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彈抖勁」
感悟「彈抖勁」
彈抖勁為太極拳的一種勁法,在陳式太極拳中多用,但本人習練陳式太極拳數年仍不得要領,打不出彈抖勁的味來,故本人將其作為習拳重點,通過學習、觀察、研練,並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感悟其內涵,漸入其意境,初嘗其韻味。 練好彈抖勁,必須先悟三點。 一、要明晰彈抖勁的要領特徵。其特點:①蓄髮節奏明顯。幾乎所有的發勁動作,都有先蓄後發之顯示,欲發先收,蓄就是收,把勁蓄於襠部待機而發。居山等編著的(陳式太極拳意氣勢練法)中,搬攔捶的「轉體成拳」、掩手肱捶和指襠捶的「轉身旋臂」、裹鞭炮的」馬步分擊」第一動等都有蓄勁的過程。②重在腰胯。腰胯的旋轉、開合、扭扣,均能產生腰胯勁,而腰胯勁就是彈抖勁的力源。掩手肱捶、指襠捶要藉助旋腰扣襠來實現發放的目的,而裹鞭炮帥「雙分橫抖」卻是藉助腰胯膝同開來達到目的的。③力短勁長。這是太極拳內在的特點,外形不現,內境卻有。也就是用短勁甚至寸勁,力程較短,但勁力卻長、起收突然,可以攻其一點、集全力而爆發。但因其勁短,只能觸及皮肉骨骼而不能傷及內臟。陳發科先輩在北京教拳示範發勁時,雙手抖即將人推出門外或貼於牆上,但被推者卻安全無恙,就是運用寸勁的表現。④環繞纏絲。纏絲勁以螺旋勁的形式提高彈抖勁的力度,起到助推作用。纏絲分順纏和逆纏,因勢而用。在打掩手肱捶和指襠捶吋,蓄勁時拳心順纏蓄於腰側;擊發時用逆纏手心轉而為下,而做裹鞭炮時,雙拳拳心由蓄勁時的逆纏轉而順纏,拳心向上抖發;做搬攔捶時,用右順左逆或右逆左順之法而完成「轉體橫拳」的動作,同樣達到發放的目的。⑤松活彈抖。這個特點為綜合表現,即在整個行拳過程中要體現「松活」二字,不用死勁,不用拙力,而是在蓄勁時要松沉,發力吋要靈活,猶如壓縮彈簧急促鬆開那樣,有一種活靈活現的抖動。如做裹鞭炮的「雙分橫抖」時,雙拳不是呆板而生硬地下砸,而是在兩胯外側有種彈性的抖動。如果力程過長,雙拳砸向兩膝之下腰勁已泄,就沒有彈抖勁的韻味了。 二、要把握彈抖勁的發放階段。一般來說,發放彈抖勁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蓄勁。凡發放彈抖勁均有這個過程,蓄而待發。其次是諸勁聯動,即腰胯勁、纏絲勁、短勁(寸勁)、抖勁,節節貫穿,層層推進,使蓄勁爆發出去,方能形成強大的威力。 三、要酌情而定,隨勢而發。一般在橫打時,如雙分橫抖、雙拳橫抖,用彈抖勁,在直打時,如掩手肱捶、指襠捶等用抖勁即可;還有一種「閃戰」技術,屬避實就虛解脫之法,當受制時先蓄勁避其實,然後迅速發放彈抖勁,身、手、腰、腿相順相隨,一氣呵成,迅如雷電,形如獅子抖毛,以達解脫目的。陳正雷大師示範時,讓數名弟子依次疊加按住其左右兩側,只見陳先生猝然抖發,眾弟子均倒向兩側數尺之遙,就是用的」閃戰」之法。 總之,太極拳的彈抖勁是一種突如其來的爆發力量,是腰胯勁、纏絲勁、短勁、抖勁聯動的結果,「具有快速、力猛、勁長、動短、意遠之特點,功夫純粹的子、臂、肘、背、肩、胸、腰、胯、腿等都可以發出抖動」,可謂「周身無處不是拳」。所以說,練就彈抖勁,就表明自己的拳藝已經達到一個新的層次,向實戰階段邁出了一大步。 正是: 練就一身彈抖動, 路遇群雄心不驚; 一旦身架受限制, 獅子抖毛顯奇能
推薦閱讀:
※人生感悟==綜合版1--31
※感悟(211)
※【心靈*感悟】營超快樂 享受人生
※20條感悟愛情的句子,句句精闢
※同修學習感悟:學佛十年為何沒有絲毫成就?
TAG: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