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少年野外游泳,夥伴溺亡後懼禍出走,後來官居總司令
離家出走,是多數小孩子在和家裡父母鬧矛盾之後採取的一種常見對策。雖然一開始把父母嚇得不輕,可是身上財物花完之後,通常沒過幾天就又回到了家裡,前後也就是虛驚一場而已。可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歷史上有一個少年在16歲的時候離家出走,後來靠著個人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業,官居總司令,此人是誰呢?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張發奎。
北伐戰爭期間,葉挺的獨立團聲名鵲起,其獨立團所在的第四軍也一度被人稱之為鐵軍。期間張發奎也因為是汀泗橋、賀勝橋等戰役重挫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師第十二師師長名噪一時,繼而成為鐵軍第四軍的真正創始人。
人生中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在張發奎看來多少有些意料之外,因為他雖然和葉挺是同鄉又是校友,可是當初卻是離家出走私自跑出來的。
張發奎是廣東韶關人,原本和葉挺一樣在家鄉接受私塾教育,也進入過新式學堂。要說像葉挺那樣從小就立志軍事救國的遠大抱負,張發奎一開始是沒有的,可是在他十六歲的時候,因為和同學外出遊泳,夥伴溺水身亡後懼禍出走,步入社會闖蕩的張發奎陰差陽錯的找到了自己一生施展抱負的舞台。
一開始張發奎來到了廣州,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通過在染坊做學徒學習染織來謀生。站穩腳跟後,他又考入了廣東陸軍小學,還加入了同盟會。雖然是懼禍被迫離家出走,但是張發奎聰明好學,在學習了兩年軍事知識後就在三千名同學當中以一篇論文脫穎而出,最後畢業於武昌陸軍第二軍官預備學校。
經過在社會上幾年的歷練,張發奎早已脫去了當年少年的稚氣,以作戰勇猛不怕犧牲著稱。
在粵軍中與桂系軍閥作戰的時候,張發奎就隻身於敵群中奪獲新式步槍兩枝,晉陞上尉副官。惠州攻堅戰,又任敢死隊督戰長,一步步由排長升任旅長。東征的時候,他在熱湯與二十倍於己的敵軍遭遇,激戰一天,最後等到友軍的支援,終於擊潰敵軍。
北伐戰爭期間,張發奎率領下的第十二師堪稱主力,在湖南及江西分別大敗吳佩孚及孫傳芳,期間擴編後被人稱之為鐵軍。
當年陳炯明叛變的時候,張發奎率部退入始興仙人洞據山相抗,為時半年,得了一個「大王」的綽號。雖然以勇猛善戰著稱,不以政治謀略見長,但是張發奎深曉家國大義。抗戰爆發後屢次請纓上陣殺敵,甚至表示如果這次再不能對日作戰,決定入山為僧永不問世事。
在幾番努力下,張發奎得以如願以償、上前線領兵抗擊日寇。他曾在浦東擊敗日軍數十次進攻,並親自指揮炮兵轟擊日軍司令部和日軍旗艦出雲號,給敵以重大威脅,被譽為神炮。即使在當時多處戰局失利的情況下,張發奎也以盡最後一分力,流最後一滴血的誓言,先後轉戰各地,屢任集團軍總司令、兵團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方面軍司令官等職,成為抗日名將之一,被授予二級上將銜。
從離家出走闖蕩社會的少年,到參加軍隊,最終屢建奇功鍛造鐵軍、成為一代名將,張發奎也以自己的勇猛善戰成就了一生的傳奇。
推薦閱讀:
※善射美少年
※青少年犯罪可減輕處罰的情形
※少年張居正的家庭,原來只是一個寒傖的家庭
※歪!你還以為自己是個寶寶?
※陳延年、陳橋年童年少年在安慶的讀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