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情導遊詞講解模式

蘭山區縮小了講就是臨沂城,臨沂城可以講的東西很多,但只要抓住一條主線講一般不會太亂,這就是臨沂城的三個稱謂:歷史文化名城、江北水城和商貿城,所有的知識都可以裝到這三個稱謂裡面。

一、歷史文化名城,我認為對於導遊來講這裡面包含著三層含義,即臨沂城的歷史發展、臨沂城的歷史文化古迹和臨沂城老百姓的各種風俗。

1、臨沂的歷史發展東西很多,但需要大家記住的無外乎以下幾件大事:

臨沂建城

關於臨沂城的建城時間一般是春秋時期的魯哀公三年即公元前492年(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正好是建城2500年紀念),《左傳》中曾有記載「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城啟陽。」意思是說季孫斯、叔孫州仇率領部隊在啟陽這個地方建城,說到季孫斯和叔孫州仇這兩個人物就不得不提起魯國的「三桓」,「三桓」是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末期的產物,是指魯桓公三個小兒子的後代,他們政治上相互支持,聯合執政,因而魯國的大權基本上落入「三桓」特別是季孫氏的手裡,相反魯國的國君倒成了沒有實權的傀儡。關於公元前492年的這次建城,我感覺首先是季孫斯個人利益擴張的需求——「三桓」向來就有營建自己私邑的習慣;另外一點就是為了防禦當時強大的晉國。

在這之前,在目前臨沂市的三區境內一共有三個古城池,一個是上面所說得啟陽城,還有一個是祝丘城,建於春秋時期魯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距今已有2714年的歷史,位置大概在現在的河東區;第三個是中丘城,建於魯隱公七年(公元前716年),位置歷史上爭論過多,但大體是在現臨沂城的北面,雖然這兩個城池建城時間比啟陽城要早,但由於離現在的臨沂城距離較遠,因而不被認為是臨沂城故城,儘管如此,在臨沂城內,仍然有以這兩個古城命名的道路。

琅琊的由來

臨沂城古代的時候被稱作琅琊,但是有的客人可能要問為什麼

叫這個名字,稍微懂一些的客人或許要問「琅琊不是在青島膠南嗎?」「琅琊不是在安徽滁州嗎?」這就需要我們知道琅琊名字的變遷。

琅琊兩字分開來講,「琅」字指像珠子樣的美石,「琊」字指似玉的骨。琅琊兩字最早出現始於山名,琅琊山位於膠南市區西南26公里,由於這個地方港口優良,早在齊桓公的時候就是齊國有名的港口,後來越王勾踐在此建立琅琊縣,後遷都琅琊,因思念故鄉在此建琅琊台遠眺南方的故鄉,這是因該是琅琊最早的行政建制,而這時的琅琊,應該講就是指膠南。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全國設三十六郡,其中就有琅琊郡,這時的琅琊已由一個縣升級為一個郡,而且在秦朝的時候,琅琊是當時大秦帝國最大的港口,琅琊郡也是當時非常富庶的一個郡。西漢時期,當地發生數次地震、風暴潮等自然災害,致使琅琊郡治所遷到了東武(今諸城)。

東漢建立後,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封自己的兒子劉京為琅琊王,國都設在今莒縣。劉京的前半生經歷光武帝和漢明帝兩朝,兩個皇帝一個是疼愛自己的老子,另一個是喜歡自己的一母同胞的兄弟,有這兩個人罩著他,可謂一帆風順,直到他的侄子明帝的兒子章帝即位後,權力重新分配,當時富庶的琅琊國成了人人眼紅的肥肉,於是狡猾的劉京主動提出以琅琊國的華、蓋、南武陽、厚丘、贛榆五縣,換取東海郡的開陽、臨沂兩縣,並且讓出堅固的莒縣,把國都遷到了啟陽,也就是現在的臨沂城,琅琊這個名字也隨之遷到臨沂,劉京之後,琅琊王又傳六代,一直到曹操時期,最後一位琅琊王劉熙被廢。自此以後,無論是琅琊國還是後來的琅琊郡,郡治所在地都是在現在的臨沂城,可以說劉京在權力鬥爭下的一個無奈之舉成就了臨沂城近2000年的琅琊美名。

王氏風流

時間到了西晉時期,西晉建立後曾封司馬懿的曾孫司馬睿為琅琊

王,這位當時不起眼的司馬睿後來在琅琊王氏家族的支持下南渡建業(現在的南京),建立了東晉王朝。由於當時琅琊王氏貢獻巨大,因而有「王與馬,共天下」之稱。

琅琊王氏為何有如此能耐?這還要從王氏的先祖——祖籍現在白沙埠的王祥、王覽兩兄弟談起。沒錯,這個王祥就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鯉的那個大孝子,而王覽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他曾經多次在親生母親迫害王祥的時候挺身而出護著王祥,因此而也被後人稱為兄弟友愛的榜樣。對於當時以孝為鑒定官職的年代,王氏兩兄弟後來都做了官,這為王氏家族的發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到了王覽的孫子輩,王家出了兩個大人物,一文曰王導,是輔佐司馬睿的主要文臣,官至東晉丞相;一武曰王敦,官拜東晉大將軍,他們哥倆就是輔佐司馬睿的那兩個「王」,這時的王氏家族也處於它的鼎盛時期。政界隻手遮天,藝術領域王氏也是當仁不讓,王導和王敦的侄子王羲之憑藉著「書聖」的美譽成為現如今臨沂城的文化名片。

琅琊王氏隨司馬睿舉族南遷時曾經在安徽滁州呆過,因此在當地留下了琅琊山的稱謂,可見安徽的琅琊稱謂遠不及臨沂悠久,至於王氏南遷到南方後居住在浙江紹興,由此造成很多人認為王羲之是南方人的錯覺,這正是我們導遊需要向遊客解釋的地方,正如向客人解釋諸葛亮是臨沂人而不是河南人或湖北人一樣。

改名沂州

在王氏家族在南方隨著王朝的更替逐漸沒落的時候,在遙遠的北

方,他們的家鄉琅琊也正面臨著稱謂上的改變。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琅琊郡改名為北徐州,後來在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北徐州為沂州,「以州城東臨沂水(河)以名之」。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沂州」的名字,此後的隋唐五代時期,臨沂城時而叫琅琊郡,時而叫沂州,有時甚至出現琅琊郡/沂州的雙重稱謂。一直到金朝的時候,臨沂城才定下來叫沂州,從此琅琊便只作為曾經的美稱存在於各種文獻及老百姓的談笑中。

明朝涇王

歷經元朝的大一統之後的臨沂城到了明朝又出現了兩件大事,其

一是臨沂城建起了堅固的磚城,再者就是繼琅琊王劉京後臨沂歷史上又出現了一位至今仍然對臨沂城人生活影響深遠的王爺——涇王朱佑橓。

現代臨沂一些老人印象中的臨沂古城是建於明朝,當時四個城門,北叫岱宗門,南叫望淮門,東叫鎮海門,西叫瞻蒙門,我們現在還可以通過19世紀末瑞典友人安娜-拉森女士當時拍攝的一些照片看到當時臨沂城牆的一些影子。

涇王朱佑橓是明憲宗的第12個兒子,弘治4年被封為涇王,弘治15年(1502年)來到臨沂,在現在蘭山區人民醫院附近建有涇王府。在現在的臨沂至少有兩樣東西還有他的影子。一是小涑河,這條河本來不經過臨沂城,後來涇王來到臨沂之後為了解決城裡老百姓吃水和灌溉問題,開鑿了這條人工河,把涑河水引到了臨沂城,而這條河的另外一個用處則是用于軍事,它成了臨沂城的護城河。

在現在的工業大道(臨沂人稱之為臨西八路)附近有幾個村莊被稱為曹王莊、宋王莊等,據說這些地方是涇王曾經居住過的臨時王府,當地百姓愛戴這位仁愛的王爺,便以王爺的名號命名自已的村莊。

沂州府

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是臨沂城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

這一年,設沂州府,有蘭山、郯城、費縣、沂水、蒙陰、日照、莒州6縣1州。這是整個臨沂地區現在的行政單位即3區9縣以臨沂城為中心的第一次大團聚,從那時起,雖然以後也有分離,但作為一個穩定的行政區域,沂州府的各地人開始有了以臨沂城(當時稱蘭山)為中心的文化認同,也漸漸產生了自己的沂蒙文化。

2、臨沂城的歷史文化古迹。其實臨沂城的歷史文化古迹很多,但是作為導遊,我們經常需要向客人介紹的只有兩個:王羲之故居和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王羲之故居

正如前面所講,王氏家族的老家在白沙埠鎮,遷到臨沂城內應該是王祥兩兄弟之後的事情。王氏家族南遷之後為了保護故居不受戰亂的毀壞把故居舍給了寺院,因為當時佛教興盛,不管是誰執政都要讓寺院三分。但是可惜的是經過時間的洗禮,原來的故居已經不存在了。

1989年,臨沂市政府重修王羲之故居,完成了1、2期工程,除 了以王羲之故居為主體的羲之文化之外,故居里還有普照寺、左公祠、五賢祠等附屬建築,共同組成了整個故居建築群,後來在2003年重新整修的時候還發現了兩個晉墓。

講解王羲之故居的時候可以按照大門(大體介紹王羲之生平)—墨華軒(介紹部分碑刻和王羲之小故事)—孝行橋(介紹臨沂的二十四孝故事和王祥和王氏家族的關係)—琅琊書院和曬書台(介紹王氏家族)——王羲之祠堂(介紹王羲之和蘭亭序)——普照寺(介紹王氏家族舍故居為寺院和北普照南戒珠的故事,順便介紹晉墓)——左公祠(介紹左寶貴和甲午戰爭)——蘭亭序石碑(介紹蘭亭序的來歷)——五賢祠(介紹臨沂的五位賢人)。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由於不允許我們導遊講解,因此我們需要掌握一個大體的概況。銀雀山這個地方由於以前山上開滿了像銀雀羽毛一樣花,因此被稱作銀雀山。1972年,在銀雀山這個地方發現了較大的漢墓群,同時出土了《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竹簡,如圖,解開了在此之前孫武和孫臏是不是同一個人的千古之謎,被評為新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1981年開始建設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1989年正式對外開放,館名是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的。一般遊覽順序是大門—宣傳牆—漢墓廳—竹簡陳列廳一層—竹簡陳列廳二層的順序講解。

3、臨沂城老百姓的各種風俗,主要從吃、住、行以及方言四方面講一下。

:臨沂城最著名的風味小吃就是早餐「糝」,關於糝的來歷有史載和民間傳說兩種說法,史載的說法說最早糝是西域回民早餐,唐朝的時候傳入中國,元朝的時候傳入臨沂,據說最早是在羅庄的盛庄這個地方。關於民間的說法是說王羲之小的時候生病,照看他的老媽子給他用老母雞燉了一個大雜燴,王羲之喝後病就好了,別人問老媽子「這是啥?」老人家耳朵不好使,因為別人在給他的大雜燴命名,於是點頭答道:「這是啥」,後來改為「糝」。

臨沂人講究吃是很出名的,尤其講究吃雞,在臨沂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炒雞店:「沂州炒雞」、「王小二炒雞」、「小抓雞」,還有從蒙陰引進的「光棍雞」等等,即使不是專門的炒雞店,上菜的時候也要上一大盤炒雞,彷彿在臨沂城沒有炒雞就不能吃飯。

在臨沂城除了炒雞之外就是羊肉館,全羊湯、拌羊臉、醬羊蹄、炒羊腦…凡是羊身上的臨沂城人都敢吃,臨沂城的回民主要集中在工業大道(臨沂人叫臨西八路),因而很多羊肉館都集中在臨西八路。

說到吃,另外還要捎帶說一說臨沂城人的酒文化,臨沂城人喝酒規矩很多,坐位子的時候講究很多:正對門的位子叫主陪,主陪對面是副陪,主陪右邊是主賓,左邊是副賓,副陪的左右兩邊分別是「三陪」、「四陪」,其餘的位子被稱作「不三不四」,主陪敬酒的時候也有規矩,蘭山區要提兩個酒,因為蘭字兩點水,河東區提三個,河字三點水,羅庄區四個,羅字上面有個四,主陪提的酒啤酒要一飲而盡的,白酒也有一定的量的要求,然後副陪再提,一般比主陪少一個,之後「三陪」「四陪」,往往一場就下來七倒八歪了。

住:隨著臨沂城房地產最近幾年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在在臨沂買一套房子已經遠遠不如幾年前容易了,2007年臨沂城的平均房價已經漲到了2600元/平左右,尤其是現在的濱河板塊的樓盤,最高的已經漲到5000元/平左右。

:臨沂城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是三輪車,由於臨沂是個商業城市,所以在各個批發商城有很多的三輪車,另外還有一些載人三輪車,很像泰國曼谷的三輪車,但是由於最近幾年臨沂市交通的改善,這些三輪車已經被限制在固定的道路上行駛,從而使臨沂的交通狀況也改變了不少。

方言:臨沂的方言也是比較有特色的,比如臨沂一些老人稱呼小姑娘叫「識字班」,稱呼某個人叫「這福」、「那福」,什麼時候叫「多近」,煎餅叫「甲寧」,哭叫「何咸」,一些否定詞如「別」叫「拜」,「沒」叫「木」。

在口音方面,我曾經帶過一個國家普通話標準測試組的團隊,其中有一位遊客就是我們費縣人,她曾經告訴我,其實我們這邊的口音就是把普通話的二聲改成四聲,四聲改成二聲,然後再把話說得橫一些。

二、江北水城,主要從臨沂城的河、臨沂城的橋、濱河大道和涑河整治、橡膠大壩和沂蒙湖四個方面分析。

1、臨沂城的河主要有沂河、祊河、涑河、柳青河,古代的時候臨沂城有「龜馱鳳凰城」的美稱,一方面因為古臨沂城形狀像個烏龜,另一方面,四條河流在臨沂城的東北方匯合,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而在這個四河交界處,每當下雨的時候,由於幾條河流的上游下雨狀況不一樣,因而兩邊混濁的河水,中間一條清澈的河水,就像一條藍色的帶子,這就形成了古代「琅琊八景」之一——「沂水拖藍」,而臨沂城也由於水系眾多,因而有江北水城的美譽。

沂河發源於淄博市沂源縣,全長574公里,是山東省最長的內河,1954年,江蘇省開鑿新沂河,現在沂河經江蘇省駱馬湖入新沂河,在鳳尾港注入黃海。以前的時候沂河經常泛濫,當地流行著「…開了東風口,水漫蘭山走,淹了臨郯蒼,捎帶南邳州」的順口溜,後來通過上游建設水庫,下游分沂入沭工程基本上解決了洪水問題。

祊(bēng)河古稱洛水,是沂河最大的支流,全長158公里,因流經古祊邑(今費縣東南)而得名。祊河上游分南、北兩支。北支名浚河,主要流經平邑縣;南支叫溫涼河,主要流經費縣。關於這條河有很多老百姓叫它「方河」,據說是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路經此地,問當地官員此河的名字,因為「祊」字讀音像皇帝駕崩的「崩」字,當地官員不敢告訴乾隆,因而撒謊叫「方河」,以至流傳至今。

涑河在前面有過介紹,另外他有一條支流叫做青龍河,在臨沂城內雖然不顯眼,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柳青河是流經未來臨沂新城區——南坊片區的一條河流,現在在柳青河的東岸、沂河的西岸有臨沂現在最大的沙灘浴場。

2、在沂河和祊和上有5座公路大橋和1座鐵路大橋。

沂河上最早的大橋建於1934年,是一代愛國人士范築先先生興建的,人稱沂河老橋,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沂河北大橋:建成於1994年10月,管理單位是臨沂市公路局,它連接蘭山區和南坊。

九曲沂河大橋:改建於2003年10月,管理單位是河東建設局,它是河東區郁九曲村自籌資金建造的大橋,是全省民間投資最大的大橋。

金雀山路沂河大橋:改建於2005年6月,管理單位是臨沂市交通局。

沂河南大橋:建成於1998年12月,管理單位是國投山東臨沂路橋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它是連接羅庄區和河東區的大橋。

通達路祊河橋:建成於1989年3月,管理單位是臨沂市公路局。

沂蒙路祊河橋:改建於2005年12月,管理單位是臨沂市建設局。它連接南坊和市區,只允許轎車、摩托車和非機動車通過。

另外加上涑河上大大小小的幾座正在重新規劃的橋樑,一座座橋樑就像彩虹一樣裝扮著美麗的臨沂城。

3、濱河大道和小涑河治理

濱河大道這一工程是由山東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投資8億元與臨沂市政府合作建設的,一期工程於2004年11月21日開工,2005年4月10日竣工,它北起臨沂城外環路,南至郯城縣劉道口閘,全長77.9公里,是目前臨沂旅遊觀光的一道新的亮麗景點。從南到北目前有三個主題廣場,分別是迎賓廣場、鳳凰廣場、沂蒙廣場。迎賓廣場的主體建築叫做迎賓門,外形像兩隻有力大手,緊緊地握在一起,用共同的力量去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也象徵著美麗、開放、富饒的臨沂熱情的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鳳凰廣場的主體建築叫做丹鳳啼鳴,外形是只展翅欲飛的鳳凰,體現臨沂「龜馱鳳凰城」的傳說;沂蒙廣場的有全省最大的音樂噴泉-沂河音樂噴泉,目前剛剛落成的雕塑群反映了抗戰時期的故事。

涑河綜合治理工程始於2006年5月14日,範圍東起濱河路,西到西外環,北到育才路,南到洗硯池街、水田路,總長度12公里,總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為期3年左右投資300多億元,目標是將涑河建設成江北的秦淮河。根據根據涑河不同區段的功能特點和自然文化資源狀況分為東、中、西三個區段,東段為古城商業區,中段為現代商業區,西段為生態休閑區,如下圖:

古城商業區位於規劃區東段,結合古城文化和水景資源的狀況,沿河設置風情酒吧街、特色美食街和傳統文化街,打造傳統風格的商業與休閑業。

 現代商業區位於規劃區中段,是以商貿、金融、購物、娛樂為主的商貿活動區,將成為高樓林立、商家雲集的「水上商業走廊」。

生態休閑區位於規劃區西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主,輔以健身休閑功能,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田園風光帶」。

4、沂河橡膠大壩和沂蒙湖

沂河橡膠大壩的前身是小埠東攔河閘,由於年久失修,已經不能滿足各方面的要求,於是在1996年1月,臨沂市自籌資金5800萬,經過十八個月的施工,於1997年7月1日建成了一座橡膠大壩,全長1247.4米,總共有16節橡膠,每節長70米,全長1135米,東面8節橡膠是大連橡膠廠生產的橡膠,西面8節橡膠是臨沂橡膠廠生產的橡膠。由於其長度載入了大世界基尼斯紀錄。

橡膠大壩建成之後蓄水形成了1.6萬畝的水面,其面積相當於兩個杭州西湖,這就是現在的沂蒙湖,並且在湖中心分別建有兩個人工島,北島叫金雀島,南島叫銀雀島。

三、商貿城

臨沂城的第三個稱謂是商貿城,是目前全國第二、江北第一大批發商城,臨沂商城的發展經歷了「西郊大棚底—專業批發市場—臨沂批發城—中國臨沂商城」四個發展階段。

臨沂自古就有經商的習慣,特別是元明之後。沂河在1964年之前,通航里程達到239公里,沿河兩岸眾多的碼頭造就了當時沂州府商賈偏地的繁榮局面,最多時達120餘家店鋪。光緒三十三年,沂州商會的成立也從側面反映了這種繁榮的場面。

改革開放的春風喚醒了臨沂人骨子裡的商人基因,早在1981年,在當時的西郊汽車總站附近就開始有人擺地攤,這就是第一代的集貿式市場。

1982年,在當時的臨沂縣政府明確下達文件支持下,投資27萬元、60餘畝地建成了水泥台攤位、玻璃鋼瓦大棚,這就是臨沂當地人津津樂道的「西郊大棚底」。

第二代大棚式商貿市場的建立對於處於萌芽階段的臨沂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1986年,第一個民營專業批發市場—紡織品批發市場建立標誌著臨沂的批發市場開始向市場細分化的方向發展,到1997年,各種專業批發市場已經到了36處,逐漸形成了第三代專業批發為特徵的宏大市場群,臨沂也因此獲得了全國百強(第三名)集貿證書。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臨沂的批發市場開始向多樓層、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從而形成了第四代批發市場,浙江人在西郊建立的溫州批發城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高度發達的物流及配套為特色的第五代批發市場開始發展起來,流通和服務替代了產品成為批發市場的主要特色。

到目前為止,臨沂城內比較著名的批發商城有被列為全國百強木材交易市場第一名的華東裝飾板材市場、華東有色金屬城、家電櫥衛城、汽摩配城、小商品城、魯南化工城、全國最大的三個燈飾城之一的臨沂燈具城。

另外,正在籌建的萬博泓服裝城、澳龍批發城、香江五金機電城、申科數碼電子科技城、凱歌國際文化城等一大批新型商城預示著臨沂商城美好的明天。

臨沂批發商城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如板材加工和食品加工產業的發展,加快了臨沂工業區的建立,同時帶動了一批人致富。

推薦閱讀:

【團結湖參考】導遊罵遊客,誰的三觀歪到了銀河系?
太平湖茶園文化導遊詞
宗教場所導遊·道觀篇
香港尖沙咀鐘樓導遊詞
帶團時最讓導遊崩潰的幾種人???

TAG:臨沂 | 導遊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