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亮:要想孩子語言發展好,聽力訓練至關重要

在母親懷孕第三周的時候,胎兒神經嵴的一道槽表明神經系統已經開始發育了,在胎兒第六周時聽神經已經開始發育,在胎兒第十三周時耳朵外形可見;

第十八周時能夠聽見自己和媽媽的心跳、媽媽的腸鳴音和打嗝聲;第二十五周時聽力更豐富,聲音在液體(羊水)中傳播的速度是在空氣中的4倍;

第二十八周時,通過監測胎動、胎心率、腦電波改變、電流性皮膚反射等證明胎兒對聲音有充分反應。

胎兒僅能聽見低頻聲音,說話的聲音中,母音頻率更低,輔音則難以聽到,因此外界聲音因為傳到媒介變化的原因,變形很大。

音樂也是如此,雜訊也是如此,只有母親的聲音來自體內,相對較為真實。

音樂的胎教只是他人的一廂情願,因為胎兒懸浮在羊水之中,由空氣傳導變成水傳導,聲音會失真,加上三層密封的人皮(隔音效果好),更何況新生兒的聽力損失就是60分貝,所以說音樂胎教不可信。

但這不等於我們否定胎教,我們認為胎教音樂不允許針對胎兒,而是面向母親。

要使用環境音響和音效,音量不要太高,不能高於85分貝;

提倡欣賞「正能量」音樂(樂音),而不是相反的噪音和雜音;

歌曲的歌詞對於人的主觀意識形成有「強大」 的潛移默化作用,故應當謹慎選擇;

不應該「打擾胎兒」,就像胎兒的營養通過母親的「口腔和進食」而來,音樂效果也應如此;

胎兒在母腹中,會有腸鳴音和不間斷的心跳聲音——母親的和自己的,因此,再高級的耳機也不能是胎兒的聽音環境,純凈優美,不要自欺自人!

最好的胎教方式是:

l爸爸趴在媽媽的肚皮旁與寶寶說話(寶寶確實聽不到,但是媽媽聽得到,媽媽的內分泌會發生變化,寶寶是名副其實的「被高興」)

l爸爸陪媽媽遛胎

l享用喜歡的美食

l看人家孩子的美圖

l聽媽媽自己最喜歡的音樂

l做媽媽自己最開心的事情

l給寶寶準備出生後要用的衣物

聽覺是後天習得的一種感覺。

新生兒的聽力損失大概是60分貝,人們正常說話時聲音的大小在40-60分貝左右,就是說,這時正常說話的聲音是不會打擾到新生兒的。

孩子3個月左右的時候,聽力損失達到40分貝。6個月左右的時候,聽力損失達到30分貝,30分貝是人們輕聲耳語時聲音的大小。

換句話說,小孩在6個月之前,他的聽力都不是特別好。而到了6個月,你再小聲說話,他都可能聽得到、聽得懂。

聽覺會越來越發達,直至幫助我們學習語言。

聽覺是寶寶出生時的本能,所以人天生對於聲音的感受力特彆強。

心理學家在研究的基礎上把嬰幼兒聽覺發展能力描述為以下過程:

l1-2月:在睡眠中突然聽到聲音會出現驚跳反射,上下肢抖動。

l3個月:開始出現區別不同聲音的能力和情緒反應。如喜歡聽音樂,對媽媽的聲音特別敏感。

l4個月:開始尋找聲源,出現聽覺注意。

l5個月:能感知熟悉的聲音,習慣言語聲。

l6個月:呼喚時能面向發聲方向,出現聽覺定向。

l7個月:開始注意說話者的口型,有了言語聽覺。

l8個月:開始對聲音進行自我調節。

l9個月:開始」懂話「。

l10個月:能利用聽覺模仿學習語言,學習說話。

l11個月:可以隨著音樂擺手,出現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l12個月:能尋找視野以外的聲音,主動聽取聲音的能力大大增強。

l1歲-1歲半: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

寶寶會按照大人的指令做動作,還會模仿大人發出的聲音,如拍拍手、坐下等,已經能跟大人有互動及對應,並且會跟從指令。

能尋找隔壁房間的聲音,詢問熟悉的畫面名稱,對語言的理解逐漸增多,從聽詞和短語發展到聽簡單句和較長的句子,並開始喜歡聽有簡單情節的故事。

l1歲半~2歲寶寶這時多半已經會講單字,用字卡、圖卡引導他們,已經認得出其中的字及會發單音,並且學習意願高。

l2歲:寶寶說話已經可以連成句子了,有時會增加語言,將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

理解語言記憶進一步增多,表達能力有了發展,開始有簡單的對話能力,能按要求干力所能及的事。

l3-4歲:聽覺記憶增強,能依次說出物體的名稱開始學習簡單的常見字詞。

l5歲:聽覺的理解能力及語言能力大大提高,為6歲讀書,識字,進入小學做準備。

具體日常撫育和訓練時要注意:

0-1個月寶寶的聽覺器官是非常敏感和嬌嫩的,他們不能接受太強的聲音刺激,如大吼、雷電聲等,都會刺激嬰兒出現驚厥、哭鬧的反應。

根據醫學研究,這樣強烈的音強還可能對嬰兒的聽覺器官造成永久性的損傷。

1~2個月寶寶開始對音樂產生了興趣,如果放噪音很大的聲音,他會煩躁,皺眉頭,甚至哭鬧;如果放舒緩悅耳的音樂,他會變得安靜,還會把頭轉向放音的方向。

因此,給0-3個月的寶寶聽聲音,一定要控制好音量——太小聲了,寶寶無法感知,等於沒有聲音;太大聲了,可能傷害到寶寶的聽覺。

我們的建議是,0-3個月寶寶適宜的音強為60-70分貝,不要播放很複雜、變化較大的音樂。

2~3個月寶寶已經能夠區分語言和非語言,還能區分不同的語音,能初步區別音樂的音高。

不要在寶寶面前吵架,這種吵架的語氣嬰兒能夠辨別出來,對孩子的情感發育是不利的。

多給孩子聽優美的音樂,和孩子交談時要用不同的語氣、語速、提高孩子的聽力水平。

3~4個月寶寶能夠靜靜地聽音樂了,並且能夠區分音色,更喜歡優美抒情的音樂。

4~5個月寶寶能夠逐漸聽到更小的聲音——大概50分貝左右。雖然只是10分貝的聽力發展,但意味著寶寶的聽知覺的感受空間加大了,這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而感受聲音的強弱本身,也是寶寶聽覺器官適應環境和進一步發展的需要。這時的寶寶能主動聽音了。

這個月的嬰兒,會積極地傾聽音樂,並會隨著音樂的旋律搖晃身體,雖然不能與旋律完全吻合,但已經有節律感了。聽覺的靈敏,帶動頸部運動的靈活。

當寶寶聽到聲音時,會轉頭尋找聲音的來源。爸爸可以躲著寶寶,並叫寶寶的名字,媽媽告訴寶寶,是爸爸在叫他。

還可以買各種動物叫的錄音帶,放給寶寶聽,告訴這是什麼動物在叫,寶寶最喜歡聽小動物的叫聲。

當寶寶會說話時,會津津有味地不斷學動物的叫聲,這樣不但鍛煉了聽力,還鍛煉了發音。

5~6個月寶寶能記住聲音了。已經有了比較敏銳的聽力,並對聽到的聲音有記憶能力。

能聽出爸爸媽媽和看護人的聲音,並會在聽到這些聲音時,轉頭找他們。比如晚上閉了燈,寶寶哭鬧時,媽媽和寶寶說話或哼搖籃曲,即使寶寶看不到媽媽,也沒有用身體接觸媽媽,哭聲都會停止。

如果是陌生人說話,就不會讓寶寶停止哭聲,可能會哭得更厲害。平時當看到小狗並聽到小狗叫時,告訴寶寶這是小狗在叫,經過多次反覆強化,寶寶再聽到小狗叫是,就會到處找小狗在哪。

還要多給寶寶聽音樂。寶寶對音樂有天生的感受,他會隨著音樂的旋律搖晃身體,能和著音樂的節拍晃動。

6~7個月寶寶聽的能力已經接近成人了,能區別簡單的音調,從這時起進行音樂訓練,成人後會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非常強。

7~8個月寶寶聽力適應區間達到40-80分貝,這個時候,除了如時鐘的滴答聲這樣細小的聲音,寶寶能夠聽到房間里的各種響動了。

寶寶會對某些特定的音節會產生反應: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對「爸爸」「媽媽」有比較強烈的反應;

能分辨人的聲音:聽到媽媽爸爸的說話聲,即使看不到人,也知道這是媽媽和爸爸在說話;

能夠辨別人說話的語氣,喜歡聽親切和藹的語氣,聽到訓斥的語氣會害怕、哭啼;

聽到有節奏的音樂,會坐在那裡隨著節拍左右搖晃身體;

能夠把聽到的和看到的結合起來,對以後得語言發育有很大的幫助。

8~9個月寶寶能聽懂一些語意:例如「吃飯了」「喝奶了」「回家了」等,知道有人在叫他的名字。

但是,寶寶在理解這些語言時,需要靠當時的情景,他還缺乏抽象理解語言的能力。這時的寶寶能把語言和實際動作聯繫起來,開始語言的記憶和模仿,形成第一批語言---動作的條件反射。

如果家裡有小朋友來了,媽媽說「歡迎,歡迎」,寶寶就會拍手,和寶寶說「再見」,他就會揚起胳膊擺手,有了這種條件反射,就有了學習與人交往的能力。

9~10個月寶寶能聽懂父母說話的意思。在一些語境中,嬰兒能用身體語言和父母進行交流,通過聽、看來理解父母的意思。

要充分利用嬰兒聽的能力,多讓寶寶聽,聽多了,聽懂了,慢慢就開口說話了。

這時的寶寶已經不單單是聽,而是把聽到的進行記憶、思維、分析、整合、運用聽來認識世界。

寶寶10~11個月時能聽懂許多話了,尤其是媽媽的,父母要充分利用嬰兒聽的能力,訓練嬰兒說的能力。

這時的寶寶能聽見父母的悄悄話了。這時與寶寶說話,節奏要稍微放緩些,吐字要清晰,要用普通話,一字一句的,讓嬰兒聽懂,讓嬰兒能夠看到父母說話的口型。

每做一件事,每看一件東西,都要配合語言,讓寶寶聽清、聽懂,這是寶寶學習語言的基礎。

要讓寶寶多聽媽媽的話,不要讓他跟著電視學,寶寶是聽不懂電視里的語言的,還會影響寶寶聽父母的語言,學習語言。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媽媽和寶寶朝夕相處,一定要讓孩子多聽媽媽的話。

11~12個月寶寶雖然還不會說幾句話,但是卻能聽懂許多話的意思。

嬰兒就是靠聽媽媽爸爸和周圍人的說話,靠觀察父母說話時的口形,靠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語言和動作的結合,靠媽媽日常和嬰兒說話來學習語言的。

嬰兒不斷積累詞語,最終學會了用語言表達,父母要懂得給嬰兒創造語言環境的重要性。

從16個月開始,寶寶的聽力和聽力健全的成年人相當,也就是說成人能聽到什麼,寶寶就能聽到什麼。

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患者雙耳聽力損失40分貝以上就是聽力殘疾了。其中大於70分貝以上叫聾,小於70分貝叫重聽。

聽力殘疾在兒童中的流行率約為0.28%,注意高危因素至關重要(耳聾家族史;宮內感染如巨細胞病毒、風疹、弓形蟲、梅毒等;顱面部畸形;早產或極低體重兒即體重小於1500克;多胎;母親濫用藥物如慶大黴素和酒精;母親糖尿病,染色體異常,以及一些與感覺神經性或傳導性耳聾有關的綜合征等。

由於聽力傷害一般都是不可逆的,因此對寶寶的聽力保護尤其要多加小心,以免產生聽力損傷。其中減少生活中的噪音,避免過強的聲音刺激最為重要。

過分暴露於噪音之中是導致聽力損傷的首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85分貝是耳朵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能夠容忍的最高噪音,人耳對聲音超過85~90分貝就會感到不耐受。

嬰幼兒時期大腦、神經發育都非常嬌嫩,耳朵也很嬌嫩,因此,不要給寶寶玩聲音很大的發聲玩具。

此外,也應讓嬰兒遠離娛樂,或者放爆竹等超高分貝的場所。如果分貝數超過85,人的耳朵就會隨著處於噪音之中時間的長短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聲音每增加10分貝,就意味著有損於耳朵的噪音增加10倍。

聽力保護小常識:

l不要在孩子周圍吸煙。研究表明,家長吸煙的孩子與那些不吸煙者的孩子相比,更容易患感冒及耳部感染,從而影響聽力;

l保持鼻咽部的清潔,預防感冒,預防中耳炎;

l洗頭、洗澡、游泳時,要防止污水進入外耳道;

l游泳時應該佩戴耳塞;

l謹慎用藥: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藥物對孩子的聽神經有明顯的毒害作用;

l不要掏耳朵

l不要用力擤鼻涕:應左右鼻腔一個一個地擤,切勿將左右鼻孔同時捏閉擤鼻,因為鼻腔後部與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當可將鼻腔分泌物驅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l不要用耳機聽音樂、電話和錄放設備

l不要去聲音過於噪雜地方,不得已在高噪音地方待過,要到安靜地方休息同等時間恢復;

遠離噪音和爆炸現場 例如放爆竹,因為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耳聾,而爆炸聲會造成爆震性耳聾。

l避免打擊頭部:更不可掌擊耳部,擊打頭部可並發聽力損害,而掌擊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擊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損的情況屢見不鮮。

l氣壓變化的咽鼓管吹張技巧:遇到巨大聲音、爆破、地震、震動,需要張開大嘴,不要趴卧在地。

l是否適合坐飛機: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礙者,不宜乘飛機旅行,否則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現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積液,甚至聽力下降。

本文節選自《科學的早期教育》(錢志亮著)。


推薦閱讀:

太極拳技擊功力訓練的有效途徑
如何做好三大經典力量訓練動作
『軟度』壓腿、開胯的訣竅 及 腰、肩軟開度的訓練
最好的徒手訓練,你不試試?
如何訓練牧羊犬

TAG:孩子 | 語言 | 發展 | 聽力 | 訓練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