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2020決戰東京,中國軍團勝算幾何?||體育業內人士談東京奧運路在何方

2020決戰東京,中國軍團勝算幾何?

  執筆記者:馬邦傑、劉暘 參與記者:江紅、張榮鋒、劉陽、林德韌、周暢、張逸飛

10月28日,東京奧運會開始一千天倒計時。悄然之間,下一屆夏奧盛會正在逼近。東風吹,戰鼓擂,2020年奧運大戰被寄予萬千情感,註定將是一場風雲際會、歷史與現實交錯的大較量。

  美國、英國和俄羅斯磨刀霍霍,虎視眈眈。東道主日本更是厲兵秣馬,志在亞洲第一、世界前三。五強逐鹿東京,北京奧運之後成績逐屆下降的中國軍團形勢不容樂觀。

  自2008年至今歷經三屆奧運,中國金牌總數持續下跌,排名從第一跌至第三。2020年東京奧運會是中國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奮鬥歷程中的重要節點。中國選手肩負揚眉吐氣、重塑輝煌的重要使命。局勢嚴峻,時不我待。

  強敵環伺,中國軍團處境維艱

  業內專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認為,在東京奧運賽場上,中國軍團將與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日本四個強敵角力金牌大戰。

  可以預見,屆時美國將一如既往地強大。最近兩屆奧運會,美國都斬獲46金,一枝獨秀。其中在里約奧運會上,來自得克薩斯州的運動員貢獻了26金,和中國的金牌總數一樣多。事實證明,美國奧運體育有強大的職業體育、大學體育和社區俱樂部體系支撐,總能源源不斷地培養精英人才。2020年奧運會,美國人十有八九仍將獨佔鰲頭。

  另一奧運傳統強國俄羅斯近些年來勵精圖治,重振雄風。俄羅斯取得索契冬奧會金牌總數第一,足以證明其東山再起的強大決心和成效。因受興奮劑事件拖累,俄羅斯派出殘陣參加里約奧運會,仍然獲得19枚金牌。「北極熊」家底厚實,東京奧運發威力,捲土重來未可知。

  與蓄勢待發的俄羅斯相比,英國在新世紀奧運賽場上的表現令人刮目。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他們與亞美尼亞和蒲隆地等為伍,混跡「一金」集團。但從悉尼到里約,英國連續5屆奧運會實現獎牌總數增長,在里約一舉超過中國登上奧運金牌榜次席,與中國連續下滑的勢頭對比鮮明。

  對於英國這樣一個人口只有6500多萬的國家,如果將其奧運功績歸結於所謂的「英式舉國體制」,未免過於牽強。從不自詡自大而又善於自嘲的英國人的確制定了一套國內爭議很小、合理可行的奧運奪金計劃,他們不折騰、不內耗,老練沉著,踏踏實實地將這套計劃執行到了極致。此為他們成功的秘訣。英國人如今手握長纓,乘風破浪,無疑將是東京奧運賽場上的一支強大力量。

  英國在奧運賽場上的崛起給東亞島國日本注入了強大信心。一向善於模仿學習的日本人汲取英國、中國等在本土備戰和舉辦奧運會的成功經驗,發憤圖強,來者不善。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小薩馬蘭奇今年6月份告訴新華社記者:「2020年,日本將在東京奧運會上收穫很多很多獎牌。」

  超級備戰,日本欲爭亞洲「老大」

  「菊與刀」的民族把他們苦心孤詣的精神充分運用到了東京奧運的備戰上。

  2013年11月28日,日本奧委會舉行「運動員強化總部會議」,確立他們的東京奧運目標:「金牌數世界第三」和「全部28個項目獲得獎牌」。3年之後的12月28日,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新任局長苟仲文當選中國奧委會主席。一天後,他在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發表講話,呼籲齊心協力備戰東京奧運。

  與中國相比,日本備戰起步早,步伐大,針對性強,政策紅利、重金刺激、科研攻關一起發力,氣勢洶洶,躊躇滿志。

  日本在里約奧運會取得12金,在東京他們計劃把這個數字提升到30左右。為此,他們出台系列戰略戰術措施:

  --成立國家級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競技體育。獲得東京奧運會舉辦權前,日本競技體育是「民間主導」。2015年10月1日,日本體育廳成立,這是個專門負責管理競技體育的政府機構,政府主導體育的力度大大增強。

  --通過國會預算,以國家財政撥款的方式加大對奧運比賽項目的投入。在里約奧運周期開始,日本政府年度體育財政預算呈逐年增加。日本奧委會和部分單項協會提高了運動員教練員獎金。

  --制訂規劃,確立目標,建立完善2020適齡人才發掘和培養體制。日本文部省制定的《日本2020年奧運會運動員育成與強化計劃》提出,力爭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取得25-30枚金牌、70-80枚獎牌。

  --重視科研和信息搜集。日本體育廳建立了國家訓練中心、新的國立體育科學所以及體育信息大數據中心,為運動員的培養和強化提供物質和技術保障。

  科研在奧運金牌爭奪戰中發揮的作用愈加醒目。作為科技強國,日本具有先天優勢。中國體操隊領隊葉振南對此體會深刻,他對新華社記者說:「比如,日本新建的體育訓練中心科技含量極高,甚至能夠模擬高原訓練的條件。科研力量把他們的奧運備戰武裝到了牙齒。」

  業內權威人士認為,日本選手在東京奧運會摔跤、柔道、空手道、游泳、體操、田徑的馬拉松和競走、拳擊、乒乓球、羽毛球等新老優勢項目上有可能取得20枚以上的金牌,其中的部分項目與中國的奪金點重合。此外,他們在棒壘球、滑板、攀岩和衝浪等項目上也有奪金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奧運賽場上的「東道主效應」非常明顯,日本必然會在這方面做足功課。著名社會體育學家盧元鎮認為,日本在東京奧運會上很有可能完成30金的目標,而中國要找到有把握的30個奪金點卻不容易。

  時不我待,中國體育亟須聚力

  用時不到三年,中國體育需打造30多個奧運奪金點,實屬不易。

  中國軍團在奧運賽場上歷來靠6大主力打天下。中國跳水、舉重、乒乓球、體操、射擊、羽毛球選手在歷屆奧運會上一共奪得168枚金牌,佔中國夏季奧運會金牌總數227枚的74%。

  而在里約奧運會上,中國體操呈現斷崖式崩盤,寸金未得。羽毛球、射擊表現低迷。舉重雖有4金入賬,依然沒能完成既定任務。中國軍團六大王牌中,只有跳水和乒乓球兩隊發揮穩定。

  目前,中國體育改革進入深水區,為備戰東京奧運帶來了不少變數。前段時間爆出的中國男子乒乓球隊集體棄賽風波,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在剛剛結束的德國公開賽上,中國男乒全軍覆沒的尷尬,讓警鐘更加犀利刺耳。

  新華社記者最近到一些國家隊調研發現,具體改革措施尚未落實,不少隊伍從官員到教練員和運動員觀望心態比較嚴重,尚未開啟有實質內容的備戰模式。一些運動隊面臨人才選拔難,醫療、科技、信息等服務保障亟待加強,激勵獎勵機制不到位,備戰氛圍不濃厚。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體育改革需要兼顧東京奧運備戰這個短期目標,堅持「強優戰略」,確保六大優勢項目獲得22-25枚金牌;在擊劍、柔道、摔跤、跆拳道、拳擊等五大格鬥類項目中爭取5金;在田徑、游泳、水上和自行車等基礎體能大項中尋求突破,總共可望取得26-33枚金牌。美國預計金牌總數會在34-42枚之間,俄羅斯在23-31之間,英國在24-30之間,日本在24-32之間。除美國優勢明顯之外,中、俄、英、日四國奪金實力在伯仲之間。中國軍團如果發揮不佳,存在金牌總數降至第五的可能。

  預測畢竟是預測,並不代表未來的現實。中國體育備戰東京奧運雖然困難重重,但實力猶存,大有可為。

  奧運賽場,勝利並非僅僅屬於金牌獲得者。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對於那些勇於挑戰自我和戰勝自我的選手,我們應該致以敬意。他們一樣是值得尊重和表揚的勝者。

  體育強,中國強。2020年東京奧運會舉辦之時,將正是中華民族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時刻。新時代賦予中國體育新的使命。全體中國體育從業人員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出發,齊心協力,砥礪前行,利用東京奧運會這一特殊契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此,中國體育決策者應拿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智慧和謀略,教練員、運動員等一線工作者要祭出「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和幹勁。

  如此,眾心所系的東京奧運會,大有可期!

平和辯證看金牌——備戰東京奧運會系列調研稿

  新華社記者 林德韌

  參與記者:江紅、馬邦傑、張榮鋒、劉陽、劉暘、周暢、張逸飛

  「現在國內有一種把奧運冠軍等同於娛樂明星來對待和消費的趨勢,令人擔憂!」記者日前在進行「中國軍團備戰東京奧運」調研採訪時,首都體育學院校長鍾秉樞的一席話引人沉思。他認為,淡化金牌意識,但不能淡化比賽鬥志、拼搏精神,更不應淡化甚至降低奧運冠軍的榮譽等級,把代表著國家形象、民族精神的「奧運英雄」娛樂化、庸俗化,這與當今世界多數國家遵循的主流價值觀是背道而馳的。

  調研採訪中多位體育界專家、學者、教練、領隊強調:目前關於金牌價值觀的混亂,讓不少運動員、教練員感到思想茫然,無所適從,已經影響到競賽成績以及今後的訓練和備戰。

  「金牌至上」論曾讓我們品嘗了「重競賽輕群體」、偏離體育本質的苦果,而「金牌無用」論帶給中國競技體育的傷害也已經開始顯露。許多「帶兵打仗」的一線教練都強調:金牌的競爭是運動員全方位能力的比拼,多名競技實力相當的選手,誰能獲得最後的冠軍,往往拼的是心理素質,是意志力,是對金牌的渴望度。如果過分強調重在參與,比賽時心態過於放鬆,精神疲沓綿軟,那麼抵達金牌頂峰的「決勝一步」是無法完成的。

  在中國體育界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步伐之時;在中國軍團全員進入東京奧運會備戰周期之際,認真思考和釐清奧運金牌的意義、使命,凝聚共識,創新思想,對已經跌下「神壇」無處安放的金牌,重新給予它順應新時代需求的應有恰當位置,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

  我們曾經如此渴望金牌

  「中國什麼時候能派一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什麼時候能派一支運動隊參加奧運會?中國什麼時候能舉辦奧運會?」著名的「奧運三問」曾讓中國人夢魂縈繞了一百年!對於出生和成長於物質和金牌都不缺乏時代的「90後」「00後」來說,可能有點無法理解他們的父輩、祖輩當年渴望金牌的執拗。

  是的,在那個積貧積弱時代,對於奧運會這一高端世界舞台我們只能仰望羨艷,奧運金牌曾經是那樣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百年變遷,滄海桑田。當中國從奧運會邊緣看客,逐步成為奧運舞台弄潮兒時,回望前塵,恍若隔世。

  中國競技體育向奧林匹克舞台不斷邁進的歷史,也是中國不斷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

  曾經,金牌是個閃爍的標籤,屢屢激發民族自強、國家進步的共鳴。金牌不僅僅是激勵、是自豪,更是民族精神和面貌在世界舞台上的正面展現。

  家中「50後」的父輩,對中國女排「五連冠」、許海峰射落中國奧運首金等引發萬人空巷的體育大事念念不忘。作為一名「85後」,記者對於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金牌選手,至今依然如數家珍。

  在很長一段時間,「奧運冠軍」常被媒體稱為「奧運英雄」,奧運金牌的光環成為人們追捧和敬仰的標杆。那時候的金牌承載著多重體育之外的重要使命,是中國人渴望民族自尊自強、國家繁榮強大的「金色」載體。

  北京奧運:金牌巔峰 轉型起點

  一屆「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之後,越來越多的「奧運英雄」出現在了中國奧運史冊上。伴隨和支撐金牌大豐收的,是改革開放30年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強大後盾。生活越來越富裕,越來越自信的中國人開始從更多角度來審視「奧運金牌」的社會價值和歷史定位。

  「奧運金牌」越來越多,但項目發展不均衡、足球等集體項目整體羸弱的局面始終存在。

  「奧運金牌」越來越多,但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亞健康人群增多的新聞屢屢刺激著人們的眼球。

  「奧運金牌」越來越多,但中國人均體育設施數據在世界上的排名依然偏低,經常從事體育運動的人口比例也並不算高。

  這些並不樂觀的現實,都與中國在奧運競技舞台上的輝煌形成了強烈對比。在2008年奧運會之後,從前被金牌光芒覆蓋下的許多「隱憂」變成了「顯憂」。

  中國開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歷史進程,意味著原來的競技體育在體育系統中「一家獨大」的局面將一去不復返,更多的資源將被投入到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中。奧運爭光「塔尖上的輝煌」,也終將轉變為「塔基下的繁榮」。

  伴隨著這個轉型過程的,是社會思潮的更加多元和不同價值觀的激烈衝撞。「金牌至上」與「金牌無用」就是兩種極端對立的代表性觀點。

  「金牌至上論」認為一切優質資源都必須為奧運爭金的大目標服務。而「金牌無用論」則認為奧運金牌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不再有追逐的意義。

  在中國綜合國力快速提升大踏步走在偉大復興道路上的今天,奧運金牌的使命,又該如何順應時代發展升級迭代?

  新時代奧運金牌的新使命

  放眼國際,世界各大強國均十分重視體育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德國推出了「體育使德國更好」的全民運動,俄羅斯提出「重返世界體育強國」的口號,日本制定了「體育立國戰略」。

  在奧運層面上,英國對於奧運金牌進行了重點的政府投入,日本為了備戰東京奧運會,長時間以來著力培養適齡青少年運動員,對於獎牌榜上的座次虎視眈眈。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等體育強國也均有針對奧運會爭金奪牌的整體和局部計劃。

  競技體育成績、奧運會金牌,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方式之一,既反映了一個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的「硬實力」,又反映了一個國家在制度環境、歷史文化、價值理念等領域的「軟力量」。這也是當今被國際主流社會公認的價值觀點。

  一個國家的綜合體育水平,既體現在全民健身普及程度——塔基有多寬有多厚,又體現在奧運金牌數量——塔尖有多高有多尖。我們既要發展全民體育,又要奧運拿好成績。這是兩個戰場,這兩仗都要打贏。

  備戰東京奧運的戰鼓已經擂響,中國奧運健兒三年後在東京爭奪的,將不僅僅是簡單的奧運金牌。在關注「拿多少金牌」的同時,「用怎樣的方式拿金牌?」「金牌能給普通人帶來什麼?」等問題,也更應該被體育圈內圈外的人所重視。

  他們需要用符合體育規則和體育道德的方式追逐自己的夢想,與興奮劑、默契球等不良現象劃清界限;他們需要用精湛的技藝、勇於拼搏的精神去激勵各行各業的人們勇攀高峰,追求卓越;他們需要用健康、開朗、大方的表現傳遞中國聲音、傳播中華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現中國形象、講述中國故事;他們需要用人格魅力、榜樣力量去引領更多人們參與體育運動,進而提升整個民族的身體素質。這些,才是新時代奧運金牌的全新使命。

  祝願備戰東京奧運會的新一屆中國軍團,夢想在心,責任在肩,使命必達!

破困境逐夢想 體育業內人士談東京奧運路在何方(上)——備戰東京奧運會系列調研稿

  執筆記者:劉陽、周暢 參與記者:江紅、馬邦傑、張榮鋒、林德韌、劉暘、張逸飛

  中國舉重隊女隊主教練張國政最近遇到了一件煩心事,也許一直到2020年東京奧運舉辦之際,他將依舊為此寢食難安。

  「天津全運會看得我直皺眉頭,可以說是中國女舉在近幾屆全運會水平最低的一屆!」

  說起9月份閉幕的全國運動會,張國政感慨連連。如何挖掘新人備戰東京奧運會,成為他全運會後面臨的最大挑戰。

  張國政並非危言聳聽。今年全運會女子舉重7個級別比賽中,有5個級別的冠軍成績低於上一屆全運會;尤其是中國女舉的優勢級別75公斤級,冠軍成績竟然比上屆全運會低了25公斤之多!中國女舉成績整體下滑成為不爭的事實。

  全運會前後,新華社記者在不同項目國家隊進行調研採訪中發現,像張國政這樣憂心忡忡的教練還有不少。備戰東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仍受比賽規則把握不夠精準、大賽經驗欠缺、人才青黃不接、情報搜集不力等問題制約。如何實現東京奧運大捷,無疑在考驗著中國競技體育領導者和執行者的智慧和膽識。

  部分優勢項目里約低迷引反思

  諸如羽毛球、體操這些中國體育的「夢之隊」,在去年裡約奧運賽場上遭遇「夢魘時分」。當時,中國羽毛球僅獲2金,射擊僅得1金,體操斷崖式崩盤,寸金未得。

  業內人士表示,最大問題出在對項目發展規律、訓練理念上出現偏差。

  對規則理解不透、應對不足,是中國體操和射擊等項目在里約暴露的問題。體操隊領隊葉振南對新華社記者表示,里約失利源於中國體操界對國際新規則理解不夠透徹,過於強調動作難度,忽視細節導致扣分。展望東京奧運會,葉振南說:「我們的選手還是很有實力的,里約奧運會輸在『最後一公里』,我們不甘心。」

  中國射擊隊領隊肖昊鵬回憶里約表現時說:「射擊比賽規則修改之後,比賽觀賞性和不確定性大增,中國選手顯得不夠適應,影響了發揮。」

  此外,比賽、訓練的關係沒有理順也是一些項目面臨的問題。葉振南說:「上個奧運周期我們參加的國際賽事相對較少,外國裁判對我們選手缺乏了解,而體操是個打分項目,這也是我們包含藝術表現力在內的完成分不高的原因之一。」

  在今年10月舉行的體操世錦賽上,中國隊以3金1銀2銅的戰績高居獎牌榜榜首。葉振南對此保持清醒頭腦。他說,由於里約奧運會後一些國家進行了新老交替、一些優秀運動員尚未開始系統性訓練,而中國隊隊員因為要準備全運會所以狀態保持得比較好。因此,世錦賽並非各國選手真實實力反映。

  他說:「現在就說我們已經觸底反彈還為時過早,但可以說里約的失利讓我們在東京奧運會時處在一個拼搏衝擊對手的位置,這可以算一個心理上的優勢。」

  備戰東京奧運受到多方掣肘

  一個奧運周期時長四年,但我們真正的備戰要從全運會後才正式拉開大幕。如此說來,實實在在的備戰時間不足三年。新華社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人才青黃不接、待遇偏低、教練流失、金牌理念混亂迷茫、情報搜集不力等都是目前備戰工作中存在的較為急迫的問題。

  在被稱為奧運奪金「大戶」的中國舉重隊,老運動員去留未定、新生力量不足問題困擾著男隊、女隊兩位主教練。男隊主帥於傑說:「里約奧運會金牌得主龍清泉、倫敦奧運會冠軍呂小軍一個28歲、一個33歲,能否堅持到東京奧運會很難確定。」

  按訓練計劃,挖掘新人的計劃今年就該實施。張國政為此頗感為難:「從全運會來看,中國女舉人才斷檔、年齡結構偏大;有的級別高水平的選手太少,只有獨苗苗。」

  待遇偏低、國家隊津貼十年不變,也成為影響一些優勢項目的教練員和運動員備戰心態的因素。例如在中國舉重隊,倫敦奧運會男子77公斤級冠軍呂小軍從所屬單位天津體育局領取每月3000多元工資(稅後),再加上國家隊的津貼2000多元,他的月收入一共5000多元。

  呂小軍的教練2007年就進入國家隊,這裡的津貼標準十年沒變。他說:「我在國家隊的津貼每月3000多元,運動員和教練員的待遇確實需要提高。即使運動員拿到世錦賽冠軍,這一年的收入也就十幾萬;沒有拿到好成績的運動員,每年的收入就只有工資加隊內津貼了。」

  國家體操隊運動員、教練員的待遇與舉重隊相似,領隊葉振南說:「教練員們除了訓練還要養家,大家都有一定的生活壓力。比如世錦賽冠軍的獎金為8萬元,這還是很多年前制定的標準。」

  據記者了解,提高運動員和教練員待遇、細化獎勵激勵機制已經被國家體育總局提上議程,有些國家隊經過改革後已經讓大家嘗到甜頭。例如中國冰球協會5月就公布了中國國家冰球隊的薪資標準,入選國家隊的運動員最高月收入稅後可以達到四萬元人民幣。

  待遇低,壓力大,這間接導致中國優秀教練員的流失。葉振南對此深有感觸。他說,俄羅斯和羅馬尼亞體操實力大不如前,都是因為教練流失到西方國家。中國一些優秀運動員退役後不願留隊當教練,要麼選擇到西方國家當教練,要麼進軍商界、進入行政管理部門,長此以往將直接影響一些優勢項目的執教水平。

  中國體操就是典型一例。葉振南說,幫助中國體操隊在北京奧運會創造前所未有輝煌的教練班子,到里約奧運周期只有黃玉斌一人還在堅守,其他人都在美國各個俱樂部任教。相比之下,日本體操界從運動員轉行成為優秀教練的比比皆是,很多運動員教練員都出自體操世家,事業的傳承做得非常好。

破困境逐夢想 體育業內人士談東京奧運路在何方(下)——備戰東京奧運會系列調研稿

  執筆記者:劉陽、周暢 參與記者:江紅、馬邦傑、張榮鋒、林德韌、劉暘、張逸飛

  奧運金牌大戰也是情報大戰。與日本由本國體育廳牽頭建立體育情報大數據中心相比,我國的情報搜集和分析有些落後。中國摔跤隊教練許奎元表示為此頭痛不已。他說,中國選手備戰東京奧運要針對不同對手進行專門訓練,但目前缺乏錄像資料,也無專業人士參與,只能自己動手到網上搜索資料和其他教練隊員分享。中國射擊隊也存在類似問題。

  中國體操隊格外重視情報搜集,有專人負責。葉振南表示,從今年世錦賽表現和中國隊獲得的信息來看,日本男隊的水平在里約奧運會後有了進一步提升,除了在男子團體和個人全能上的傳統優勢外,日本在跳馬和單杠項目上也冒出潛質很高的新人,而日本女隊聘請俄羅斯教練後成績上升很快,喊出衝擊女團獎牌的目標,對我們形成更大的競爭壓力。

  除了上述問題需要解決外,促進中國競技體育長遠健康發展更需要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金牌觀。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盧元鎮說,我們反對「唯金牌論」,但不能否定金牌的價值,不能忽視競技體育崇尚競爭的文化。

  首都體育學院校長鍾秉樞認為,淡化金牌並非不要爭金奪銀,現在有些輿論對競技體育的目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我們有些運動員的精神境界與國外運動員相比存在差距,備戰東京奧運會亟待重新認識「金牌」和「超越自我」的內涵。

  權宜、長效措施雙管齊下破除奧運危局

  目前世界主要體育強國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對奧運金牌都異常重視,客觀上對中國在東京奧運會可能獲得的獎牌數量造成擠壓。要想破除東京奧運危局,專家和體育界人士建議,要使用權宜和長效措施雙管齊下,在對策上要打好「組合拳」。

  距東京奧運開幕不足三年,「賽事驅動」和「規則研判」應成為備戰東京奧運的「非常手段」,要科學安排國際比賽,最大限度通過對抗提升隊伍能力。對此,需要在多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

  此外,還應重視國內重大賽事和奧運會之間的銜接。鍾秉樞建議,將全國錦標賽等比賽的成績與奧運選拔機制相結合,同時探索國家隊與地方隊之間在賽前選拔、賽中訓練、賽時激勵、賽後總結等方面形成有機聯動。

  業內專家認為,在最近兩個奧運周期,射擊、體操等項目的規則經歷過較大變化,對規則的不適應成為射擊、體操等隊伍在里約奧運會上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即便是乒乓球、跳水這樣的傳統優勢項目,也不斷面臨規則變化。備戰東京奧運,各支隊伍需要研究並吃透新規,吃透規則之後,就需要進行針對性訓練。

  比如,里約奧運會女子4X100米接力預賽,本已出線的中國隊因美國隊上訴導致重賽結果無緣晉級,這件事情已經給我們發出警示:中國要想在國際體育事務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就要在尊重和熟悉規則的基礎上,學習利用規則,爭取權利。

  另外,我們也要積极參与國際體育組織的工作,廣交朋友,提升中國競技體育的國際話語權。我們不能只是被動地研究規則、順應規則,更應積極爭取成為國際體育組織的領導者,參與規則的修改制定。

  葉振南說:「體育活動中我們也要有大國外交的風範。提升國際話語權、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擴大中國體操技術的影響力,這對我們的選手在奧運會等世界大賽上取得好成績也非常重要。」

  培養優秀的體育外交人才已是日本、俄羅斯、英國等國家的體育部門必備任務,日本奧委會下屬的國家訓練中心,有一門課程叫「國際組織領導人培訓營」;在俄羅斯外交學院,還有專門對退役知名運動員進行培訓的「體育外交系」。

  此外,提升科技、信息保障,加強對手信息收集能力,創新訓練手段以及在東京奧運會期間加強對參賽運動員的保障,也是備戰東京奧運會的速效「非常手段」。這點日本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里約奧運會期間,他們在距離奧運村步行10分鐘的地點設置了「多途徑服務保障中心」,通過提供綜合性、戰略性的服務保障,提升運動員大賽臨場發揮,幫助運動員獲得更多獎牌。

  速效「非常手段」也許可以立竿見影,但是從長遠來看,正在修鍊「內力」的中國競技體育更需要長效機制建設。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運動員和教練員普遍鬥志昂揚,但在備戰措施、人才選拔、教練遴選、整體規劃等方面仍存在著困惑和迷茫。

  回憶國家隊在歷屆奧運會的起起伏伏,葉振南表示,漢城、雅典和里約奧運會的失利「並非對手打敗了我們」,而是我們隊伍「在訓練、管理和決策方面出現了問題。」他說:「中國隊在今年世錦賽的表現提振了我們打好東京奧運會的信心。我希望有關方面能儘快在頂層設計上明確國家隊的管理體制,明確責任,理順關係。」


推薦閱讀:

若中國有愛情之花,那一定是桃花
鄭永年:以開放促改革:中國的特區
拿破崙的中國情愫
當中國製造遇上德國工業4.0
中國古詩詞·詠荷篇【二】

TAG:中國 | 體育 | 東京 |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