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與癌症相關國際科研介紹(20170510)

肥胖與癌症相關國際科研介紹

(2017年5月10日彙集)

A、食道癌與胃癌

A1《WCRE:肥胖與食道癌關係很密切》(生物探索網轉載尋醫問葯社區網2015-05-31)

  【摘要】世界食道癌症研究基金會近日向社會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肥胖與食道癌症的關係比人們通常所知的更加密切,食道癌、胰腺癌、結直腸癌、子宮癌、腎癌和乳腺癌6種癌症的發生受肥胖影響最大。該研究成果綜合了全球7000項癌症成因研究、歷時5年完成,小組成員由來自各國的21名腫瘤知名專家組成。研究指出,飲食、體重與癌症的關聯遠遠超過人們的想像,並且已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能夠證明肥胖與癌症二者確切相關。

  專家介紹,此前國際多家著名癌症研究機構也有多項研究顯示:33%的癌症發生在肥胖人群中,肥胖女性比肥胖男性患惡性腫瘤的危險更高;約30%男性腫瘤和60%女性腫瘤的發生與營養因素密切相關,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可明顯降低癌症發生的危險,可使癌症總體發生率降低約50%,其中預防胃癌、結腸癌、肺癌、口腔癌、喉癌的證據最充分,預防乳腺癌、食管癌、肝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的證據比較充分;合理膳食可使胃癌、結腸癌的死亡率降低90%,可使口腔癌、食管癌、咽癌、胰腺癌、膽囊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死亡率降低20%,可使癌症總體死亡率下降約10%。

A2《BJC:當心!肥胖會增加食管癌和胃癌風險》(生物谷網2017-03-18)

  【摘要】一項新的研究提示著超重的20多歲年輕人如果在生命後期變胖的話,則會顯著增加他們的食管癌和胃癌風險。這項研究是基於40多萬人的測量數據開展的。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2月14日在線發表在BritishJournalofCancer期刊上。

  這項研究表明相對於一生當中維持正常體重的人而言,在20多歲時超重的人患上這些癌症的風險增加了60%~80%。這項研究發現隨後在50歲前體重增加40多磅的那些人患上食管癌的風險增加一倍,患上胃癌的風險適度增加。但是,這項研究發現正是從20歲時超重進展到50歲及以上變胖的那些人患上食管癌和胃癌的風險增加了3倍或以上。

  論文第一作者、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科學家JessicaPetrick說:體重超重能夠觸發胃酸反流問題和胃灼熱,這都能夠導致癌症產生。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統計,在美國,食管癌是罕見的,僅占每年診斷出的所有新增癌症病例的1%。但是,它的五年存活率平均僅為18%,這是因為這種癌症經常是在晚期被診斷出的。類似地,胃癌也是罕見的,占每年診斷出的所有新增癌症病例的不到2%。它的五年存活率也是相對較低的,大約為30%。

〖擴展參閱〗

  AK1《肥胖使食道癌風險增加6倍》(生物通網2007-10-18)

  AK2《Cancer:未成年人體重或影響其未來患癌概率》(食道癌)(生物谷網轉載科學網2013-11-15)

  AK3《飲酒和肥胖----導致食道癌的兩大殺手!》(生物360網轉載來寶網2016-07-30)

B、腸癌

B1《肥胖為何會增加結直腸癌風險》(生物通網2016-01-18)

  【摘要】肥胖可增加結直腸癌的患病風險,但這兩者之間的聯繫尚不明確。近期,由美國托馬斯傑弗遜大學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揭示了這種生物學關聯。研究人員發現,在小鼠中,高熱量的飲食可關閉腸道中一種主要激素的表達,這會導致腫瘤抑制途徑的失活。肥胖者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比正常人群更大,約為百分之50。

  肥胖(無論是由於消耗了多餘的脂肪或碳水化合物,還是兩者都有)與激素尿苷蛋白的缺失有關,這種激素是在小腸的上皮組織中產生的。該激素可打開它的受體——鳥苷酸環化酶C(GUCY2C),其調節著腸上皮再生的根本過程。鳥苷素基因的失活,在人類和動物的大腸癌中是常見的。在這方面,與較瘦的人相比,病態肥胖患者的鳥苷素基因表達,表現出百分之80的減少。鳥苷蛋白激素受體可作為一個控制生長的腫瘤抑制基因,如果沒有這種激素,受體就被沉默。這發生在癌症發展的極早階段。當受體被沉默時,上皮細胞變得不正常,從而為癌症發展設立了條件。

  科學家們通過製備攜帶一個轉基因的小鼠,檢驗了他們的這一發現,這個基因不會讓鳥苷素的基因被關閉。即使在過多熱量(來自各種飲食來源)的設置中,腫瘤也不會發展。與瘦小鼠相比,肥胖小鼠更容易使其體內的激素及其受體保持沉默。如果大腸癌將要發展,它將通過這種沉默機制,在肥胖者中它將更加頻繁。

  研究人員還發現,即使在肥胖小鼠體內,通過限制熱量攝入,過量的熱量消耗所產生的影響也是可以逆轉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儘管存在挑戰,但是我們的觀察表明,限制熱量攝入可以重新設立鳥苷素的表達。這可能是防止肥胖者發展出結腸癌的一種有效策略。

B2《肥胖和瘦素,結直腸癌發展中的危險因子》(生物谷網2017-04-25)

  【摘要】肥胖導致許多有害激素以及體內代謝免疫的改變,這一系列的改變將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瘦素在脂質調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被證明與CRC(結直腸癌)等幾種肥胖相關的癌症發展有關,是CRC發展中的危險因子。

  一系列Meta分析揭示了肥胖與結直腸癌發病的關係,結果表明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患者,肥胖均可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肥胖與血清中胰島素樣因子-1(IGF-1)的濃度增加相關。研究提示IGF-1能維持腫瘤細胞生長、轉移和防止凋亡。IGF-1水平升高以及生物利用度紊亂擾亂生長因子調節並導致細胞生長失控,進而增加CRC的風險。

  肥胖的絕經後婦女雌激素水平通常是增加的,根據組織中雌激素受體(ER)的含量,其在肥胖相關結直腸癌的發生中扮演一定角色。在正常結直腸細胞中,ER-β是佔主導地位的受體,其通過誘導凋亡而防止結直腸癌發生,但是在結直腸癌細胞中,ER-α受體數量最多,其被雌激素激活,促進細胞生長。因此,肥胖人群中增加的雌激素通過ER-β發揮保護作用,而在結直腸癌晚期會通過ER-α來促進腫瘤的發展。

  發表於《CancerResearch》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發現體重增加以及體育運動水平減低與生物標誌物CTNNB1陰性的結直腸癌患病風險增高相關,該亞型的結直腸癌患者占所有受試患者的54%。

  瘦素是由脂肪組織主要合成的一種16KD蛋白,其由肥胖基因編碼,具有誘導炎症的作用。循環瘦素水平與機體脂肪有密切相關性,循環瘦素水平升高是肥胖的一個結果。肥胖的特點之一是慢性低水平炎症失調,炎症活化增加了瘦素的合成和釋放,瘦素又可以誘導炎症,而慢性炎症可促進癌症的發展。瘦素在肥胖、炎症和潛在的癌症之間扮演了重要的橋樑角色。肥胖個體中血清瘦素水平顯著提高是結直腸癌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瘦素受體在結腸上皮細胞上被發現,其在調節細胞生理過程中有著重要功能。肥胖相關的高瘦素血症的失調可導致腫瘤形成。

  腸道是一個屏障,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肥胖可以增加腸道滲透性,在肥胖個體中增加了低水平慢性炎癥狀態的出現頻率,而腸道菌群的改變在體重減輕和肥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瘦素與促炎細胞因子分享相似的三維結構,其可以被腸道菌群和浸潤受脂肪組織中的巨噬細胞所調節。由於高瘦素血症與CRC的關係很密切,所以引起瘦素增加的炎性因子受到高瘦素血症的不良影響。

  在炎症中,瘦素誘導一系列與結直腸癌癌變密切相關的炎性細胞因子在人體中的分泌,尤其是體外研究中證實CXCL1的分泌提示瘦素促進內皮細胞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這將促進腫瘤血管的生成,從而促進腫瘤存活和增值。通過刺激血管生成,瘦素有利於腫瘤生長和對臨近器官的侵襲。另外,腫瘤對瘦素的靈敏應答,將進一步促進腫瘤的存活和生長。

〖擴展參閱〗

  BK1《肥胖直接影響直腸癌患者存活率》(生物通網轉載北京晚報2005-12-31)

  BK2《JCO:肥胖的大腸癌患者預後較差》(生物谷網2011-12-29)

  BK3《Cell子刊:肥胖,癌症的推手》(結直腸癌)(生物通網2014-04-02)

  BK4《最新研究:青春期肥胖者未來患腸癌概率高2.3倍》(生物探索網2015-05-28)

C、肝癌

C1《PNAS:肥胖加速肝臟的表觀遺傳學老化》(生物通網2014-10-13)

  【摘要】科學家們將表觀遺傳學修飾作為衡量老化的新指標,並將其稱為表觀遺傳學時鐘(epigeneticclock)。他們通過這種方法發現,肥胖會大大加快肝臟的老化。正因如此,胖子更容易出現多種與年齡有關的疾病,包括肝癌。這項研究將於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

  老化時鐘基於新發現的體內計時機制——DNA甲基化。用這種表觀遺傳學修飾來衡量不同組織的生物學年齡。為了研究表觀遺傳學老化與體重之間的關係,Horvath等人分析了大約1200份人體組織樣本,包括140份肝臟樣本。他們發現,雖然肥胖不影響脂肪、肌肉或血液的表觀遺傳學年齡,但肝臟的老化卻非常明顯。平均而言,BMI(BodyMassIndex)每增加10,肝臟的表觀遺傳學年齡就會增加3.3年。看起來好像不多,實際上的影響卻很大,對於某些人而言,肥胖導致的老化更為嚴重,甚至能達到十年。通過手術快速減輕體重,不能逆轉已經加速的衰老(至少在短期內)。研究指出,胖人肝臟組織的表觀遺傳學老化,有助於人們理解一些常見的肥胖併發症,比如胰島素抵抗和肝癌。

C2《肥胖與嚴重肝臟疾病關係》(生物谷網2017-03-22)

  【摘要】來自瑞典的研究人員發現,擁有高身體質量指數(BMI)者患嚴重肝臟疾病的風險增加似乎在早期就會顯現出來,這些人通常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也會大增,而2型糖尿病的風險又與嚴重肝臟疾病的風險相關。

  由瑞典Karolinska大學醫院消化疾病中心HannesHagstrm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對青少年BMI是否與他們後期肝臟疾病的發生有相關性進行了研究。研究對象來自1969年至1996年期間120多萬瑞典男子登記軍事徵兵的登記數據。他們還在基於人口的登記的隨訪期間關聯了他們嚴重的肝臟疾病、肝癌和2型糖尿病的數據。

  結果顯示,在隨訪期間,有5281名受訪者患了嚴重肝病,其中包括251例肝癌。研究人員還發現,與正常體重的男性相比,超重或肥胖者在以後生活中發生肝臟疾病的可能性高出了兩倍以上。同時,超重或肥胖的男性發展為2型糖尿病具有更高的風險。此外,與非糖尿病且正常體重的男性相比,患有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男性其後期出現肝臟問題的的風險高出三倍以上。研究者考慮了男性飲酒和吸煙等因素,排除了在隨訪期間有酒精性肝病診斷的男性患者,但這並沒有顯著改變其與高BMI相關的風險出現的總體趨勢。

  肝臟疾病後期通常進展迅速並難以逆轉,所以從源頭上控制導致肝臟疾病乃至肝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就顯得十分有必要。減少超重和肥胖的日益流行的干預措施應從早期開始實施,以減少未來嚴重肝病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負擔。

〖擴展參閱〗

  CK1《Nature重要論文:肥胖與癌症》(肝癌)(生物通網2013-06-28)

  CK2《「飛人(常坐飛機的人)」與「肥人」患肝癌的風險相同》(生物谷網轉載中國生物技術網2016-11-28)

D、胰癌

D1《JNCI:低脂聯素與胰腺癌風險升高相關》(生物谷網2012-12-27)

  【摘要】為確定診斷前血漿脂聯素水平是否與胰腺癌風險升高相關,布萊根婦女醫院和哈佛醫學院Channing實驗室YingBao博士和同事們彙集美國五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數據,評估了條件logistic回歸下脂聯素水平和胰腺癌風險的相關性。研究結果公佈於12月14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雜誌》(JournaloftheNationalCancerInstitute),診斷前低水平循環脂聯素與胰腺癌風險升高相關。

  脂聯素是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具有胰島素增敏和抗炎的特性。血漿低脂聯素水平與肥胖和糖尿病出現的胰島素抵抗相關聯,而肥胖和糖尿病兩者均為胰腺癌的危險因素。

  研究人員從五項前瞻性隊列研究中,就出生年份、吸煙狀態、禁食狀態和抽血月的數據匹配了468名胰腺癌患者和1080名健康對照,評估條件logistic回歸下脂聯素水平和胰腺癌風險的相關性。發現診斷前血漿脂聯素水平與胰腺癌風險間有顯著的統計負相關性。研究數據為肥胖、胰島素抵抗和胰腺癌風險之間的生物聯繫提供了額外的證據,並顯示脂聯素在胰腺癌發展中具有獨立作用。

D2《Nature:肥胖如何為癌症加上保護套》(胰腺癌)(生物通網2016-08-12)

  【摘要】對於肥胖的胰腺癌患者來說,肥胖也許不僅僅意味著癌症成因和發展結果,而且還能直接影響癌症化療的結果,來自麻省總醫院的一組研究人員指出脂肪細胞與腫瘤周圍炎性微環境之間的大量相互作用,導致了胰腺癌平均預後和化療結果不理想。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預後極差且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而大多數的胰腺癌為胰腺導管腺癌(PDAC)。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癌症研究報告顯示,胰腺癌現已成為全球第七大致死性癌症,五年的存活率不到5%。

  PDAC患者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許多確認的患者都是肥胖患者,一般認為由於攝入吃含大量脂肪的食物,就會增加胰腺的負擔。因為胰腺的功能是消化脂肪,如果整天用脂肪去填它,就等於逼迫胰腺干「重體力勞動」,一刻不讓它休息,由此甚至得上胰腺癌。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肥胖的PDAC模式小鼠體內,水平增加的結締組織形成是由通過血管緊張素II-1型受體(antiogensinIItype-1receptor,AT1)信號通路激活胰腺星狀細胞而引起的。這種激活是由脂肪細胞和腫瘤內部及附近的嗜嗜中性白細胞(一種免疫細胞)釋放的IL-1?分子所推動的。而且研究人員通過對300多名PDAC患者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水平增加的結締組織形成和脂肪堆積僅在來自肥胖病人的樣品,這也說明體重超重與化療對病人的療效下降相關聯。

〖擴展參閱〗

  DK1《肥胖與不嗜動易引起胰腺癌》(生物通網2001-08-22)

  DK2《CancerDiscov:揭示肥胖阻斷胰腺癌化療療效機制》(生物谷網2016-07-10)

E、血癌

E1《研究:肥胖增加血液腫瘤的風險》(生物谷網轉載來寶網2016-11-21)

  【摘要】一項來自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新的調查研究顯示:超重會使血液異常,可能導致多發性骨髓瘤。

  超重或肥胖會增加多發性骨髓瘤(一種發生在血液和骨髓的漿細胞腫瘤)的風險,並且該疾病多發於60歲以後。多發性骨髓瘤發生之前,患者常常會先出現被稱作MGUS的血液異常,這種異常指的是漿細胞會產生許多抗體蛋白,這種癌前的病變一般沒有癥狀,很難被診斷。

  研究人員分析了7878位在1999年10月至2009年12月期間被診斷為MGUS的患者的數據(主要為男性)。在這些研究對象中,有39.8%的患者為超重,有33.8%的患者為肥胖。研究人員跟蹤隨訪了這群人,看其是否最終發展為多發性骨髓瘤。最後研究人員發現有4.6%的超重患者(隨訪平均時間大約權威5.75年)以及4.3%的肥胖患者(隨訪平均時間大約為5.9年)最終發展為多發性骨髓瘤,而正常體重的患者僅有3.5%發展為多發性骨髓瘤,這項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超重的MGUS患者以及肥胖的MGUS患者比正常體重患者發展為多發性骨髓瘤的風險分別高了55%和98%。

E2《華人科學家CancerCell發文:肥胖相關蛋白可能還與白血病有關》(生物谷網2016-12-23)

  【摘要】辛辛那提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個與肥胖相關的蛋白在白血病發育和藥物應答中發揮重要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Cell上。

  該研究發現肥胖相關蛋白FTO能夠通過RNA修飾機制調節一系列基因的表達,發揮重要的促癌作用,導致白血病細胞增多並抑制癌細胞對藥物的應答。

  研究人員分析了100個人類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樣本以及9個正常對照樣本的晶元數據,還對其他一些大規模AML樣本數據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FTO在不同亞型的白血病樣本中都存在高表達,FTO的高表達能夠促進癌細胞增殖存活並促進動物模型體內白血病的發育,還會抑制癌細胞對治療藥物的應答。靶向FTO信號途徑可能代表了治療白血病的一個新的策略,因為FTO也在其他一些實體瘤中發揮促癌作用。

〖擴展參閱〗

  EK1《赴美醫療:血癌與飲食習慣有關》(生物探索網2016-02-19)

F、乳癌

F1《CancerResearch:胖子為何更容易患乳腺癌》(生物通網2016-03-14)

  【摘要】癌症幹細胞(CSC)是腫瘤中的一群特殊細胞,它們可以通過自我更新和分化,啟動並維持癌症的發展。這些細胞相當於是癌症的「種子」,不僅能支持腫瘤的生長,還會促使癌轉移和複發。

  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CancerResearch雜誌上發表文章指出,腫瘤周圍的脂肪會促進癌症幹細胞的擴張和侵襲。正因如此,肥胖的人更容易患乳腺癌,而且癌細胞更有侵襲性。

  肥胖相關脂肪會引起局部炎症,阻礙脂肪細胞的成熟。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人員將脂肪細胞與乳腺癌細胞共同培養,以評估脂肪對腫瘤侵襲性和轉移能力的影響。他們發現,未成熟脂肪細胞與癌細胞之間的互作,會增加促炎症細胞因子的釋放。長期與脂肪細胞或細胞因子在一起,癌細胞中的CSC會越來越多,它們移植到小鼠體內後轉移能力更強。

F2《重磅級發現!在肥胖環境中乳腺癌或許進展更為迅速!》(生物谷網2017-04-02)

  【摘要】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Lineberger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乳腺癌發生或許並不僅僅是癌細胞內部的問題,癌細胞周圍的環境也會驅動疾病的發生。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一類名為三陰性乳腺癌的癌症類型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將三陰性乳腺癌細胞從瘦弱的實驗室模型中轉移到肥胖模型中,同時讓癌細胞在「瘦弱」以及此前肥胖個體機體的微環境中生長來觀察腫瘤在不同狀況下的生長發展狀況。相比瘦弱模型而言,腫瘤在肥胖模型中會明顯生長,同時相比減肥的模型而言,腫瘤在不減肥模型中的體積也較大。

  研究者Makowski表示,基於本文研究我們發現,肥胖的微環境(腫瘤周圍的乳腺組織)或許會驅動腫瘤的發生,甚至是當腫瘤細胞來自瘦弱小鼠的機體時,當然這種肥胖的環境或許也能夠通過減肥進行部分或者完全性的逆轉,這就好像細胞並不會記住自己處於肥胖風險之中一樣。

〖擴展參閱〗

  FK1《CancerRes:更年期肥胖或促進女性乳腺癌發展和惡化》(生物谷網2012-12-08)

  FK2《膽固醇:聯繫肥胖與乳腺癌的紐帶》(生物探索網轉載生命奧秘2013-12-13)

  FK3《BMCMedicine:肥胖可能促進男性乳腺癌發生》(生物谷網2015-06-18)

  FK4《SABCS:闡明乳腺癌患者機體脂肪、體重降低及端粒長度之間的密切關聯》(生物谷網2015-12-11)

  FK5《NatCommun:研究發現乳腺癌的腫瘤生長依賴於脂肪的供應量》(生物谷網2016-04-11)

G、前列腺癌

G1《【牛津大學】啤酒肚和前列腺癌(4英尺=13%的風險)》(生物探索網轉載生物通網2016-06-04)

  【摘要】在瑞典哥德堡召開的歐洲肥胖大會上,牛津大學的研究表明,啤酒肚會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腰圍每增加四英尺,患前列腺的概率增加13%,並更有可能死於該疾病。

  在該研究中,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分析了來自八個歐洲國家的150000名男性數據,平均年齡為52歲,在隨訪的14年中,共有7022例前列腺癌發生,934例死亡。研究人員發現,肥胖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要比正常男性高得多。分析結果顯示,與腰圍33.6英尺的男性相比,腰圍37.5英尺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高出13%,腰圍41.5英尺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高出33.6%,腰圍每增加四英尺,前列腺癌死亡率似乎提高18%。

  前列腺癌是一種異乎尋常的疾病,對於某些患者而言,由於生長緩慢,生活中可能不受該疾病的困擾最終死於其他原因,但對於另外一些患者,這種疾病可能快速生長,情況迅速變得惡劣,因此需要急切關注。前列腺癌通常在早期無癥狀,因此增加風險意識非常重要。

G2《Nature子刊:科學家發現肥胖致癌的「開關」》(前列腺癌)(生物探索網2016-06-22)

  【摘要】美國休斯敦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和MD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NatureCommunications》雜誌上揭示了控制常見癌症相關惡性腫瘤的開關。

  有些腫瘤依靠脂肪來生長,本研究發現了一種分子網路可控制脂肪對腫瘤的促進作用。研究人員將目標集中在前列腺癌上,然而與肥胖相關的惡性腫瘤還包括乳腺癌和大腸癌。

  本研究中確定的肥胖誘導開關為趨化因子CXCL1,該分子是調節細胞運輸的信號分子。當研究人員阻斷小鼠模型中的「誘導開關」時,肥胖引起的前列腺癌有所減緩。為了探索該現象是否適用於人類,研究人員比較了前列腺癌肥胖患者及前列腺癌普通患者體內的CXCL1水平,結果發現前列腺癌肥胖患者脂肪組織中CXCL1信號水平更高。當激活多餘的脂肪,CXCL1發出信號將脂肪中的細胞吸引至腫瘤中,這些特定的脂肪細胞被稱為脂肪基質細胞,為腫瘤滋養血管提供支持。

〖擴展參閱〗

  GK1《AACR:超重增加前列腺癌複發的風險》(丁香園網2012-04-1)

  GK2《BMCMed:肥胖通過改變基因表達促進前列腺癌》(生物谷網2012-09-26)

  GK3《NatureCommu:肥胖到底如何促進前列腺癌進展?》(生物谷網2016-01-19)

H、其他癌症

H1《NatGenet:研究首次證實肥胖基因是黑色素瘤(皮膚癌)的風險因素》(生物谷網2013-03-04)

  【摘要】一項新研究證實與肥胖和暴飲暴食最密切相關的基因,也可能會增加患惡性黑色素瘤的風險,黑色素瘤是皮膚癌中最致命的一種類型,相關研究發表在NatureGenetics雜誌上。

  英國利茲大學的癌症研究中心科學家發現,FTO基因的DNA內存在特定變異體的人可能患黑色素瘤的風險更大。FTO基因不同部位的突變體是已知的肥胖和暴飲暴食最重要的遺傳危險因素。

  研究人員共檢測了13,000多名黑色素瘤患者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近60,000健康者的樣本,第一次發現肥胖基因與黑色素瘤風險相關。

H2《肥胖女性更易患卵巢癌》(生物谷網轉載醫學論壇網2014-03-18)

  【摘要】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發布新的報告稱,女性體重與卵巢癌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報告顯示,卵巢癌的風險會隨著女性體重指數(BMI)的增加而上升。

  發表該報告的新澤西州大學癌症研究所流行病學副教授班德拉(ElisaV.Bandera)博士認為,飲食、體重和活動情況都與卵巢癌有關。他的研究小組發現,在超重的400萬女性當中,有16000人患上了卵巢癌。而BMI每增加五個百分點,患卵巢癌的風險就增加6%。

H3《ASCO2016:霍奇金淋巴瘤患兒肥胖往往和疾病複發直接相關》(生物谷網2016-06-08)

  【摘要】肥胖被認為是影響很多成年和兒童癌症患者生存率的負面風險因子,但對於兒童霍奇金淋巴瘤(pediatricHodgkinlymphoma)患者而言,肥胖往往和患者疾病的複發直接相關。來自帕克癌症研究所(RoswellParkCancerInstitute)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利用先進的成像技術揭示了患者肥胖和癌症複發的關聯,相關研究於近日發表於2016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上。

  研究人員對兒童腫瘤協會臨床試驗AHODOO31中招募的一組101名兒童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進行研究,研究者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技術對患者的脂肪組成和肌肉量(leanmusclemass)進行了相關的分析,目的在於評估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肥胖對疾病的重要影響。研究者表示,表現出發燒、體重降低及和細胞因子相關盜汗的患者機體肌肉量會發生下降,而研究者在疾病複發的患者機體中發現和肥胖相關的機體脂肪堆積出現了增加。體重指數是肥胖粗略的評價標準,而且實際的測定值往往會被疾病相關的體重降低所掩蓋,利用成像技術來評估機體脂肪含量就可以幫助我們對疾病風險患者更好地進行評估。未來研究者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營養干預研究,在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降低患者機體脂肪堆積的風險,以及對兒童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的風險效應。

H4《BMJ:過多的腰部贅肉會增加子宮癌症風險》(生物谷網轉載中國生物技術網2017-03-23)

  【摘要】一項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的研究發現,腰臀圍比更高的女性患子宮癌症的風險更高。腰臀圍比每增加0.1,子宮癌症的風險就增加21%。

  腰臀圍比的計算方法是用腰圍比上臀圍。對於女性來說,腰臀圍比超過0.85則被視為肥胖,這個數字對於男性是0.9。

〖擴展參閱〗

  HK1《PNAS:去除脂肪或可降低皮膚癌發病風險》(生物谷網2012-05-22)

  HK2《CancerRes:肥胖或會促進卵巢癌患者機體發生癌症轉移》(生物谷網2015-12-09)

  HK3《這種「懶癌」青睞女性,胖人很危險!》(甲狀腺癌)(醫學論壇網轉載梅斯醫學網2016-11-29)

  HK4《JCO:減輕體重可以降低老年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生物谷網2017-02-08)

I、肥胖與癌症相關性調研統計

I1《JACC:研究發現腹部脂肪可增加個體患癌症及心臟病風險》(生物谷網2013-07-15)

  【摘要】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andWomen"sHospital)的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含有過多腹部脂肪的個體相比那些類似BMI(體重指數)含有脂肪的個體來講,患心臟疾病及癌症的風險更高一些。

  和過重相關的死亡和疾病風險在相似BMI的個體中差異很大,異位脂肪或許是導致其風險差異的主要原因。研究者對3086名參與者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其腹部區域、心臟組織區域以及主動脈區域的異位脂肪的情況,每一位病人都進行CT掃描來分析其脂肪積累的區域,在隨訪期內對病人進行心臟疾病、癌症以及死亡風險進行評估。總的來講,這項研究中發生了90項心血管事件、141項癌症病例以及71項死亡病例;腹部脂肪其作為內臟組織脂肪含量的一個指示標準,其和心臟疾病風險以及癌症風險直接相關。

I2《這13種癌症與超重或肥胖息息相關!》(醫學論壇網2016-08-29)

  【摘要】超重/肥胖是已知可增加某些癌症患病風險,這種關聯已經變得更廣泛,另外8種癌症被加入列表中。這項研究於8月25日發表在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上。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證實了既往5種癌症的研究結果(發表於2002年)——結直腸癌、食管癌(腺癌)、腎細胞癌、絕經後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現在,對發表的科學文獻的新評價,IARC在該列表中增加了8種癌症:胃癌(胃賁門),肝癌,膽囊癌,胰腺癌,卵巢癌,甲狀腺癌,腦膜瘤和多發性骨髓瘤。也有有限的證據表明肥胖與其他3種癌症也存在著關聯——前列腺癌,男性乳腺癌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IACR警告,2013年,全球約有450萬人死於超重和肥胖的。

I3《明確!肥胖與11種癌症密切相關(乳腺癌、胰腺癌、食管腺癌……)》(生物探索網2017-03-04)

  【摘要】最新一篇發表在《TheBMJ》期刊的文章明確揭示,肥胖會增加11種癌症的發生風險,包括乳腺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食管腺癌、賁門癌、膽道癌、腎癌、胰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和多發性骨髓瘤。

  研究人員薈萃分析了204篇已經發表的涉及肥胖、體重增加、腰臀圍比值與36種不同類癌症關係的學術文章。當研究人員以身體質量指數(BMI)為分析指標時,結果顯示:BMI超標,發生於食道、骨髓、膽道系統、胰腺和腎臟部位的癌症發生風險也會上升。同時,男性結腸癌、直腸癌、女性子子宮內膜惡性腫瘤的發生概率也會增加。BMI每增加5個數值,會增加9%男性直腸癌、56%膽道癌的發生概率。對於女性而言,超重、腰臀圍比值過高也會增加某些癌症的患病風險。絕經後,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會因為體重增加而上升。具體而言,體重每增加5公斤,乳腺癌風險會增加11%。同樣的,腰臀圍比值每增加0.1,子宮內膜癌的發生風險會增加21%。

〖擴展參閱〗

  IK01《超重與美國每年9萬例的癌症死亡有關》(生物谷網轉載醫藥網2003-05-14)

  IK02《減肥外科手術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生物通網2008-06-23)

  IK03《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每年因胖致癌病例超10萬例》(生物通網轉載新華網2009-11-10)

  IK04《Cell:肥胖者易得癌症》(生物谷網轉載生物通2010-01-18)

  IK05《亞洲成癌症病患最多地區肥胖恐成誘發因素》(生物通網轉載中國經濟網2010-07-05)

  IK06《JObes:肥胖者易患癌症》(生物谷網轉載丁香園網2012-01-18)

  IK07《研究者認為超重致癌風險可能與吸煙相當》(生物探索網轉載新華網2012-02-06)

  IK08《肥胖可能會影響癌症患者的結果》(生物通網轉載譯言網2014-06-10)

  IK09《體重超標?當心癌症找上門》(生物谷網2014-08-16)

  IK10《Lancet:肥胖顯著增加10種癌症的患病風險》(醫脈通網2014-08-18)

  IK11《TheLancetOncol:警惕肥胖!2012年肥胖相關癌症患者約50萬人》(生物谷網2014-11-27)

  IK12《肥胖顯著增加多種癌症的風險》(文獻綜介)(生物谷網2017-03-19)

J、肥胖與癌症相關的通理緣由

J1-1《切斷癌症與肥胖之間的必經之路》(生物通網2015-11-11)J1-2《下個十年,癌症研究最為緊迫是肥胖問題》(生物通網2015-11-11)

  【摘要】美國臨床腫瘤學會、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等組織指出,肥胖相關的癌症就會是下個十年,癌症研究領域最為緊迫的問題。不僅肥胖會增加癌症的患病風險,而且這也是存活率降低、預後差、更快轉移的一個誘導因素。

  問題一:肥胖和癌症存在什麼關聯?

(1)  胰島素抵抗:許多肥胖患者都會出現胰島素抵抗,而追蹤激素的增多,也會促進癌症的發生,以及化療耐藥性的發生。(2)細胞信號:介導相鄰細胞之間的信號通路被干擾,這也會促進腫瘤發生和發展。(3)活性脂肪:在肥胖患者體內腫瘤微環境中的脂肪細胞更為活躍,能分泌多種促癌激素和細胞因子。(4)炎症:與肥胖有關的代謝變化也會刺激巨噬細胞生成過量的促炎症化合物,從而促進癌症發展,或通過誘發DNA損傷,抑制細胞凋亡,刺激細胞遷移和侵襲,來誘發癌症。(5)腸道微生物組:肥胖會導致腸道細菌多樣性減少,損傷腸道屏障功能,令譬如脂多糖(LPS)之類的細菌化合物滲漏到腸道之外。這又會進一步增加炎症,並促進癌症發展。(6)內分泌功能障礙:肥胖可以增加芳香化酶aromatase表達,從而導致雌二醇水平增加,促進雌激素依賴性腫瘤發展,如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

  問題二:在肥胖和癌症關係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

  肥胖能通過胰島素抵抗和高水平循環胰島素和葡萄糖水平,引起全身的代謝失調,同時還有過量的膽固醇和其它血脂,這會損壞血管生長和凝血過程,改變細胞因子表達,並加劇炎症發生,增加激素水平,如雌二醇、瘦素以及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

  過去的二十年里,科學家們利用遺傳和藥理方法破解了這其中的一部分奧秘。首先細胞間信號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一些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肥胖或2型糖尿病患者許多類型的癌症風險增加。此外,有許多的研究表明一些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根據它們對高胰島素血症及高血糖症發揮的是增強或抑制效應,可對應增加或降低癌症的風險。事實上,癌症和2型糖尿病共享許多代謝風險因子,其中高胰島素/IGF、高血糖、葡萄糖剝奪、缺氧和炎症因子被認為有可能是這兩種疾病之間的生物學關聯因素。

J2《過度肥胖帶來癌症,三大理由佐證》(生物探索網2015-11-27)

  【摘要】脂肪在體內主要有兩個角色。首先脂肪在體內以脂質的形式儲存熱量,當食物稀缺時可作為備用能源,但如今大多數人攝入的能量超過其所消耗的,從而導致超重或肥胖的發生。其次脂肪在體內還有第二大功能——脂肪本質上是一個巨大的腺體,可發送生物信號和指令來影響身體的其他部位,這有助於控制生長、代謝及生殖周期等過程。也正是由於脂肪擁有開啟和關閉生物過程的功能,因而其發送出的信號也存在黑暗的一面,特別是當人體超重或肥胖時,多餘的脂肪會對健康有負面影響。

  然而,目前公眾對肥胖與癌症的關聯意識還比較低,大約10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認為肥胖會提高患癌幾率。然而更嚴重的問題是脂肪如何增加癌症的風險?雖然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釋,但研究人員也正在努力研究其中的緣由。如下為三大理論解釋多餘的脂肪如何導致癌症,每個理論背後均有科學依據。

  理論一:與雌激素相關

  肥胖與癌症最明顯的關聯體現在絕經後超重或肥胖的女性患子宮癌和乳腺癌的概率增加,這與雌激素水平升高有關。在絕經前,雌激素主要由卵巢細胞產生,但脂肪細胞也可產生雌激素。絕經後,卵巢停止供應雌激素,脂肪變成了激素的主要來源,且有研究證實絕經後肥胖可導致女性雌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使某些細胞如乳腺細胞和子宮細胞分裂,因此過多的雌激素會引導細胞過度分裂,而不受控制的細胞分裂是癌症發展的根源。雌激素與女性癌症的關聯程度很強,但也有數據表明,肥胖導致的性激素變化在男性癌症中也發揮了作用,雖然這比較罕見,但有證據表明多餘脂肪產生的雌激素與男性乳腺癌相關。同時,肥胖與侵略性前列腺癌也有關聯,但目前尚不清楚這是否與脂肪細胞引起雌激素的變化有關,或者脂肪細胞可導致睾丸激素的變化?

  理論二:代謝混亂

  人體內的新陳代謝依賴於細胞與器官之間精密的信息流,並受到嚴格的控制。然而脂肪細胞可產生化學信號這意味著脂肪細胞可打破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而這被認為是導致癌症的原因之一。胰島素是控制代謝的關鍵激素,但胰島素指令可被血液中的化學物質如遊離脂肪酸打亂,而高脂肪飲食則是影響遊離脂肪酸的主要因素。不僅如此,體內尤其是腹部堆積的脂肪也可釋放遊離脂肪酸,這增加了對胰島素的抵抗能力。胰島素代謝混亂會導致各種問題,例如導致細胞對胰島素產生抵抗性,胰腺對此做出反應並導致血糖水平下降。長期提高胰島素水平可能是肥胖增加癌症風險的另一個因素。高水平胰島素影響細胞生長因子水平的生長,胰島素和這些生長因子都可能是導致癌症的危險因素,生長因子是細胞分裂的綠色信號。大量數據顯示當癌細胞對胰島素及與胰島素相關的生長因子做出應答時,它們將變得更難對付且繁殖更快。對人體血液化學的研究顯示了高水平葡萄糖與幾種癌症之間的風險相關。

  理論三:炎症

  隨著人體脂肪的堆積,專門的免疫細胞(巨噬細胞)可清理死亡的脂肪細胞。但巨噬細胞在進行清理工作的過程也釋放出強大的化學物質——細胞因子,以召喚其他細胞的幫助。脂肪組織中巨噬細胞的數量十分龐大,幾乎10個細胞中就有4個是巨噬細胞,這將最終創建一個慢性炎症的條件,從另一角度來說肥胖可能是癌症發展的原料。

  許多慢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發的感染可增加一個人患癌症的風險,今年發表於PNAS上的一則研究揭示了慢性炎症引發癌症的機制。免疫系統通過一些活性分子如氧化氫、一氧化氮或次氯酸等中和入侵者來消除炎症。然而,這些分子會間接損害周圍健康組織。研究人員在研究中發現當小鼠感染肝螺桿菌後,發炎組織的DNA出現一種結構損害(5-chlorocytosine,5ClC)。這種損傷由免疫系統的次氯酸分子引起,導致DNA中的胞嘧啶受損。更重要的是5ClC損傷十分常見,且出現在50%與癌症有關的突變中。炎症可給細胞分裂發出信號,因為受傷後需要新的細胞來癒合傷口,但鼓勵細胞生長的信號同時也支持癌細胞分裂。炎症組織中控制開啟和關閉的基因,會看到很多與癌細胞基因相關的變化。

  小結:肥胖與癌症存在關聯,但其引發機制相當複雜。肥胖影響我們生理的諸多方面,包括激素、生長信號和炎症等。同時肥胖對每個人的影響也有差異,並不是每個肥胖者都會出現代謝異常或慢性炎症。讓事情更加複雜的是在超重或肥胖者體內雌性激素、胰島素和炎症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致命的織物影響著他們的身體健康。

〖擴展參閱〗

  JK1《CancerRes:證實肥胖與較高的癌症發病率和較差的預後相關聯》(生物谷網2012-10-16)

  JK2《【討論】研究發現肥胖者CT掃描後患癌風險增加60%》(丁香園網2013-02-27)

  JK3《CancerEpidemBiomar:研究確定引發肥胖相關癌症的危險因素》(生物谷網2013-09-25)

  JK4《肥胖會增加癌症風險嗎?》(科學公園網2014-10-05)

  JK5《多項研究關注肥胖與癌症的關聯》(文獻綜述)(生物通網2016-1-18)

  JK6《【盤點】肥胖與癌症到底有沒有關聯?》(文獻綜介)(生物谷網2016-01-23)

  JK7《美國院士解析肥胖的促癌機制》(生物通網2016-02-16)

  JK8《Nature:脂肪是叛徒!為癌細胞擴散鋪平道路》(生物谷網轉載中國生物技術網2016-12-28)

  JK9《深入解讀肥胖如何誘發癌症》(生物谷網2017-03-25)

附1、肥胖指標

K1《PLoSOne:美報告認為用身體質量指數衡量肥胖不夠敏感》(生物探索網轉載新華網2012-04-06)

  【摘要】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卷》4月2日刊登分析報告稱,現有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用于衡量肥胖不夠敏感,這一方法造成美國人的肥胖狀況被大幅低估。

  BMI是國際上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常用指標,其計算方法是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正常值在20至25之間,超過25為超重,30以上則屬肥胖。

  美國非政府組織「大腦與身體健康組織」醫學專家分析發現,39%以BMI標準衡量為超重的美國人,用雙能X線吸收測量法衡量為肥胖。雙能X線吸收測量法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能精確測量身體成分的新方法,可直接測量出身體脂肪、肌肉重量以及骨密度。研究人員表示,BMI測量法便利、安全、成本低,但不夠準確,容易低估肥胖狀況,是一種需要更新的過時數學方法。

K2《BMI正常就健康嗎?體重正常的向心性肥胖更致命!》(生物谷網轉載梅斯醫學網2015-11-10)

  【摘要】來自梅奧診所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體重正常的向心性肥胖人群較超重或肥胖而腹部脂肪正常的人群發生死亡的風險更大,該研究結果於2015年11月9日在線發表於《內科醫學年鑒》雜誌上。

  KarineRSahakyan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來自第三次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1988–1994)的數據,共包括了15000餘名參與者,平均隨訪時間為14年。結果顯示,與腹部脂肪正常而不論其身體質量指數如何的參與者相比,BMI正常(BMIs為18.5–24.9kg/m2)但是存在向心性肥胖(WHO的標準——女性腰臀比≥0.85,男性腰臀比≥0.90)的參與者其長期生存率較低。

  在評估患者心血管的發病風險時,其脂肪的分布狀況至關重要,即使是對於那些體重正常的患者。在不了解身體脂肪分布的情況下,BMI正常或可產生錯誤的信息。儘管流行病學研究已經證實使用BMI的有效性,但是在臨床實踐中僅使用BMI去評估患者的肥胖情況確實存在諸多的局限性。計算BMI時,分母是指機體的總體重而並未區分肌肉和脂肪的含量。

  該研究納入了7249名男性和7935名女性,共15184名研究對象,40%的研究對象的BMI正常,35%的研究對象超重(BMI為25–29.9kg/m2),25%的研究對象為肥胖患者(BMI>30.0kg/m2)。同時,根據WHO規定的向心性肥胖的腰臀比標準,70%以上的研究對象為向心性肥胖。

  在14年的平均隨訪期間,共有3222名研究對象死亡,其中1404名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校正混雜因素後,腰臀比與死亡率之間密切相關,而BMI與死亡率之間卻無此關聯。

  對於體重正常而向心性肥胖的男性來說,其總死亡的發生風險較BMI與其相似但並非向心性肥胖的患者高87%(危險比[HR]為1.87),且與超重或肥胖但無向心性肥胖者的男性患者相比,體重正常但向心性肥胖的男性死亡的發生風險較其高兩倍以上。

  女性研究對象中,對於體重正常而向心性肥胖的女性來說,其總死亡的發生風險較BMI與其相似但並非向心性肥胖的患者高48%,且與超重但無向心性肥胖的患者相比,體重正常但向心性肥胖的女性死亡的發生風險高40%,對於肥胖但無向心性肥胖的女性患者相比,體重正常但向心性肥胖的女性死亡的發生風險高32%。

  補充:向心性肥胖,有時也稱為中心型肥胖或腹型肥胖,是指患者體內脂肪的沉積是以心臟、腹部為中心而開始發展的一種肥胖類型。肥胖分為中心型肥胖(即向心性肥胖)和全身型肥胖。向心性肥胖患者發生各種併發症的危險性較高,而且腰圍越大,危險性越高。由於早期向心性肥胖患者體型表現為腰圍比較大,四肢相對較小,所以單純從身體質量指數的測定很難發現,導致了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擴展參閱〗

  KK1《傳統方法不準確?德研究人員推出新肥胖指數》(生物通網轉載新華社2010-05-21)

  KK2《人體外瘦內胖究竟是何原因?》(生物通網轉載中國科技網2013-04-16)

  KK3《比肥胖更嚴重:全球近55億人「Overfat(體脂超標)」》(生物探索網2017-01-08)

附2、癌症概況

L1《癌症患者未來20年將猛增中國新增癌症病例最多》(醫脈通網轉載參考消息2014-02-07)

  【摘要】聯合國發表的一份有關全球癌癥狀況的分析報告中說,較之2012年的1400萬人,到2030年,新增癌症病例將增加50%,達到每年2160萬人。據法新社2月3日報道,報告說,與此同時,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和老齡化,以及有更多人採取危險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每年死於癌症的人數很可能由820萬增至1300萬。這份報告由受世衛組織監管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編撰。來自40多個國家的250多位科學家參與編撰了這份在世界癌症日前夕發表的報告,這是6年來發表的第一份此類綜合報告。

  2011年,癌症超過心臟病,成為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

  報告發現,在性別差異方面,男性癌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別佔總數的53%和57%。在男性中,發病率最高的是肺癌(16.7%),隨後是前列腺癌(15%)、結直腸癌(10%)、胃癌(8.5%)和肝癌(7.5%)。對女性來說,最常見的癌症是乳腺癌(25.2%)、結直腸癌(9.2%)、肺癌(8.7%)、子宮頸癌(7.9%)和胃癌(4.8%)。

  報告說,乳癌、結直腸癌和前列腺癌在工業化國家更常見,而肝癌、胃癌和食道癌在低收入國家更常見。

  中國的新增癌症病例最多。報告說,2012年確診的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現在亞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國。歐洲的新增病例接近1/4,美洲約佔1/5,非洲和中東剛剛超過8%。但就死亡病例而言,亞洲的比例增至50%以上,非洲和中東接近10%,而美洲降至16%以下,歐洲降至21.4%。報告說,在欠發達國家,癌症通常無法實現早期發現,而且更難獲得治療。

  從全球來看,肺癌是第一大殺手,佔總數的19.4%,隨後是肝癌(9.1%)和胃癌(8.8%)。報告估計,2010年全世界為癌症付出的經濟總代價為1.16萬億美元左右。

  預防措施包括注射疫苗、推廣體育運動來對抗肥胖以及更嚴格的反煙草運動。

〖擴展參閱〗

  LK1《抗擊癌症,中國幾乎全面潰敗》(生物谷網轉載財經2008-07-11)

  LK2《數據顯示我國每分鐘6人確診為癌症》(科學網轉載《半月談》2013-06-12)

  LK3《2015年中國癌症「生死」數據報告》(丁香園網2016-01-29)

  LK4《【多篇文獻】父親「肥胖、高齡、吸煙」,增加後代癌症風險》(生物探索網2016-06-28)

  LK5《人們的患癌風險為何會增加?你造嗎?》(文獻綜介)(生物谷網2016-08-22)

附3、癌症防治

M1《美國發布癌症倖存者生活方式新準則》(生物探索網轉載科學網2012-05-11)

  【摘要】美國癌症協會最近稱,如果癌症倖存者吃得好、經常運動,以及維持健康的體重,就能夠提高他們的存活幾率。

  該癌症協會營養和體能活動主任柯琳·多伊爾提到,自從他們在2006年發表報告至今,已經出版了100多項控制體重、飲食以及身體活動的研究。絕大多數研究認為,大部分以植物為主的飲食、定期運動,以及避免肥胖等,可以降低癌症複發的風險,改善倖存率。

  研究還發現,攝取較少紅肉和加工肉的健康飲食似乎對癌症病程、複發風險以及多種癌症的整體存活都具有防護作用。經常運動可能降低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大腸癌的複發風險,並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癌症治療過程中進行適量運動,可以改善疲勞、焦慮等狀況,並且能夠加強心臟健康和肌肉強壯。超重或肥胖的癌症倖存者如果能在治療後特意減肥也可能會受益。

  該項研究報告還建議:癌症倖存者要從食物,而不是補充劑中獲得所需營養,比如某些高劑量的抗氧化補充劑可能會降低癌症治療的有效性,促使某些癌症的複發。有證據顯示,維生素E補充劑可能會增加頭頸部癌症以及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風險。

M2《肥胖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生物通網轉載譯言網2012-11-15)

  【摘要】營養和健康專家說:肥胖使你患心臟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更大。如果你想避免癌症,那就瘦下來。經常鍛煉,並且在早餐時遠離那些油炸食品。一個關於營養與癌症二者之間聯繫的綜合性報告說:肥胖會到導致癌症,它建議我們遠離所有的加工肉類,包括熏肉和一些香腸。它也建議每天鹽的攝入量不宜超過6g。

  這個報告在本周被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發表,而馬丁.懷斯曼是這個報告的項目總監。他說:公眾知道肥胖會引起心臟疾病和糖尿病,但他們沒意識到肥胖也會導致癌症,但吸煙之後,肥胖會成為可以預防的癌症風險最高的。

  這個報告總共為那些想要降底癌症風險的人提供了10種生活方式建議:

  身體脂肪——21至23歲時,目標為身體質量指數,並且在成年時期,避免體重增加。

  身體活動——目標是每天30至60分鐘的適度運動,如快走。

  垃圾食品——避免含糖飲料和高能量快餐。

  肉——美洲紅肉的攝入量不超過500g,並避免食用加工肉類。

  酒——限制酒精的攝入量。女性一天一杯,男性一天兩杯。不要酗酒。

  水果和蔬菜——每天吃五份不含澱粉類食物,限制精製澱粉類食物的食用。

  防腐劑——避免使用用鹽腌制的食物,每天鹽的攝入量不宜超過6g。

  膳食補充劑——盡量不要食用,除非特殊情況,例如懷孕期間需要葉酸。

  母乳餵養——嘗試母乳餵養六個月。

  (漏寫第十條:完成治療後,所有癌症倖存者應遵循關於食物、營養和身體活動的建議。)

〖擴展參閱〗

  MK01《聚焦世界抗癌日:寶寶體重與癌症》(生物通網2009-02-05)

  MK02《美國權威機構首度公布人類患癌風險自測題》(生物探索網2013-04-16)

  MK03《癌症地圖:人體12個器官最易患癌》(生物探索網2013-08-14)

  MK04《自測:你是不是癌症體質?》(生物探索轉載新浪健康2014-02-19)

  MK05《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生活方式的些微改變可避免癌症》(生物探索網轉載科技日報2014-10-22)

  MK06《過度使用膳食補充劑增加癌症風險!》(生物谷網2015-04-22)

  MK07《吃減肥藥吃出「藍嘴唇」小心!這是「心血管界的癌症」》(生物谷網轉載中國搜索2015-12-04)

  MK08《預防癌症、控制體重:從娃娃抓起!》(生物探索網2016-02-21)

  MK09《癌症和不良飲食有關警惕「吃」進去的致癌物》(人民網轉載家庭醫生在線2016年08月02日)

  MK10《中醫提醒癌症幾種早期信號預防癌症的方法》(人民網轉載家庭醫生在線2016年08月25日)

  MK11《天了擼!竟然有四分之三的人並不知道肥胖會誘發多種癌症》(生物谷網2016-09-13)

  MK12《網購減肥產品須擦亮雙眼專家:長期服用癌前病變風險高》(生物探索網轉載南方日報2016-11-04)

  MK13《Science特刊:失眠、肥胖、癌症……萬能的生物鐘如何掌管我們的身體?》(生物探索網2016-12-02)

  MK14《胖子更容易患癌?這是個對胖子充滿惡意的世界!》(生物探索網轉載科普中國2017-03-26)

  MK15《FDA提醒大眾警惕網上一些能夠治癒癌症的「神葯」!》(生物360網轉載來寶網2017-04-26)


推薦閱讀:

為何肥胖女性常常伴有月經異常
肥胖帶給身體的危害
生酮注意啦!吃這些肉,小心隱藏在你身邊的糖
血型減肥法摘掉肥胖頭銜!
[轉帖]哪種肥胖最易導致高血壓

TAG:科研 | 癌症 | 國際 | 肥胖 | 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