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舒伯特以及他的作品《b小調第八交響曲》?
準確的說,舒伯特的D759這部作品從時間順序排應為第七交響曲。這部交響曲在舒伯特的所有作品中佔有一個異常重要的地位,它有著極富旋律的樂思、特有的音色和豐富的和聲,而這一切都是通過轉調和突然由大調轉為小調,以及等音轉調獲得的。舒伯特早期的六部交響曲與這部作品的時間間隔也預示著他創作風格上的變化。他的前六部交響曲仍然遵循的古典交響曲的風格,而b小調交響曲的浪漫風格勝過了他所有的早期作品的內涵與構思。
舒伯特曾說:「為偉大的交響曲鋪平道路」他這種說法與自己的創作上的浪漫發展有關,在最後一部交響曲中達到了頂峰。貝多芬一直是他的榜樣,而與貝多芬不同的是:舒伯特最初贏得聲譽,是因為他的藝術歌曲和室內樂。儘管如此,在交響曲這一領域,也是b小調交響曲這部作品第一次脫離早期交響曲的模式,變成了完全屬於他自己的傑作,標誌著舒伯特作為一位作曲家的完全成熟。準確的說,D759在德國是第七交響曲,在奧地利沒有劃入交響曲範圍。
b小調第八交響曲的特點往往和《貝多芬第二交響曲》很相似,舒伯特曾經讓一些義大利樂評指責是抄襲,缺乏原創新,也許是因為被擔心是抄襲,這首曲子和其他交響片段一樣,沒有再完成了。因為我們可以看到D615、D708A、D759、D936a以後,舒伯特還能完成大量作品尤其是D944,證明舒伯特是有時間創作的。
舒伯特一生都沒有受過正統的音樂訓練,尤其是對位法這塊知識薄弱,所以我們聽不到交響曲中有多麼複雜的復調織體,即使是在優美的旋律,也難免顯得冗長和拖沓。
b小調第八的影響還是頗為深遠的,即使是一個零基礎的門外漢,也會被這首曲子的旋律所打動。我們可以大致分為這樣的輪廓,第一樂章是現實苦難的寫照,第二樂章就是逃避現實選擇死亡,第三樂章是樂思已盡無法完成,第四樂章是後人強加的。
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第一主題是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八度疊奏開始的,這個低沉的開頭也在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曲》、馬勒《第九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弗朗克《d小調交響曲》、拉赫瑪尼諾夫《第二交響曲》等樂曲中出現過。隨後,雙簧管和單簧管疊加一個簡單的模仿哭聲的旋律,在樂隊全奏之後,圓號在第一主題的尾部吹奏出一個長音,有一種揮之不去的迴響感。這種只用一個音符代替一個完整織體的方法是舒伯特第一次用的。經過長音的迴響與簡短的發展,銅管樂器插入了一個過渡部分之後,接著在切分節奏的伴奏音型襯托下,G大調的第二主題的旋律由大提琴拉出。切分節奏讓人之前那憂鬱的情緒有所減輕,增加了一些輕快、明亮的色彩。第二主題的旋律有一種明顯的舒伯特式歌唱性,如此的悅耳,表現出優美歡快的情感,像是作者此刻的心中又泛起一絲樂觀的情感、美好的畫面……
接著,由小提琴重複了一遍第二主題之後,整個樂隊進入一小節的休止,隨後樂隊突然來了一次小爆發,奏出了兩個陰晦的小三和弦,即Cm和Gm,之後不穩定的增六和弦bE7出現,緊張的氣氛把第一小提琴逼上極高音區,第二主題進而得到發展。在木管奏出的切分音引導下,弦樂高低聲部一唱一和,總體上又讓人感覺到一種不穩定的緊張感,歡快的情緒不斷被憂鬱所壓制。隨後,第二主題繼續接替上升的展開,好像快樂情緒在努力掙扎,並且最終漸漸地歸於低沉……這就猶如作者的思緒開始在樂觀與悲觀之間不斷盤旋,但尋求歡樂的慾望卻始終無法抑制黑暗的現實對身心帶來的重壓……
這時,突然迸發出一個b小調主和弦,屬七和弦連接過後,就以上面所述的結構,發展地反覆了一次,象徵著作者的內心還在不斷地起伏、鬥爭中……
接下來,第一主題的初始低音第三次出現,以及樂隊全體強力地奏出很長的一段從引子延伸出來的發展部分,頻繁的轉調將第一樂章的悲劇、壓抑的氣氛推向高潮。弦樂再次奏出了急促的十六分音符,銅管不斷奏出強有力的長音,金屬的音色如此震撼,弦樂與銅管樂的旋律形成強烈的對比與衝突,再加上急促連續的鼓聲營造的一種沉重的背景,更渲染出高潮的氣氛,讓人的內心充滿緊張感,無法穩定……
隨後,弦樂的振弓漸弱和滑音使強烈的悲劇氣氛有所緩和,並引導出了悠揚的長笛聲,高潮就此弱化下來,第一、第二主題再次出現(第一主題仍用b小調;第二主題最初用D大調,之後用B大調),並且第二主題配器上又得到了改變與發展,表現出了一種內心掙扎般的情感色彩……
樂章的尾聲依然是第一主題的簡單重現,旋律也收縮了,用樂隊的全奏消失在了痛苦的b小調之中
試聽地址:Schubert: Symphony No.8 In B Minor, D.759
第二樂章:
為了滿足E調銅管樂器的要求,第二樂章特意採用E大調。整個樂章行如流水,布局和發展都舒緩自然。這一樂章的主題十分出名,是一個旋律優美的典雅主題,圓號、單簧管奏出和弦後,第一主題最初由第一小提琴呈現,把聽眾帶入了一個寧靜而充滿幻想的意境。第一主題的中間部分是由木管樂器奏出的,加上了莊嚴的圓號和頗有分量的小號和定音鼓做伴奏,體現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第二主題開c小調,聽上去沒有第一樂章的憂傷氣氛,不過出現了第一樂章的不穩定切分節奏,但弦樂的斷奏依然是貫穿第二主題的不穩定因素。根據樂器邏輯順序,作者省略了發展部,直接返回第一主題。再現部的調性布局與第一樂章類似(第一主題用原調;第二主題先用a小調,之後用e小調)。樂章的尾聲出現了新的和弦,弦樂用很弱的力度奏出長音,似乎要進行到降A大調的時候,卻返回了E大調,使人感到新奇。
試聽地址:Schubert: Symphony No.8 In B Minor, D.759
第三樂章:
快板,b小調,3/4拍,諧謔曲。舒伯特並未親自完成這個樂章,只留下含有九小節的管弦樂譜和含有總共128小節的鋼琴譜草稿;也就是說,全曲只有前9小節是經過舒伯特配器的;而Trio部分並不完整,舒伯特的鋼琴譜草稿只有Trio的前半部分。這個樂章啟發了舒曼《第四交響曲》和布魯克納《第00學生交響曲》的創作。主題部分為b小調,旋律通過大小調和弦明暗對比體現作者的心境,用下中音和弦做半終止也是首屈一指的。中段為g大調,旋律簡單樸素。
試聽地址:Schubert: Symphony No.8 In B Minor, D.759
第四樂章:
首演的時候採用了《羅莎蒙德》第二樂章,因為這個樂章同樣為b小調,雖然沒有證據說明是否為舒伯特的初衷(我認為不符合),但旋律聽上去也非常揪心。而且水晶宮首演的時候,專家也認為是可以的接受的。
試聽地址:Schubert: Symphony No.8 In B Minor, D.759
如果完整把樂曲聽完的話,相信會有不少人落淚的,畢竟這也曾經被評為世界最傷感的十大交響曲之一。
推薦閱讀:
※鋼琴大神索科洛夫即將來華演出!
※德彪西的《月光》能不能做胎教音樂!?
※80首古典音樂拯救你的生活~
※【音樂家的博物館】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