。舌質紅,苔黃膩。脈細數。診斷:白疕(血熱內盛);擬涼血活血,清熱解毒為其法,方選生元飲合桔梗甘草湯加減。處方:生地10g,元參10g,赤芍10g,金銀花10g,連翹15g,野菊花10g,土茯苓15g,板藍根15g,紫花地丁15g,梔子15g,桔梗10g,當歸10g,天花粉15g,浙貝母15g,雞血藤15g,丹參15g,生山楂15g,白鮮皮15g,白茅根30g,烏梢蛇10g,生甘草10g。日1劑,水煎分2次服。二診:上方連續服用14劑後,自覺無不適,少許皮疹出現消退趨勢,部分皮損處留色素減退斑。上方去生山楂、白鮮皮,加鬱金15g,遠志12g,繼服14劑。三診:服藥期間皮損逐漸縮小,大片皮損消退,但自訴自覺皮膚乾燥。於二診方中加入北沙參15g,雞血藤15g,繼服14劑。四診:皮損大部分消退,囑禁食辛辣之品,繼服三診方14劑以鞏固療效,防止複發。
參考文獻
[1] 夏智波.從「血分」論治尋常型銀屑病初探[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8,15(8):29-30.
[2] 馬寬玉.消銀丸治療血熱型銀屑病的臨床研究[J].現代中醫藥,2003,4:8-9.
[3] 湯昕,魏秀蘭,閆雋.生元飲聯合中藥葯浴治療血熱型尋常型銀屑病 42 例
療效觀察[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13,30(4):30-31.
[4] 李曰慶.中醫外科學[M].中醫外科學,2007.
[5] 阮商波、許愛娥.白癱風中藥內服方劑的組方原則及用藥分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31(6):729-732.
[6] 郭雙庚.滋補肝腎為主治療白斑風[J].中醫雜誌,1993,34(3):180.
附:
廖成榮,男,就職於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楊廉方傳承工作室秘書,《中國民間療法》中青年編委,特約審稿專家。師從多名國家級、省級名醫名師。參與省、局級課題3項,策劃並擔任叢書主編《常見病醫方·醫案·醫論系列叢書》、副主編《楊廉方臨證傳薪錄》,參編《不孕證中醫診療經驗集》、《白癜風中醫診療經驗集》、《痤瘡中醫診療經驗集》等多部著作;先後在《國際中醫中醫雜誌》、《中醫藥導報》等期刊上發表論文40篇,擅長運用中醫藥診療臨床疾病,療效顯著。
==================
推薦閱讀:
※老中醫坐堂 皮膚科病診治絕招124 癜痕疙瘩
※祖國醫學對皮膚病的臨床證治體會---tcm100中醫e百
※老葯新用--治療皮膚癬
※夏天躲開6種皮膚病
※皮膚癌早期癥狀挨個數 早知道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