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唐朝高僧玄奘圓寂紀念日【884期】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1],其先潁川人[2],俗家姓名「陳禕(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西遊記》即以其取經事迹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體現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迹。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生平

早年求道

隋大業八年(612年),玄奘時年13歲,於東都洛陽凈土寺出家。隋大業十二年(616年),玄奘隨其兄長赴長安居留,後入漢川,北至益州,適逢空、景二法師,從之受學。繼而至高僧大德雲集的成都學習。武德五年(622年),玄奘於成都受具足戒。後玄奘遊歷各地,參訪名師,講經說法。

通過多年來在各處講筵所聞,他深感異說紛紜,無從獲解。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各異,遂產生去印度求彌勒論師之要典《瑜伽師地論》作為依據,發揚法相唯識宗之根本理論。貞觀元年(627)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涉五萬餘里。

西行取經

貞觀元年,玄奘從長安出發西行,在途中經蘭州到涼州(姑臧),繼晝伏夜行,至瓜州,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哈密),至高昌國。

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後經屈支(今新疆庫車)、凌山(穆素爾嶺)、素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迦畢試國、赤建國、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到達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陀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達迦濕彌羅國。在此從僧稱(或作僧勝)學《俱舍論》、《順正理論》及因明、聲明等學,與毗戌陀僧訶(凈師子)、僧蘇伽蜜多羅(如來友)、婆蘇蜜多羅(世友)、蘇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羅多(最勝救)等討信紙佛學,前後共2年。以後,到磔迦國(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從一老婆羅門學《經百論》、《廣百論》;到至那仆底國(今印度北部之菲羅茲布爾地方)從毗膩多缽臘婆(調伏光)學《對法論》、《顯宗論》;到闍爛達羅國(今印度北部賈朗達爾)從旃達羅伐摩(月胄)受《眾事分毗婆沙》;到窣祿勤那國(今印度北部羅塔克北)從闍那 多學《經部毗婆沙》;到秣底補羅國(今印度北部門達沃爾)從蜜多犀納受《辯真論》、《隨發智論》;到曲女城(今印度恆河西岸之勒克)從累縭耶犀納學《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貞觀五年,抵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受學於戒賢。

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後聽戒賢講《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及《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又兼學各種婆羅門書。

貞觀十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先後到伊爛缽伐多國(今印度北部蒙吉爾)、薩羅國、安達羅國、馱那羯碟迦國(今印度東海岸克里希納河口處)、達羅毗荼國(今印度馬德拉斯市以南地區)、狼揭羅國(今印度河西莫克蘭東部一帶)、缽伐多國(約今克什米爾的查謨),訪師參學。他在缽伐多國停留兩年,悉心研習《正量部根本阿毗達磨論》及《攝正法論》、《成實論》等,然後重返那爛陀寺。不久,又到低羅擇迦寺向般若跋陀羅探討說一切有療三藏及因明、聲明等學,又到杖林山訪勝軍研習唯識抉擇、意義理、成無畏、無住涅盤、十二因緣、莊嚴經等論,切磋質疑,兩年後仍返回那爛陀寺。此時,戒賢囑玄奘為那爛陀寺僧眾開講攝論、唯識抉擇論。適逢中觀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師師子光也在那裡講《中論》、《百論》,反對法相唯識之說。於是玄奘著《會宗論》三千頌(已佚),以調和大乘中觀、瑜伽兩派的學說。同時參與了與正量部學者般若多的辯論,又著《制惡見論》一千六百頌(已佚)。還應東印迦摩縷波國(今印度阿薩姆地區)國王鳩摩羅的邀請講經說法,並著《三身論》(已佚)。

接著與戒日王會晤,並得到優渥禮遇。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會後歸國。

貞觀十九年,玄奘返祗長安,時年46歲,出遊外國達17年,歷56國。史載當時「道俗奔迎,傾都罷市」。玄奘從印度及中亞地區帶回國的梵筴佛典非常豐富,共526筴、657部,對佛教原典文獻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譯經傳法

玄奘法師回國後翌年,即貞觀二十年(646年)即開始組織翻經譯場,首先在弘福寺翻經院進行,其後在大慈恩寺,北闕弘法院、玉華宮等處舉行,直至麟德元年(664年)圓寂前為止,共19年,先後譯出佛典75部,1335卷。所譯之經,後人均稱為新譯。他還口述由辯機筆受完成《大唐西域記》。全書記述高昌以西玄奘所經歷的110個和傳聞所知的28個以上的城邦、地區、國家的情況,內容包括這些地方的幅員大小、地理形勢、農業、商業、風俗、文藝、語言、文字、貨幣、國王、宗教等等。不僅是是研究中亞、南亞地區古代史、宗教史、中外關係史的重要文獻。此書傳世版本很多,這三個古本,對校勘、研究《大唐西域記》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玄奘又奉敕將《老子》等中國經典譯作梵文,傳於印度。

往生彌勒凈土

公元664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大師召集了所有身邊的翻譯佛經的弟子,留下了在人世間最後的話:「玄奘此毒身深可厭患,所做事畢,無宜久住。願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願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 這是玄奘大師最後的發願。在接下來的日子,玄奘大師幾乎就不說話了,只是不停地念誦佛經,皈敬彌勒、如來,願往生彌勒凈土。二月初四夜開始,玄奘大師右手支撐著頭部,左手舒放在左腿之上,非常平緩地,右脅而卧,再也不動半分了(以右手而自支頭,次以左手申左髀上,舒足重累右脅而卧,迄至命終竟不迴轉)。這是玄奘大師圓寂前的最後姿態。二月初五夜半時分,他的弟子問玄奘大師:「和上決定得生彌勒內眾不?」看見玄奘大師那麼長時間一直在念誦佛經,準備離開這個世界,他的弟子問玄奘大師,和上(「和尚」在佛經中是個尊稱,但自己不能稱自己為「和尚」,只能稱「貧僧」或者「小僧」,而最尊敬的寫法應該是作「和上」),您是不是已經決定可以生到彌勒佛凈土呢?玄奘大師回答說:得生。這是玄奘大師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最後兩個字了。

玄獎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所做的貢獻

其中最偉大的是他對佛學典籍「截續真,開茲後學」的翻譯。唐貞觀十九年(645年),46歲的玄奘自印度歸國。此後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獻給了譯經事業。在長安和洛陽兩地,玄奘在助手們的幫助下,共譯出佛教經論74部,1335卷,每卷萬字左右,合計1335萬字,佔去整個唐代譯經總數的一半以上,相當於中國歷史上另外三大翻譯家譯經總數的一倍多,而且在質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為翻譯史上的傑出典範。

主要學說

五種姓說

玄奘進一步發揮了印度戒賢一系五種姓說,即把一切眾生劃分為聲聞種姓、緣覺種姓、如來種姓、不定種姓、無種姓。認為根據人的先天素質可以決定修道的結果。玄奘在此總賅印度諸家的學說,對五種姓說作了系統的闡述。

唯識哲學

玄奘對唯識學說的整理和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力量。他在印度求學時,在杖林山勝軍居士處學習唯識兩年。

回國之前,把那爛陀寺解釋世親《唯識三十頌》及十大論師的註疏共2500頌,統統搜集起來,並揉譯成《成唯識論》一書,成為中國唯識宗的主要經典。同時,他還獨創「三境理論」,推動了唯識學的發展。不僅如此,玄獎與門人窺基、慧沼等在中國開創了唯識宗,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輾轉傳到韓半島、日本各地,創宗立派,盛極一時。

因明學

玄奘遊學印度時,曾隨精通因明學的論師學習。回國後,譯出商揭羅主的《入正理論》、陳那的《正理門論》等因明學著作。其弟子們相繼弘揚,很有成效,玄奘還親自出面,糾正了呂才對因明的誤解。可見他對因明的重視非同一般。

習近平陪同印度總理莫迪參觀西安大慈恩寺,向印度總理贈送玄奘大師像

光明佛壇【gmfotan】

已有40餘萬關注讀者,是免費的公益佛學、修行、傳播正能量的悲智佛學平台。讓您天天親近佛菩薩,學習善知識,積累福報,讓生命充滿慈悲與智慧!請搜索本平台總目錄,也可以通過「查看歷史消息」檢索。

以下是近期讀者閱讀或轉發最多文章:

【882】星雲大師:人生二十最

【881】今天龍抬頭:人間佛教開創人太虛大師圓寂紀念日

【880】圖說佛畫

【879】佛陀,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

【878】佛說人生三大難:人身,真法,中

【877】星雲大師:長相年輕-是因為心地善良

【876】史上最神奇的一句話

【875】念佛能創造兩種強大的力量

【874】觀音菩薩八十四相圖

【873】超萌卡通佛像

【872】漫畫:《觀世音菩薩的故事》

【871】持戒就是每天在改運

【870】紀念明末佛學天才蕅益大師圓寂日,重溫:想成佛的三大要素

【869】愛因斯坦臨終驚天遺言:宇宙中一切物質都不存在,唯有精神永恆!

【868】學佛持戒為本

【867】精美21度母

【866】精彩:《普門品釋義圖文》

【865】放生的人可消除大災劫

【864】學佛必看大型紀錄片:《從當下出發》(全集)

【863】一對年輕醫生的素食理念

【862】死後如何把自己的財富帶走

【861】美國科學家發現:善惡有報是真正的科學

【860】最好聽的佛教歌曲

【859】虛雲老和尚珍貴書法

【858】今天帝釋天聖誕

【857】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佛法

【856】引力波揭宇宙謎團,預言者談佛教

【855】今天恭迎定光佛(燃燈古佛)聖誕

【854】初五迎財神,細數民間秘訣

【853】圖說:主要佛經 | 古佛經之美

【852】藏地終生閉關的修行人

【851】海濤法師:虔誠念《地藏經》時,天上的神會給你磕頭

【850】歡喜彌勒聖誕,聽南懷瑾講彌勒菩薩

【849】明天大年初一,恭迎彌勒菩薩聖誕

【848】星雲大師:佛教對神通的看法

【847】祈願的力量:身,心,靈

【846】南懷瑾:做好事沒有智慧是會出毛病的

【845】寺、廟、祠、觀、庵的區別

【844】合十、問訊、操手動作解說

【843】虛雲大師: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842】精美文殊菩薩法像集

【841】臘月二十二:文殊菩薩成道日

【840】做一個低調平和的修行人

【839】圖表:佛教的基本教義

【838】尼眾修行的一道亮麗風景圖

【837】五天內必死的人為何又增壽

【836】圖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835】皈依後的你與別人有何不同

【834】唐卡里的諸佛菩薩選

【833】我們為何會忘記前世

【832】圖解《八識規矩頌》

【831】《走近佛教》(一)

【830】學佛的好處

【829】南懷謹:藥師佛的修法

【828】農曆十二月初八 恭喜佛祖成道日

【827】明天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826】南懷瑾:三界的天人

【825】密法里為何要修本尊空行護法

【824】印光大師:信願念佛

【823】富有的辦法:佛教的布施學

【822】阿彌陀佛的呼喚

【821】白話圖文:《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

【820】南懷瑾先生經典之作:《禪海蠡測》(一)

【819】布施有多重意義

【818】怎樣排除鬼神眾的干擾


推薦閱讀:

農曆二月十五 釋迦牟尼佛涅槃日 祈願眾生功德圓滿|佛教紀念日|釋迦牟尼
自貢奢侈皮革,皮鞋優秀工匠許少芬 今年農曆5月26日是許少芬80周歲生日紀念日.從19歲進入皮革廠(製革皮革一家),學徒製革。生產豬皮,牛皮。後又做何德元徒弟,從事奢侈皮鞋製作,從事排鞋,內線,外線砂
「上馬護國,下馬學佛」這就是台灣首尊全身舍利肉身菩薩——慈航法師圓寂紀念日

TAG:玄奘 | 紀念 | 紀念日 | 高僧 | 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