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的十大誤區
06-17
人的很多經濟行為受到個人偏好、從眾等非理性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理財投資的失敗。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最容易出現以下幾種錯誤: 1、「月光」style 此類家庭沒有明確未來的理財目標,簡言之,就是沒仔細算出需要存下多少資金。後果是容易走向兩種極端,什麼錢都不敢花,或者什麼錢都花光。 2、「死存錢」style 此類家庭對風險的認識較淺,不清楚自己能承受的風險有多大,一味地「存錢」,而「存錢」往往只是指銀行存款,過於保守。布卓君提醒,資產中現金的比例越大,其增長潛力就越小。 3、「收集房子」style 許多家庭是「房產控」,一有閑置資金就投入房產中,不斷地買房、供房。布卓君告訴記者,他接觸過一些家庭,他們都把財產的90%投入在房產上,這樣的理財方式有巨大的風險。合理的方式應該是將資產分散配置到不同市場。 4、過分擔心損失。 人們在投資時,看重的是現在的得失,而不是去評估將來的損失或收益,比如說投資股票的某些中小股民,當賬面上虧損10%時,沒有及時止損出局,只有到賬面上虧損到20%時,才意識到在虧損10%時就應該斬倉出局的規則是多麼得明智。過分地擔心小的損失,可能會招致大的損失。 5、不考慮通貨膨脹。 許多家庭首選銀行存款作為投資工具,然而只有存款利息等於或高於通貨膨脹率時,才可使存款保值、增值來達到投資目的。若存款利息低於通貨膨脹率,從表面上看,錢的數量在增多,實際上它的購買力卻在降低。 6、隨波逐流。 我們周圍有些人,看到別人炒股,他也去炒股;看到別人集郵,他也去集郵。反正看到別人幹什麼,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盲目跟著別人干。到最後,他可能炒股,股票虧;集郵,郵票虧;幹什麼,虧什麼。這種投資方式叫「隨波逐流「方式,其實不同的人應選擇不同的投資品種或投資組合,平時應注意積累理財知識,樹立和堅持自己的投資理財原則。 7、過分自信。 過分自信的人往往把過去一二次成功的經驗認為是成功的秘訣,不問具體情況、條件是否發生變化,或者根據一些有限的小道消息作出投資決策,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8、只聽愛聽的話。 相當多的人只聽愛聽的話,心理學家稱為「優先性偏見」,即人們在形成一個偏好時,他們往往不自覺地歪曲另外的信息來支持自己的偏好;甚至當別人告訴他上了騙子的當,他仍然會百般辯解,為自己上當受騙找理論根據。 9、認為某些錢比另外的錢值錢。 有一位壽險營銷員發現,在向個體戶推銷保險時,早上很難成交,而到晚上個體戶收攤較容易成交。為什麼?因為早上個體戶從家裡帶了錢出來,認為這是自己的錢,捨不得花;到了快收攤時,他就會認為這些錢是今天賺的,把它花了就當作今天沒有賺錢一樣。很明顯,人們認為早上從家裡帶來的錢,比當天賺的錢值錢,可是他們忘記了,無論哪裡來的一塊錢都是一塊錢。 10、貪多嚼不爛。 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面臨這樣的選擇,25元的套餐和35元的自助餐你選擇那一種,很多人都會選擇35元的自助餐,他們認為自助餐可以任意吃,想吃多少就可吃多少。但他們並沒有考慮自己一頓到底能吃多少。許多人喜歡買便宜貨,可是他們從不考慮這些東西自己是否需要,若不需要,再便宜的東西也成了不便宜。(首信創投)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不懂這些內幕,現在千萬別碰P2P
※這7個定律可以幫你更好理財,賺更多錢!
※人生的必修課之末:如何從窮到富?-1
※理財知識(20):甚麽物業是「必需品」?│脫苦海
※國茶行穩定安全的實體金融項目投資回報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