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知道心疼父母?很簡單的!

一位媽媽曾向我抱怨:我辛苦了大半輩子,從未自己好好享受一下生活,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養育孩子身上了,可是孩子還是不讓我省心,我到底該怎麼辦?我到底做了什麼?每次聽見父母這樣的抱怨,第一反應都是莫名的為這些家長心疼。是啊,哪個養育孩子的父母不辛苦,但是,你可想過你養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對了呢?

你一定常常看到這種現象:父母們的第一筷子菜一定是給孩子的,想什麼事情一定是將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盡一切努力滿足孩子的需求,過於溺愛……雖然這種種給予在父母們看來是理所應當的,但是給予的太多,卻不教給孩子分享感恩,就是大錯特錯的,因為在孩子看來這些就是父母應當做的,不需要回報,而這最後的結果也就是孩子變得自私,不懂得心疼父母了。從來不幫助父母做一些事情減輕父母負擔,父母對孩子的好也不懂得感恩。

如果一個家庭中有同性姐妹或兄弟三個,作為老大和老三之間夾心層的「老二」,在個人成就、懂事度上往往要優於老大、老三。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我認為與父母對老二適度的關注有關。也就是說,對比父母對第一個孩子(老大),最小孩子(老小)的關注程度,老二可能是得到父母關注、關愛最少的孩子,但是父母這種有節制的愛卻意外激發出了孩子的同理心、同情心和自由探索空間。

因為大多數家庭都是獨子,怎麼溺愛孩子都不夠,哪裡還會對孩子冷漠呢?其實,不管是多孩子家庭,還是獨子家庭,存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非打即罵的情形,讓孩子在最需要愛的年齡卻得不到愛,心理產生巨大的饑渴感和孤獨感。

懂孩子是懂教育的基礎,很多家長沉浸在「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謊言中、自說自話用自以為愛孩子的方式教育子女,殊不知,如果你不懂自己的孩子,一味套用所謂「百善孝為先」的這些道德綁架思維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輕則會「吃力不討好」,重則會傷害你們的親子關係。世間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你們血緣最近心卻最遠。

如果想要孩子感恩,要記得,孩子做錯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批評,因為孩子三觀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記得孩子給你吃的、孩子做家務等等,都是在感恩。要讓孩子親自感受父母的辛苦和不易,千萬不要嘴巴上說:你看,爸爸媽媽對你這麼好,你以後也要對我們好。這種話是起反作用的。你試著想一想你父母對你說這種話會怎樣?

推薦閱讀:

父母不可忽視寶寶生長痛
怎麼理解中國傳統的孝道?怎麼分辨盡孝和愚孝?
愛發脾氣的父母看過來
和父母關係特別差,怎麼辦?
二論父母

TAG:孩子 | 父母 | 心疼 | 簡單 | 現在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