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後的康復方案

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後的康復方案 2015-01-19 康復醫學網

康復醫學網

  

  註: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是最常見而嚴重的運動創傷之一,前交叉韌帶撕裂引起膝關節不穩,治療不當將引起膝關節功能嚴重障礙。由於損傷暴力較大,常合併其他主要結構損傷,診斷、處理不當將會延誤治療,損傷後造成的功能性不穩定,造成的膝關節不能滿足日常生活和運動的需要,並可導致膝關節一系列後遺病變,因此應該行手術治療,重建韌帶及其功能。關節鏡技術是骨科最早使用的微創技術。自應用於臨床以來,極大地提高了關節疾病的確診率,並且完成了很多常規手術很難執行的關節內病變手術。它不但已經從初創時單純的膝關節擴展到肩、肘、腕、髖、踝甚至指間關節,而且從原先簡單的處理半月板損傷和滑膜疾病發展到能夠做半月板移植,前後交叉韌帶重建和軟骨缺損移植。

  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和半月板修復手術後的康復計劃:

  一、初期(術後0-2周)

  目的:減輕疼痛及關節腫脹;早期進行肌力練習及關節活動度練習,以防治粘連及肌肉萎縮。練習的初期以靜力練習(關節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即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連續練習,至疲勞為止。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腫脹和積液,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

  

  1.手術當天: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

  2.術後第一天:術後24小時可扶雙拐腳不著地行走

  (1)踝泵——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儘可能多做。(對於促進循環、消退腫脹、防止深靜脈血栓具有重要意義)

  (2) 股四頭肌等長練習,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做。(大於500次/日)

  (3) 腘繩肌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後側肌肉綳勁及放鬆。要求同上,大於500次/日。

  (4)正確體位擺放:患腿抬高放於枕頭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邊,膝關節下方應空出,不得用枕頭將腿墊成微彎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則在醫生指導下擺放於舒適體位。

  (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開始嘗試直抬腿: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處,保持至力竭。10次/組,2—3組/日。

  (6)髕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如髕腱切口處的疼痛較明顯,可2-3日再行上述練習,且次數減半。

  3.術後第2天:視情況拔除引流管

  (1) 繼續以上練習。

  (2) 踝泵改為抗重力練習(可由他人協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後進行可有效防止腫脹。

  (3) 開始側抬腿練習,3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

  (4)開始後抬腿練習,俯卧(臉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後抬起至足尖離床面5厘米為1次,3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

  4.術後第3天:根據情況由醫生決定開始關節活動度練習。

  (1)繼續以上練習。

  (2)負重及平衡——保護下雙足左右分開,在微痛範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爭取可達到單腿完全負重站立,5分/次,2次/日。雙足前後分離,移動重心,爭取可達到單腿完全負重站立。

  (3) 開始屈曲練習(微痛範圍內,早期練習尚有一定危險性。)

  (4) 屈曲練習後即刻冰敷20分左右。

  (5)伸展練習:去除夾板,於足跟處墊枕,使患腿完全離開床面,放鬆肌肉使膝關節自然伸展。30分/次,1-2次/日。與屈曲練習間隔時間儘可能遠。

  5.術後第4天:

  (1) 繼續以上練習。

  (2) 加強負重及平衡練習,逐漸至可用患腿單足站立。如可輕鬆完成,則開始使用單拐(扶於健側)行走。

  (3)屈曲練習至0°—60°範圍。

  6. 術後第5天:

  (1)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

  (2)屈曲練習至70°—80°,並可開始主動屈伸練習。開始5次後,逐漸增加至10-20次,訓練後冰敷。

  7. 術後1—2周:

  (1) 主動屈曲達90°。

  (2) 根據膝關節穩定程度,調節支具至30°—50°範圍內活動。

  (3)髕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開始俯卧位「勾腿練習」,10次/組,2—4組/日。以沙袋為負荷,在夾板的活動範圍內進行,練習後即刻冰敷。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術後4-6周開始立位「勾腿」練習。

  二、早期:(術後2—4周)目的:加強關節活動度及肌力練習:提高關節控制能力及穩定性;逐步改善步態。

  1.術後2周:

  (1) 被動屈曲至90-100°.

  (2) 強化肌力練習。(直抬腿可在大腿一側加重物為負荷。)

  (3) 如可單足站立1分鐘,即可用單拐行走,並於室內可脫拐行走。

  (4) 伸展可達與健側基本相同。

  (5)開始指導下自行練習屈曲。

  (6)逐漸調整支具至0°— 70°範圍屈伸,並每3—5天加大角度,術後滿4周調節至110°。

  如調整後行走及負重時關節不穩明顯,則減小回調整前角度。

  2.術後3周:

  (1) 被動屈曲至100-110°。

  (2) 加強主動屈伸練習,強化肌力練習。

  (3) 開始嘗試脫拐行走。

  (4) 髕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開始立位「勾腿」練習。應靜力練習,屈膝至無痛角度保持10—15秒。30次/組,4組/日。

  3. 術後4周:

  (1) 睡眠時可不帶支具。

  (2) 被動屈曲達110-120°。

  (3) 調整支具至可在0°—110°範圍屈伸。

  (4) 開始前後、側向跨步練習。前跨步練習:患腿向前跨出,再向前轉移重心。後、側向跨步練習方法相似,30次/組,4組/日。

  (5)靜蹲練習。後背靠牆,雙腳與肩同寬,腳尖及膝關節正向前,不得「內外八字」,隨力量增加逐漸增加下蹲的角度(小於90°),2分/次,間隔5秒,5-10連續/組。2-3組/日。

  (6)力求達到正常步態行走。

  三、中期:(術後5周—3個月)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訓練至與健側相同。強化肌力訓練,改善關節穩定性。恢復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隨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絕對力量的練習為主。選用中等負荷(完成2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20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60秒,至疲勞為止。

  1.術後5周:

  (1)被動屈曲達120-130°。

  (2)開始患側單腿45°位半蹲屈伸膝練習。患腿單腿站立,上體正直,緩慢下蹲至屈曲450處,再緩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緩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次/日。

  (3) 固定自行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30分/次,2次/日。

  2.術後8—10周:

  (1)被動屈曲角度逐漸至與健側相同。

  (2)「坐位抱膝」與健腿完全相同後,開始逐漸保護下全蹲。

  (3)強化肌力,使用皮筋進行股四頭肌、腘繩肌等肌力訓練。

  3.術後10周—3個月:

  (1)主動屈伸膝角度基本與健側相同,且無明顯疼痛。

  (2)每日俯卧位屈曲使足跟觸臀部,持續牽伸10分鐘/次。

  (3)坐位抱膝角度與健側完全相同後,開始跪坐練習。

  (4)開始蹬踏練習。

  (5)術後3個月如有條件可進行各項功能測試,為下階段日常生活及正常運動提供客觀的依據。

  四、後期:(術後4個月—6個月)

  目的: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訓練。 逐漸恢復運動。

  後期提高最大力量,選用大負荷70%1RM(完成12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8-12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90秒,至疲勞為止。

  (1) 開始膝繞環練習。

  (2) 開始跳上跳下練習。

  (3) 開始側向跨跳練習。

  (4) 開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

  (5) 運動員開始基項動作的專項練習。在此期間重建的韌帶尚不足夠堅固,故練習應循序漸進,不可勉強或盲目冒進。且應強化肌力以保證膝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及安全,戴護膝保護。

五、恢復運動期(術後7個月— 1年)

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 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 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

  來源:搜狐健康

  作者:鄧愛文

一題在手 證書我有

回復A019查看解析

19、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供能物質是

A、血糖

B、脂肪

C、維生素

D、氨基酸

E、蛋白質


推薦閱讀:

36款陽台裝修方案
10種最流行的客廳裝修風格效果圖方案,看完你會喜歡哪種裝修風格
文件夾【廚衛方案】
智能茶几方案有哪些內容開發要多久?怎麼做?
評鑑養老保障體系改革方案 - 友善列印 - 社會研究 - 澳門社會工作人員協進會

TAG:手術 | 方案 | 韌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