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緹| 各有生命邏輯(14.8.5)

小緹(深圳)·心理有術

那天心理沙龍討論出軌相關事宜,心理諮詢師說:「如果你是好的人(應指心智發展程度高吧),那麼你於誰都是滋養,無論是配偶還是外遇的對象還是孩子;如果相反,那麼你出軌不出軌都是別人的負擔。」

這段話的外延空間當是很大,各取其意吧。但說針對孩子。心理諮詢師接著說:「孩子是家長的心理容器。如果你是一個焦慮的母親,你從書本或各種培訓課上學再多的教育技巧,你首先給到孩子的還是焦慮。」

所以又回到關於「以身作則」的老話題。

為人父母很容易有的一個錯覺是:我是你父母就有了教育你的權力和能力。但事實是,很多問題恰恰出在這種錯覺上。究其緣由,權力的濫用為其一,能力的不足為其二。

濫用權力,是因為持有糟糕的依據:你是我生的、你的生命可以被我覆蓋;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

可是你自己都不夠好時,怎麼能有良好的判斷去鑒定是否為孩子好呢?孩子的成長之起承轉合間,父母的焦慮也好、期許也好、管理也好,如果失去了「度」的把握,於彼此都是困擾。

最近有一個約等於「命運」的詞被我喜歡:生命邏輯。有一段不錯的描述可供參看:讓孩子自己走路的原理是,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冥冥之中,所有的選擇串在一起,便是一條雖然不是筆直但是順理成章的道路。如果家長強行介入,或許路就斷了,破壞了孩子自己的生命邏輯。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選擇,可以適度引導,但是不可強行干擾。

有人說過:孩子是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長大的。這話也很值得咂摸。

其實父母對待孩子所該秉持的態度,也常通用於其他親密關係,比如配偶間,正如心理諮詢師所說——「如果你是好的人,你對誰都是滋養」。

對待配偶,也當允許她或他有自己的生命邏輯。個體化的生命邏輯里以個性、成長經歷、價值觀等等為節點。如果我們認定即便結為夫妻這些元素仍可彼此不同,那麼就當接受對方有自己的邏輯和路線。

接受一個事實,並不意味著毫無作為。無論是父母對待孩子還是配偶之間,適度的要求當然也要有,這也是親密關係的屬性。心理學家布麗吉特說過:好的要求可以對對方起到支持作用,因為它考慮到了對方的特長以及弱點,可以指引對方前進;而不好的要求只會讓對方感到紛擾、侵襲、要挾、指責,從而焦慮、茫然。

好的要求來自於心智發展成熟的人。這樣的人既能意識到他人的變化、成長和需要,還有能力並願意承受住一定的焦慮和擔心而不是以干擾、控制對方以緩解自己的恐慌和焦慮。

推薦閱讀:

生物最初的能量從哪來?
生命為什麼存在,生命的意義?
生命數字1-9數的特質解讀 - cecilia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優秀作文欣賞】走過生命

TAG:生命 | 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