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關乎中國核心競爭力
06-17
黃建始教授呼籲大家改變觀念接受「大健康模式」健康管理關乎中國核心競爭力(附照片) 黃建始,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特聘流行病學專家。2003年應科技部、衛生部領導邀請回國參與SARS防控。擁有17年海外留學工作經驗的他,目前除本職工作外,積極致力於健康管理觀念的全民普及。 1月17日,黃建始走進第29期文匯講堂暢談生物-心理-環境-社會大健康模式及其意義。他從國家民族競爭力角度,從當前醫療服務體系存在的誤區層面,從個人健康管理方面,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我們身處正發生巨變的中國,這是一個越來越重視生命、關注健康的國家。當今時代,觀念的改變往往先於其他改變。20世紀是疾病的世紀,疾病折磨每個人;21世紀應該是科學管理健康的世紀,讓健康伴隨我們每個人。今天借「文匯講堂」,我想和大家討論「生物-心理-環境-社會大健康模式」對我們健康的重要意義,以及我們的健康體系和個人健康觀念應該如何與時俱進。 從關注20%人群的治療到對100%人群的健康管理 一般來講,從完全健康到絕對死亡,人們要經歷低危、中危、高危,亞臨床,疾病等階段。目前,人群中患嚴重疾病的1%人口用掉了30%的醫療衛生資源,占人口19%的慢性病病人,用掉了40%的醫療衛生資源,兩者共佔據70%的醫療衛生資源。而健康的70%人口只用了全部資源的10%。隨著文明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們生活便利了,得病也「便利」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得病的效率也提高了。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最不健康的1%和患慢性病的19%。慢性病早就不是退休後的病了。因此,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專為不健康人群服務的昂貴的診斷治療系統,我們更需要服務所有人的健康維護和管理系統。 2007年,美國政府花了2.2萬億美元,沒有解決美國人民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中國人口總量是美國的4倍多,如按美國的做法,要達到每6個人中有1個沒有醫療保險的水平都要花9.5萬億美元;但據官方統計,2008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為4.4萬億美元——我們即使不吃不喝全用於看病,也還有一半的資金缺口。所以,我們不能再犯美國已犯的錯誤,必須改變觀念,要從只關心20%人群的看病問題到關心包括病人在內的所有人的健康。 350年前,生物醫學模式讓人類首次能主動控制傳染病和營養不良 人類文明5000年,人們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是逐步深化的,其間主要經歷了四種模式,即5000多年前的「神道醫學」模式;2500多年前的經驗醫學模式;350多年前理性的生物醫學模式和30多年前出現的生物-心理-環境-社會大健康模式。在生物醫學模式的指導下,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中期,人類首次能主動控制幾千年來一直只能被動受害的傳染病和營養不良,得出每個病都有一個病因的結論,疫苗、藥物、營養素和手術成了治療疾病最好的方法。生物醫學模式代表了現代醫學的主流。 但是,任何東西都有度,理性的生物醫學模式在成功之後被「非理性」地絕對化了。由於細菌學、營養學幫助人們在微觀世界裡找到了許多疾病的發病原因,於是人們主觀覺得好像所有疾病都是由細菌、病毒或缺少營養素引起的。然而,腫瘤、心血管病和糖尿病這些慢性病既不是細菌、病毒引起的,也不是因為缺乏營養素。慢性病是溫飽問題解決後才出現的問題。美國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大學的一些學者從1940年代開始了弗蘭明漢心臟研究,英國學者開展了吸煙與肺癌關係的研究,「健康危險因素」的新概念提出了。 因為單因單病的生物醫學模式不能解釋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西方經過30多年的研究,多因多病的生物-心理-環境-社會大健康模式誕生了。 從30年前開始,大健康模式更關注健康危險因素 如果說,「神道醫學」模式代表人類對健康的認識剛剛起步,經驗醫學模式代表了人類對健康認識的第一次質的飛躍,生物醫學模式則代表了第二次質的飛躍,那麼,生物-心理-社會-環境大健康模式的提出就是人類對健康認識的第三次質的飛躍。生物醫學模式和經驗醫學模式依然很有用,但僅用2000多年前的經驗醫學模式或300多年前的生物醫學模式來指導21世紀的國民健康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們今天面臨更多的健康危險因素,我們必須根據新的情況和認識來調整我們的行為。遺憾的是,許多人還不理解這一點。 凡是增加得病和死亡機會的因素都是健康危險因素: 生物學方面 基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年齡、性別等; 心理學方面 壓力大、生活滿意度低、工作滿意度低等; 生活方式方面 熬夜、不合理膳食、藥物濫用、吸煙、喝酒、運動少等; 醫療衛生系統方面 醫療事故、醫院內感染等; 環境方面 食品和空氣污染等。沒有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現在全球合法的添加劑達2.5萬多種; 社會學及其他方面 如果我們還只關注生物學的健康危險因素,只關注傳染病和營養不良,那就大錯特錯了。35年前,加拿大政府發布了《拉龍德報告》,指出國民健康並不僅僅是由醫療服務所決定的,看病難、看病貴不是主要問題,影響健康的因素有四個方面:生物學、環境、生活方式和習慣、醫療衛生系統。肥胖、喝酒都可能「傳染」。世界權威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於2007年7月發表過一篇論文,追蹤12067人,發現有300多人通過社會網路「傳染」了肥胖,朋友肥胖,肥胖的機會增加57%,兄弟肥胖,機會增加40%,夫婦一方肥胖,另一方肥胖的機會增加37%。這裡說的「傳染」,是指行為和習慣的相互影響,「好人」給「帶壞」了。 美國過去一百年平均壽命增加30歲,其中醫療服務貢獻了5歲,公共衛生和預防貢獻了25歲。可見,改變社會和個人的行為對維護和改善健康的貢獻最大。在科學信息指導下,通過確認和干預生物、心理、社會、環境各方面健康危險因素來管理健康,依據這種模式,1972年到2000年美國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下降了58%,但同一時期,中國的心血管病死率在上升。 30年的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的和平發展,也帶來了西方60年前開始面臨的慢性病,在改革開放以前,1950年代中國的慢性病占國人死因的比例很低,現在慢性病已經占國人死因的80%以上,超過美國佔70%的比例。發達國家花了30年悟出了健康由多種因素所決定的道理,如果按發達國家的速度,我們還要等30年才能跳出「看病難看病貴」的誤區,要到2040年才能全面提高對健康的認識。這是不可取的。 接受大健康模式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解放思想使中國在經濟和技術上獲得「後發優勢」,加快了發展速度——用30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300年走過的路。如果我們能打破落後的醫學模式的束縛,就有機會在健康領域再次獲得「後發優勢」,縮短全面提高健康認識所需要的時間,全面提高國民的健康,保證中國和平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全面接受大健康模式已經是應對中國健康問題的當務之急,也是21世紀我們管理好個人健康的關鍵所在。 首先,每個人都必須轉變觀念,因為今天人類對健康的認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真理,我們沒有理由還停留在落後過時的觀念中。必須從觀念上系統、認真地反思我國宏觀健康戰略和策略問題,開展解放思想的大討論。健康促進為我們把方向,而健康管理確認、評估和去除、減少可干預的健康危險因素,則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途徑和方法。 對全體國民的健康管理應作為今後醫療服務的方向 同時,要構建健康的環境。首先,我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應該儘快改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健康部」。我查了「健康」和「衛生」的定義,「健康」是指各方面良好的狀態,「衛生」是為達到健康的手段。中國上世紀主要面臨的是溫飽問題和相伴的傳染病和營養不良,需要衛生措施來解決。今天我們面臨的是慢性病和維護及促進健康的問題。 再者,要徹底改變目前在醫學教育、醫學科學研究和醫療服務領域資源配置的方向和重點,那是生物醫學模式下的產物。 對慢性病的研究,美國人花了60年和無數的資源,研製出很多治療藥物,但能治癒慢性病的葯幾乎不存在。比如說,由於上個世紀醫學的貢獻,如今幾乎每一個高血壓病人都可以藉助藥物有效地控制血壓。然而,直到今天,全球高血壓病人還是在不斷地增加。這就是所謂的「高血壓悖論」。答案已經很明確,這是過去30年大多數人沒有能夠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所導致。我們為何還要花幾十億、幾百億去研究哪些新葯呢?這是浪費。關鍵是讓大家都知道怎麼控制自己的行為,怎麼吃藥。21世紀的醫生必須同時是一個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和健康管理師。許多慢性病基本是生活方式病,最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是生活方式的轉變。 只關注占人群20%的病人,意味著忽視了80%正在受各種健康危險因素危害的人群應有的健康權利,這樣做不符合和諧社會的原則。所以,我們應該對全體國民進行健康管理,對不同人群採取不同的科學方法,確認、評估和去除、減少健康危險因素,達到防控疾病,維護和促進健康的目的。這才是21世紀醫療服務的重點。醫療系統的健康管理能力是21世紀迫切需要發展的服務能力。 個人健康管理可以從生活方式和習慣的管理入手 每個人都應該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多因多病的生物-心理-環境-社會醫學模式為我們指明了現實中個人健康管理的正確途徑。國人需要了解生物學因素,需要手術和藥物治療,同時也要了解心理、社會、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每個人都需要生活方式的管理——怎麼管理?我給大家15個字建議:管好嘴、用好腿、不抽煙、不喝酒、好心態。 管好嘴 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每天飲食的比例應該是,一口肉、兩口飯、三口水果、四口蔬菜。有時候因為要應酬等做不到,那麼10天之內做8天,8天做不到做7天,7天做不到做6天,儘可能地去做。 用好腿 正常吃下去的食物,每天大約要走1萬步才能消耗掉。怎樣的運動是適量的?以跑步為例,如跑時還能唱歌,說明運動量不夠;但如連說話都困難,則說明運動過量了,要降低。 不抽煙 抽煙有百害無一利。在美國、加拿大,抽煙行為如老鼠過街遭到摒棄。 不喝酒、少喝酒 我建議,所有中國人能不喝酒的都不要喝酒。科學研究告訴我們,所有的人種中只有亞洲人喝酒會有一半人臉紅、心跳、出皮疹。酒的主要成份是乙醇,進入體內經過肝腎吸收排泄,乙醇先通過乙醇脫氫酶變成乙醛,然後變成脂肪。西方人酶功能強,能把乙醇馬上分解成脂肪,對身體損害較少。中國人的酶功能很差,乙醇變成乙醛時,毒性增加了30倍,停留在體內,對肝臟損害很大。所以,喝酒等於慢性自殺。為什麼中國人的酶比西方人差?研究發現很可能是因為東方人在文明進化過程中通過把水燒開滅菌來解決飲水安全問題;而西方人用發酵的方法來解決飲水安全問題。也就是說,西方人的祖先以酒代水,長期的演化,基因中轉化酶的功能自然比中國人要強。 好心態 好心態是最重要的,因為人身上有1萬億個細胞,10萬億個微生物,靠消毒無法消除細菌,只有靠自己健康的身體,正氣所在,邪不可干。心態好了,就能保持身體的正常運轉,而心態不好會生出很多毛病。 總之,21世紀要健康,每個人都應該在大健康模式的指導下,認真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本版文字據1月17日第29期文匯講堂現場記錄整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醫療的創新和投資機會探討
※作為一個逗逼怎樣在下屬和新人面前保持威嚴……?
※《領導梯隊》讀後感
※新治安管理處罰法對比解讀(二)
※如何讓員工培訓變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