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的孩子不搞特殊 | 習主席點贊過的家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
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德行傳承
古語有:
「家風正則後代正,
則源頭正,則國正」
大到國家,小到家庭,家風都極為重要
因為它不僅代表了家庭的文化和傳統
更代表家庭的道德品質和精神追求
家風建設
與每個家庭息息相關
而對黨員家庭來說,則尤為重要
家風
我們推出系列策劃——《家風在傳承》,以珍貴資料及當事人講述、親歷,讓您回看家風傳承、重溫文化傳統,今天推出:
焦裕祿的孩子不搞特殊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家風建設,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強調:「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
有這樣一個家庭,他們不僅獲得當地群眾的交口稱讚,更是在2014年被習近平總書記「點贊」為好家風。他們,就是焦裕祿一家。
焦氏家風:「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
「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這樣一條近乎苛刻的原則,焦裕祿融入到生活中的一飲一食里,讓它成為焦家家風中最引人矚目的閃光點。
一碗飯、一壺水和一場戲
米飯留給更需要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身為黨員幹部,焦裕祿不僅自己不搞特殊化,更是處處要求妻子和兒女不佔公家一點便宜。焦家子女多,再加上糧食供應緊張,焦家午飯一向樸素,幾乎固定是一鍋麵條,加上窩窩頭或紅薯。
一天焦裕祿下班回家,妻子給他端來一碗米飯,大米在當地很少見,妻子告訴焦裕祿:「這是縣委辦公室考慮到你身體不好需要照顧送來的。」
他給每個孩子的碗里撥了一筷子米飯後,卻把剩下的大半碗米飯給在當地研究泡桐樹的兩個南方大學生送了過去,還告訴妻子,「我們不是最需要照顧的,這個咱們不能吃。」
焦裕祿與妻子徐俊雅
一壺水引發的思考
剛到蘭考工作時,焦裕祿的妻子和兒女都跟著他住在縣委大院,有一次,妻子到食堂提了一壺開水,焦裕祿知道後說,「人家大老遠把水拉回來,你去提了用,你可是方便了。可你是縣委書記的老婆,不能帶頭破壞了辦公的秩序。」
1991年,焦裕祿夫人徐俊雅和女兒焦守雲出席電影《焦裕祿》在上海舉行的首映式。
一壺開水雖是小事兒,但焦裕祿意識到,幹部家屬住在縣委大院可能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也正是因為這一壺水,他做了一個決定:提議包括他的家屬在內的所有住在縣委大院的家屬全部搬出去。
一場戲看出「新規定」
焦裕祿到蘭考工作後不久,上小學的兒子焦國慶聽到劇院熱鬧非常,他很想進去看戲。可是,焦國慶沒有錢買票,檢票員得知他是焦裕祿的孩子,就放他進去白看了一場戲。
焦裕祿在世時,沒留下一張「全家福」。圖為1966年2月,徐俊雅和6個子女在家門前的合影
當焦裕祿得知兒子白看戲的行為後十分生氣,教育兒子:「你不買票去看戲,如果大家都像你這樣,豈不是亂了套?」
第二天,焦裕祿帶著焦國慶去劇場認錯,並補上了兩毛錢的戲票款。這一趟,焦裕祿發現劇場一直把前三排的座位空著不賣票,說是留給縣裡領導的。這件事引起了他的關注,他主持召開縣委擴大會議,以劇院的事為例,制定了《幹部十不準》:
1、包括不準用國家的或集體的糧款或其他物資大吃大喝,請客送禮;
2、不準參加或帶頭搞封建迷信活動;
3、不準賭博;
4、不準用糧食做酒做糖,揮霍浪費;
5、不準拿生產隊現有的糧款或向社員派糧派款,唱戲、演電影辦集體和其他娛樂活動,誰看戲誰拿錢,誰吃喝誰拿糧,一律不準向社會攤派;
6、一律不準用公款組織晚會,一律不準送戲票,十排以前戲票不能光賣給機關或幾個機關經常包完;
7、不準借春節之機,大辦喜事,做壽吃喜,大放鞭炮,揮霍浪費等等。
幹部子女更要吃苦在前
焦裕祿自律嚴謹的家風不僅體現在日常的小事兒上,在子女升學工作的人生重要關頭,焦家的家風家規也沒有動搖。
焦裕祿的大女兒焦守鳳初中畢業後沒考上高中,成了待業青年。焦裕祿不僅拒絕了女兒復讀的要求,更是拒絕了不少單位為焦守鳳提供的體面工作。
幹部子女不能去好單位,這是他當了縣委書記後給縣裡幹部定的規矩,他必須要帶頭遵守。結果,焦守鳳被安排到了縣裡的醬菜廠腌鹹菜,在這裡,焦守鳳有時一天要腌上千斤的蘿蔔,有時一天要切幾百斤的辣椒。雙手被辣椒燒的起泡,晚上睡不著只好起來打盆涼水泡手緩解疼痛。
2004年5月14日,焦裕祿的祭日,徐俊雅和6個孩子聚集在焦家小院合影留念。
更難的是,作為醬菜廠員工,焦守鳳需要挑著鹹菜走街串巷的吆喝的賣。這對一個剛畢業的小姑娘來說,實在難為情。焦守鳳埋怨父親對自己太狠心,焦裕祿卻耐心開解她:「縣委書記的女兒,更應該熱愛勞動,帶頭吃苦,不應該帶頭搞特殊化!」
正是源於父親的影響,焦裕祿去世後,焦守鳳多次謝絕單位分房的福利,當她待業的女兒希望母親幫自己托關係找工作,焦守鳳像父親當年一樣斷然拒絕。
而「焦裕祿的孩子不搞特殊」,這條原則也一直鞭策著焦家後代,焦裕祿子女六人,相繼入黨、工作、成家,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本分做事。如今,焦家四世同堂,求學、待業、下崗、買房這些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兒,他們也一件件經歷,卻沒有一人頂著「焦裕祿後代」的名義,要求任何優厚待遇。
焦裕祿後人在焦家小院合影
正所謂「修身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小到一飲一食,大到兒女工作前途,身為黨員幹部的焦裕祿一直秉承著「帶頭艱苦,不搞特殊」的家訓嚴格要求家庭。焦氏家風,不應僅是這一個家庭所恪守的準則,也應該成為新時代下千千萬萬個家庭學習的榜樣。正如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研時所說:
焦裕祿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他雖然離開我們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遠為人們傳頌。
他的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和偉大精神一樣,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永遠向他學習。
編輯:張喬雪
參考資料:人民網、新華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時報等
推薦閱讀:
※怎樣強化孩子的考運?
※甘願為情人生下孩子,最後才發現原來是一場驚天騙局
※這4種情況,父母千萬別讓孩子善良!否則很可能害了孩子
※「要不要讓孩子用智能手機?」
※每天幾分鐘讓孩子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