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冬至淺說日地關係

冬至淺說日地關係(2010-12-22 22:18:47)

轉載

標籤: 冬至 夏至 立春 立秋 日地關係 陰陽 赤道 南北回歸線 賒旗客 雜談

冬至淺說日地關係

文/賒旗客

今日冬至。

眾所周知,一年四季的變化是由於地球在繞日運行的過程中,因地軸的傾斜(地軸與地球繞日軌道平面不垂直)而造成的。太陽的視運動,在一年當中,就往返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冬至是太陽直射到南回歸線的時刻,對於北半球來說,是太陽光斜射最厲害的時刻。古人是通過測量日影,即一年當中日影最長的那一天,就定名冬至;相反,日影最短的那一天定名為夏至。夏至時太陽光直射到北回歸線,是北半球從太陽獲得太陽能最多的一天;冬至則恰恰是北半球獲得太陽能最少的一天。按照我國傳統的陰陽變易理論,冬至點為極陰,夏至點為極陽(我國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極陰、極陽都是對北半球而言)。在地球繞日軌道上,我們先人設計了24個點,稱為24節氣(從立春排序,奇數序稱中節,偶數序稱中氣)。因為這些點與陽光照射北半球的角度是固定關係,從而影響到光照、氣溫乃至氣象,所以對於我國這個以農耕為本的國家來說,24節氣就顯得十分重要。在24節氣形成的過程中,冬至是最早發現的一個節氣。物極必反、陰極而陽生是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要義之一,於是就有「冬至一陽生」的認識。太陽直射到了南回歸線(極陰),它不會停頓,因為地球還在轉,所以在到達頂點之後就要回歸,於是就「一陽生」了。

有了冬至點,很快就有了夏至點,接著就是春分點和秋分點的確定。在西方,雖然沒有24節氣,但上述4個點還是有的。西方天文學家特別重視春分點,作為觀測恆星視界及河外星系運行情況的標準點。

冬至、春分、夏至、秋分是24節氣中最重要的4個「中氣」。它們依次位於夏曆的十一月、二月、五月和八月。這4個月叫仲冬、仲春、仲夏和仲秋。實際上,就氣溫而言,仲冬並不是最冷的月份,仲夏也非最熱,仲春、仲秋也非最佳春秋天,通常都要推後20天到一個月。這是由於太陽能在地表下面儲存,地溫散熱、吸熱都有一個「滯後效應」的緣故。

還有一點必須指出,地球繞日運行軌道既不是正圓形,也不是正橢圓形,而是一個類似於鴨蛋的長軸切面,太陽位於小頭一端(即曲率最大、曲率半徑最小那一端)。北半球的冬季,地球運行於小頭,最大麴率段在1月的3日到5日,這是地球距離太陽最近、運轉最快的一段。心臟病人可要注意啊!

此外,前述一年四季的四個中點也要特別引起注意。古代中國的養生術中,就非常注意24節氣的養生之道,在交節氣的那一個時辰(2小時)內,要停止各種非正常活動,比如:劇烈運動、情緒激動、吃喝酗酒、男女調情等,要心平氣和、排除雜念、閉目養神,名道高僧大儒們,甚至提前一天沐浴齋戒,節氣那天整日閉關。但以賒旗客之見,也不可過於看重,尤其在當今社會飛速發展、人人處在競爭狀態的背景下,要做到上述也實屬不易。心平氣和、清心寡欲不但在節氣,在任何時候都是需要的。24節氣中,只要注意春、夏、秋、冬正中間的四個「中氣」就可以了。為什麼呢?因為,地球在繞日軌道上的運動性狀在一年中是漸次變化的,而那4個點則帶有突變性質。冬至與夏至在前面已論述較多,無須多言;春分、秋分是一年運行中的兩個平衡點,或中和點,是中庸理論在日地體系中的體現。他們是太陽視運動通過赤道的點,晝夜平均,是一年中最理想的日子。但那只是一個瞬間的事情。在之前和之後,其速度、其與太陽的距離,恰恰在過這個平衡點時發生了轉折。所以,不但要知道節氣的日期,還要知道每年的具體時刻。例如,今天的冬至點就在上午7點38分。

冬至點在4個點中最為重要。我母親在世時常說:夏至18天,冬至當日還。母親年輕時常常量度日影:冬季陽光進入房門,越來越長,以冬至那天為最。第二天即開始變短,日日退縮。而夏至則不然:院子里栽的木樁長度,在夏至前後各有八九天時間變化甚微。從科學上解釋:夏至點處於橢圓的大頭,弧半徑最大,日地距離又最遠,所以變化極不明顯。冬至前後變化太快,這個點特別重要,人們還是小心點為妙。

最近瀏覽無為(孫秉山先生)的博客,說及冬至後十幾日人們往往頭腦發昏的問題。以賒旗客之見,這是日地關係中兩種極端現象疊加的緣故。前已提及橢圓的小頭在1月3日到5日,這是個極其特殊的自然現象;冬至又是另一個特殊現象,二者疊加,身體稍弱的人就有反應,尤以1月3至5號為甚!這樣,從冬至前12月20日左右開始,到1月10日左右,這20來天都是很危險的日子,特別是心臟病人!

以上是賒旗客個人多年來學習專業以外知識的積累和淺見,誠望識者雅正!

推薦閱讀:

冬至暖心食,好事年年糕
冬至是一年中艾灸養生最佳時機,灸透這兩個穴,讓你元氣滿滿!
單身狗要不要一個人出門去吃餃子?
關於冬至,必須知道的四件事
祝??冬至到祝福到??親愛的朋友,冬至快樂??幸福吉祥!

TAG:冬至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