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作風阻礙中國非政府組織發展

媒體稱官僚作風阻礙中國非政府組織發展/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30日言論版文章:中國政府應加大力度,採取措施來推動本國非政府組織的發展。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近年來,中國社會對於非營利性質的志願者活動熱情越來越高漲,去年汶川大地震後,這一點表現得尤為突出;然而,眼下仍有太多本可以掃除的障礙——其中大部分是官僚作風帶來的——正嚴重阻礙著它的發展。

這些障礙包括:很多志願者組織想成為官方批准的「非政府組織」必須先面臨很多嚴苛的要求;沒有列入官方許可名單的非政府組織,活動平台和空間非常有限,比如在調運物資上有限制,募集的捐款在減免稅方面門檻也仍然不低。

儘管公眾對於非營利機構的潛能越來越了解,我們仍需加大宣傳力度,使它能夠更有效地為國家帶來積極的變化。

目前,希望成為NGO(非政府組織)的非營利性組織當中,大多數都無法滿足向官方申請註冊所需的高標準。這些標準包括「資金規模不得低於10萬元人民幣」、「必須聘用至少兩名全職工作人員」等等。

這樣一個怪圈。在這種背景下,絕大多數組織無法獲得官方認可成為「非政府組織」,要達到如此之高的准入門檻,只能是在成為NGO之後才有更多渠道籌資達到官方所定的標準。

很多知情人指出,有相當多的草根團體想要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代言人,但是大部分團體因無法滿足先決條件而難以如願。

假如准入門檻能夠更為合理,使這些規模較小的組織也能有資格申請,或者政府要是能批准它們成為地位類似於或略低於NGO的其他類型組織,那麼它們就能有更好的條件來吸引社會捐助,調動各類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為迅速的國家,也是人口多達13億、企業多達數百萬家的大國,但中國非營利性質的組織只有22%符合全額免稅的條件。

根據200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所得稅時扣除,比原有規定提高了3個百分點。

稅收是國家發揮職能所必需的,因而國家不想減少稅收收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是能將錢,尤其是那些提高免稅額度後新增加的收入,投入到非營利性質的部門上來,那麼就可以幫助非營利的組織達成很多目標——而且這些目標都是目前所無法達成的。

儘管政府和NGO時不時會出現利益上的衝突,但還有一點遠比這個重要:它們都肩負著共同的使命——改善社會福利、促進發展以及推動實現社會和諧。這兩者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都有各自的強項和弱項,所以兩者在資源分配上若能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就能夠顯著優化效能。

但是,非營利組織在「天平」上的「砝碼」眼下仍然還是太輕了。

民政部統計數字顯示,在第三產業2007年產生的附加值中,這些組織所佔比例可謂是微不足道,只有0.3%。

而且,非營利組織儘管也能提供就業機會,尤其能為日益增多的求職大學生提供崗位,但它對服務行業就業率的貢獻也只有區區0.3%——大約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十分之一。

與這些數字相呼應的情況是,近來社會捐款數量雖然在增加,但中國非營利組織的資金規模只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0.35%,相比之下,美國非營利組織佔GDP的比例高達2%。

中國非營利組織發展乏力所帶來的後果,在去年西南部那場里氏8.0級的大地震中顯露無疑。

我在四川地震災區見到的所有生還者,都在不停地激動感謝著政府極為有效的救災賑災措施以及後續的重建工作——也就是說,政府在物質方面為受災群眾做得很到位。

但是也有很多人在抱怨,對心理受到重大創傷的人提供的心理輔導仍是極度匱乏。這一塊通常是由社會工作機構部門來負責的,而參與進來的大部分恰恰也正是非營利機構。

政府救死扶傷,為人民重建家園和學校。而民房和校舍倒塌時離我們遠去的生命,沒有人能把他們再救回來。但是,一個實力強的非營利組織能夠提供有效的心理輔導,幫助生者從失去親人的陰影中儘快走出來。

將那些束縛中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的繁雜行政手續加以簡化,同時推廣志願者文化、加大對NGO的資金投入力度,能夠有助於加速這個國家的發展。

此外,強化這個社會福利的重要支柱,還能為推動國家進步提供充足的「人力儲備」。


推薦閱讀:

老闆電器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木材成業之路——水池鋪鄉的「木材王」:我靠木材發了家
資料庫|發展|三維力控-國內實時資料庫發展 應用逐步深入空間廣闊-工控新聞
[轉帖]漢族生存發展簡史
盧光盛、羅會琳:《瀾湄合作:發展評估和未來方向》

TAG:中國 | 政府 | 發展 | 官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