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牛太監,與陳圓圓互生愛憐,和崇禎同葬,康熙親為其立碑
太監——一個矛盾,諷刺而又悲傷的名稱,在我國的歷史上太監永遠是擱在陰影里的爬蟲,他們狡詐,殘忍,一肚子壞水從精神到肉體都充滿著霉味但凡史家提到可以說是沒有一句褒詞。歷史往往就是這樣作弄世人,在明朝末期就有這樣一位太監他既聰明又狡詐,既善良卻又極度殘忍,手持朝政大權但是對他的主子崇禎皇帝卻非常忠誠,文武百官對他可謂又敬又怕,他就是王承恩,一段不應該發生在太監身上的歷史就這樣開始了。
在當時的大臣裡面就流行這樣一句話:論奸,當朝無人能奸得過他王承恩;論忠,也無人能忠的過他王承恩。我是這樣理解王承恩的奸和忠的:王承恩的奸不是奸臣的奸,而是賊。
王承恩原本是東廠安插在信王府里的眼線。用來監視信王的一舉一動,王承恩出身貧苦,他的母親被惡霸糟蹋致死,迫於生計,他自小凈身當了太監。後來奉命服侍和監視未成年的信王一直到死。
明朝末年天啟帝駕崩,猶豫沒有子嗣便傳位於自己同胞弟信王朱由檢即崇禎皇帝,王承恩也跟著升遷為司禮秉筆太監,他頻施毒計幹掉了對手周延儒,可以看出他心狠手辣,他幫崇禎登上帝位那種遇大事沉著實在值得佩服。他太了解崇禎,知道他多疑,所以他從來就是順著崇禎的意思來給崇禎提意見,他這種做法很多人就會認為他是個奸臣。
崇禎是他一手帶大,他對崇禎的愛更像一個慈祥的父親,他從心裡愛著崇禎,忠於崇禎,崇禎雖然有大志,可惜他的前輩卻給他留下的是個千瘡百空的大明王朝,他也無力回天,的確是歷史上的一個悲劇。
他對崇禎的忠和對圓圓的愛更多的表現的是「人情味」這3個字。王承恩與陳圓圓,一個太監,一個名妓,將兩人放在一起,人們總會聯想起一些不好明說的事情。但實際上這兩人的關係再好不過,為了討好崇禎帝將陳圓圓擄來,但是崇禎帝卻沒有表現出應有的興趣。王承恩對這個與自己身世差不多的姑娘,起了同情之心,因此多加照拂,而陳圓圓也是最了解他忠心的人。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早上,看到大明氣數已盡,崇禎帝朱由檢由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景山),弔死在山腰壽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樹上。王承恩也弔死於旁邊的海棠樹上。中午,李自成進入皇宮,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滅族」。崇禎屍體在樹上吊了三天,直至三月二十一日才被發現,被停放在東華門外,裝入柳木棺內。李自成命令於四月四日埋葬崇禎。承恩後為清朝康熙皇帝所稱頌,曾在思陵附近為王承恩豎碑立傳。
滿清打著「仰承天命,弔民伐罪」的旗號入主中原。清第一個皇帝順治在為崇禎皇帝發喪的同時為王承恩修墓立碑。並將他葬在崇禎皇帝思陵門外,讓他「守護」皇陵。
與劉瑾、魏忠賢相比,王承恩的殉葬光輝得多。在一個朝代即將覆亡、幾十萬人「解甲」的時候能夠護佑君主,不畏強敵,這表現了強烈的忠貞性格。於是他的死充滿了悲壯的意義。
推薦閱讀:
※崇禎為何要殺崇煥
※崇禎赴景山上吊自殺前,為什麼又要厚葬被他殺了十幾年的魏忠賢呢
※崇禎死後怎麼安葬的?喪葬費僅233兩,造出的陵墓見者落淚
※崇禎自殺前期盼的最後一棵救命草
※沒有李自成和清朝,崇禎也只會重走朱元璋的路,論他的九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