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NASA找到了地球的「大表哥」,你該讀讀卡爾·薩根的書
當你望向星空,你的手邊應該有一本卡爾·薩根的書
有時候世界就是這麼神奇。去年2月,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的大嗅嗅在亞馬遜上心血來潮買了這本卡爾·薩根的《宇宙》,把日期和購買方式寫上扉頁後就再也沒有翻開過。但不知怎的,就在上個月的某天,大嗅嗅突然想起了這本書並迸發出了一種非看不可的熱情,就在書看到了195頁的時候,NASA宣布發現了地球的「大表哥」——Kepler-452b。
而書的那一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
「在宇宙所有的行星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各種事件,它們決定著行星的未來。而在我們這個小小的星球上,此時此刻正處在一個歷史的轉折關頭……」
阿西莫夫眼中「歷史上最成功的科學普及家」——卡爾·薩根
艾薩克·阿西莫夫說生平只遇過兩個人比他更為聰明,一個是計算機科學家馬文·閔斯基,另一個就是卡爾·薩根。
卡爾·愛德華·薩根(Carl Edward Sagan,1934年11月9日-1996年12月20日)是美國天文學家、天體化學家、科幻作家,和非常成功的天文學、天體物理學等自然科學方面的科普作家。行星學會的成立者。他是研究天文生物學的先驅,也是搜尋地外智慧生物項目(SETI)的創始人之一。第2709號小行星以其姓氏被命名為「薩根」。
1934年卡爾·薩根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個俄羅斯裔的猶太移民家庭。在《宇宙》的第七章里,卡爾·薩根用富有詩意的筆調回憶了兒時在布魯克林的生活和觀察,人間百態讓他對於生命和宇宙產生了更加強烈的好奇心,於是8歲的時候,薩根就開始認為在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一定存在著生命——這後來成為他畢生探尋的一個題目。
1951年,他進入芝加哥大學攻讀物理學。1956年,他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960年,他又獲得天文學和天文物理學的博士學位。畢業後他先後在哈佛大學和康奈爾大學任教,從事行星天文學的研究和科普事業,直到逝世。他一生撰寫了多部優秀的科普圖書及電視系列片《宇宙》,因而享譽全球。
1980年,他製作的電視系列節目《宇宙——個人遊記》在60多個國家有超過6億人觀看,是PBS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在整個80年代,沒有任何其他在公共電視頻道中播放的節目超過《宇宙》的收視率。本文介紹的《宇宙》一書正是此節目配套發行的同名書籍,該書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書籍第一名長達70周,也是英國最暢銷的科普書籍之一。 1994年,他被授予第一屆阿西莫夫科普獎。
他著名的科幻小說《接觸(Contact)》,1997年由剛剛憑藉《阿甘正傳》(1994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Robert Zemeckis 改編拍攝了同名的電影,並獲得1998年雨果獎。《接觸(Contact)》描寫了一位女科學家執著地尋找外星文明的故事,薩根本來假設女主角進入了黑洞,但索恩指出,「只進不出」的黑洞無法作為穿越媒介,建議薩根使用蟲洞。從此「蟲洞」成為科幻文學的一個標準設置。電影上映時薩根已經逝世,因此片尾特地打出了「獻給卡爾」的字幕。
他的其他科普著作《伊甸園的龍——人類智力演化的推測(The Dragons of Eden: Speculations on the Evolution of human Intelligence)》獲得普利策獎;《暗淡藍點:探尋人類的太空家園(Pale Blue Dot: A Vision of the Human Future in Space)》被紐約時報評選為1995年最值得注意的書籍之一,他生前寫出的最後一本書《魔鬼出沒的世界——科學,照亮黑暗的蠟燭(The Demon-Haunted World)》是分析批判偽科學的科普作品。
《宇宙》、《暗淡藍點》及其他
《宇宙》
作為20世紀最成功的天文學作家和科普家,薩根非常擅於將宇宙的奧秘分解成易於理解的片段。《宇宙》從宇宙哲學的角度解釋了我們對宇宙究竟了解幾何,以及我們為什麼有必要去了解更多。宇宙間的相互聯繫不能被忽視,大眾對於天文學發現的漫不經心曾讓薩根有些失望,他在《宇宙》的引言中這樣說:
隨著人類的成長,人類與宇宙疏遠了,宇宙似乎與人類的日常生活無關緊要。可是科學發現,宇宙不但橫無際涯、遼闊瑰麗,不但可以為人類所了解,而且,從現實和深遠的意義上說,人類的命運和宇宙息息相關。人類大大小小的活動都可以追溯到宇宙起源。
物理學家們經常談論的物理學的分支:力學的應用以及相互關係、熱力學、電和磁,光學從星繫到亞原子粒子的運動。同樣,《宇宙》的主要主題就是從宇宙學、自然和物理科學的統一出發,去衡量我們對地球的理解程度。金星上二氧化碳窒息的大氣環境是在暗示地球溫室效應嗎?被稱作「超新星」的附近宇宙爆炸間接造成了恐龍的滅絕嗎?全球性核戰爭的倖存者將會面臨一個怎樣的生物學後果?薩根認為,對於人類生命的延續來說,這些問題的答案是至關重要的。
《暗淡藍點》
《暗淡藍點》出版於卡爾·薩根60歲時。《暗淡藍點》既反映了他的在行星探索方面的科學工作成就,也記述了他對於宇宙探索、環境保護、人類文化的思考,體現了他的宇宙情懷。
書中薩根主要的觀點是「人類應該謙遜」,他從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的發展談起,回溯了人類在歷史中所形成的逐漸科學的宇宙觀,人類從減持傲慢偏執的「地心說」漸漸意識到太陽、地球、人類在浩瀚宇宙中的地位其實都很普通。為了進一步明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薩根建議當時已經到達太陽系邊緣的「旅行者1號」飛船在1990年2月14日回望地球,拍攝了「太陽系全家福」和著名的「暗淡藍點」(Pale Blue Dot)。
圖中白色箭頭所指向的暗淡小點就是地球,它讓我們看清地球其實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個毫不起眼的小不點。由此,薩根首創了名詞———「暗淡藍點」
《暗淡藍點》全書22章,其最後兩段意境尤為迷人:
「在過了一段短暫的定居生活後,我們又在恢復古代的游牧生活方式。我們遙遠的後代們,安全地布列在太陽系或更遠的許多世界上……」
「他們將抬頭凝視,在他們的天空中竭力尋找那個藍色的光點。」「他們會感到驚奇,這個貯藏我們全部潛力的地方曾經是何等容易受傷害,我們的嬰兒時代是多麼危險,……我們要跨越多少條河流,才能找到我們要走的道路。」
在人類觀察、研究宇宙時,不可避免地會與宗教產生聯繫,尤其是當你對外星生命產生了興趣和幻想,這一點從科幻小說和電影中都可以看出。卡爾·薩根在為《接觸(Contact)》接受《首映》雜誌採訪時,這樣解答美國人的「外星人情結」:
「外星生命的問題是可想見的最深切的哲學和科學問題之一,洞見著我們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不僅如此,它還是一面往往以相當宗教的方式反映我們的希望和恐懼的絕佳鏡子。」
時至今日,當NASA在神秘宇宙中有了更多發現,人類在此認識到自己的普通和渺小,也知道了自己可能不會在孤獨。而當你望向星空,你的手邊應該有一本卡爾·薩根的書。
虎嗅個人微信號huxiu302,歡迎勾搭,勾搭時註明工作背景(如創業者、營銷人)哦推薦閱讀:
※把月球炸掉,地球上的生命還能存活嗎?
※你怎麼看那些外星人入侵地球科幻題材的電影?
※我認為生命本是永存的、只要不是外界傷害、不永存的原因里地球這個環境限制?
※恐怖的核爆實驗,地球的千瘡百孔像月球表面!
※人類是外星文明繼承者?外星生物正苦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