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賀蘭山岩畫
06-17
岩畫是繪製或鑿刻在岩石上的圖像。它是人類最早的文化遺迹,也是最古老的造型藝術,它對探索古代人類的社會生活、宗教信仰、思維方式、藝術表現形式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見。寧夏賀蘭山岩畫有一定的知名度。1991年10月5日 至10日在寧夏銀川召開了「『91國際岩畫委員會年會暨寧夏國際岩畫研討會」。與會代表實地考察了寧夏岩畫,人們在一幅幅岩畫面前驚嘆不己,凝神觀照。自此以後,寧夏岩畫更是蜚聲國內外。寧夏岩畫按地貌劃分為三種類型:(一)山前草原岩畫分布在山前洪積扇坡地上。主要在賀蘭山北段的石嘴山市、惠農縣境內,如麥汝井、翻石溝、大樹林溝、小樹林溝等地岩畫。這裡山坡較平緩,岩石裸露,岩畫多鑿刻在山溝兩側的岩石塊上,或山前的亂石叢中。此類岩畫,個體動物圖像居多。(二)山地岩畫主要集中在賀蘭山中北段。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分布在深山腹地、深谷高山之中,如石嘴山市黑石峁、青銅峽口子門溝等地岩畫。二是分布於溝口兩邊的溝崖上或進山循溝崖面上,如平羅縣的大西峰溝、賀蘭縣的小西峰溝、賀蘭口、蘇峪口等地的岩畫。此類岩畫,組合圖案較多、較集中,反映的內容也較豐富,以其人面像聞名於世。(三)沙漠、丘陵岩畫主要分布於賀蘭山南段及衛寧北山地區,如中寧縣的黃羊灣、中衛的大麥地等地岩畫。此類岩畫多分布在山樑上條層狀裸露的基岩上,呈條帶狀分布。其內容豐富多彩,千姿百態,單體和組合圖案所佔比例相當。環境的選擇對岩畫的內容起著重要的作用。除零散作品環境選擇有偶然性,隨意性之外,大多數大型的、集中的岩畫點、對環境的選擇,有明顯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如賀蘭山岩畫大多是各種動物圖像,還有放牧、狩獵等岩畫圖。 賀蘭山岩畫,人面像較多。人面像、神靈頭像和各種崇拜物,多分布在半山腰石崖上和溝畔岩石上。這些圖像面前,多為較開闊的平緩之地,便於舉行膜拜儀式,給人以肅然起敬、神秘之感。 寧夏岩畫數以千萬計,內容豐富多彩,有單體圖案,也有組合圖案。首先,以動物為鑿刻對象的居多。其次,人物、人面像、手印、腳印、天體、車輛、工具、建築物,不有西夏文和一些抽象符號等等。同單體圖案合成的組合圖案,其內容豐富,畫面壯觀,引人入勝,構成了射獵、放牧、械鬥、爭戰、交媾、舞蹈、祈禱儀式等等圖案。根據現有資料按其內容,寧夏岩畫可分為四種類型: (一)動物圖像 動物圖像是寧夏岩畫中最常見,數量最多,也最有特色的內容之一。在眾多動物中,以羊為多。羊的圖形中,常見的是北山羊、岩羊、盤羊等。其次是老虎、鹿、牛、馬、駱駝、狼、豹、豺、狗、野牛、狐狸、驢、蛇、鳥等哺乳類、爬行類和鳥類。 (二)人物圖像真實地再現人的生活情景,是岩畫的重要內容之一,寧夏岩畫中人物圖像也比較多。其中有單人、多人,也有與動物組合在一起的。大多數鑿出人物的輪廓,不作細部描繪,甚至不刻畫五官,頭飾不明顯,有的有尾飾。女性出現在個別舞蹈圖中,寬胸、細腰、肥臀。人物姿態有正面、側面、背面。 (三)人面像圖像人面像是賀蘭山岩畫中最具特色的內容之一,以賀蘭口、蘇峪口等地點較為集中。它們造型獨特,形狀各異。 (四)組合圖像組合圖像有狩獵圖、放牧圖、社會生活圖、爭鬥圖、舞蹈圖、祭祀圖、交媾圖等。狩獵圖有單人行獵,也有群獵的;有圍追,也有堵截的;有用箭射獵物,也有用石塊打獵物的;有步行捕捉獵物,也有騎馬追趕獵物的……放牧圖中既有各種動物奔跑、靜卧、覓食的姿態,又有牧人調馴動物的場面。 有的岩畫,反映了游牧民族豐富的生活情景,還有表現祭祀、祈禱和直接表現宗教信仰場面的圖像。(注:本欄目照片均由張靈拍攝) 寧夏自治區檔案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