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莊子》(下)
2011-08-29 19:15:41|分類: 原創:《感悟莊子 |標籤: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作者簡介:
一靜(網名: 清風一靜 歸德一靜、遠古征鴻、道風一靜、蘇門學子、餐霞童子、御風仙子),河南商丘人。一九五三年出生,十三歲研習古碑帖法書、痴情國畫、熱愛古詩詞歌賦、崇尚古聖文化,十九歲讀《莊子》,二十六歲迷情《老子》(並自名「一靜」), 一九七六年任教,曾供職原河南省商丘商校,現供職河南商丘職院,書法高級講師。一九八三年從事中國書法藝術探索與實踐,此後遍訪省內外文化藝術名家,並將儒、道、佛、禪宗等中國優秀人文精神融匯於書法藝術。自此,一批頗具藝術水準的書法作品陸續誕生,如:《書法詩聯卷(之一)》、《紅樓夢詩詞小楷長卷》、《中國禪詩行草長卷》、《單字吉祥榜書》、《古賦手卷》、《系列書扇》、《一靜對聯書法集錦》、《一靜禪書》、《一靜書莊子名言》、《一靜書老子名言》、《一靜書法藝術》《一靜書徐霞客遊記千米長卷》、《一靜團扇書藝一百品》、《百龍圖》、《中國道文化書法藝術集》、《兩千零八米莊子書法藝術長卷》等。另有詩文集《感悟莊子》、《莊子,這些美妙的故事》(編著)、《鄉村的記憶》、《一靜散文自選集》、《一靜雜文集》、《一靜生命禪語》、《一靜詩集》、《嵌名詩聯》、《一靜對聯》等書稿。現為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書法藝術學術委員會研究員、職業書法藝術人、當代國際花園中華詩詞書畫苑會長、自由文學作者、詩人。
個人博客:「一靜藝術空間」
主創(公共)博客:當代國際花園中華詩詞書畫苑
弁言:
讀莊子雖多年,但在莊子文化上至今仍是門外漢,儘管也寫了牽涉到莊子文化的一些文字,而它們離真正意義上的莊子文化研究還相去甚遠,這些文字充其量算是對莊子及其思想文化的一點膚淺的感悟和認識。文章很散,每篇都是獨立行文。本書收文四十三篇,分上下兩部分。筆者渴望得到方家高人的指教。
《感悟莊子》(下)
◇莊子其人其書
莊子名周,字子休,戰國中葉宋國蒙(今河南商丘縣東北三十六里李庄鄉蒙牆寺)人,約生於公元前369年,卒於公元前286年,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年輕時曾為蒙漆園小吏,後來一直過著隱居生活。
《莊子》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相傳內篇全為莊周所著;外篇和雜篇有的出自莊子學派或莊周門人之手。《莊子》注釋本較多,以清末郭慶藩《莊子集釋》最為詳明。
《莊子》—書的思想與《老子》有著淵源關係,並有較大的發展變化。老子根據所觀察到的宇宙自然運行之道,倡導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主張無為而治天下;莊子則主張清靜無為,以養生全年。老子對盈虛、禍福等對立的現象具有樸素的辯證的觀點;而莊子則對大小、貴賤、死生、壽夭、是非、善惡、得失、榮辱等作了相對主義的解釋。莊子的這種思想,在對社會思想和人生態度上,無論是消極的還是富有啟發性的,對後世均有著深遠的影響。他無情地揭露那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社會,拒絕與統治者合作,鄙視富貴利祿,否定鬼神的存在,有著積極的意義。
《莊子》在文學上的影響很大。《莊子》運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來說明高深的哲學道理,其想像奇特,富於抒情意味。此外,《莊子》辭彙豐富,構思精巧,多用韻語,善作連類比喻,讀來使人覺得韻味無窮。自宋玉、賈誼、司馬遷以來,歷代大作家幾乎無一不受到它的熏陶。在思想上,或取其憤世嫉俗、不與統治者為伍;或隨其悲觀消極,自解自嘲。對於《莊子》的藝術,或者讚歎,或者仿效,或者從中取材化為己意。陶淵明、李白、蘇軾等,在思想和藝術上都從《莊子》那裡吸取了許多營養。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人物,是老子的繼承者,所以後世將其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莊子》的美學思想
《莊子》的美學思想首先是「大美不言」,它是《莊子》美學思想的核心內容。莊子主張質樸混沌的大自然本身是最為完善的,具有至高無上的美,《莊子.知北游》中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大美」就是最全最完整最高境界之美。
其次,《莊子》論述「人格之美」說,伯夷和叔齊因不食周粟而餓死在首陽山上,孔子評價,「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而莊子卻在《莊子.駢拇》中舉為恥食周粟而餓死首陽的伯夷和為謀私利而死於東陵山的盜跖兩例,以為他們「所死不同,其於殘生傷性均也。」《莊子》中,伯夷和盜跖在人的本真之性上完全沒有區別,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齊一,為仁義而殉身和為逐利而死的齊一。
第三,莊子「魚之樂」的人生價值審美觀。《莊子.秋水》載,莊子與惠施曾游於濠梁之上,莊子睹物思人,觸類旁通:「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對人生的痛苦體驗,使得莊子向社會之外尋覓人生的樂趣,自然美感正好可以充實他的生存體驗形成的空虛。莊子的哲學發端於自然審美,由自然美過渡到生存美,進而思考自然和社會的關係。莊子視魚猶得道之人,水猶道體。魚無貪慾、無紛爭、無私藏,恬淡純樸,得水見性,自足自適。魚可以說是莊子生存美的意向的對象物,以至於莊子成了一個「魚化」的形象。「魚之樂」是由於天性真朴,人之至樂也應當是滌除社會性返歸自然情性。
「魚之樂」的最高部分,是對人生意義在精神盡處的覺解。<莊子>的美學思想,發於私有制,在客觀上都起到了強調個人本位道德和均衡社會秩序的作用。
◇岸邊掬水飲清流
兩千三百多年來,世界上研究《莊子》的人何止萬千,很多人孜孜以求、窮其一生在追索《莊子》的人生要義,但很多人至死都覺得自己在《莊子》面前是永遠的小學生。無論世道怎樣地變遷,研究和熱愛《莊子》的人總是車水馬龍、來者如潮。無論紅塵中人怎樣貶斥《莊子》的「消極」、「遁世」,它總是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般地被請到這個世界,它總是像神明一樣為世世代代的人們所仰慕、崇拜。難以想像,世界上如果沒有了《莊子》,人間將會是怎樣的一種慘象。如果說儒和佛是人們賴以生活的食糧,那麼,《莊子》和《老子》的「道」則是人們須臾不可離的水和空氣了。
《莊子》本來是不需研究的,你只需品讀和感受就夠了。
《莊子》的博大和深邃再過許多年也不可能有人真正窮極它。
《莊子》這本書僅七萬餘字,內篇外篇雜篇共三十三篇,數千年來的魅力,已遠遠超過了汗牛充棟般的煌煌巨著。有些《莊子》研究專家總為湮埋在歷史塵煙里的三十三篇之外的有關莊子的內容而惋惜,其實沒必要,《莊子》這三十三篇就足夠世人享用的了。有不少人稱自己研讀《莊子》花費了一生的精力,我說大可不必,你用一天半天的時間讀一篇半篇就可以了解《莊子》的偉大和雄強。《莊子》像一條來自天外、奔騰於塵間的的清冽的大河,對於喜歡《莊子》的人們來說,無論站在大河岸邊的任何一個地方,只需掬起一捧喝就夠了,如果覺得不過癮,你可以咕咚咕咚再喝幾口。
《莊子》里的很多思想太令一般人不可思議、無可琢磨了。《莊子》研究專家們除《莊子》之外又千百遍千百本地研究《莊子》的相關書籍,以求對《莊子》更為廣博而深刻的理解。恕我直言,實在大可不必(您可能以為我狂),只讀《莊子》就夠了!無論哪一種研究《莊子》的書,都不可能是《莊子》研究的專業書,因為,相對於莊子文化來說,天地間只一本《莊子》才可以稱為專業書。
比如《莊子·逍遙遊》或《莊子·大宗師》,五花八門的本子都來詮釋它們的思想,人們誤以為《莊子》被自己解釋出來了,其實是離《莊子》越來越遠、離道越來越遠了。古今中外的《莊子》研究專家們,才華橫溢者多的是,堪稱大師者多的是,但是,再美麗絕倫的語言在《莊子》面前都顯得暗淡無光,任何人寫再多有關對《莊子》的理解和評述,在《莊子》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莊子》永遠是一條清冽的澎湃著的江河,人們怎麼可能把河裡的水喝乾呢?《莊子·逍遙遊》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這話用在讀《莊子》和研究《莊子》上不是很好嗎?《莊子》里的哪一篇都像無邊無際的原始山林,我們站在深林中的哪一棵樹的任何一枝一葉上不可以享用終生呢?
《莊子·逍遙遊》里有幾句話說得我面紅耳赤:「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罷了罷了,不敢再多說了,說不定莊子他老人家的神靈正斜眼站在我案前……
◇境界的事
活這麼多年才知道,知識、學問、智慧這些東西本身並不是最有力量和最令人欽敬的,高雅、浪漫也只能標誌人們的剛剛脫俗,人類在這些東西之上還具有更高的文化內涵,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兩個字:境界。
大家知道境界是好東西、高級東西,也是在人群中活出尊嚴和品位的一種無形的財富,所以大家常將境界掛在嘴邊。想得到朋友的讚賞與肯定就說他有境界或境界很高,想使自己飆升一下就說自己上境界了有境界了。
啥是境界?境界在哪裡?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的東西,上帝也不能把它抓回來讓我們看看。我們以為境界在高處,高到一般人根本不敢想自己能有境界,誰也不會想境界這樣厲害的東西能在低處窩著。
尤其在酒局茶場里,一說「道」大家都滔滔不絕,一說老子大家爭相說自己早就讀過《道德經》,誰不懂道可道名可名就一定是不上檔次的人、沒有境界的人!這時候你會以為,那些會背很多《道德經》名句的人,一定有境界、一定境界很高。其實不是這樣。
莊子和他的《莊子》境界也很高,但他的境界不是這樣顯示出來的,是靠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來的。莊子的境界從來不可能是他自己說出來的,而是大家感覺到了的。誰說誰讀了老子就有境界了嗎?誰說誰自己有境界就真的有境界了嗎?
境界即道,道即境界。人們以為它太高,其實大家正好搞翻了。
境界在低處,在你想像不到的低處,在世人都忽略甚至是經常受鄙視的低處!
啥叫上善若水?啥叫水利萬物而不爭?你怎麼理解外其身而身存、後其身而身先?只背背這些有光環的好聽的句子境界就來了嗎?
所以我說,人有沒有境界不是語言的事,不是外表上好看豪華和貌似強大的事。很多情形之下,境界是無言的、內斂的、永遠不肆意表白和張揚的。
桃李不言,默默奉獻於人類,自己至死一無所有,你能說這不叫境界嗎?天地不言,以自己無限寬闊的心胸包容與呵護萬物,這不叫境界叫什麼?
我不想說這些話,好像自己多有境界似的。讓我無奈的是,我太愛我的祖國!我無法默默!
◇為了莊子
沒上網的時候想上網,上了網幾天就卸勁,誰知道互聯網這玩意與人間一模一樣,塵世有啥互聯網就有啥,塵世有多熱鬧互聯網就有多熱鬧,甚至,網上的自由度比真實的人世社會要大得多。
憑我的估摸,其它的網亂就亂唄,莊子吧是絕不應該搞得太浮躁的。但事實上不是這樣。莊子吧里的機巧、浮躁和淺薄的意識太多,一些胸無點墨的庄學混子常常是左踢右咬,前沖後突,不潛心品味莊子,只樂意在網上找茬並大大咧咧的指手畫腳,像真有本事指點江山似的,我的感覺,這些朋友大有做莊子的老師的架勢。
百家爭鳴當然是正確的,但不應當將莊子精神搞得太庸俗,流里流氣的市井氣、不負責任的亂放炮不可能不影響莊子吧的聲譽。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朋友發表帖子的目的就是為了發表帖子,就是為了逞逞能,就是為了嘴硬牙硬壓倒他人而後快,從他們的言語里不但感覺不到任何莊子的氣息,反給人一種文痞的印象。
不應當說任何人,但為了莊子,卻不能不說這種現象。
中國人最基本的思維方式,具體表現在天與人的關係上。它認為人與天不是處在一種主體與對象之關係,而是處在一種部分與整體、扭曲與原貌或為學之初與最高境界的關係之中。主要有道家、儒家、佛教三家觀點。
在儒家來看,天是道德觀念和原則的本原,人心中天然就具有某些道德原則,這種天人合一乃是一種自然的不自覺的合一。由於人類後天受到各種名利、慾望的蒙蔽,不能發現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則。人類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慾望的蒙蔽,「求其放心」,達到一種自覺地履行道德原則的境界,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禪宗來看,人性本來就是佛性,只緣迷於世俗的觀念、慾望而不自覺,一旦覺悟到這些觀念、慾望都不是真實的真如本性自然顯現,也就達到了最後成佛的境界,因此,他們提出「煩惱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達到覺悟後的境界是什麼呢?從某種意義上看,仍有點像道家的一切順應自然之意。故禪宗語錄有言:「悟得來,擔柴挑水,皆是妙道。」「禪便如這老牛,渴來喝水,飢來吃草。」
在道家來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莊子說:「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於人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道德規範,使人喪失了原來的自然本性,變得與自然不協調。人類行為的目的,便是「絕聖棄智」,打碎這些加於人身的藩籬,將人性解放出來,重新復歸於自然,達到一種「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
◇太史公論庄
太史公《史記》曰:「莊子者,名周,蒙人也。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綉,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遊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聖人」,稱莊子為「神人」。如果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麼莊子就是道家的化身。莊子留給我們的,是他那些充滿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
莊子一生窮困,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他的所做所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莊子的生平,我們能夠知道的很少很少,最早有確切記載的就是司馬遷的《史記》。莊子是戰國時候的宋這個國家的蒙地(今河南商丘東北)的人。他曾經做過漆園小吏,相當於現在一個保管員。他一輩子就生活在一個戰國紛爭、戰亂頻繁的一個時代里。他隱居不仕,終老天年,沒有什麼社會的名分。
《莊子》這本書,歷代被奉為經典。但是在所有的先秦經典中,它也許是最不帶有經典意味的,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無邊無際的奇思異想。
根據《漢書·藝文志》上的記載,《莊子》傳世作品應該有五十多篇,但是到今天我們可以見到的,就只有三十三篇了。這就是晉代郭象整理出來、流傳至今的《莊子》。其中「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還有十一篇是「雜篇」。
◇我們的民族太需要讀書,太需要莊子
有一種人所共知的社會現象:市長和農民雖身份地位等各方面的情況不一樣,但他們在教育各自子女的時候會用同一個內容同一種要求,就是一定要好好讀書,不然長大會後悔的;教師和車夫在各方面的情況不一樣,但在教育自己子女的時候內容也一樣;即:必須努力讀書學習,不然會落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結果。就是世間那些智商偏低者甚至是小偷,他們在對自己子女講話的時候與前面提到的正常人也一模一樣;現在可要好好學習,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這些例子都在說明一個問題:中國人重視教育,重視學習。
很多做為父母的的確都要求子女好好讀書學習,這當然正確無比無須多說。可是,事情的真實情況卻令人擔憂(當然這種擔憂在固步自封不求進取的庸者看來是多此一舉或杞人憂天。)
中國的家長(或父母)們幾乎都認為只有學生才應該讀書學習,學習的事好像天經地義與家長沒有關係。
很多家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家都認為只有學生才需要學習,只有要考學的學生才需要和應當學習。如果不是為了考試,家長也不會再催學生去讀書。那麼,學習於家長自身而言,就更是不說的事情了。許許多多年以來,我們這個民族作為家長的這些人們很少有人認識到自身不斷學習新知識補給新觀念的重要性,即使是大學畢業,一旦參加工作,很多人就無意間形成一種(學習上)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成功」感,更由於現實環境的威逼,人們全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工作、掙錢、關係、享受、美食,絕大多數人甚至一生連一本書都不曾讀過,他們寧願花一萬元買一條金領帶,花幾百萬元買一條洋狗,寧願在麻將場上輸掉一座別墅或幾部轎車的錢,也決不去花十幾塊、幾十塊錢去買一本書,這遠遠超過了前面提到的學習上的民族墮性,無可奈何暈暈糊糊地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民族盲目與虛妄,實質上是形成了一種當年魯迅先生所痛心疾首的新時代的劣根性。雖然進入新千年的中華民族已經走過近十年,雖然一些富足而有遠見的國人已經把新華書店裡的書買到家裡一部分,但是,大家有目共睹,至少是一大部分買書的人是為了裝點自己的門面。筆者深知自己的這些話對這個精神上深度麻木的民族,連放屁天風的作用也起不到,更清楚自己的這些話既使是超過了大海的水、恆河的沙,也抵不上一個國家領導人對全國人民講上一句勸大家讀書的話。
每當我們看到天真可愛的男孩女孩一個人胖得那腰比麻包還粗走路都困難的時候,每當看到中國的孩子們一說三明治、漢堡包、肯德基、電子遊戲就興奮,一提讀書學習就哭喪臉的時候——說良心話,我們沒辦法不為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而憂心忡忡。
決不要以為家裡有許多資產寶馬香車吃不完享不盡的美食美服美飾就可以使中國的龍的傳人真的成為名符其實的龍的傳人,決不要以為只要把孩子推到學校里他們就可以成為高素質的大學生,更不要以為作為父母的我們只有板著臉督促壓迫孩子讀書學習的任務——可憐的窮得只剩下錢的父母們:為什麼就忘記了兩千多年前孔聖人講的行不言之教和身教重於言教的諄諄教導呢?
二零零九年夏,是筆者出生半個世紀以來第一次聽到中國國家領導人(溫總理在四月三日世界讀書日到來的時候)號召中國人民每天讀一頁書,而且,他講得是那麼情真意切——我也是數十年來第一次從心裡長長舒了一口氣——媽呀!終於有國家領導人開始呼籲和要求他們的子民看書學習啦!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使中華民族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同時又徹底弱化了傳承數千年的龍之傳人的民族精神;中國許多家庭在金錢和物質上達到了驚人的擁有量,而滋養和培育千萬代中國人內心的思想境界的華夏國學卻遭到了幾乎是粉碎性的失敗。那麼,要拯救這個民族的內在精神美質,唯一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能是讀書學習。
這個民族的愚昧在於:很多人誤以為擁有許許多多的金錢轎車別墅美女美食美服就佔有了一切佔有了幸福,很多人的無知與可悲在於他們從來未曾發現過自己的無知與可悲;他們終生談錢、愛錢、崇錢,加上很多官本位的殘渣,好些年不讀一本書只壘長城只圖感官享受刺激的習慣性生活方式,害得許多人失去了應有的平和、達觀與幸福。
當年的魯迅先生太愛這個民族,又恨這個民族的愚昧和無知,他曾經罵過某類人,說他們一輩子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幹,吃了許多大米抹了一臉雪花膏就那麼死去了。偉大的莊子對這些無知之徒、永不決醒的人罵得更入木十二分,他乾脆說,不要與青蛙談論大海!
拉拉雜雜扯了一些思想見解最後把我們的主題——莊子提了出來。筆者的觀點很直白很尖銳:決不要以為能創造空間站航空母艦了我們就一好百好了,決不要以為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們在所有方面都比莊子強,更不要以為莊子在家庭物質生活上貧困而其它方面也貧困。
令人難堪的是,我們的國學典集可以在日本、朝鮮、新加坡大受青眯,但在我們本土倒真的是大家都茫然木然眼睛裡一派迷茫了。莊子及其《莊子》那麼偉大雄奇,直到今天,我們的國民對它們幾乎是無有認識;莊子及其《莊子》影響了千秋萬代的聞人達士國學巨子,令人笑掉大牙的是:真的在莊子故里(河南商丘,睢陽古城東北三十八里蒙牆寺)兩千多人的莊子後裔那裡,許多莊子後人對自己先祖竟一無所知——無論於這個民族、於國學、於莊子或於太需要莊子精神滋養的世界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莊子,真的瀟洒
人都經不起他人的美言,一有美言就開顏;人都撐不住現實利益的誘惑,誘惑一來從容即無;人都頂不住權柄名望的攻伐,權柄名望之運一開人就疏離了高貴與聖潔。莫說芸芸眾生、智商很高的人,皇帝偉人聖人也難頂住,(在那些東西面前)甚至連高居人類精神之首被大家奉為千古神明的佛陀也有點猶豫——佛書上不是經常講遇見不好的事就眯眼合掌念阿彌陀佛、講凡果皆有報嗎?但是,世界上有人能頂住,而且人家頂得剛剛的。這人是莊子,是那個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世界頂級道家鼻祖。
包括孔子,不也曾叮叮咣咣坐車到處顯才想弄個烏紗帽戴戴嗎?更不要說現在這個世界許多爭權奪利亂七八糟不倫不類的國家頭頭了。用百姓的粗話說,像莊子那樣的人才叫有種、厲害,所以才有千秋萬代的高人聖者皇帝偉人佩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塌糊塗。
的確,莊子是一個道道地地的窮光蛋,一個徹頭徹尾的酷似空想者的清談家,一個自由瀟洒得傾倒了世界的人,但是,自他以後的兩千多年裡,不僅沒幾個人說他的《莊子》是空的,大家對他還總是崇拜得無以言表。
我們按著良心說話:古往今來沒人能像莊子那樣活得瀟洒的。這不是他的目空一切眼中無人,而是他對世界對人間的徹底看穿。
莊子不需要理國王宰相大人對他的禮邀,那些讓許多人夢寐以求望眼欲穿的高官金位在莊子眼裡狗屁不如。我莊周就是不想居官,這是我的自由,誰愛噹噹去;不當官不是壞事,不當官誰也沒惹,誰也不能把一個打草鞋餓肚子愛思想的人開出球籍。愚蠢乾癟魯莽得只剩下錢的現代人說莊子不與時俱進不會弄錢是個神經質大笨蛋,生怕自己萬一染上莊子得了窮病失去權錢寶馬香車美女。壞了壞了,大牙笑掉了。
莊子說,不要與青蛙談大海。這尤其讓很多常人心裡不是味,肯定有人在內心討厭莊子。但是,相信這些人誰也不敢把話說出口,這不是因為莊子的如何,而是這些人沒法不自慚形穢。莊子的自然和真決定了他思想的大善大美,決定了其道之精神是拯救人類心靈痛苦的惟一精神盛宴。如果不是這樣,為什麼那個以和楊玉環搞戀愛而揚名於世的皇帝會把莊子封為南華真人、把他的著作捧為南華真經哪?
當年的年輕莊子從(宋之)蒙地出發(經睢陽古城)到老子故里,老子勝跡許多門徒驚羨庄生道之奇才,懇求他留在此處(今太清宮)授道。實話說,這當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美事,但莊子斷然推卻。因為他有自己的夢想和計劃,他要去楚越雲遊。
莊子說,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兩千多年沒人說人家是吹牛皮,因為他的確做到了,而且做得那樣驚世駭俗,無意中使自己的《莊子》成為人類的千古絕唱。
◇庄林一葉
莊周的很多思想是很難解釋的。如果你硬著頭皮去釋義,那也頂多得到些皮毛,而莊周的真意真趣就沒有了。所以,要從莊周那裡獲得真髓,就只管去默讀,去細品,像品好茶一樣。
《逍遙遊》中有以動物喻人的故事: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有以鳥喻人的故事:
蜩與學鳩笑之(大鵬)曰:「我決起而飛,槍(躥上)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有以物喻理的故事:
「杯水覆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齊物論》則講述許多人生哲理。如講到思玄之理,莊周說: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在參透人生上,莊周說:
「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
莊子在做人上也有很高的要求:
「大道不稱,大辨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
莊周思想是浩瀚的古原始森林,那裡面生長著無以數計的奇珍花木,縱使我們窮盡畢生智慧和心力,也只能是看到這森林中的極個別花樹木,可謂滄海之一栗。況且,只有當我們的心真正清涼下來的時候,才有可能對莊子發生興趣。當我們的心內還總想以現實的理由來攘卻或矯正莊周思想的時候,勸你最好別來讀莊子。
◇如果我們是莊子身邊的人
據《莊子》書里記載,莊子一生弟子很少,我們只發現藺且、蘇玉。這一是因為他當時的現實條件不允許。莊子一生窮困之至,經常為缺糧而發愁。莊子具有那麼高的智慧,具有那麼偉大的思想,為什麼不通過聚眾講學廣收弟子?實際情況是,他根本不可能整出錢來蓋學堂,也不可能像現代人一樣借房租房「辦班」。二是莊子一生的指導思想與孔子大相徑庭,他們濟世的方式也大不一樣,莊子不會像孔子那樣時時事事想以自已的言行影響和教化別人,他根本沒有「三人行必有我師」或「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融通人際關係的理念。第三,孔子在教育上的原則是「有教無類」,只要是願意從他為師的人,承認他的學說的人,他全是來者不拒,交糧食多少或有沒有糧食,孔子不會計較,他的性格比較和善寬容,一句「和為貴」可以概括他人際關上的全部特徵。但莊子不是這樣,他是屬於犟牛或犟驢的那類人,再進一步說,是那種愛孤獨愛獨往獨來不輕易給人面子的那類人,既使有年齡小於他的後生喜歡他的學說,也很可能會因為他性格怪僻孤獨而敬而遠之。
莊子一生不但弟子少,他的真正的朋友也不多。雖然我們從《莊子》里看到很多熱熱鬧鬧的朋友間的辯論場面,但那只是莊子寓言里的人物安排,並非是莊子實有的朋友。莊子那種孤高偉岸的思想決定了他與很多平常的精明人不合群,他骨子裡徹底認定那些利益的追索者不佩做他的朋友,就連趙王魏王,莊子也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裡。
很多人為謀得一官半職,削尖腦袋往官場里鑽還鑽不進去,如果一生中真有謀得大小烏紗的機會出現,不把那些人樂死才怪。這「很多人」中當然包括孔聖人,絕對相信,設若真有國王派人掂著聘禮去請孔子做宰相,他老夫子絕沒有莊子對邀請者「持竿不顧」的那一種風度。從很多書上都看到,莊子一生雖然也是名人,楚越宋魏魯等當時各國的人都知道他有才,但他始終都遊離於主流文化圈社交圈之外。因為他的學說和才華,政治文化圈裡的人無法不敬服他,想請他為當時的蒼生社稷出把力。但他卻對誰也不理不睬。都知道莊子做過漆園小吏(據王新民《莊子傳》說,他做漆園小吏,完全是因為孩子老婆所需要的那一點薪水),他的這個小官幹了很長時間,幹得怎麼樣,誰也不知道。
據《莊子》書里記載,莊子一生只有一個好友——也是他的同學和論敵惠施,任何人的生病或死亡都沒有引起莊子的哀傷,母親死時他南遊楚越不在跟前,媳婦死了他還「鼓盆而歌」,只有惠施去世引起他巨大的悲情。無論通過《莊子》或其它研究莊子的文獻,我們不曾發現莊子還有另外的朋友。
如果說莊子除了有在政界混得比較好的朋友惠施之外,還有朋友的話,就是那些古今政界人物甚至平常人也羞於為伍的農人和匠人們。《莊子》書中的很多地方,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地記述了他所認識和了解的農人和匠人們的故事,這足見莊子對他們的了解和認識是何等的深刻,同時也證明莊子地位的低下。
書上記載,莊子有一個嫻惠的妻子顏玉(只王新民《莊子傳》里提到這個名字,無論莊子再貧困,她總是悉心照料他,直到她先於莊子離開人世。至於莊子的兒子女兒的事情,據筆者目光所及,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哪本書上有記載。
山東的東明縣、安徽的蒙城縣、河南商丘市的民權縣和商丘市梁園區李庄鄉的蒙牆寺,幾個地方的人都說自已的地方是莊子故里,都稱自已是莊子故里人(當今炒得最熱的是安徽的蒙城和河南商丘市的民權縣了),據筆者了解,這幾個地方中流傳「庄閆一家」故事的只有商丘市梁園區李庄鄉的蒙牆寺,那裡至今有兩千多人的閆姓(即庄姓)家族。莊子後裔是如何改庄姓為嚴姓、又因何改嚴姓為閆姓的,這本身就有一段說不完的庄姓歷史的辛酸故事,只是很少有人知道罷了。
說自已熱愛莊子的,包括莊子當世的親朋弟子和現在與莊子有家親關係的閆氏家庭成員,包括歷史上和現世中活著的熱愛莊子及其學說的所有莊子文化的追隨者、探索者和痴迷者,更包括自稱莊子故里的莊子文化的開發利用者——大家從來是爭先恐後說自已熱愛莊子文化,沒有誰不說自已是喜歡莊子其人其書的,可以斷言,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的人是「葉公好龍」。
尤其是現代經濟社會,很多人稱自已喜歡莊子熱愛莊子。因大家想利用莊子的知名度,大家看到了莊子學說在當代及未來社會中對人類思想精神的純化和清涼,決不是因為莊子其人其學說的魅力使然。
如果我們是當年莊子的朋友,熟人或有血緣關係的人,或是說,如果莊子是現在的我們的朋友、熟人或有血緣關係的人——我們還會不會有對莊子其人其學說的這一種仰視和崇拜呢?回答是否定的。
對於世俗人來說,莊子是大海。很多人只可以站在岸邊欣賞大海的壯闊與雄渾。讓他們跳入大海,人們會覺得太可怕。
對於世俗人來說,莊子是太陽。世人可以盡情享用太陽的光芒,但人們不可以太親近太陽,不然人們會覺得太烤得慌。
對於世俗人來說,莊子是世人菜肴必不可少的味道極美的佐料。佐料的美味只能伴和著菜肴才可烹出,一旦人們直接把佐料放入口咀嚼,那美味例是一點也沒有了。
你想過沒有,如果你是女人,又如果你是莊子的妻子,你能跟他窮困一生受苦受難而又無怨無悔白頭偕老嗎?
你不是莊子之妻,你如何看待莊子在妻子死後非但沒有悲痛反而鼓盆而歌的呢?
如果你是惠施,你能不能做到為了保持同學朋友的友誼和尊嚴而遷就莊子對你的頂頭上司魏王的不恭、無禮和頂撞呢?你當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還會不會保持與窮鄉陋巷莊子似的老同學之間的良好關係呢?如果你是監河侯,你可不可以借給莊子一百金而不至於使他失面子餓肚子呢?
如果你現世的一個朋友很像莊子,「監河侯」們都不借給他銀兩的情況下他向你們張了嘴,你怕不怕「莊子」因以後的繼續貧窮而不解囊呢?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是懼怕這位「莊子」的,他們會對這位「莊子」恐避之而不及的。
兩千多年前的莊子思想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靈魂,每一時代的莊子崇拜者中都有在思想言行上極像莊子的人,儘管這些人寥若晨星。極像莊子似的人在他們活著的時候,極有可能被社會視為另類和異端,生存生活狀態比一般人窘迫很多,但他們仍然堅定不移的走自已的莊子之路。實事求的說,極像莊子似的人他們根本無法阻止自已喜歡和酷愛莊子的思想和行為的定勢,哪怕他們在自已生命過程中曾有過思想動搖意志消沉的時候,甚至他們在追求莊子的過程中有過實在受不了現實生活的排擠和壓力而改弦更張棄庄而行,但可以斷言的是,他們還會回來重新走自已原來的莊子路——這就是道家鼻祖莊子其人其精神的無窮魅力所在,也是莊子走了以後其思想精神生生不息、世代香火不斷的重要原因。
世界上五花八門的政黨或宗教組織都可以大言不慚地宣稱自已的理論和思想是普天下最受歡迎最有市場最偉大的,而筆者卻看到,唯有莊子的道教不曾這樣,唯有莊子其人保留了那種令人敬服的從容自若的聖者風度。筆者面對十萬言《莊子》(其實是七萬多字),面對自已孤寂的現實和烈火般的莊子情結,真有一種欲哭無淚欲笑無聲的難言之情,更有「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自信自得與欣慰。
莊子是孤獨而貧困的,這是他追求內聖和精神輝煌的結果。莊子極少有朋友和弟子,這是他標立人生高華至高精神境界的顯露與卓而不凡行為的具體體現,莊子至死也沒能擺脫因生活拮拘而時常餓莊子的困境,但他卻與老子一起創立了偉大的道家學說,如果莊子在天有靈知道二十一世的人類,不但有中國而且有世界上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喜歡他的《莊子》,他老人家會含笑九泉的。
◇淺議莊周的性格
老子為道之創始者,信奉老子的莊周在其道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和認識,他們兩個所共有的為世人仰慕尊崇的道教與儒釋鼎足而立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老子所以稱老子天下第一,蓋在於李老先生宇宙般博大渾厚的的心胸和視萬物淡如水和空的達觀與從容。從老子一出世到他駕青牛西歸的整個生命過程都充滿了道的精神與道的氣勢,他於人或萬物都是以極其平和的超脫的心情對待之。我以為,老子平素的生活與其駕青牛西出函谷關前後的道文化精神沒有本質的差異,有的只是應關令尹喜之盛邀而留下來的千古道文化寶典《道德經》比之以往的道文化成果更加博大精深。
世間所以有老莊並稱,不僅是因為二道聖在道文化上的諸多相同相似,亦因為莊周在自己的道經典《莊子》中表現出的對道的理解與詮釋超越了老子,抑或說,莊周在老子道文化的基礎上對道又有了許多新的建樹。實事求是講,老子很偉大,老子奠基了中國道文化的千秋基業;而莊子更高深,從某種意義上說,莊周的秉性氣質行為方式比老子更具個性,對自己觀點的闡發更加直接和一針見血一語中的。儘管莊周之文初看似亂,讀的時候艱深難懂,儘管讀他的文章時總給人以如墜十里霧之感,而實際上莊周比老子更具有閃光的人格魅力與個性特色。老子的某些中庸精神鑄就了他在道文化上的絕對至尊,但也顯示了他在人事等方面頗具玲瓏之性;莊周的一些行為方式與絕對鮮明的個性初一看好像是對老子道文化的不恭或挑戰,其實,正是這些特殊的言辭和舉動鑄就了莊周道文化標立高華的至尊境界。
舉一個例子。莊子年輕的時候就名聲在外,宋及周邊諸國沒有不知道莊周是哲學、道文化之大家的。當他南下遊歷楚越經老子故里拜太清宮時,緣於他在道文化上的高深造詣與聲望,在太清宮當事的老子崇徒商議決定留莊周在此講學佈道。應當說,能在太清宮講學,這殊榮非等閑之輩所能得,老子門徒當然也以為莊周會高興或感激。可是令太清宮行事門徒驚異的是,莊周不僅推辭了此職,甚至連一點的謝意也沒有。他說,莊周就是莊周。我為何要固定在這講學佈道呢?我的理想不是固定在某處做什麼事,而是要到南方走走看看,我要了解和感受楚越我所未知的風土人情。無論是後來婉拒楚王禮邀任宰相的事還是向監河侯借糧或智斗趙王說三劍,都說明莊周的為人風格行事方式與老子截然不同。老子一生雖始終朝著背離當時主流文化的方向走去,但他的靈魂深處還是充滿著對這個世界人間的無限愛意與柔情的,從整部《老子》我們也不曾發現他與任何人有思想上行為上的紛爭或打鬥,我們說這是因其胸懷使然或性格使然。不管怎麼樣,莊子的思想、性格、行為方式等與老子相較大為不同,縱然二道聖在道文化方面的貢獻幾近平分秋色,縱然莊子的聲望迄今為止還難與其師老子相比。我們看得很清楚,整部《莊子》三十三篇是處充溢著莊子從容洒脫而個性鮮明的人格特色與魅力,從古至今,《莊子》於它的崇尚者而言是,不讀則已,只要一讀上,尤其是當人們真正感受到莊子這個人的太了不起太偉大與崇高的時候——可以斷言的是,從來沒有不為其雄視百代光華萬丈的道的輝煌所驚服的,也從來沒有不為莊子那自得自樂著的詼諧智慧和嫉惡如仇的言行所傾倒的。莊子一生的至高境界在於它卓然獨立桀驁不馴又叫人高山仰止的為人為道方式,同時,他發現的在道方面可與老子比肩或日月同輝的一種叫「虛室生白,景祥祥止」的道文化重要表現形式,幾乎影響了他之後所有真正向道修道的「粉絲」們。
莊子的不合作精神與不給人面子的性格,決定了他於道文化的無可逾越無與倫比,決定了他一生必然過寂寞清貧的生活,同時,也決定了他百年之後不像老子那樣受到後世幾乎是普遍的歡迎。於這一點上,在庄老先生活著的時候他比誰都瞭然於心。
用土話來說,莊子這人太倔,太不要人不處人,在交友方面更是寧吃鮮桃一個不要爛杏一筐。所以,儘管魯迅說「中國道文化的根 全在道教」,勞苦大眾是沒有能力沒機緣接觸道與接受莊子的。人們只有仰望的份,莊子從不給人以任何對視的機會更不待說是送媚眼。
◇這 網 味
作為中國人,有誰不承認老莊孔孟的偉大,有誰不承認屈原杜甫曹雪芹魯迅的偉大呢?只要他不是十足的文盲,只要他哪怕只念過小學,他都不可能不知道上述這些人在歷史與現實中對中國人的巨大、深刻而廣遠的影響,不可能不知道這些人各自的思想體系對鑄造國人的民族精神與人格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既使是九零後的小青年(不管他於現實中吸納接受多少現代時尚摩登的新玩意),只要提起上述其中的一個人,絕大多數人還是仰望尊崇欽敬有加的——這當是不爭的事實。
但現實中也存在另一種讓人費解的實際情況。
以莊子為例。不知你留意沒有,就是專以他庄老先生思想為基礎開闢的一些道學道家方面的網站,上面溜達著努力著的很多人,大家熱鬧熱鬧嘻嘻呵呵相互鬥鬥嘴蹭蹭臉皮混個精神抖擻感覺良好會大受青睞,如果有誰傻裡傻氣真把莊子和莊子思想太當回事,有誰真的一本正經周吳鄭王論述莊子的學說——你可以看看,既是有跟帖的也不會多,發帖內容的表情與氣氛也相對清冷單調。可是,大家到該類網站其它欄目里遛遛可就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了。無論唱的、逗笑的、弄幽默的、耍滑稽的、講愛情經歷愛情體會男女性事的,大家一跟一大堆一跟一大長串,說起來沒完沒了話題上天馬行空風風火火闖九州,挒到地老天荒熱鬧死活該,給人的感覺是老天爺是老大我是特大,個個都有天下捨我其誰的偉大英雄氣概。我是想,你弄不來莊子理論弄弄其它一些相對高雅的東西也行,像逍遙論壇里那一大班子吟詩弄詞的油仙們。只喜歡一些很浮躁很淺顯很男女很性的玩意不但會弄掉自己的身價,網的質量也會下降。
我知道我說這些閑話的結果,很有可能會遭到一些老師的怒斥,贏得罵聲,要麼是弄得一些老師心裡悶悶不樂,嘴裡不說心裡也罵一靜這東西真他爹的太不是東西。
我真不敢再多說啥了,我知道東部中國的網味就有這個味。
◇假如莊子有qq個人空間
假設莊子是現代文化人,再假設莊子像你我一樣建立了個人qq空間或博客,那就可以斷言,他庄老先生貼網上寓言故事的點擊量就少。單論點擊量,莊子絕對比不過一個靠脫衣吸引眼球的流氓女人。兩千多年來,莊子書里的《逍遙遊》《大宗師》《秋水》等名篇被歷代中國人視為真經珍寶,但在今天實用浮躁輕薄短見而勢力的所謂的現代人面前,它在網上受歡迎的程度絕對比不過鬥地主的遊戲。莊子乃千古聖哲真的偉大,而很多人只是聽別人說的庄先生聖哲偉大而已,相當多的人一輩子也想不起來買本書,更不要說什麼莊子村子的了。長城天天累,香煙熏黑肺,大家樂意自由自在地暈酒、興高采烈地遛狗,沒事了悄悄地看看黃段子,冷不丁到網上忽悠幾個異性。所以,打保票地說,庄老先生只憑他那生冷怪僻的「亂」得不得了的七篇(其它二十六篇為其弟子或後人作偽)寓言故事,光顧他網頁的人絕對連小瀋陽膩歪人地「哼」一聲也比不上。
◇真善者 真強者
不知道這世界就怎麼一下子生出了這麽多人。商場街道、火車輪船、小區公園、網吧酒館,就連(原來)想也不敢想的地下、山下、河下、海下或遙遠的宇宙空間,凡是被人開發了的空間無處不洶湧著滔滔的人潮,當你置身北京擁擠在嚇人的地鐵或開車被淹沒在上海馬路上那令人恐懼的汽車的海洋,即使你費九牛二虎之力鑽到了你認為極為偏僻而遙遠的貧困落後的農村野地,也休想逃離和擺脫太多同類的追隨——因著一個共同的心理與渴望,四面八方無以數計的人都千方百計急不可耐要尋找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和自由的屬於自己的一處寬闊的空間——可是,最終結果總是令人失望和沮喪,地球上的每個人都無法勝出——原因是大家都那樣想那樣做了。你是人,你是多得嚇死人的許多人的同類,即使你是總統或聯合國主席你還是人的同類,誰也不應當剝奪包括一個乞丐在內的生活的權利。孔子老子釋迦牟尼比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偉大到不知多少億萬倍,但眯上眼一想,儘管他們的聖哲仙骨後來被人捧上了天,而最初的他們還是與我們一樣吃喝拉撒一樣少不了的人的肉身。這個小命是上蒼借給你的,你再能再要強再口齒牙硬不可一世,無論你怎麼著,上蒼最終都要收回他借於你的生命。
我們都很平凡。儘管大家一生都在做著擺脫平凡的夢。事情就是那麼蹊蹺,你擺脫平凡的願望愈強烈、做的努力愈大,你反而離平凡愈近,就愈是一個平凡人——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的偉大崇高之處正在於他們終生沒有乞求過偉大與崇高,他們只是萬分虔誠地默默地做著自己認為應當做的許多好事善事,他們一生都在做著糾正和戰勝自己的工作,我們誰也不曾從他們的典籍里發現他們對任何朋友的相左觀點大打出手,他們不是為了什麼風度,而是認為本來就不應當那樣。許多人誤以為尊嚴和威望是別人賜予的,其實相反,它是每一個自以為還是凡人的人憑自己的平常心自然獲取的。稍稍留意一下我們會發現一些很笑人的事:一些誤以為自己是真佛真道真高人的人往往在眾生面前故作高深,老是弄一些冷僻生澀難懂的字詞以做佛或道的高不可攀的壁壘,佛或道的輝煌的外衣披在身上不斷地唬得人忘乎所以甚至哆里哆嗦跪下來,被忽悠的凡人如臨真聖,忽悠人的人很像真佛真道的天下第一聖哲。一些朋友很聰明,而往往於無意中做顯露自己心虛氣短的背離佛道的事情:把聰明才智用在了絞殺同類所謂缺點不足錯誤的舌戰上。他們是一個個大盲人,盲得許多年連《老子》《莊子》等最基本的書都「沒有」時間看。看了幾遍四大名著就有點飄飄然,小小筆桿掙了些銀兩就目空一切。挺著胸脯雄赳赳氣昂昂不知道自己可憐的朋友實在叫人捧腹,問他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就可能把他問倒。真正的強者能包容一切,真正的君子會平等和善地對待眾生,無論是東坡的天下無一不好人還是凈空法師的處惡緣隨逆境,無不顯示出達人賢士的博大心胸。
啥叫弱者?啥叫真正的弱者?啥叫強者?啥叫真正的強者?沒事了品品《老子》,我們的心會平靜許多;如果真有幸翻翻《莊子》,我們才有可能知道自己應當是他的學生,才會領悟到什麼叫無知。拽文不足取,虛張聲勢要不得,瞪眼專瞅同類思想毛病的小警察職業不要干——你我他都是同類,多結佛緣,杜涉恩怨,鼎助和諧,常游善淵,相信道不遠人,相信佛法無邊。願天下善者一切順意。
◇莊子的品質
莊子看起來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戰國時期,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約比孟軻的年齡略小,曾做過漆園小吏,生活很窮困,卻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在道德上其實是一位非常廉潔、率真、耿直、有稜角和鋒芒的人。
雖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在他的內心深處則充滿著對當時世態的悲憤與絕望,從他哲學有著退隱、不爭、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對現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的人。
正因為世道污濁,所以他才退隱;正因為有黃雀在後的經歷,所以他才與世無爭;正因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強調率性。莊子是以率性而凸顯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為愛得熱烈,所以他才恨得徹底,他認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貧賤生活中自得其樂,其實就是對現實情形過於黑暗污濁的一種強烈的覺醒與反叛。
莊子是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的,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
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融入於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
莊子提倡護養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
莊子要求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平常心
人們常常追問: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為了什麼?抑或,人為什麼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我說,這應當是人們的無聊的詢問。作為人,本不該有此類的想法,尤其作為本真的人,不應該這樣無聊。如果我們有追問這些無聊問題的時間,還不如把這些時間用在有益的事情上。
我在想:人為什麼有這些追問?原因只一個,那就是:人類把自己的價值看得太重要,人類強調自身存在價值的心情太過沉重。這也就是說,人類把自身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重要性,看得高於一切了,把其它的物類全無視了。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它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的東西是無須問「為什麼」「不為什麼的」,因為,它是一種無可否認的事實,事實的存在是沒有理由的,天地間造物主安排的所有物什的存在都不是因為有什麼理由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
我們無須問蝸牛為什麼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無須問螞蟻為什麼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無須問細菌為什麼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也許你從來不承認蝸牛、螞蟻和細菌於世間的存在叫一種生活,以為唯有人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才可以叫做生活。這正是人類的自私、狹隘與悲哀。
君不見,因為有了常常自以為是和天下捨我其誰的人類,因為人類太多的對其它物類的殺戮和進攻,因為人類太貪婪的胃口和對其它生物、自然的極端破壞,我們賴以生活的世界無法不在人類的鐵蹄下呻吟和哭泣。讓人難受的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從來不讓除自己之外的自然界的其它物類與己平等。包括江河湖泊這些於人類來說這般重要的東西人類都不放過,人類傻著臉一心要徹底制服它,讓高山聽自己的,讓南北極也要聽自己的,更不要說海中的魚蝦和植物上的蟲兒了。結果是什麼樣子,連傻瓜都知道。
人類的這一顆剛愎自用的心何時才能終止癲狂,人類什麼時候才能學會老老實實做一個萬千地球物類中有平等和平相處行為的物類,當人類每天殺戮萬億生靈的時候,當人類每天從大地深處掠奪出萬億噸資源的時候,當人類每天消費掉萬億噸無可再生性物質並將其轉化為萬億噸垃圾的時候,當人類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而使人類自身面臨滅頂之災的時間日日逼近的時候,我在思考,整個世界上,還有沒有真正意義上關愛人類體恤地球的物種呢?如果說有,愛人類愛地球的物類一定不是人類,它是那山間的清風,是海上的明月,是田野上的野花,是夜半歡鳴於牆縫裡的蟋蟀,如果說人類中還有功臣,這功臣一定不會是哥倫布和諾貝爾,也不會是尼采和毛澤東(我們不必要說這是為了什麼,答案在每個有良知的人的心間),這功臣應當是在河邊產子的蟹兒,應當是從地下艱難鑽出的蟬兒,應當是泰山上迎風傲雪的青松,應當是一生默默奉獻,與世無爭不知怨悔的白髮老母。
不要問我們為什麼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了,多做一些於人類有益的愛護這世界的事情。少用一隻塑料袋,少喝一包牛奶,少吃一塊牛肉,少殺一條帶魚,少捕一隻野免,身上少一些因安逸而生的脂肪。
有事沒事瀏覽瀏覽老莊或蘇陶,感悟一下唐詩宋詞,到寺院接近一下香火,沒事的,這與你學習現代的東西不相悖。試試吧朋友,為了愛中國,為了愛人類,為了自己做一個與自然和諧相處、心地善良、慈悲為懷的人。
◇放飛生命的白鴿
——品《養生主》
歷史和現實中都有人說,莊子是一個悲觀厭世孤獨寂寞的人,其實,這是對莊子認識上的一個大錯誤。莊子不僅不是這樣,他還是一個達觀入世、熱愛生命、恣意快樂而充滿激情的生活的真愛者。《莊子》內七篇里的《養生主》,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這種事實。
《養生主》文章很短,中間講了三個故事。粗看起來,這三個故事間沒有什麼聯繫,如果讀者深思莊子為人的特色很快會發現,《養生主》故事間存在一種內在的有機的聯繫。天下文魁是散文。文學裡散文的藝術和審美價值最高,這主要是說散文貴在其形散神凝。初一看,去掉《養生主》里的中間任何一個故事對篇旨沒有影響。《養生主》里三個故事正像一顆樹榦上的同命枝柯,你砍去其中的一個枝柯不可能毀掉樹木的生命,但樹木的生命狀態和生命力必會遭受損害。千秋以來的中國人公認莊子不僅是道、哲學、審美方面的特別傑出而偉大的聖者和先祖,同時也承認他在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可以說,戰國之後的歷代文學大家沒有不受莊子思想影響的,陶蘇李杜以及後來的鄭板橋、曹雪芹及魯迅林語堂任何大家作品的文脈都深浸著莊子文學成果的養分。真正的文化巨人在於作者文學形式的深蘊不露而又在意識和思維機理上處處彩旗飄揚風光無限,在於他們表面看來什麼也沒說而又一切都被他表現得恰到好處入情入理。莊子的《養生主》就是這樣。
此文開篇作了一個極短的感覺上的預熱。作者首先把自己導入行文的氛圍,同時又自然而然將你我散落的意識收攏到作者所要說明和表達的思想上來。
作者的第一個寓言故事是庖丁解牛。兩千多年來,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這個成語故事的,可是,絕大多數人就是知道這個成語的幾個字而已,極少有人了解故事的細節,也沒有人注意這成語故事是出自那部書。實事求是講,庖丁解牛裡面的庖丁絕非一般屠戶,他應當是人類有史以來在屠宰技藝上的聖者,史書上和現實中我們沒發現庖丁這樣能把宰牛技術藝術上升到「道」這個境界的人,更沒有發現有人游刀骨肉遊刃有餘而又使其動作、節奏完全符合《桑林》和《經首》那種舞樂名樂的人。
莊子是生活的真愛者,他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裝點得瑰麗多姿。在莊子生活的全部內容里,下層勞動者的生活情狀、生活技巧技術佔了不小的比重。莊子本人雖是當時名士,國王宰相達官顯宦也不能不敬他三分,可同時他又是蒼涼冷凄,現實生活里與其他勞苦大眾沒有本質區別的普通人,甚至,因莊子的不善人事不會應酬和痴心迷醉於哲學文學道學的不可救藥的文化情淵,莊子家庭的物質生活的確連斗大字不識兩籮的純體力勞動者也比不上。
也許在莊子生活的時代沒有庖丁其人,但可以肯定的是,類似庖丁的生活原型是存在的。《莊子》里記載的他的弟子只有藺且一人,日常的論辯對手也只有他的老同學老朋友惠施,書中記載最多也是作者傾情最篤的是那些生活在窮鄉僻壤、野地、工地或陋巷裡的各類工匠,本篇記述的皰丁是莊子熟識熱愛的工匠之一。庖丁的宰牛技藝之高超引起了國王的重視和嘖嘖稱讚,莊子通過庖丁之口巧妙而不露痕迹地把人類行事必須遵循道的原則和盤托出。作為一般的宰牛匠的庖丁,此類人歷朝歷代都有,但上升到道融於技超乎藝並通過最一般生活細節(宰牛)來說明人的養生要旨的文章卻只有《養生主》,也只有《養生主》里的庖丁用自己的行為證明了道無所不在的真理。其次,歷代都有身懷絕技的各類工匠,但工匠就是工匠,絕大多數工匠的技藝再高超也無外乎是「匠」,而《養生主》里的庖丁絕非等閑之匠,看他宰牛完了提刀而立環顧四周安適而從容的樣子,不能不讓人嘆為觀止地說:偉哉!庖丁!
莊子在那個漆園小吏不幹了的情況下,為了養家糊口,他干起了打草鞋賣的地道的低下工匠之業。據《莊子》記載,莊子除了文章、口才之外乾的最好也表現得最好的就要數釣魚、粘蟬這些小技了。他的草鞋編得怎樣、經營情況如何就是誰也說不清的事了。就莊子那細心、熱心而做事愛投入的秉性看,莊子的草鞋一定打得也不賴。至於經營情況如何就無從查考了。
現代人做事往往太功利化、實用化,許多的小事本來應自自然然輕輕鬆鬆去做,結果是,很多人把這些小事都搞得緊緊張張如臨大敵,整日像箭在弦上似的。大家也說自己懂道向道,甚至有意在他人面前張顯自己是搞「道」的,看看庖丁宰完了牛那種姿態和神情,就知道道在心中及我們的可笑;大家為了身體健康長壽每天必強迫自己來鍛煉、跑步、甩胳膊踢腿,看一看《養生主》庖丁解牛於人的身心機理的方位把握,也就知道我們急功近利火急火燎地為達到某種目的的做法與莊子隨情隨性自然而然背道而馳。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是長時間多實踐愛琢磨的必然結果,他宰牛動作的節奏與聲音符合舞樂《桑林》《經首》、技藝如得神助,深浸道氣的境界,這些事實,完全是他不期然而然的善報。
下一個寓言其實就是一個很簡單的記事。莊子只是把水澤中四處尋覓食喝水的野鳥隨意而粗線條地描述一下,緊接著表現作者的本意,通過寫自由覓食的野鳥寓意作者酷愛自由不入仕途的心志。
應當說,像惠施、蘇秦那樣的風光仕者歷朝歷代都很多,他們的積極用事痴心入世和精明幹練使他們在自己的仕途上左右逢源利益多多,而酷愛自然、自由的莊子不僅不擅長這些,還在他熱愛自然和自由的道路上愈走愈遠愈走愈堅定,而且是愈走愈自信愈快活愈幸福。人類意識或精神的終極指向是獲得幸福和愜意,如果豪華氣派香車寶馬燈紅酒綠的高官顯位給莊子帶不來真正的自由與愜意,那麼,於他來說這一切便失去了意義。莊子就是這樣的人,他情願過他的清貧生活,他有自己對幸福生活的理解和認識。莊子比誰都清楚自己熱愛自由、嚮往自然、痴心靈魂的澄明碧透與攖寧、坐忘之禪境是他哲學思想和文學創造的不盡源泉,他清楚世間最了解他呵護他的心靈的人首先是他自己。他自信自己能挑起哲學文學上的大梁,能使世間之道清明澄鮮的旗幟高高飄揚。但這一切都是默默的。他只靠自己的書自然傳揚。
這寓言是在表現那隻野鳥嗎?誰都看得出,莊子本身就是這野鳥的化身,他寫這則寓言的初衷和終極夢想是歌頌自由,讚美和追求像野鳥那樣靠自食其力而自由自在隨情任性的生命狀態。
以孔子思想為核心的儒家所推崇的人文理念給社會和人生設置了太多的清規戒律,人們受到太多人倫禮教社會規範的制約和束縛。這正是以莊子思想為核心的道家所反對的繁瑣、氣悶而迂腐的內容。莊子在《養生主》的最後一個寓言把儒道這種對對立的思想意識表現得得體而充分。
莊子開門見山地敘述老聃的朋友秦佚因為其弔唁而引發的一些對話:「老聃死,秦佚去弔喪,僅僅哭了三聲就出來了。他的弟子說:『老聃不是你的朋友嗎?』秦佚答道:『是我的朋友。』弟子說:『這樣弔喪朋友,可以嗎?』秦佚說:『可以。我開始和他交朋友時,以為他是個俗人,今日他死後,才知他並非俗人。所以,不能以俗人之禮弔唁他』」。即使在春秋戰國,中原人受儒家傳統禮教的影響也是比較重的,包括老聃的弟子們,也無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文化的侵染,弟子們不理解老聃之友秦佚弔喪老聃的非禮行為,老朋友死了,只就那麼輕佻地哭三聲就出來了。莊子通過老聃的友秦佚之口,闡明了死乃人間正常之事和人生痛苦解脫的道家重要觀點。雖然話是通過秦佚之口說出來的,而這種語言的鋒利,觀點的奇異和令人驚詫的程度也足以讓人聯想起當年莊子的智慧與口才的非同一般,尤其秦佚把老少悲痛哭老聃這一在儒家看來是極為正常的事,說成不自然不正常,以至把它說成是違背真情、失去天理。即使在今天,秦佚的這些話仍不會為眾多人所接受。秦佚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們分明看到他的背後有一個人在操縱他,那不是秦佚在說話,而是作者莊子在說話。我們還可以作合理性的推測:當年的莊子在寫這則寓言的時候首先杜撰了老聃死亡而後人弔喪的事,這寓言子虛烏有的事里又生出個主人翁秦佚,大概,這秦佚的出現,尤其是他在弔喪儀式的一番高論後,作者莊子算是達到了自己的意願,可以為這篇《養生主》劃句號了。
莊子在生死問題上的如此達觀坦然、自然雍容的態度,為後世人樹立了高尚而可貴的典範——謝謝莊子,《養生主》開闊了我們生命的視野,同時啟發和激勵我們於囂囂塵世中放飛自己自由逍遙的生命的白鴿。
◇殘者之聖勝於聖
——讀《德充符》
孔子問禮於老子是一個客觀事實,史書上都有記載。莊子比孔子晚二百餘年,不存在誰問禮與誰的事。然而,緣於孔子為人上的虛心好學以禮待人,也緣於莊子與孔子同時代的道家鼻祖老子的推崇,於是,莊子在他幾乎所有的文章中都表現出對孔子及其弟子的儒文化理念的排斥和批評。莊子沒有以第一人稱的寫法張揚己見,而是通過寓言虛擬的人物和事件表達和抒發自己道家的思想觀念及行為特點——《莊子·內篇》中的《德充符》就是這樣。
《德充符》開篇推出了一個虛擬的人物王駘。莊子的文章妙極,他不是通過自己的語言來歌頌他,而是通過天下聖人孔子之口來反證王駘的了不起。
孔子乃聖人,他的弟子有數千。魯國有一個叫王駘的斷足者也收弟子,其弟子數量與孔子弟子數量相當。其實,寓言一開始就反襯了孔子的不如王駘:王駘是一個斷足者。
大家都知道孔子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他雖然講身教勝於言教,其教學內容及其所寫的書里總是滔滔不絕、不厭其煩地講一些空洞的清談似的內容。王駘則不一樣,「他對弟子不加教導,也不發議論,追隨他的人空虛而來滿載而歸」。這使人想起後來的不識字佛六祖慧能講經傳經給弟子談心得禪悟從不立文的奇蹟。孔子的弟子常季問孔子王駘是什麼樣的人,孔子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說:「這位先生是聖人,我還沒來得及去請教他。」後人所以稱莊子為聖者,重要原因之一是緣於他是文學大家,他善用慣用的反襯手法極為有力地支撐起他所要頌揚的人物形象。孔子本為聖人,王駘又是孔子心目中的聖人,至於王駘水平有多高、多麼偉大之類的話一句也不用說則昭然若揭,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在這則寓言里有兩處人類精神的亮點,都是通過孔子之口說明:一是,只有靜止的東西才能使人靜止。二是,「從萬物相異的角度去看,同處一身的肝和膽就像楚國和越國相距那麼遙遠;從它們相同的角度去看,萬物都是一樣的。」這些內容無需解釋,讀者會悉心自悟。
在寫了王駘這個斷足者之後,莊子又接連虛擬了申徒嘉、叔山無趾、哀駘它和 珚趾支離無唇(曲足、駝背、無唇者),他們分別是鄭國、魯國和衛國的殘疾人,莊子為他們立傳的原因非常清楚,儘管他們都是缺腳少趾或長得不像人樣的殘疾者,但他們卻是精神、智慧、能力、意志上超越包括國王在內的真正的強者和傑出人士,連孔子這樣的聖者在他們面前都畢恭畢敬如對天尊。
莊子是道家鼻祖,但這是後人的事,莊子從來不曾承認自己是道之高手;莊子是哲學、文學和美學的開闢者,而他從沒有在自己的文字里有任何自負色彩。莊子從來無意於做一個什麼什麼,但他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後人望塵莫及的驕人成就。本篇里莊子表現的殘疾人,哀駘它就是如此。
哀駘它人物形象的設立非常成功,而且,寓言設定的事情本身就很經典。如果說是一個飛黃騰達腰纏萬貫的男人吸引許多女人男人很正常,一個人高馬大衣冠楚楚花花公子式的男人吸引許多女人和男人很正常,而如若說是一個面貌極丑以至可以丑倒天下人的男人也有如此的魅力,這就很難讓人信以為真。但莊子筆下的哀駘它正是這樣的人。
文章說,男人與哀駘它相處,會依戀他捨不得離開;女人與他相處,回家就向父母請求說:「與其做別人的妻子,不如做這位先生的妾」。這樣的女人有十幾個。魯哀公把他招來與其相處不到一個月,就覺得他有過人之處;相處不到一年,魯哀公就非常信任他。當魯哀公誠心誠意要把主持國政的大臣託付於哀駘它的時候,他對此事的態度是那樣的漫不經心,他的表現是既無意應承,也未加推辭。而沒過多久,哀駘它就悄然離開魯哀公。這裡,哀駘它的高人逸士仙風道骨風範使人想起《莊子·秋水》記載的莊子拒做楚相「持竿不顧」的偉大氣節。
聞一多很推崇莊子,說他具備一個傑出詩人的素質,儘管他不是詩人,聞一多說他「他那嬰兒哭著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種神秘的惆悵,聖睿的憧憬,無邊無際的企慕無際崖的艷美,更使他成為最真實的詩人」。還說,「莊子的文學價值還不只是在文辭上。實在連他的哲學都不像尋常那一種矜嚴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皺眉頭,絞腦子的東西;他的思想本身就是一首絕妙的詩。聞一多對《莊子》的闡釋,顯然已不是文學的探討,也不是關於哲學思想的詮釋,而是文學深情厚韻的感悟。莊子不僅無意做詩人、文學、哲學之類的東西,亦無意於官,甚至在「道」這些他終生傾情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東西面前,他也顯得那樣的悠然從容若無其事。莊子是一片雲、一縷風、一片綠葉、一隻草間的野鳥、一抹天邊的朝霞,他筆下的哀駘它與其他寓言中涉及到的人物事物一樣是他自然本性的靈異之光。哀駘它之丑,儘管丑倒天下人,而他的智慧和魅力卻可以傾倒天下人。他身上承載的道文化因子和超凡的人際吸附力,是以使國王拜俯和仰望的聖賢氣質,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作者高尚的品質,令人景仰的仙風道骨。世間好胳膊好腳四肢發達的人若過江之鯽,而真正能叫人佩服得無話可說、五體投地的人卻寥若晨星——而莊子筆下這一群以哀駘它為代表的貌似不正常的殘疾人,卻贏得了所有讀者的傾慕與景仰——這不是莊子的成功與偉大嗎?
◇讀《逍遙遊》
如果按照高考語文試卷「作文」 的評分標準,《莊子.逍遙遊》不但不會得高分,評分老師還極有可能會因為它(表面上的)文理上的「亂」而給分很低。現代人的很多事有了太多的標準或規範,文章一事當然也不例外。《逍遙遊》是沒有任何規範要求的純天然的一篇文章,它像天邊的朝霞一樣五彩斑讕。但仔細一看,這一縷、這一團與那一縷、那一團有著太多的相似,用老師評作文的語言說,有很多雷同。這當然是評分老師所不能容忍的。
《逍遙遊》第一自然段是寫北冥里鯤變的那一種大鵬鳥,身體大到不知道幾千里,飛起來時翅膀若垂天之雲。當海動起大風的時候,這大鵬就乘著海氣要飛往南海,莊子交待,這南海就是天池。
電影、電視誕生以後,中外導演們拍了成千上萬的片子,但你發現沒有,儘管莊子恁(這樣)偉大,沒有一個敢拍真正意義上的莊子故事的。因為,拍莊子不應該漏掉《逍遙遊》,而《逍遙遊》里的大鵬的形象是任何導演所不敢「導演」的,大鵬的羽翼就象垂天之雲,幾千里地大,這必然使眾多導演們望庄而退,誰也不敢碰《逍遙遊》。本來,莊子這第一自然段里描述的大鵬的形象已經夠酷、夠偉大,可是,緊接著的第二自然段,莊子又講了一遍大鵬的事,有區別的是,這一遍里多了「《齊諧》這本書里說」,多了莊子想像中九萬里雲霄之上飛翔著的大鵬往下看的感覺與地面上的人看高高的深青色的天上的感覺差不多。
再往下隔了好幾個自然段,莊子再次描寫這大鵬的事,不過,這一次是通過文中人物棘之口講出來的,他說:「在北方非常遠的一個地方,那裡草木不生,有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海,叫天池。」其它內容則與前兩次敘述一樣。
誰都看得出,《逍遙遊》一篇一千五百餘字的短文,對同一事物大鵬的描寫重複了幾次,每一次描寫都沒有什麼根本性的差異,而且,文中第一段「北冥」里的大鵬往南海天池飛是非常清晰、確定而且是有邏輯性的形象,但不知怎麼搞的,庄老先生最後一次描寫鵬的時候,又說北方非常遠的地方有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海叫天池,它還是往南海飛,這裡的「南海」是不是「天池」,也沒有發現誰追究這好像是自相矛盾的事。
因此說,作文評分標準那麼多的老師們是不會看上莊子這「羅嗦」又「重複」的《逍遙遊》的。不過話說回來,人家莊子還真沒有參加過什麼全國高考,且不說那時候有沒有高考。
問題正在於此,莊子不但不是一般的學生,而且,他的思想早超越了給作文打分的老師不知多少倍。
莊子心中並沒有在意什麼邏輯和規範,更不存在什麼程式,無所謂重複不重複,不計較雷同不雷同,幾乎可以肯定地說,莊子寫完《逍遙遊》以後他連看一遍都沒有,更別說他認真修改自已文章的事。如果有人理解是因為莊子太忙而不修改自已的文章那就更讓人笑掉大牙了。根據莊子的思想和秉性,更由於他的大氣和逍遙,他絕不可能坐那兒老老實實兢兢業業去修改自已的文章,不是他沒有閑工夫,而是他沒有那謹慎、認真和碎細的行為。不但《逍遙遊》一文沒有修改雕琢之痕,其它文章也是這樣,尤其是內篇中的作品。
讀《莊子》我們發現,莊子不但愛釣魚、愛旅遊、愛與人論辯、愛寫文章、愛讀書——儘管他生活貧窮,他還很愛睡覺。如果把莊子寫文章的特色與他釣魚、旅遊或與人論辯、睡覺的特色相提並論是恰如其分的。我總覺得,讀《逍遙遊》像跟著莊子旅遊或釣魚,讀《齊物論》、《大宗師》則像跟著莊子一塊做夢,是蝶夢我、我夢蝶,還是我看雲、雲看我已渾然不知。
尤其莊子以後,歷代的人都是因為功利心太重和太重現實而失去人生應有的幸福,都是因為太在意自我的得失和物質佔有而迷失了自我。看看現代社會和我們身邊的人,有幾個人不受官本位的深害,有幾個人不被名韁利索纏身?大家都希望自已超脫一點,但必須在權位上和轎車裡;大家都想活得有境界些,但前提是不失去美酒美食美色美服。人們表面上對莊子崇尚讚美有加,而一旦把人們的車子位子美酒美色撤掉,莫說再崇拜莊子了,他們的思想便會癱作爛泥,行為更會失去所有的朝氣,原因很簡單,他們壓根就是實足的勢力之徒、人云亦云之徒,他們從來不懂「境界」為何物,從來不曾窺見莊子思想境界中那迷人的風光,他們真正鍾情的還只是那功名與富貴。例如,大家都知道莊子是真人真事,都爭著說自已所在的地方是莊周故里,還有人稱自已是莊子的後人。但是,如果真有人因崇拜莊子而在莊子墓前動真情、淚漣漣而悲慟欲絕,可以斷言,大家立馬會離他而去,以為他是怪物。
所以,兩千多年前的莊子不但把人世間很多虛偽俗氣的事看得一文不值,還極為大膽、極為果斷地把與他沒有絲毫關聯的芸芸眾生的假面具給一把撕掉。《逍遙遊》毫不留情地把目光短淺、胸無志向的人比作蟬和斑鳩,比作朝菌和蟪蛄,以此來映襯心存大志之人的遠見和偉岸,他可不管你高興不高興、煩他不煩他。
《逍遙遊》讓我們感到蕩氣迴腸痛快淋漓,只要作者崇尚的肯定的,他就大加讚揚,管它過譽不過譽;只要作者批判的貶損的,就極力鞭撻,絕不考慮過激不過激。文章里的宋榮子是莊子所頌揚的崇尚的,莊子說他「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這是怎樣的一種大境界啊!世間的俗人,能做到才智勝任一官之職,行為得到群眾讚揚,德性合於國君要求,取得一國信任,縱使這些人身上有這樣那樣的毛病缺點(如莊子說的自鳴得意),但這也算是很高的標準了,莊子非但沒有肯定他們,還說「宋榮子猶然笑之」,無從查考宋榮子何許人,總能從此人身上看到莊子標立高華的崇高境界。設若莊子先生在天之靈知道精明而工於算計的所謂現代人有點成績就急不可耐拍報道或立碑,定會被他罵為是針頭線腦的小人物。
《逍遙遊》里還有兩句非常經典且對現代人極為有用的話,就是「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平心而論,如果人們認識和理解了這麼簡單的兩句話,中國的官界也不會栽倒那麼多人,人們的內心也會有更多的清涼與幸福。如果有一天,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向全國七千萬共產黨員發紅頭文件,強調每一個黨員必須像背誦三個代表一樣背誦《逍遙遊》里的這兩句話,若真的實行了這看似天方夜譚似的指示,說不定,半個多世紀一直困擾黨和人民的黨風黨紀會有所好轉。可以斷言,如果沒有《逍遙遊》的境界,就不會有陶淵明、李白、蘇東坡和鄭板橋,也不會有《紅樓夢》,不知道你對這四個人和這本書理解得怎麼樣?
讀讀《逍遙遊》吧,它會帶給你清涼與幸福。
◇它是一幕清涼的雨
——由《齊物論》寓言朝三暮四想到的
在莊子一生中,除了他留給後世的拒絕和統治者合作,對生死問題看得無所謂和反對禮教等驚世駭俗的言行外,還有一種重要思想,就是萬物齊一。他的這種重要思想主要表現在其名篇《齊物論》、《山木》、《秋水》里。
一般人無論是講話還是寫文章,總是那麼一板一眼條分縷析規規矩矩,而莊子的為人為事則顯得那麼地率性天真隨意而豁達自然,他要說明一個道理、講清一個觀點,總是那樣在讀者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完美的表達。莊子只是在自自然然平平靜靜地講自己的寓言故事,在他講故事的過程中誰也感覺不到他庄老先生要做什麼,大家只是被他所講故事的情節深深地吸引並感動,抑或為他所講故事或某種思想的破天荒而驚嘆不已,莊子往往於這種時候將故事嘎然而止,此時的我們方才明白老先生是在說明某種觀點,告訴你一個他所推崇的理念。
比如,兩千多年來,世間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朝三暮四故事的,這個故事就來自莊子的《齊物論》。令人感到滑稽和哭笑不得的是,很多人講到朝三暮四故事總是嘲笑除自己之外的一些可笑之人,嘲笑他們的無知愚蠢,嘲笑他們的淺薄卑陋,嘲笑他們豬一般的木頭圪塔腦袋。其實平心而論,包括皇帝和宰相在內,細細想來,我們許多的人和事太像莊子筆下朝三暮四故事裡的猴子啦,說白了,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是很少有人能擺脫那因橡子的朝三暮四或朝四暮三而怒喜迅轉的猴子形象的。
《齊物論》朝三暮四的故事,儘管與莊子所講的其它寓言故事比起來顯得簡短單薄,但它所蘊含著的莊子的哲學睿智卻極為豐富。無論歷史或現實中,世間絕少有人能逃脫莊子朝三暮四寓言思想的概括和包容,無論人們的語言有多麼華美博大,表面的氣勢有多麼恢宏驚人,做出的行為有多麼驚世駭俗,但是一旦塵埃落定,絕對少有人能逃脫像那猴子的命運。
在公眾場所,你可以聽到許多人講自己的大度與豁達、寬博和達觀。但是,那只是他們個人的語言表述而已,也許你會為他的慷慨激昂頻拍胸脯的言語所感動,你會為他們自述的忘我無我的行為而感慨不已。他們的語言很輕鬆,讓人覺得他們不僅不是得橡子的猴子,而是極像分橡子的從容達觀的養猴人。然而,一旦牽涉到哪怕丁點的個人利益,這時候你眯眼一想,他們身上從來沒有那養猴人的影子,他們骨子裡就是那得橡子的猴子。
先不說經濟利益,既便牽波涉到一些思想觀點的務虛性的問題,一般人絕對是拼力堅持己見的。千百年來,不知有多人少因為固執己見排斥他見而與對方唇槍舌劍殺得不可開交,不知有多少人因為捍衛自己的思想而身心交瘁,甚至命歸黃泉,很多情況下就為了那觀點上的你高我低、我長你短,為了意識或精神上的正邪曲直而奮力搏殺一決雌雄。
比如真理與謬誤、正確與邪錯,在莊子看來都是相對的,所以認為事物有是非、對錯的區別,都是因為知識學問不全面,唯有「大知」、「真知」才可以站在全局的立場上看問題。他在《齊物論》里說:「人的言論並非風吹萬物所發出的聲音,發言的人滔滔不絕,但其所言的是非標準卻沒有定論,那究竟算不算髮言呢?沒有標準的言論頂多算是個人的意見,距真理還遠著呢!」莊子的思想很確定、絕對,他認為,要尋得堂皇理由來支撐己見是不難的。但是,其結果只能暴露堅持己見者的卑陋和無知。
一對夫妻或單位里的兩位領導往往因為意見不一而相互指責甚至反目為仇,兩個好友或兩位骨肉相親的兄弟、姐妹,往往因為利益分配而大動肝火動了干戈,地區與地區、民族與民族或國家與國家之間往往因為意識形態不一和經濟利益相違而互為攻擊甚至炮火相加。依莊子齊物(或齊一)思想論,這一切自行裁定對錯正邪的言行都是學識不夠、缺乏修養和修行所致。
理解這類事情,有這樣一些讓人口服心服的例子。你走到一棵樹前,會發現樹上的每一片葉子都不盡相同。當你後退到一定距離,會發現葉子與葉子之間沒有什麼差別。而當你再次與樹拉遠距離,發現林子里的樹也沒有太大差別。當站到山頂看樹林,又會發現樹林與樹林也很相似。這是庄學專家胡適所理解的莊子的邏輯;當你見識多了、視野開闊了,就會發現是非、對錯、好壞、差異都不存在。讀《齊物論》我們會清楚地領悟到莊子建立在自然、道和天地之理基礎上的思想精髓;他讓人們放棄對是非的爭執,「是」和「非」都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宇宙間的一切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一般而言,沒有接觸過道文化的人是很難企及此境的,很多人活一輩子都無法參透這些。故而,古今中外千千萬萬的人們就為了爭執你錯我對、我是你非而糾纏無期。
莊子乃真人明士,他站在自己的觀點上直來直去批評那些試圖明分是非的人,說他們「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費力勞神分是非,卻不知道是非這兩樣東西本沒有什麼區別,正如朝陽與夕陽、白天與黑夜,儘管從表相上看來是對立的,而真實質性內容卻是同一種東西。
莊子不愧文學大家,他把自己要說明的道理深蘊於自己的故事中。而且,莊子文章非常洗鍊簡約,除了他要敘述的正事之外,段與段之間沒有任何的過渡。
《齊物論》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寫的是他自己夢蝶的事,他說:「從前,莊周子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栩栩如生的一隻蝴蝶。自己感到非常愉快!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了。忽然從夢中醒來,才驚覺地知道自己是莊周。不知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在夢中變成了莊周?莊周與蝴蝶,必然會有區雖的,這就叫做萬物化而為一。」他就是只講自己的故事,其它的一概不問。
《齊物論》是一把避暑的傘,是一幕清涼的雨,是席不暇暖為名為利奔波不止的所有現代人的心靈的安定劑,是走進心靈愜意幸福之精神家園的門徑——讀它愛它吧,朋友!
◇夢
無法說夢這東西好與不好、美與不美,好不好它都要來、美不美它都要成。雖然莊子曾說「聖人無夢」,而我們非「聖人」,所以夢總是有的。我們都把莊子稱為道聖,道聖不就是道之鼻祖嗎?道聖或道之鼻祖不就是聖人嗎?兩千三百年來,世間還有誰不承認莊子不是道文化之聖人呢?依庄老先生「聖人無夢」說,他自己於《齊物論》里講的那段「莊周夢蝶」之事難道是假的嗎?果若那夢蝶之夢為真,那麼,他與自己那「至人無夢」不是相矛盾相抵觸了嗎?
莫說莊子夢蝶之夢,《莊子》里的許多寓言故事就那樣讓人看得一頭霧水,動不動就雲天霧地亂侃猛謅不也是在做夢嗎?而且《莊子》里那些時空模糊人事物錯亂切扭曲變形提起來嚇毀人的事情不更像夢嗎?很明顯,《莊子》里的那些重言之寓言是作者在當時從他所掌握的典籍中摘取的人和事,誰又能分清這麼多寓言里哪是莊子的原創、哪是重言呢?這就是說,莊子的前人寫的寓言不是與莊子寓言一樣像夢嗎?且不說儒家的東西,只戰國時代誕生的道家或接近道家人物所留下的作品看,很多東西不也是很像夢嗎?家喻戶曉的屈原留下的《離騷》、《天問》等名篇難道不是在非夢非醒的狀態下「稀里糊塗」寫成的嗎?再說與莊子並稱道家鼻祖老莊的老子不也是做夢之高手嗎?他《道德經》中那個「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不是在最佳夢境里所創造的道之絕唱嗎?他那叫人看起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絕對夢囈般的慨嘆和斑斑駁駁撲朔迷離的內容難道不比夢更像夢嗎?
儘管晉代的陶淵明在他的文章標題里沒有明寫夢這東西,但大家看得出,他那篇婦孺皆知的《桃花源記》不是在記述一個美好的夢嗎?這位與莊子一樣只幹了極短一段時間小官的陶先生不是像莊子一樣,首先是一位稱職的准夢想家嗎?
堪稱中國歷史上黃金時代的唐朝出了幾位夢文化大腕,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個個都是夢的元老,詩仙《夢遊天姥吟留別》里的「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詩聖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不都淋漓盡致表達了他們夢境里的美好意願和追求嗎?宋代那位只會作詞寫詩不會當皇帝的軟不唧唧的白面書生李後主,不知是做的哪門子夢,在中國文學史上也留下一些有關夢的佳句(如「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實在不清楚這位亡國主夢想的是啥樣子的仙境美事。
也許《心經》里講的夢比其他人講的夢都特別,它說:「心無掛礙,故遠離一切顛倒夢想。」很清楚,這裡沒有了中國夢元素的任何優雅和浪漫,它只是如此直白地告訴人們要遠離腦子裡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別無深意。
到了宋代,中國歷史又誕生了一位天才詞人和天才夢想家蘇東坡,他那偉大的想像和宏大的氣概都是通過他似夢非夢的詩境內容表現出來的,他的「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他的「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的「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他的「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以及他那在極清醒狀態之下寫出的「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哪一句不體現了詩意充盈狀態下的夢境?
清代出現了一位偉大的夢想家曹雪芹,他的一部《紅樓夢》不知把多少情男怨女拉進了他開闢的夢境,他令許多讀他的夢書的人們閉門意淫無法無天,不清楚曹雪芹活著的時候是否曾經與多少異性有染。儘管書中的眾多人物有姓有名栩栩如生,但哪一個人不是曹雪芹夢出來的?著實不得了,黛玉寶玉那一級的人物都是他做夢所得,不能不說是夢之大家。
應當說,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夢想家要數我們前面提到的莊子了,《莊子》三十三篇第一篇《逍遙遊》開篇寫了夢一樣雲里霧裡的大鵬,第二篇《齊物論》結尾部分寫了他自己夢蝶的事——在他數百個長長短短的寓言故事中,這莊子夢蝶寓言就是他最經典最有價值最上境界的一個了,其大致意思是:他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醒來後發現自己還是自己,他很快樂地接著做夢夢蝶,他搞不清了,到底是他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夢見了他。到底還是夢還是非夢,連莊子本人也沒有敘述。管它有沒有意義,管它是人夢蝶還是蝶夢人,可貴的是使莊子得到了徹底的心靈自由。做夢本身是他生活的一個部分,也是他最樂意享受的時光。莊子的脾性就是這樣,逍遙了就好,通脫了就好,無拘無束無牽無掛了就好,通過夢境獲得了靈魂所需最大限度的心性舒展了就好。
有人說,莊子的自由和逍遙是對社會和他人不負責、不積極進取。你簡直無法與這些從不讀《莊子》和理解莊子真情真性的人再說什麼。
文章最後,筆者把李商隱寫莊子的一首《錦瑟》附上,讓我們一起品味和享受詩人筆下的莊子情結: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世界需要老莊
尤其近一個世紀以來,儒道釋三教在世界上的影響愈來愈大,相較之下,道教深層次里對塵世所發生的影響明顯強於儒釋。這並非說明道就一空優於另兩教,而是說,儒釋思想對世界的融和與親屬總不如道來得輕鬆而雍容,比如儒它對世界的掌握總顯得那樣地太一本正經,人們對儒教思想的行為實踐總顯得刻板獃滯,這一點,最好的說明莫如儒之鼻祖孔子《中庸》里講的,他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天下真正本真率性的莫過於道。實事求是講,道對世界發生作用要比儒釋自然從容得多,尤其儒,它對世界的感召遠不如道來得悠然、穩練和自尊,老莊列都可以徹底做到既逍遙於「無何有之鄉」,又收穫了來自塵世的排山倒海般的追慕、嚮往和朝拜,老莊列的「攖寧」「坐忘」之澡雪精神徹底奠定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的無限至尊。林語堂說老子是「刁善」「老滑」哲學,他的玩世、愚鈍和潛隱言行甚至引起其崇拜者莊子的不快。不然,為什麼莊子首次在 縣(今周口市鹿邑)老子太清宮講道盛邀留下他堅辭不受呢?
前面提到的林語堂,曾把老莊推到了至極高位,儘管他喜歡孔子孟子、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以及耶穌和聖保羅,但多方對比權衡,他最喜歡的都是老子莊子。有一個事實不能不說,這就是林語堂對孔子的反判,林語堂在他的《國學拾遺》中說:老子曾給我極大的震擊,「尤其是道家思想偉大的代表者莊子的震擊。」「我們在這裡所有的是一個思想家園,而這種思想系統把我們擊出正當的思想及觀念。」林語堂直截了當地批判孔子:「孔子是正當的,關心人類的一切責任,要人做一個好父親及一個好孩子,用一切道德來網羅一個人成為一個好公民。我們承認一切都是出於良知。但有一種危險,我們老實的公民可能是太老實了,以致對一切的思想,一切奇怪的幻想,一切對真理的概念都無緣了。難道要在人身上注入一個這麼死板的靈魂,使他除了想做了一個好父親成好兒子之外,永遠不會想去做其它的事嗎?」林語堂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國學大師,與其他人相較,他的思想似更有一些活性和前瞻性的力量,他曾經自我追問:「我是懷疑者和被懷疑者。我是誰?這個世界怎樣開始?世界之外還有什麼?」他非常客觀地指出,「儘管人對責任有誠實的良心,但有時也有一種潛優的慾望想探索世界之外,試圖大膽地跳進黑暗的空虛中,問一下關於上帝本身的問題。」林語堂不是莊子,也不是屈原,但他與庄屈一樣敢於「問天」和「天問」——應當說,這個事情本身已證明了老莊思想的無窮力量與厚重輝煌。無論是托爾斯泰、李約塞、魯迅、章太炎、聞一多、陳鼓應或南懷瑾都對老莊精神充滿著極為崇尚、虔誠和恭敬的心情。這一切的語言、行為告訴我們:世界不僅需要孔孟,更需要老莊。
◇老莊的思想 世界的福祉
剛愎自用的皇帝或總統總以為自己是天下最了不起的人(如美國總統大小布希當總統時對其他國家肆意發動戰爭),其實,他們可笑的行徑早已被兩千多年前的莊子概括為「井底之蛙」或「害群之馬」,很多的皇帝或總統沒登基時顯不出來,一旦他們當了國家或民族的首領而大權在握,他們的思想或行徑則發生根本性變化,往往誤以為自己是所有人的上帝主宰、楷模,其實,老子於兩千多年前已經為人類指明了方向,那時候他就講「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索馬利亞海盜那個層次的人也相信他們自己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這個世界之所以如此的喧囂煩亂戰火不斷,蓋因部分地球公民素質的極為地下甚至根本無素質可言。現代人的愚蠢在於,莫說接受老莊的思想,就連孔子「欲取之,先予之」的處事方法也不記得,更不待說去實行它。人的自私、貪婪引發的對於物質與金錢的爭奪和強掠奪敗壞了人類先祖的和善美德,尤其西方國家一個多世紀以來對東方及西方國家的強暴與戰爭極大地破壞了這個星球的幾乎所有生靈的和諧與寧靜,殺戮了無數的人類生命,造成了迄今難以癒合的外在與內在創傷。不是他們仇視他國讎視人,而是他們自私貪婪窮侈極欲,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犧牲他國人民的生命安全,最終失去了包括自己在內的世界人民的平安幸福。俄國沙皇和德國法西斯的戰爭主義者,只相信戰爭可以得到和擁有一切,只相信他們自己是世上最強大的民族,他們的心中只有他們自己的妻兒老小,亞洲、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弱國首當其衝,遭遇他們兵艦武力洋槍洋炮的血腥的殺戮與搶掠。直到人類無可逆轉地進入二十一世紀(那幾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還不相信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明可以為包括他們在內的世界帶來的和平與幸福。甚至,中國國內的一部分人也不自信,他們看到中國一時的經濟落後就詛咒自己老莊思想,有人甚至剛愎自用明目張胆地發表「一萬個孔子也抵不上一個章子怡」的謬論,他們只信實用主義,只信金錢與實惠,只有部分真正的忠實的中華民族主義者等愛國者、有識之士相信最終可以引領世界發展方向並領跑全球各民族前進的國家是中國。
老莊偉大就偉大到他們永遠都處於「柔」、「弱」、「靜」和「動」的位置,他們的不爭之爭,無為而無不為,他們的守內攘外似後而先之法最終讓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世界人民認識到戰爭的罪惡與和平和諧的重要。一百多年前的西方有識之士就看到了老莊思想的偉大,這首先是源自兩千多年前的老莊就於內心斷定他們的理論是「天下第一的;再過一千年,生活在老莊過度的他們之後的中國人中也有不知老莊何許人之後的,因為千秋以來就有「牆裡開花」之說。二零零八年的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在中國取得重大成功和二零零九年兩年中國國內許多重大災害的應對與處理再次印證老莊思想的正確與偉大:中國的強大不是靠攻伐他國得以實現的,而是靠自己的仁德、努力和奮鬥得來的。一少部分鼠目寸光的中國人再也不發牢騷了再也不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了。老子「大國者下流」和莊子「為而不持,長而不宰」開始思想洗涮這個齷齪的世界,老莊「知人者智,問知者明」自勝者強「和大道不稱,大辨不言」、知閑閑,小知問問的華夏優秀傳統開始普照這個世界。尤其二零零九年這一年,全世界的人無法不心服口服,中國的「老子天下第一」之大國風範,大國之尊開始逐步顯露出來。老莊的後代無不驚異地發現自己祖宗的真正偉大,西方原來的列強在事實面前無法不敗下陣來,他們無法不驚嘆和敬服原來被他們踏在腳下的「東亞病夫」中國開始自然而然理所應當的主宰這個世界。不是中國要主宰這個世界,而是這個世界自然而然地把中國推倒了為世界辦許多事的前面;不是中國要主宰這個世界,而是其他國家和地區辦不了辦不好的許多事都期待中國的幫助和支持。
實事求是講,時至今日,很多國家的總統總理被蒙在鼓裡,許多國家的人們也迷迷糊糊,連不少中國人也搞不清楚中國為什麼能在這麼短短的三十年就發展得如此強大如此宏偉!其實,真正的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個世界所以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東西方精神、思想、觀念及意識形態實際發生了自然而劇烈的歷史性賓主換位,英、美、俄、日等幾乎所有原來侵略殺戮過中國的國家無法不破天荒的臣服和朝揖中國,這一切的一切均得益於老莊思想作奠基的華夏傳統文化。
◇河南 河南
佛教的影響力的確比其它諸教的影響力要寬廣深厚得多,連一般人都知道「佛法無邊」、「佛在心中」、「常心即佛」等佛之專門語,是見佛教在世界各地服征與感召的能力有多大。可是,從佛教傳入中國的唐代開始,它的內涵與精魄已經不可抗拒地受到中國道教思想的熏染、感化與浸潤,從它在中國大地上落腳的那天開始,中國道教就對它進行了潤物無聲似的全面改良,佛教受它思想攻勢的影響幾乎是顛覆性的和無微不至的,細心人單從六祖慧能的《壇經》中就可以看到。道對於佛的浸潤與征服不僅沒有使本來強大的佛教力量削弱,還會佛在中國大地上的發展邁開了從未有過的健捷的步伐,佛的光輝因為中國本土道文化的合流而變得比過去更加輝煌燦爛。
近年來,有一個傳得很響很廣的說法,叫做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且不說這種提法是不是合情合理,就河南省所轄區域歷史上誕生當之無愧地稱為「聖」的,對中華民族有深遠影響的思想體系幾近百計,其中以老子莊子二聖為核心的道教思想的光輝最為耀眼。
從地域性講,老子莊子同誕生在豫東坦蕩開闊的黃河之南沖積平原,從時間上講,二聖基本上屬於同一歷史時期的春秋戰國。老子一生最偉大的貢獻是他的《道德經》(亦稱《老子》),世界上從沒有哲學家能像他的《道德經》那樣用短短五千言把宇宙、人生、自然之間規律概括了的,也沒有人能像他那樣以詩化的語言總結天地之間萬物之道的。實事求是說,由於《道德經》的誕生和普及,其他諸聖之思想體系,無不處於朝揖和嚮往的地位,於這一點,孔子問禮(道)於老子一事可以再清楚不過地說明問題。
莊子生活在戰國時期的前三六九到前二八六年間,他是被後人公推為與老子齊肩的唯一一位道教鼻祖。有人說,如果沒有老子,就可能沒有道家思想,而如果沒有莊子呢,道家則可能被世人遺忘。這說明莊子在繼承發展老子道文化上,有極為重要的功績。
河南,河南!河南的確太重要了!中國抽去了河南則近於抽去了中國人的國學精神和人文理念。中國不能沒有河南——就因為道佛儒三家之根均在河南。
評論這張轉發至微博
轉發至微博
0人| 分享到: 閱讀(5)| 評論(0)| 引用 (0) |舉報 《感悟莊子》(上) 長篇歌行(十六首)
歷史上的今天
相關文章
最近讀者
登錄後,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跡。
評論
點擊登錄|昵稱: 取消
換一張
推薦閱讀:
※【感悟】一張圖,看到你自己在哪
※看完《熔爐》、《素媛》後有些好奇,若是這些案子放在中國來審判,在眾多國人的輿論下,會是怎樣的結果?
※mmhs3的職場感悟
※懂得人生百態的句子,感悟人生的奧秘
※愛情被我下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