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於曉非《金剛經》導讀[錄音轉文字版]
上一節課,我們討論了佛教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就是佛陀給出眾生趨向涅槃的解決方案是什麼?概括為一句話,就是打破見無明見真實。
那麼,打破無明見真實。那麼,怎麼打破無明見真實?那麼,佛陀的教理體系的安排和修正的次第,我們講,可以分成兩步,分成前、後兩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佛陀想盡辦法,解構我們凡夫自以為的真實世界。因為,妨礙著我們見真實的最大障礙,就是凡夫執著的真實的世界。所以必須先要解構它。這叫破增益。
第二步,一旦凡夫所執著的自以為的真實世界被佛陀解構了,那麼諸法的真實性,才會顯現。這叫補損減。
上一次課,我們也講到,這兩步,對於我們凡夫而言,其實第一步是重頭戲。因為凡夫學佛難就難在,我們放不下對凡夫境界的諸法的這種執著。所以,解構是重頭戲。這是我們上一次課程討論的重點。
人我執與法我執那今天,我們要討論一個話題。那佛陀解構我們凡夫自以為的真實的時候,為了解構的方便,佛陀首先要把我們凡夫所執著的自以為的真實的世界,要分分類。也就是解構的時候,要有明確的對象。要把我們凡夫執著的自以為的真實世界,分成幾塊。我們先解構什麼?後解構什麼?這樣思路才清晰,修證才有次第。
那麼,在佛法體系裡面,對凡夫所執著的自以為的真實世界的劃分,有很多種方法。其中,最簡潔的一種方法,就是把它分為兩類,分別起名叫人我和法我。人我,人就是人民的人。我就是你我他的我。法我的法就是方法的法。人我,跟法我。
什麼是人我?
大家想一想,我們此時此刻做一個凡夫,在我們這個凡夫心中那個真實的世界,是什麼?首先,作為一個凡夫,你會認為,你自己內在的主觀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真實的存在。這個存在,而且是不變的、獨立的。也就是我從一生下來,我是個嬰兒,後來是個少年,到青年,到壯年,到老年,以至於死去。在這幾十年人生當中,我的肉體可以變,我什麼什麼都可以變,但是內在的有個主觀的精神的那個世界,總沒有變。上幼兒園的是我,上中學的是我,讀大學的是我,現在工作掙錢的是我,有一天死了,還是我死了。我們死死地執著的這個內在主觀精神的這個世界的真實的存在,佛教把這個存在,叫人我。我們對人我的那種執著,佛教就叫做人我執。這是第一個方面。
什麼是法我
第二,法我。
也就是當一個凡夫執著了內在主觀精神世界的這個我的存在的時候,這個人我存在的時候,他就一定會攀緣著一個主觀內在精神世界之外的一個世界。這個內在主觀精神的世界,他一定要依託著一個主觀內在精神世界之外的一個外在的客觀的物質世界而存在。比如說,我的這個內在主觀精神的我,這個人我,他要依託著我一個肉體而存在。而我這個肉體要依託於這個世界、這個地球而存在。所以,當我們凡夫一旦執著於有一個內在主觀精神的我,人我的存在的時候,你就一定會產生第二個執著。你就會認為,這個內在主觀精神的我,一定在他之外有一個外在客觀的物質世界,作為他的攀緣跟生存的依託的對象。而這個外在客觀物質的世界,我們佛教就管它叫法我。對這個世界的執著,我們就叫法我執。
因此,從這樣的角度來分析,佛陀要破除我們凡夫自以為的真實的世界,我們可以講,就是破我們的人我執和法我執。把人我執和法我執破掉了,也就是把我們死死執著的這個內在主觀精神世界的我,跟這個外在客觀物質世界的我,把這兩個東西破掉了,就把我們凡夫執著的自以為的真實的世界破掉了,這是我們今天講的第一個問題。
如何破人我執和法我執
第二個問題,佛陀怎樣破我們的人我執和法我執呢?
大家知道,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的眾生,千差萬別。眾生的習性、眾生的根性是有差別。那佛陀解構我們凡夫自以為的真實世界的時候,它的解構的模式跟方法,就應該有所差別。
佛教把佛陀叫做大醫王,就是把它看作像個大醫生。確實,佛陀度眾生,就像醫生給患者看病。患者生了什麼病,醫生就要開什麼葯,要對症下藥。由於眾生的病的千差萬別,因此醫生的葯也有種種的不同。那麼佛陀說法,佛陀在給凡夫說法的時候,體系上也有不同。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不理解佛陀說法的差異性,會造成很多不好的後果。
比如,有的佛教徒說,我讀一本佛經,好像讀懂了;但是讀第二本的時候,發現亂了;讀第三本的時候,更亂了。為什麼呢?因為好像佛陀在這三部經典里,講法不一樣。甚至在很多凡夫心中,他認為這些說法似乎還有矛盾。這是第一種情形。
還有第二種情形。我們很多佛教的教派,它是依據某一部經典或者某一部論而建立自己教派的思想體系。但是,不同的教派體系,依據不同的經、不同的論構造的思想體系,有的時候看起來,是有矛盾的。因此,引起了很多教派的紛爭。大家都自以為自己是有經典依據的,大家都以為自己的這個教法的體系是唯一正確的,而批評對方。這種現象,在千百年來的佛教的傳承當中,是經常出現的。
佛陀教法的差異性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呢?就是我們不理解佛陀的教法的內部的差異性。也就是佛陀針對不同的眾生,在說法的時候,他要有所差別。
這個差別,就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由於眾生的根性不同,佛陀在解構我們凡夫自以為的真實世界的時候,它的解構模式跟方法,就不同。第二,為了保持教理體系的完整性。由於解構的差異都不同,導致了佛陀教法的第二個部分,就是向我們詮釋佛陀所要表達的諸法真實性的時候,在真實性的表達上,它同樣是有著差異。
也就是我們前面討論的,佛陀教法分前後兩部分:第一,解構凡夫自以為的真實;第二,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實。由於眾生的差別,佛陀在這兩個方面,都會表現出差異。如果我們不理解這些差異,我們在學佛的時候,就會造成思想混亂。
判教:初時教法、二時教法和三時教法其實這個問題,早都被佛陀以及歷代的佛教的大德們發現了。因此,在佛教里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叫判教。判就是批判的批,判教。
什麼是判教呢?就是我們把佛陀一生的教法,歸歸類,分分角度,分分層次。看佛陀是使用了哪些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名言系統,來解構我們凡夫的,來詮釋佛陀所認為的世界的真實的。
判教是非常重要的。印度有很多大的佛教學者,依據自己的理解,對佛陀的教法,判過教。佛法傳到中國以後,形成了很多中國化的佛教的教派,比如說華嚴宗、天台宗、禪宗。在這些不同教派當中,我們的歷代祖師,也依據自己對佛陀教法的理解,做了自己的判教。
當然,這些判教,每一種探究,都有他自己合理的因素。但是,我想問,經中有沒有判教?佛陀自己有沒有判教?如果佛陀自己有判教,我想佛陀的這個判教,應該是最權威的。
經中有沒有叛教啊?有的。佛教有一部很重要的經,叫解深密經。解就是解決的解,深就是深淺的深,密就是保密的密,解深密經。這部經,很多佛教徒不讀。為什麼呢?因為這部經略顯深奧,像部哲學著作,不夠通俗。
但是,這部經很重要。因為在這部經當中,有佛陀的判教。佛陀老人家在解深密經當中,把自己一生的教法,其實分成了三個層次、三個角度、三套不同的名言系統。分別起名為,叫做佛陀的初時教法、二時教法和三時教法。時是時間的時。在解深密經裡面,佛陀老人家把自己一生的教法,分為初時教法、二時教法和三時教法這三套名言系統。
初時教法:四諦無我,涅槃寂靜
首先說,初時教法。初時教法講什麼?我把它概括為八個字,叫做四諦無我,涅槃寂靜。
初時教法,佛陀首先講四條道理,叫四諦。哪四條道理,苦集滅道。
苦,講生命充滿著苦。
集,講造成生命苦的原因,佛陀用了一個特定的模式,叫做十二因緣。那麼,在佛陀的初時教法當中,佛陀就是用這個十二因緣,作為特定的解構模式,在解構我們凡夫自以為的真實世界。但是大家注意,佛陀在初時教法當中,用十二因緣的這個模式,主要解構的是我們的人我執。注意,初時教法講四諦,講無我。這個無我,只指的是人我,講人我空。佛教的空字,梵文是XXX,其實,不要把這個空字,想的過於的玄妙。空就是沒有。所以,人我空,就是佛陀在初時教法當中,把我們凡夫對人我的這個執著解構掉了。
那麼,由於在初時教法當中,佛陀主要解構的是人我。對於法我空不空,對於法我的問題是懸置的。因此在初時教法當中,只討論人我,沒討論法我。因此,初時教法就沒有很明確的,對諸法真實性的表達。他只是表達了我們通過初時教法的修行,能夠解決了內在的自我的煩惱,而獲得的一種自我的清凈的狀態,叫作涅槃寂靜。這就是苦集滅道的滅。
初時教法告訴我們,生命的苦怎麼消滅,只有走向涅槃。那麼四諦的第四條道理,就是道。怎麼來解除自己內心的煩惱,而獲得清凈涅槃的解脫境界呢?要修道。修什麼呢?三十七道品。
這就是佛陀的初時教法。佛陀對初時教法的代表性經典,在我們漢傳佛教裡面,是阿含經。阿含經是我們佛陀初時教法的經典。
二時教法:二諦無生,實相離言
下面說,二時教法。二時教法,我把它概括為四個字,叫做二諦無生,實相離言。二時教法,佛陀在解構我們凡夫自以為的真實的時候,它的解構模式,是二諦。就是用講世俗諦、勝義諦這兩條道理,來解構我們凡夫自以為的真實的世界。
大家注意,對於初時教法是不一樣。初時教法解構的模式是十二因緣;二時教法解構的模式是二諦。初時教法只重在解構人我,而懸置了法我的問題;而二時教法,用二諦的模式,不僅解構了人我,同時解構了法我。初時教法,講人我空,二時教法,講人法皆空。而且佛陀在二時教法當中,進而還要講一切法無生。二時教法的無生,這一點遠遠超越了初時教法的理論體系。
那麼,這是二時教法的解構模式。
二時教法,在佛陀表達這個佛法的真實性上,他是用第一種離言的模式。這是為了保持教法的前後的一致性,因為,佛陀在二時教法,在解構我們凡夫自以為的真實世界的時候,他把名言,解構得相當徹底。因此佛陀在二時教法當中,在表達諸法真實性上,他使用了一種遮詮的模式,就是「不是什麼的」,這樣一種表達模式,來表達諸法的真實性,這是二時教法的特點。
二時教法代表性經典是般若經,般若經不是一部經,是一類經。而其中代表性的,是大般若經。而這部大般若經,在我們漢傳佛教,被完整地翻譯成漢語,這項工作是玄奘完成的。漢傳佛教的這部大般若經,分成了十六個部分,佛教叫十六會,也就是十六章或者十六篇。
我們這次課程要學習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是這部大般若經當中,十六個部分的第九部分。金剛般若經是大般若經的第九章,金剛經屬於佛陀的二時教法。
推薦閱讀:
※金剛經說什麼
※金剛經讀經淺得(63--59)菩薩不受福德
※【重磅觀察】佛護法師: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 (十五) —— 「何名此經」與...
※【重磅觀察】佛護法師: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 (三五) —— 回顧總結
※金剛經第十七分 講師: 林老師 記錄: 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