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誰殺死了晁蓋

誰殺死了晁蓋

林沖發動政變,推翻了王倫的腐朽統治,初上梁山的晁蓋成了梁山泊第二代領導人。但是好景不長,軍權逐漸被宋江把持,曾頭市戰役是晁蓋同志在宋江上山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掌軍,卻不幸在此戰中中箭身亡,兇手是誰?

1、當然不是史文恭

施耐庵先生記載晁蓋中箭經過:

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處不見了兩個僧人,前軍不敢行動;看四處時,又且路徑甚雜,都不見有人家。軍士卻慌起來,報與晁蓋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舊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見四下里金鼓齊鳴,喊聲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見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撲的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卻得三阮,劉唐,白勝五個頭領死並將去,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村口林沖等引軍接應。剛才敵得個住。兩軍混戰,直殺到天明,各自歸寨。林沖回來點軍,三阮、宋萬、杜遷,水裡逃得自家性命;帶去二千五百人馬止剩得一千二三百人,跟歐鵬都回到寨中。眾頭領且來看晁蓋時,那枝箭正射在面頰上;急拔得箭出,暈倒了;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林沖叫取金瘡葯敷貼上。

  原來卻是一枝葯箭。晁蓋中了箭毒,已自言語不得。

《水滸傳》59回

史文恭乃武林豪傑,任曾頭市軍事教官。真正的武林中人必然心高氣傲,素來不屑於用毒,因為用毒就等於向他人示弱:俺打不過你,只好以毒輔之。若萬不得已用毒,必千方百計掩蓋之,故即使史文恭用毒,也不會專門在箭桿上刻自己的名字。所以,史文恭絕非射殺晁蓋的兇手,應該是有人栽贓陷害,刻名其實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之舉。

晁蓋也不認為自己死於史文恭之手,彌留之際,晁蓋遺言:「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晁蓋原話是「射死我的」,是宋江擅自改做「史文恭」。林沖等人邀宋江任梁山泊第三代領導人,宋江推辭道:「晁天王臨死時囑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此話眾頭領皆知。誓箭在彼,豈可忘了?又不曾報得讎,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若史文恭喜歡使用毒箭,那麼在宋江攻打曾頭市時,小史同學一定會再次將毒箭射向宋江、盧俊義、燕青等人,弔詭的是,毒箭射殺晁蓋之後,史文恭居然再也沒有用過毒箭,真是咄咄怪事。而史文恭之被捉,也是籠罩著一片陰云:

史文恭正走之間。只見陰雲冉冉,冷氣颼颼,黑霧漫漫,狂風颯颯,虛空之中,四邊都是晁蓋冤魂纏住。史文恭再回舊路,卻撞著浪子燕青;又轉過玉麒麟盧俊義來,喝一聲:"強賊!待走那裡去!"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馬來,便把繩索綁了,解投曾頭市來。

《水滸傳》67回

字面上是晁蓋索命,似乎晁蓋陰魂認為自己是被史文恭所殺,可是施耐庵先生卻用了「冤魂」二字。本來,兩軍陣前,你想殺死我,我想殺死你,不論誰死,都是正常的,何來冤氣?晁蓋之冤,是因為他死後都不知道自己是誰殺死的,或者即使知道真兇卻不能報仇而只能在被真兇指定的假凶身上撒氣,他能不冤嗎?至於某些《水滸》版本擅自將「冤魂」改為「陰魂」,實乃大違施耐庵先生本意也。需知此處「冤魂」二字是金聖嘆先生欽定的。

2、宋江之心

宋江為人,頗為君子所不齒。做公務員時,私通強盜;做強盜時,卻又心向朝廷,十足一腳踩兩條船的偽君子真小人。為了增加招安籌碼,不惜將盧俊義弄的家破人亡;為了邀朱仝上山,不惜殺死小孩子;為了招徠秦明,不惜設計令慕容知府斷送了秦明妻小一家人口;後來有機會殺高俅時,卻為了自己的招安,盛情禮遇高太尉。嘴裡替天行道反貪官不反皇帝,手上卻是為了一己之私既尊皇帝又順貪官。

宋江上山後,就一門心思謀篡位,明裡尊晁蓋為大哥,暗裡籠絡吳用。借口九天玄女所賜天書,只能由宋星主與天機星共同研讀,瞞著一把手,二把手和三把手私下裡混在一起是看書是玩斷背還是密謀害老大,只有天知道。拿到天書就宣稱自己是眾星之主,把晁蓋放在哪裡?拿到天書就知道吳用是天機星,70回所說的石碣天書明顯是糊弄鬼。

隨著籠絡人心的成功,對梁山的未來也有了初步的計劃,宋江越來越不甘心居於晁蓋之下,開始籌劃正式奪權了。晁蓋必須死,只要他活著,宋江要標榜自己尊重兄長就不能坐在晁蓋之上。晁蓋不僅要死,而且一定要死在別人手上,這樣宋江上位才是名正言順的。

恰逢段景住獻馬被曾家所奪,戴宗探訪曾頭市回來一番言語將晁蓋激怒,晁蓋決定親自攻打曾頭市,這對宋江是個好機會,所以風吹認軍旗,只有吳用出言相勸,而宋江卻一言不發(有的版本任意增加宋江的勸阻,誠誤導讀者也),他正要藉此機會除卻晁蓋怎肯相勸?晁蓋中箭回山,宋江不是積極地尋醫問葯,而是「守定在床前蹄哭」,可憐的晁天王,中毒箭後得到的唯一治療就是林沖拔箭後給敷的金瘡葯。此時此刻,宋江正在積極地期待著晁蓋的死亡。晁蓋死後第二天,經過假惺惺的推辭之後,宋江坐上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正式成為第三代領導人。在就職宣言中就將晁蓋的「聚義廳」改名「忠義堂」,對兵力做了重新部署,如果不是早有打算,焉能如此計劃周全?

史文恭被捉之後,林沖請宋江傳令,教聖手書生簫讓作了祭文;令大小頭領,人人掛孝,個個舉哀;將史文恭剖腹剜心,享祭晁蓋。

《水滸傳》67回

不加審問,直接處死,是怕隱情暴露吧?

3、戴宗到底幹什麼去了?

晁蓋帶20個頭領怒氣沖沖打仗去了,宋江在山上做什麼?

晁蓋引兵渡水去了。宋江回到山寨,密叫戴宗下山去探聽消息。

《水滸傳》59回

此下文字,曾多次找尋多個版本仔細閱讀,未發現戴宗下山後到底做了些什麼,施耐庵先生似乎忘了自己還寫了戴宗探聽消息這一句話,再也沒有交代戴宗在曾頭市戰役中的所作所為。俺認為,施先生在整部水滸中,對宋江的描寫是要用大忠之筆寫大奸之人,戴宗下山一定和晁蓋之死具有密切聯繫,無論怎麼寫,都會有大奸之筆落在宋江頭上,只好不寫,僅僅用一個「密叫戴宗下山去探聽消息」之「密」字。大哥帶兵下山,小弟令人打探軍情是人之常情,何必要「密」呢?「密」即不可告人也。

可以認為,最終使晁蓋走上死路,戴宗功勞不小。當然,戴宗僅僅是一個長跑能手,要害晁蓋恐怕力有不逮,而且,戴宗未必肯動手害死老大,很可能被宋江矇騙,無意中做了幫凶,誤打誤撞地使晁蓋送了性命。

引導晁蓋踏入死地的是兩個僧人,而戴宗最終的結局也是出家為僧:

自此相別之後,戴宗納還了官誥,去到泰安州岳廟裡,陪堂出家,每日殷勤奉祀聖帝香火,虔誠無忽。

《水滸傳》120回

施耐庵先生的暗示已經很明顯了。

4、莫非是花榮?

宋江主謀,戴宗幫凶,動手的是誰?

動手之人必須符合三個條件:一者,與宋江關係極鐵;二者,箭術極好;三者,與晁蓋有嫌隙。

梁山好漢個個與宋江交好,但交情最深的是願意同時赴死的,而與宋江同時赴死的只有三人:李逵、吳用、花榮。李逵是宋江故意毒死的。吳用和花榮兩個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場,雙雙懸於樹上,自縊而死。

梁山好漢中箭術最好的是花榮,外號小李廣,人稱神臂將軍,吳學究稱讚道:「休言將軍比李廣,便是養由基也不及神手!真乃是山寨有幸!」

《水滸傳》34回

晁蓋為人,極講仁義,連叛徒白勝都要想辦法救出來,一般不會與兄弟們有冤讎。可是偏偏與花榮有嫌隙,當然晁蓋內心本也無所謂,但是花榮是個小心眼的人:

後說呂方、郭盛兩個比試戟法、花榮一箭射斷絨□,分開畫戟。晁蓋聽罷,意思不信,口裡含糊應道:「直如此射得親切?改日卻看比箭。」當日酒至半酣,食供數品,眾頭領都道:「且去山前閑一回,再來赴席。」當下眾頭領,相謙相讓,下階閑步樂情,觀看山景。行至寨前第三關上,只聽得空中數行賓鴻嘹。花榮尋思道:「晁蓋卻才意思,不信我射斷絨□。何不今日就此施逞些手段,教他們眾人看,日後敬伏我?」

《水滸傳》34回

花榮別的本事稀鬆平常,只有箭術通神,若沒有這個箭術,花榮要在梁山上立足是很難的,晁蓋的懷疑,對於花榮來說,就是對他這個人的全盤否定,這口氣如何忍得下去?

三個集合求交集,就只有花榮了。

現在可以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了,宋江主謀,戴宗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晁蓋引入險地,花榮在宋江的示意下提前準備好毒箭,並在箭桿刻上「史文恭」三字,易容後在混戰之中,一箭射中晁蓋,然後對戴宗連蒙帶騙,使其將自己快速帶回梁山,只等晁蓋之死就是了。

此中情由,特別是花榮的行為,是俺主觀臆測邏輯推理,施耐庵先生並未明敘,無人證無物證無旁證,故不作為法官判刑之依據也。


推薦閱讀:

小李廣花榮暗箭射殺晁蓋?
宋江為何處處拿捏晁蓋
吳用從何時開始拋棄晁蓋依附宋江?一切還要從三卷天書說起
花榮要射死晁蓋究竟有什麼秘密?
晁蓋心目中的接班人其實是林沖?

TAG:晁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