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宇宙
憑著天賦五官,人類開始探索宇宙的浩瀚,並稱這趟奇幻之旅為科學。
——埃德溫·哈勃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科學家一直在努力地理解我們在夜空中所看到的一切。許多著名的天文學家都在不同的程度上,為我們打開了理解天空的視角。幾個世紀以來,從地球為宇宙中心的地心說觀點,到發現宇宙正在加速膨脹,我們的宇宙觀不斷地發生著天翻地覆的改變。在這個發現的歷程中,有許多天文學家做出的傲人的成就,今天,讓我們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探索宇宙。
(圖片來源:Karl Tate,space.com)
當大多數人認為世界是平坦的時候,著名的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 276 - 195 B.C.)利用太陽來測量圓形地球的直徑。他測量的39,690公里與地球的實際直徑只相差了340公里。
在古希臘時代,天文學家、數學家克羅狄斯·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 A.D. 90 - 168)建立了一個以太陽、恆星還有其他行星都圍繞著地球旋轉的太陽系模型,即托勒密的地心說。儘管它推翻了地是平的這一錯誤認知,但這個理論本身也錯誤的存在了數百年的時間。後來人們認為:「托勒密代表的是整個希臘天文學知識系統的縮影。」
△ 托勒密的地心說模型。(圖片來源:Bartolomeu Velho, Public Domain)
以阿左飛(Azophi)這一名字為人知曉的波斯天文學家阿卜杜勒-拉赫曼·蘇菲(Abd al-Rahman al-Sufi, 903 - 986),第一次觀測到銀河系以外(即仙女座星系)的一群恆星。
到了16世紀的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斯·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 - 1543)提出了一個涉及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太陽系模型,即日心說。雖然他的模型並不完全準確,因為當時的天文學家對火星時而出現的逆行感到困擾,但這並沒有阻止一些科學家開始改變對太陽系的看法。
△ 哥白尼。(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
基於丹麥天文學家第谷·不拉赫(Tycho Brahe,1546 - 1601)對行星路徑的進行的詳細測量記錄,約翰內斯·開普勒(Johannes Kepler 1571 - 1630)確定了行星圍繞太陽旋轉的軌跡不是圓形,而是橢圓。同時,他也提出了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然而,當時封閉的思想環境讓開普勒的工作面臨危險。
開普勒生活的時代正是思潮動蕩的時期,宗教領袖不願意放棄他們對天堂的看法。由天文學家提出的天空是在非圓形軌道上運動的星體這種說法,有悖了地心說模型且威脅著他們心中的信仰,因此,開普勒和他的第一任妻子芭芭拉創造了一系列暗號來互通信件,避免他們面臨因信件而遭受迫害的危險。
△ 開普勒的一生。(圖片來源:JEFFREY PHILLIPS/COSMOS)
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 1564 - 1642)生於義大利,他經常被認作為是創造了光學望遠鏡的人,事實上他做的是在已有模型上的改進。他在1609年製造了他的第一台望遠鏡,模仿了在歐洲其他地區製造的有三倍放大倍數的望遠鏡。在同年後期,他製作了一個可將物體放大二十倍的望遠鏡。
伽利略將自己新發明的觀測工具瞄準了天空,並發現了四顆木星的主要衛星(現在被稱為伽利略衛星),以及發現了土星環。儘管是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模型,但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才被人們廣泛接受。在開普勒計算出行星的軌跡後,伽利略是日心說的主要擁護者。他在晚年也因此遭遇軟禁。
△ 伽利略。(圖片來源:NASA)
同樣是來自義大利的天文學家喬凡尼·卡西尼(Giovanni Cassini,1625 - 1712)測量了木星和火星旋轉一周需要多久。他也發現了土星的四顆衛星和土星環之間的縫隙。為了紀念他,NASA於1997年發射了以他命名的太空探測器,前往土星對其大氣、光環和衛星進行考察。
光的本質是什麼?這個簡單的問題困擾了科學家數百年,來自荷蘭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1629 - 1695) 是最早提出揭示光的本質的理論的科學家。他對望遠鏡的改進使他第一次識別出了土星的光環,之後還發現了土星的衛星——泰坦(土衛六),並且觀測到了獵戶座星雲等。
1667年,艾薩克·牛頓(Sir Isaac Newton,1643 - 1727)在經歷了20年的思考、實驗研究、大量的天文觀測和無數次的數學演算,終於出版了他的曠世之作《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在書中,牛頓闡述了萬有引力和運動定律,並詳細地推導了這些定律導致的後果。牛頓的思想受到了哥白尼、伽利略、笛卡爾、培根、洛克和摩爾等人的影響,因此他曾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為了慶祝劍橋大學圖書館600周年,圖書館展出了這本牛頓珍藏的初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書中有牛頓的註解和修正。(圖片來源:劍橋大學圖書館)
牛頓的合作者愛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1656 – 1742)研究了在1456、1531、1607和1682年夜空中出現的彗星後,得出一個結論:這幾次出現的彗星是同一顆彗星。他也預言了該彗星會在1758年再次回歸。儘管他沒有等到彗星回歸的日子,但他被證明是對的,而該彗星也被稱之為「哈雷彗星」。
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1730 - 1817)製作了一張當時已知為「星雲」的天體的資料庫。在資料庫中的天體都有相應的編號,比如M31代表了仙女座星系。他一生中還發現了13顆彗星。
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1738 - 1822)收編了超過2500個深空天體。他也發現了天王星和它的兩顆最明亮的衛星,兩顆土星的衛星,以及火星冰帽。他也訓練了自己的妹妹卡羅琳·赫歇爾(Caroline Herschel,1750 – 1848)成為天文學家,是第一位發現彗星的女性,並在一生中發現許多其它彗星。
△亨麗愛塔·斯萬·勒維特。(圖片來源: Harvard College Observatory)
亨麗愛塔·斯萬·勒維特(Henrietta Swan Leavitt, 1868 - 1921)是在哈佛大學當「人工計算機」的女性之一,她的工作是在相片底片上識別變星(Variable Star)的圖像。她發現一顆有著特殊閃光被稱為造父變星的亮度與其脈衝頻率有關。這一發現使得天文學家可以計算恆星間與星系間的距離、銀河系的大小以及宇宙的膨脹。
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提出新的引力理論的不久後,他將自己的理論運用在宇宙學的研究上,並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結果。他發現我們的宇宙是不穩定、隨時間演化的。在1917年的一篇論文中,為了使宇宙保持靜止,他在自己的方程中引進了「宇宙學常數」,現在有許多物理學家認為該常數與神秘的暗能量有關。愛因斯坦在1917年發表的論文無疑是現代宇宙學的開篇。羅伯特·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曾在1966年發表的一次演講中說:「愛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學家,一位天才哲學家,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人物。」
△ 愛因斯坦在1917年發表的論文被標記為現代宇宙學的誕生。(圖片來源:Albert Einstein)
在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1899 – 1953)登場之前,人們普遍認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當時,天文學家對夜空中觀測到的「螺旋星雲」(比如仙女座星系)的本質的看法存在著分歧,並引發了一場大辯論。以哈羅·沙普利(Harlow Shapley,1885 - 1972)為首的一派認為螺旋星雲不過是銀河系內的氣體雲。而以希伯·柯蒂斯(Heber Curtis,1872 - 1942)的一派則認為它們遠在銀河系之外。在那場大辯論的最後投票中,沙普利獲得了更人的支持。
然而,沙普利只是贏得了一時。哈勃在基於勒維特的工作上,計算了仙女座星系中造父變星的距離,強有力的證明了仙女座星系的確是在銀河系之外。後來,哈勃不僅對星系進行了分類,還找到了宇宙膨脹的證據。當哈勃的觀測證實了我們的宇宙並非靜止的時候,愛因斯坦拜訪了在威爾遜的他,並稱自己對方程的修正是這一生犯過最大的錯誤。
△ 上行為德雷克方程,下行為天文學家Adam Frank和Woodruff Sullivan提出的新方程來尋找在宇宙中有可能發展成先進文明的數量。(? A. Frank/University of Rochester)
弗蘭克 · 德雷克(Frank Drake,1930 - )是尋找地外智慧生物的先驅者。他是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的創始人之一。196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德雷克方程,依賴於一些列的未知量(比如銀河系內恆星形成的速率;恆星有行星的可能性;位於可宜居地帶行星的平均數等等。),他估算了在銀河系內可能存在其它先進文明數量的方程式。
△ 在這張照片中,地球看起來像是一粒懸浮在陽光中的點,大小不超過0.12個像素,因此科學家將我們的家園稱為「暗淡藍點」。(圖片來源:NASA)
推薦閱讀:
※訓練丨5個動作練就緊緻雙臂和飽滿肩膀
※腫瘤專家:肩膀痛跟肝癌關係密切,而你卻不當回事!
※男人累了,靠誰的肩膀?
※【視頻教程】張蕙蘭瑜伽 簡易系列迷你練習 僵硬肩膀的改善-1
※練瑜伽辣么久肩膀還沒打開?試試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