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上中下三品,總在他用心不同

生上中下三品,總在他用心不同摘自凈土大經解演義-第392集(凈空法師)  三輩上品是遇大凡夫,什麼叫大凡夫?心量大的人,中國古人常講量大福大,這叫大凡夫,古時候翻譯為大心凡夫;起心動念不想自己,常常想別人,想天下後世,這一類的人稱為大心凡夫。小凡夫心量小一點,起心動念想自己身家,想自己的身,想自己一家,想自己的族群,心量沒有拓開,沒有用平等心去想一切眾生。下輩的就是惡凡夫,起心動念是自私自利,不善的,這一類的凡夫。也就是說,六道凡夫各個都有緣,生上中下三品,總在他自己用心不同。善導大師這些話也不是隨便說的,《觀無量壽經》可以作證,他在《觀經疏》裡面講了十條。第九,我們今天從第九看起,「如像觀中說言,佛告韋提,諸佛如來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者,是其九證也」。這是觀像念佛。觀像念佛,塑造一尊阿彌陀佛像,是你最歡喜的、你最愛的、你最尊重的這一尊佛像,你常常看它,印象就深刻了,每天看它,不離開它。所以觀像念佛不容易,要很大的福報,為什麼?你很清閑,沒有工作,又有很多人照顧你、伺候你,你才有這麼大的福報,每天在佛堂看佛像。你離開佛堂,這個觀像就斷掉了。所以它不如觀想。觀想,佛像不在面前,常常想著佛;觀像,你要時時刻刻看著佛像,心裡頭有佛,離開像就沒有了。所以觀想跟觀像,一般人都把它連起來,讓憶佛念佛不至於中斷。最後一條,「如九品之中一一說言為諸眾生者」。這句話重要,總說明了十六觀都是為眾生,沒有說是為地上菩薩,為某一個階層修學證果的人,沒有這個說法,全都講的是眾生,為諸眾生。大師舉出這十種證據,證明他講這個話是正確的,就是上三品決定是大心凡夫,心量大的、慈悲心重的,念念都想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小凡夫心量小,也願意幫助一切眾生,但是他的心量沒那麼廣大。第三類是造作不善,自私自利,乃至於損人利己,干這些事情。遇到善知識,懺悔業障,回頭向善,念佛也能往生。這個說法好!特別這講下品,說得詳細一點,下品人。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以惡業故,臨終藉善,臨命終時緣太殊勝,遇到善知識,善知識勸導他。這個裡頭有條件,第一個是遇善知識;第二個,善知識勸導他能接受,接受之後他真正懺悔,知道過去錯了,真信,真發願求生凈土,他也能得生。這是下三輩的。到彼華開,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方始發心,發菩提心。所以說何得言是。這下面有註解,古大德認為,下輩是大乘始學凡夫,剛剛開始。善導大師說,何得言(你怎麼可以說他)是始學大乘人?那我們知道,造惡業的人臨命終時,聽到善友勸告立刻能回心,不是沒有原因,有原因,原因是什麼?他過去生中,宿世曾經學過大乘,曾經修過凈土,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善緣,就是因緣沒有。他還有很深的善根福德埋在那個地方,他的惡業把它障礙住,不起現行。臨終的時候遇到善知識,這緣,遇到因緣,善知識一勸,把他阿賴耶識過去的善根引發出來。不是沒有道理。所以勸導眾生,他不相信沒有關係,哪怕他看到佛像,聽到佛菩薩名號,古大德說,「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那是什麼?那就是他善根福德種下去了。現在惡業習氣很重,它不會發芽、不會生長,但是種子種下去,來生後世遇到緣他就成就了。這就是為什麼造佛菩薩形像會有很大的福報。念佛的聲音,高聲念佛,讓周邊人都聽到,他也種了善根,道理就在此地。修福的人,見佛像的人,聞佛號的人,是不是現前就能得利益?那看他的善根,看他的福德,如果他一聽到、一看到,他就真的能夠相信,真的能夠發願,想求生極樂世界,那他的善根就發現,善根福德就現前,他這一生就很有可能往生。這個話要聽懂,「很有可能」,不是絕對的。怎樣才是絕對?那個心堅定,我這一生非去不可,他就一定去了,274要下這樣的決心,非去不可。要知道,我們的心一動,阿彌陀佛就知道了,我們有這樣的決心,阿彌陀佛怎麼能不接引?他不接引,那他那個願,發的那個誓願不就不能兌現?他發的誓願是要接引十方一切願生凈土的人,我們真願,真想這一生去,這個緣就成熟。換句話說,對我們現前這個世界決定不能有絲毫的執著,要徹底放下。凡是念佛人,念得很好,臨終不能往生,原因是什麼?他的情執沒斷,他還貪戀這個世間的五欲六塵,放不下,這個事情麻煩!我們只要冷靜去觀察,真正往生的人,絕大多數是什麼?貧窮人家,他在這個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財富,一生過這個苦日子。這個世間之苦,娑婆苦,他真嘗到了,真不想再吃這個苦頭,他真想去,所以他就真去了,往生的時候瑞相稀有。富貴人家學佛,反而走的時候走得很辛苦,未必往生。為什麼?貪戀這個世間,這個世間還不錯,還很好,還捨不得離開。這就是富貴人比不上貧窮人,貧窮人現在苦,將來得樂,到極樂世界去得樂;富貴人現在享樂,將來要搞六道輪迴,沒有辦法這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這一樁事情我們一定要慎重來處理,換句話說,要念念放得下。富貴生活有沒有沒有關係,有,可以享受,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有樂受就壞了,有享樂的受就壞了。為什麼?你造業了。享受,知道這是苦,知道這是空,也就是佛經上常講的苦空無常。看到所有的享受,皆是苦空無常,你心就不染了,這叫真修行。真修行不一定要在事上放下,事上放下那是對業障很重的一種增上緣。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現的,絕對大多數的人,富貴人放不下,就是他那個樂,享樂的樂受,他認為有快樂。佛告訴我們,三界統苦。八苦是苦苦,享受你要曉得壞苦,你不能夠永遠在享受,總有一天你要放下,你放下就覺得非常痛苦。你平常就曉得,這種享受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放在心上,你就不受染污了,這叫真修行,這叫真功夫。高級凡夫,這六道眾生,他不需要佛教導他,他就知道、他就覺悟,這是大凡夫,他就曉得苦苦、壞苦。所以他的心境坦然,萬緣放下,苦樂憂喜舍之受他都是自然的,沒有一樁事情放在心上,以平等心來承受,真修行人!知道身為苦本。為什麼造業?為這個身。古往今來,哪一個造業的人不是為身?所以有一等高級的聰明人,他不要這個身,他就不造業了。六道裡面,無色界的天人,那叫高等凡夫,他不要身體,無色界。佛度化眾生只能度到欲界、色界,無色界裡面沒有佛。為什麼沒有佛?他不需要佛法,他不接受佛法,他們自己認為已經成佛了,已經得大般涅槃了。這是一個錯誤,以為那就是佛境界、就是常寂光,誤會、誤認了。那個壽命真長,佛經上告訴我們,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我們想想,一個大劫是什麼?是這個宇宙成住壞空一次。這個宇宙成住壞空八萬次,那是多少年?那多長的時間!這是非想非非想天人的壽命。可是還是有到的時候,時候一到,他定功失掉,阿賴耶裡面的煩惱習氣又現行了。這一現行怎麼樣?現行又去搞輪迴去了。佛說他那一種叫行苦,行苦是什麼?不能永恆保持。壽命沒到的時候,他一點苦都沒有感受到,真的,就像諸佛菩薩那種清凈的喜樂,它不是刺激。可是時候到了,這個時候他才明了,明了遲了,來不及了,他一覺察,他的壽命已經到了。所以佛說三界,欲界三種苦都要受,苦苦、壞苦、行苦;色界天人他們沒有苦苦,他們有壞苦、有行苦;無色界天人苦苦沒有、壞苦沒有,他有行苦,就是他保不住。佛給我們講的是真話,是諸佛如來親證的,這都是事實。不是比量、不是非量,完全是現量境界。大師引用《觀經》上十條,證明他的體會、他的認知是絕對正確的,也就是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為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慈悲到極處。所以末後總結起來講,「大師直示,極樂九品蓮台,均是濁世凡夫往生之位」。四土三輩九品,全是五濁惡世這些凡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地位。地位真的有高下不同,高下不同就是前面善導大師最有名的這一句話,「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那我們想想,我們太幸運,我們遇的緣太殊勝。自己學了佛法懂得了,慢慢大心發出來了,這是你本身。我們遇到大乘、遇到凈宗、遇到《無量壽》,又遇到夏蓮居的會集本,遇到黃念祖的註解,這個緣太殊勝,這個地球上有幾個人遇到!遇到了你真信,你真肯發願往生,你就決定得生。因為對於經教了解的程度不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地位比較低,就這麼個道理;如果你對於經教熟悉、通達、明了,你的地位就高;如果不但通達明了,而且身體力行,我真干,那你地位就更高,你就變成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心大、解大、行大,他就變成上輩往生。
推薦閱讀:

儘力用心也許就有曙光
用心的看
生活需要自己用心經營
無題了!?
「家」就一個字,用心一輩子!(值得珍藏)

TAG: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