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5軸防抖全幅機 索尼α7 Ⅱ微單評測

2015年03月19日 03:30 出處:泡泡網 原創 作者:申沛 編輯:申沛近幾年微單的勢頭非常猛,特別是在入門級可換鏡頭相機中,如果在之前還說算能與單反平起平坐的話,那麼這一兩年間完全大有超越之勢,而我個人也更偏向便攜卻同樣有和單反一樣畫質的微單相機。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微單給不少人的印象還停留在只是小巧、能換鏡頭、畫質還不錯,但也就適合入門玩玩,要專業還是得玩單反。其實不然,現在具備專業性能和操控的微單也不早少數,索尼之前新發布的全畫幅微單A7II就是其中之一。五軸防抖全畫幅微單 索尼A7II 售價:9388元

索尼 ILCE-7M2 A7 2 A72 全畫幅單反相機(單機身)索尼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家推出全畫幅可換鏡頭單電相機的廠商,而這全畫幅的A7系列更是大受好評,並且由於A7的反響也著實非常不錯,這加大了索尼的信心,所以在發布了A7一年後又迅速推出了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款A7II。從型號命名和發布的時間來看,可能大家理所當然會認為這是A7的替代產品,但其實索尼可精著呢,A7賣的這麼好怎會輕易退市呢?所以按照索尼的布局來看,整個全畫幅微單A7系列目前共有4位成員(A7/A7II/A7R/A7S),A7II則並不完全是A7的升級,更多的是為大家提供一款性能更完善更全面的高階新產品,而A7則以低價位繼續堅守初級入門的全幅機陣地。

可能有人之前也都了解到,這款索尼A7II在一些規格參數上和A7並沒有什麼差異,甚至完全一樣,都搭載的是約2430萬有效像素全畫幅Exmor CMOS感光元件以及BIONZ X影像處理器,同樣是117點相位檢查+25點對比檢測的Fast Hybrid AF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就連感光度範圍也完全沒變化,還是ISO 100-25600(可擴展至ISO 50 / ISO 51200)。不過我覺得這不重要,因為這些基礎性能其實已經完全滿足我們的拍攝需求,而「五軸防抖」才是這次A7II祭出的大招,A7II是目前全球首款搭載五軸防抖系統的全畫幅相機,並且全新設計的機身也讓這款微單獲得了更好的手感。

A7 II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整體外觀比起A7來說要厚不少,更寬更突出的手柄也變得更合乎常理和舒適,感覺還有那麼點索尼單電相機的味道在裡面。不過索尼做出這些調整,能感覺的出來應該是在前期收到了不少A7用戶的反饋後在設計上做了調整。另外在機身的質感上A7II採用了類似高端單反的磨砂塗層,這與其他A7系列相機金屬光澤的質感有明顯區別,怎麼說呢,這還得看個人喜好吧,至少我覺得A7II看上去和摸上去更顯檔次,最主要是不容易留下難看的指紋。

聽取用戶意見改變設計思路可能是一方面,但其實我認為讓A7II 變厚的另一大原因是因為內置了五軸防抖系統而不得不在厚度上做出妥協,好在變厚也讓手柄更加突出,所以快門和電源位置也因為手柄變厚而前移到了大多人習慣的位置,同時在機頂新增了一個自定義按鍵。這有好有壞吧,可能有的人會認為這完全違背了當初A7設計的初衷,但也有人會覺得更習慣手柄更厚實、按鍵更人性化的操控感覺,而我個人倒覺得其實也還好。如果你是A7用戶可能已經習慣了摸A7的感覺,再來使用A7II肯定會覺得有點彆扭,但如果第一次使用的就只是A7II,其實也就無所謂了, 畢竟比起尼康D810、佳能5D Mark III這些全幅機來要小的多也薄的多。

更厚的機身和手柄裝上FE 70-300/F4看上去更協調,不會太顯得頭重腳輕

不過有點必須吐槽的是,既然厚度增加了,為什麼就不能換個容量更大的電池呢,依舊還是萬年不變的NP-FW50。如今微單相比於單反最大的短板就是續航了,雖說A7II可以通過micro USB用移動電源充電,但如果是長時間的連續拍攝也依舊是一大考驗,所以我覺得專業用戶還是得再備一款電池以防不時之需。A7和A7II的外觀差別到底在哪些方面?光就一個A7II說起來大家難免會覺得有點模糊,剛好我們領導手頭有一台A7,所以正好一起來對比看看兩款兄弟機型在外觀上究竟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兩款相機外形風格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細看不難發現A7II在按鍵和手柄有明顯變化

加入了五軸防抖系統,所以A7II要比A7更厚

由於手柄變厚,A7II的快門鍵及電源移至手柄頂端位置,而原本A7快門的位置則多設了一個自定義快捷鍵。A7手柄上方的多功能轉盤則在A7II上被精簡為齒輪,在實際拍攝時的操控手感不如A7來的方便。

於握把變厚,a7II(左)的快門鍵及電源開關移至握把頂端空間,機頂也多設了一顆自訂義按鍵機背按鍵布局沒有太大變化,只是A7轉盤右側的WB白平衡變成了ISO,同時A7的後置撥輪在A7II上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變成了更薄的齒輪。但好在由於MENU與C3快捷鍵改成斜面按起來更順手,雖然按下 C3(放大)還是一次被放到很大倍率,但是以往被垢病很久的照片放大功能,現在也已經可以通過多功能滾輪來調整大小,不像以往必須按住那很小的AF/MF鎖定按鈕數次來縮小圖片了。

這樣可以明顯看到A7II的手柄要比A7厚很多,且更深,同時後面也突起的更明顯,這樣有助於在使用相機時更貼合手掌虎口位置,能把相機握的更穩,但缺點是損失了便攜性。

A7II的屏幕要比A7的更薄

比較可惜的是,A7II的介面不僅位置發生變化,並且改成了普通的橡膠蓋設計,質感沒A7好

仔細看的話,A7和A7II的卡口用料其實是不一樣的,因為A7II採用了一體化的全金屬機身,所以卡口並不像A7那樣是單獨的其他材料,這樣不僅能使卡口堅實度提升,同時還能增加相機的可靠性。

總體上,A7II在相機構造設計上有新的設計,不僅採用鎂合金一體化構造,具有良好的環境耐候性,並且,還在相機手柄部分重新做了設計,更突出更深的手柄讓相機在轉接較大體積的鏡頭時,能更穩固且有更好的握持感。而將快門鍵和電源開關設置在手柄上方,我覺得操作起來更加直觀,而原來機頂設置快門的位置,則再增加一個自定義功能鍵,可以讓我們根據個人習慣來更好的進行自定義功能設置,滿足不同的拍攝需求。五軸防抖的實際效果如何?這次索尼A7II最大的亮點莫過於搭載了五軸防抖系統,這大幅度提升相機在多種環境下的拍攝穩定性,可以讓更多不是那麼專業的人更加簡單地拍出清晰的照片。A7II不僅是索尼首款五軸防抖系統的機型,之前也有說到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支持五軸防抖的全畫幅相機。可能大家也都知道奧林巴斯在幾年前就具備了五軸防抖系統的研發能力且也有幾款搭載五軸防抖的相機,但是奧巴微單的感光元件僅僅只是M4/3系統,而作為全畫幅機型的A7II能結合五軸防抖技術這也能算得上是「黑科技」了。

如果使用沒有防抖的鏡頭,索尼A7II的五軸防抖會全部啟動,而當搭載兩軸的OSS光學防抖鏡頭時,機身將啟動三軸來進行輔助。不僅如此,針對一些無法將鏡頭信息傳到機身的原廠和副廠老鏡頭以及手動頭,也能通過相機手動設定防抖功能享受到五軸防抖。

由於老鏡頭無法進行信息的傳輸,所以A7II不能識別到底接上的是支什麼鏡頭,但在手動設置模式下,A7II給出了從8mm到1000mm的焦段,可以根據自己轉接的鏡頭焦段來選擇,雖算不上智能,但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這一功能無疑讓不少老鏡頭煥發第二春,也為轉接黨帶來了福音。

索尼A7II搭載FE 55mm F1.8鏡頭A7II搭載的五軸防抖系統除了能對於上下、左右平移晃動進行抑制外,包括角度晃動、旋轉震動都能有效補正,保證使用場景、微距鏡頭拍照,或者是動態錄影時能更容易獲得清晰銳利的影像,相當於能提升4.5級快門速度。為了測試A7II的五軸防抖效果到底如何,我先選擇了搭配FE 55mm F1.8鏡頭,而這支鏡頭的安全快門在1/60s左右,我依次延長快門時間連續拍攝5張照片,大家可以來看看關閉和開啟五軸防抖到底有什麼差別。

拍攝場景與100%截圖放大區域示意

在拍攝時我並沒有依靠任何物體,全部手持拍攝,而從上圖的對比可能明顯的看到,即使是在安全快門內,未開啟防抖時畫面也有小小的抖動,而在開啟防抖後除了最後一張1/4s曝光的照片外,基本上每張圖片都非常清晰銳利。不過照片是一次連續拍攝,並沒有重複多拍幾次,所以不見得每次測試都能得到相同結果,但至少能證明A7II在開啟五軸防抖後,保守點補償4級快門速度是完全OK的。愛拍照的人都知道,在沒有三腳架的情況下,抖動一般在長焦端時出現的頻率最高也是最不好控制的,那麼接下來我把A7II搭配上FE 70-200mm F4鏡頭,使用200mm長焦端連續拍攝10張照片,而快門速度則在補正4.5級後差不多為1/10s,一起來看看成功率有多高。

拍攝場景與100%截圖放大區域示意

測試比我想像中的好,從這連續拍攝的10張照片100%截圖來看,只有2張是完全虛掉的,而還有一張則不是那麼實,其餘的7張都是非常清晰紮實的。如果沒有五軸防抖,不說全部虛掉吧,但肯定不會有那麼多張清楚的照片,的確非常牛。五軸防抖關閉/開啟視頻對比另外,索尼A7II的五軸防抖不僅在拍攝靜態圖像時起作用,在拍攝動態視頻時,五軸防抖同樣有效。上面的視頻中,我同時使用A7(關閉防抖)和A7II(開啟防抖)邊走邊拍攝同一場景,可以看出,雖然走動時都有畫面顛簸的感覺,但明顯A7II的幅度要更小,而當靜止拍攝移動鏡頭時,A7由於未開啟防抖所以出現了類似波紋的抖動現象,而A7II的畫面則要平靜的多。索尼A7II的畫質有變化嗎?文章開篇我就提到過,A7II搭載的是與A7一樣的約2430萬有效像素全畫幅Exmor CMOS感光元件以及BIONZ X影像處理器,標準感光度範圍也依舊是ISO 100-25600,不過之前我對A7的畫質還是很放心的,雖不能和變態級別的A7S比,但在ISO 3200以內還是可用的。那A7II會有什麼意外嗎?我們還是來看看在不同ISO下A7II的畫質表現如何吧。

額,沒有意外,A7II的畫質基本上與A7沒有太大的變化,在ISO 400以內畫質最佳,特別是細節還原非常到位,紙幣上人臉的紋理很清晰,而在ISO 800-1600時細節有輕微下降,但是並沒任何噪點出現,可以放心達到使用。ISO 3200感光度時細節繼續下降,能看出輕微噪點,但是並沒有太多的影響畫質,也依舊在可用範圍內。好了,以上是A7II感測器的表現,也的確是和A7沒什麼兩樣。這對於A7來說可能也就這樣了,但是,光只針對最後拍攝出來的照片畫質而言,A7II的畫質要比A7至少好4檔。為什麼呢?其實不用我說也都知道個大概了,因為A7II搭載的五軸防抖系統提升4.5級快門速度,這也就意味著拍攝同一場景時,A7II可以使用更低的ISO拍出更清晰的畫面。特別在暗光環境且又沒有大光圈鏡頭的情況下,我們必須通過提高快門速度增加拍攝的成功率,所以相應的必須使用更高的ISO來達到我們所需的快門速度,而A7II則完全不用。簡單來說,原本需要使用ISO 3200才能拍清楚,但使用搭載五軸防抖的A7II卻只需要ISO 200即可,這一下從ISO 3200跳到ISO 200,你說這畫質能相提並論嗎?除了防抖更牛X還有什麼改進?· 對焦有提升儘管在對焦系統的紙面規格上,A7II和A7同樣是117點相位式結合25點對比式對焦點的混合對焦,但由於採用了全新的演算法,A7II在處理速度、自動對焦、追焦的速度都有所升級。索尼官方宣傳自動對焦速度提升30%,追焦速度則多了1.5倍。另外,由於演算法的提升,也使的BIONZ X影像處理器更加流暢,處理速度更快。可以選擇多種對焦點方式而我在使用過A7II一段時間後,我個人覺得對焦速度是要比A7快了那麼一點點,但並沒有明顯的提升,暗部對焦會更好些,但是還是沒有頂級的A7S快,剛好前段時間我還使用過A77II單電相機,A7II的對焦也不及A77II來的迅速。不過我也不是喜歡暴力對焦的人,至少A7II在使用過程中並不會抱怨它的對焦速度如何如何,其實也還挺好。視頻拍攝更專業現在用微單拍視頻的人有很多,我也了解到不少專業用戶和工作室非常認可A7S外接設備後錄製4K視頻的能力以及專業的視頻功能。而這次A7II雖沒有像A7S那樣可支持外接設備的4K拍攝,但也從A7S下放了不少針對視頻拍攝的功能,比如支持索尼XAVC S格式,以50Mbps高碼率錄製1080p全高清短片,XAVC S在噪點控制和清晰度上要比傳統的格式好很多。另外還有S-Log2伽馬的設定,可擴展更廣的動態範圍,讓影片的色彩更富有層次,還支支持多種圖片設置文件,可以不用後期調整就能拍攝出不同的影片風格。

A7II可拍攝更清晰的XAVC S格式視頻,但需要class10 64G以上卡

可以選擇不同的標記輔助取景拍攝

和A7S一樣有豐富的圖片配置文件和A7S一樣,圖片配置文件中的PP7就是傳說中的S-Log2,更好的寬容度更方便後期調色,並且A7II的S-Log2提升至ISO 1600起跳,而A7S則最低也只能是ISO 3200,這大大增強了畫面的質量。如果你喜歡拍攝和製作視頻,但又買不了更昂貴的A7S,那麼這款A7II其實是很值得考慮的。索尼A7II不同環境實拍樣片:

評測總結:在全畫幅微單領域目前就索尼獨此一家,所以也沒有什麼好爭的,但我原本以為索尼能靠著A7系列三兄弟能吃好一陣子的時候,卻有突然推出了這款A7II,還真是上進呢,這完全是自己與自己PK和競爭嘛。玩笑歸玩笑,不難看出A7II集合了目前索尼相機大部分的新技術,原來光用全畫幅這一個點就能拉攏一大片的消費者,如今又加入了這五軸防抖,殺傷力可見一斑。我重點再說說這五軸防抖,之前已經用照片和對比說明了五軸防抖的強悍之處,但其實往更深了說,五軸防抖帶來的不僅僅是畫質上的改變,同時更能影響到整個索尼微單系統。在單反和單電中,索尼其實一直是機身防抖的,但在「奶昔」時期由於微單相機結構的和技術局限性不得不丟掉機身防抖這一優勢,所以之後索尼也開始有了帶OSS防抖的E口鏡頭,而帶防抖的鏡頭一來結構限制會比較大,二則價格要貴不少。但如今機身防抖加滿五軸這個大BUFF,滿血回歸,雖然目前僅A7II一款,但肯定日後索尼會普及到更多新機型,所以帶防抖的鏡頭之後可能就會成為歷史了。如此,這五軸防抖既保證了畫質同時也讓大家在鏡頭的選擇上更省心省錢。
推薦閱讀:

索尼微單選購指南(2017-8)
菜鳥的微單入門 篇二:從0到1,邁出拍照第一步
趙嘉:搭建微單系統,核心器材「一步到位」輔助器材「偏向穩定」
霞浦灘涂漁光戀 | 索尼全畫幅微單?A7RII拍攝記
十年 從單反到微單 紀實刀客郝笑天的新聞眼

TAG:評測 | 索尼 | 微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