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秘聞(11)中美韓對金城戰役不同描述
抗美援朝秘聞(11)中美韓對金城戰役不同描述
古彭万俟軒
2007年夏季,我開始著手撰寫長篇紀實文學《朝鮮最後一戰》。在其後的兩年多時間裡,我利用節假和雙休日,先後奔赴湖北宜昌,山東青島、煙台、濰坊,河北石家莊,山西太原,遼寧瀋陽等地,實地採訪了40多位曾親自參加「朝鮮最後一戰」的老戰士。他們當中有身經百戰的將軍,有老紅軍、老八路,有企事業單位的離休老幹部,也有下崗工人和仍在深山老林為生計奔波的老農。
確切地說,「朝鮮最後一戰」是指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3年夏季在朝鮮金城地區發起的一次反擊戰。這次戰役史稱「1953年夏季反擊戰第三階段」,亦稱「金城反擊戰」。該戰役從 1953年7月13日晚上 9時 發起,至 1953年7月27日上午 10時 結束,歷時14天。之所以稱這次戰役為「朝鮮最後一戰」,是因為 7月27日上午10時 交戰雙方遵照停戰協議實現全面停火,「朝鮮戰爭」從形式上已經結束了。
我之所以將該戰役作為切入點描寫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主要是兩個方面原因。一是參加這次戰役的68軍,戰後駐防徐州,許多健在的老同志和我熟悉,我這是受他們之託;二是該戰役出現多起經典戰例,其中包括步兵團8大經典戰例之一的「直木洞以南地區進攻戰鬥」,聞名全國的「奇襲白虎團戰鬥」。這些都發生在68軍。正因這些經典戰例的影響實在太大,通過人口相傳,社會上出現眾多版本,以致以訛傳訛。在68軍眾多老同志的支持下,我感到有責任、有義務將這段歷史完整的、準確地再現給全國廣大讀者。
採訪過程中,我接觸和了解到抗美援朝戰爭中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有些內幕可能無法寫進即將出版的長篇紀實文學《朝鮮最後一戰》中,但它卻是整個抗美援朝無法分割的組成部分,也是後人不應該忘記的東西。為了澄清某些事實真相,避免再次以訛傳訛,我決定以「抗美援朝秘聞」的形式陸續在網站發表,以饗關心抗美援朝戰爭歷史的讀者和朋友。全文約30篇,請讀者關注。
2009年8月1日
中國:抗美援朝最後一戰
金城戰役是1953年夏季反擊戰的第三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在第24軍配合下,於7月13~27日,對金城以南地區南朝鮮(韓國)軍4個師防守的堅固陣地實施的進攻作戰,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
1953年6月中旬,朝鮮停戰談判各項議程已達成協議即將簽訂停戰協定,南朝鮮李承晚集團竟以「就地釋放」為名,扣留朝中被俘人員2.7萬餘名,破壞停戰的實現。為實現穩定可靠的停戰,志願軍決定再次給南朝鮮軍以沉重打擊,主要向金城以南地區實施進攻。該地區西起金化,東至北漢江,由南朝鮮軍首都師和第6、第8、第3師防守。其基本陣地構築了坑道工事和大量明暗火力點、地堡群,並以塹壕、交通壕相連接,形成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體系。
志願軍第20兵團5個軍,擔任金城以南地區的進攻任務。該兵團組成3個作戰集團:第68軍(欠第202師)、第54軍第130師為西集團;第67軍、第54軍第135師、第68軍第202師(欠第605團)為中集團;第60軍(附第605團)、第21軍(欠第62師、另配屬第33師)為東集團;第54軍第134師擔任兵團預備隊。根據志願軍領導人關於放手作戰,情況有利時向敵縱深作有限度擴張的指示精神,第20兵團決心在牙沈里至北漢江間 22公里 地段上,採取正面進攻、兩翼鉗擊、多路突破的戰法,首先攻佔梨實洞、北亭嶺、梨船洞一線及金城川以北地區,殲滅當面南朝鮮軍4個師的8個團另1個營,拉直金城以南戰線,爾後視情況向三天峰、赤根山、黑雲吐嶺、白岩山一線發展進攻,並準備在打反撲中大量殲滅南朝鮮軍有生力量。東集團第21軍在北漢江以東就地牽制當面的南朝鮮軍使其不能西調。第9兵團第24軍向注字洞南山、新木洞方向進攻,阻擊金化方向美軍和南朝鮮軍東援。
7月13日 21時,第20兵團及第24軍在1100餘門火炮支援下突然發起進攻。炮兵經7~28分鐘火力準備,在主要突破地段上,摧毀南朝鮮軍地面工事30%、障礙物80%~90%,保證步兵在1小時內全部突破敵前沿陣地。西集團右翼第203師攻佔522.1高地後,主力向芳通里方向發展進攻。該師執行穿插任務的1個加強營,沿522.1高地以東公路向縱深猛插,14日2時左右進至二青洞附近,先後殲滅南朝鮮軍1個營大部及美軍炮兵1個營;其先頭分隊1個班在副排長楊育才帶領下,化裝成南朝鮮軍,以極小代價殲滅南朝鮮軍首都師第1團(即「白虎團」)團部。左翼第204師攻佔552.8高地後,於14日4時30分進抵月峰山下,戰鬥中生俘南朝鮮軍首都師副師長。第130師攻擊424.2高地後,向烽火山發展進攻。至17時40分,西集團先後佔領烽火山、月峰山。中集團右翼第200師攻佔官垈里西南高地後,以一部兵力沿金城至華川公路向縱深穿插,於14日6時佔領龍淵里、東山裡地區,將南朝鮮軍第6師防禦部署割裂,使其轎岩山、烽火山陣地側後受到威脅;主力則乘勝渡過金城川,向梨船洞發展進攻。左翼第199師經一夜激戰,於14日10時佔領轎岩山後,繼續發展進攻。東集團第181師(附第605團)突破後,一部西渡金城川,進抵梨船洞東與中集團會合;另一部攻佔461.9高地。第24軍以1個師的兵力,向南朝鮮軍首都師第26團陣地發起進攻,於14日零時攻佔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13時30分攻佔432.8高地及楊谷以北地區,控制上九井、下九井間公路,保證了第20兵團右翼的安全。
至14日18時,第20兵團和第24軍經21小時激戰,佔領西起新木洞經芳通里、梨實洞、北亭嶺、間榛峴、豆栗洞、巨里室,沿金城川至461.9高地一線以北地區,拉直了金城以南戰線,完成戰役第一步任務。為貫徹「穩紮狠打」的指導方針,第20兵團和第24軍即在上述地區鞏固既得陣地,同時各以一部兵力擴大戰果。自14日夜起,東集團第180師南渡金城川,於16日攻佔黑雲吐嶺、1118高地、白岩山、949.5高地至北漢江一線陣地;中集團第135師一部於15日晨攻佔後洞里;西集團和第24軍在擊退南朝鮮軍反撲後,將陣地推至新木洞、北亭嶺、間榛峴公路北側。16時第24軍攻佔金化以北537.7高地及597.9高地以南各無名高地。由於連日降雨,河水上漲,金城川上的橋樑全部被美機炸毀,新修道路泥濘難行,炮兵機動、通信聯絡和前線運輸均發生困難,加之「聯合國軍」戰役預備隊已調近戰場,第20兵團和第24軍遂轉入防禦,準備抗擊反撲。
16日,「聯合國軍」總司令M.W.克拉克和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M.D.泰勒飛抵前線,召開高級軍官會議,決定奪回失地。從當日下午開始,先後以美軍第3師和南朝鮮軍第5、第7、第9、第11師及第3、第6、第8師余部進行反撲。17日,以6個團的兵力,重點向黑雲吐嶺、白岩山至867高地一線陣地猛攻。東集團第180師在無堅固工事依託和無縱深炮火支援的情況下,激戰竟日,守住了除867高地以外的各陣地。鑒於東集團新占陣地過於突出,且背水作戰,炮兵支援與補給一時尚難解決,第20兵團遂決定該集團除以一部兵力固守461.9高地外,主力轉移至金城以北地區防禦。中、西集團和第24軍也適當向北收縮,主要固守432.8高地、梨實洞、北亭嶺、間棒峴、602.2高地、巨里室北山一線。
18日後,「聯合國軍」反撲重點轉向志願軍中集團正面的602.2高地巨里室北山一線陣地,先後展開1~3個團的兵力連續猛攻。第200師憑藉有利地形,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頑強抗擊,除巨里室北山陣地失守外,固守了已佔陣地。27日,停戰協定簽字,金城戰役勝利結束。
此役歷時14天,志願軍第20兵團迅速突破南朝鮮軍4個師防守的寬達 25公里 的堅固陣地,向南擴展陣地140多平方公里,將戰線拉直,斃傷俘敵5.2萬餘人,有力地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作戰中,第20兵團傷亡2.3萬餘人。
金城戰役期間,在其他正面陣地上的志願軍各部和朝鮮人民軍也積極組織對敵連以下目標進攻27次,斃傷俘敵1.6萬餘人,有力地配合了金城方向的作戰。
美聯社記者:韓國部隊驚恐萬狀狼狽不堪
[漢城訊]美聯社記者羅伯特吉布遜報道:
「( 7月13日 )21時,敵人的大炮突然開火,向全師(此師指韓國首都師)整個防線轟擊,簡直無法弄清有多少種、多少門,威力之大,若雷霆萬鈞,震天撼地,從而拉開了『713』攻勢的序幕戰。」
「攻擊的部隊不斷在戰場上向前推進。中國人的進攻是經過仔細地演習,很巧妙地進行的。首都師的副師長和一個團長在戰鬥中失蹤了。許多美國顧問沒能從這次殘酷的戰鬥中回來。」
「韓國部隊更是驚恐萬狀,狼狽不堪,丟棄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資,一窩峰似地南潰逃。從金城通往華川的公路上,向南潰退的韓國軍隊,汽車壓著屍體、坦克擋著汽車,亂成一團。那些倉皇潰逃的韓國士兵,有的攀在坦克上,有的騎在大炮上,但是還有成千上萬的人用那起了水泡的雙腳一拐一拐地向南步行,到了精疲力竭的時候,在路旁的泥濘地里倒頭就睡,顧不得傾盆大雨了。此時,如果共軍有一隊戰鬥轟炸機的話,他們就能夠把公路上的這個長達數英里的地段變成一條血河。」
韓國:意外破綻導致全師計劃破產
韓國戰史編纂委員會編著《朝鮮戰爭》記載:
前線各營為防守「冰島」線拼死拼活的時候,在利川洞(即中方所說的「梨船洞」)的團部(即「白虎團」團部)發生了意外的破綻,導致了全師計劃的破產。
團部正面第一線防守部隊第1營處於四面楚歌的時候,團長意識到敵人很快就會向團部衝擊過來,故於(14日)3時30分決定除團警衛排外,把團部連和勤務連全部緊急動員起來,扼守直木洞、利川洞公路的橋樑,並督促機甲團火速趕來保衛團部。
然而,這時敵人兩個營已經從第2營(552高地)和第1營(512高地)的接合部突破。20分鐘後即3時50分,其先頭兩個連越過團部連和勤務連的阻止線,沿著443、419高地公路的東側稜線,比機甲團先一步逼近了團部,其中一部切斷了利川洞村莊西南坡(公路西南 200米 )團部的正面出入口,後續之另一部從西北和西南兩面包圍了團部。這樣,4時左右團部警衛人員和敵人展開了激戰,在車場上的汽車變成了火團,彈藥庫的彈藥滿天飛,竄入院里的敵人用衝鋒槍猛烈掃射。因此,情況室的人員同敵人一面混戰一面燒文件,準備突圍。但是,團部的30來人是根本無法擋住將近一個營的敵人,因此,團長下達命令:向間榛峴各自突圍。可是,這個命令已經下晚了。在團部南邊,敵之一部已前出到382高地(團部東南 800米 ),切斷了利川洞、間榛峴公路。
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從師部緊急派來的副師長以及團長、副團長、作戰參謀等主要指揮官員從團部開始突圍。通信參謀親手破壞了交換台,背1部SCR--609無線電跟隨團長。從此,團的各級指揮通信網全部斷絕,前線的各營無從接到命令,後方的師部無從接到報告。他們從團部南側山坡衝出敵人的火網,在辨不清東南西北的大霧中,副師長失蹤,其餘人員歷盡千辛萬苦,於這一天到達間榛峴新防線。
「韓國戰史」多處言過其實
1953年的金城戰役,是韓國軍隊遭受打擊最為沉重的戰役,特別是韓國的首都師,其精銳「白虎團」被志願軍全部殲滅,團部被搗毀,團長陸根洙被擊斃,團旗(虎頭旗)被繳獲。這次戰鬥中,志願軍西集團還順勢殲滅了韓國機甲團、美軍第555重炮營等部,生俘韓國軍隊首都師副師長林溢淳。但是,韓國從來沒有把金城戰役客觀地講給他們的國民聽。中國方面記載金城戰役殲敵78000餘人,其中韓國軍隊52300餘人,志願軍傷亡損失33600餘人,收復土地184平方公里,三八線在開城地區的戰線基本上拉直。由於金城戰役的沉重打擊,迫使李承晚不得不隨同美國的要求籤訂停戰協定。
但「韓國戰史」中,不僅儘力誇大他們在朝鮮戰爭中「殲滅」中國軍隊的數量,而且極力減少自己的傷亡數字,結果「戰史」中出現許多矛盾的現象。比如,前面說自己的軍隊如何如何無敵,損失如何如何小。後面又說損失很大很大,需要大量補充?傷亡數字如同橡皮泥一樣任意增減揉捏?韓國軍方1953年向美方報告說,他們的陣亡數字達到98萬人,美國人對此表示懷疑。後來美國的統計是,韓國軍隊總傷亡在90餘萬人左右,其中陣亡數在40萬人與50萬人之間。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傷亡都是出現在1951年6月韓軍全面改裝美械裝備之後,這一點可通過中、美兩國關於朝鮮戰爭各階段雙方傷亡損失統計得出結論。中國軍隊經過嚴謹調查統計得出的數字,志願軍傷亡損失36萬餘人,其中犧牲14萬餘人,與「韓國戰史」記錄的「中國軍隊損失150萬人」相比,差距之大實在驚人!他們動輒就是「陣地上留下5、6百具中國人屍體,俘虜了300多中國士兵,國軍(韓軍)191人陣亡,200餘人負傷」等等。
直到現在,韓國人還經常發出「我們的軍隊隨時能給中國軍隊毀滅性打擊」的叫囂。但為什麼美國宣布向韓國方面移交軍事指揮權時,整個韓國從上到下卻如喪考妣呢?
促使朝鮮戰爭停戰的金城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專門針對南朝鮮軍隊發動的攻擊戰役,不知為什麼,「韓國戰史」對此卻諱莫如深,根本沒有勇氣客觀披露首都師和「白虎團」的結局!更沒有勇氣披露「白虎團」團旗直到現在還與美國的「北極熊團」團旗一起,陳列在中國的軍事博物館裡!
(轉載請署名並註明出處)
歡迎光臨古彭万俟軒網易博客,並期待您的精彩點評!
http://wangjiting88.blog.163.com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烏有之鄉http://www.wyzxsx.com推薦閱讀:
※牛肉剛到中國就翻臉了 中美「蜜月期」究竟是否已經結束
※扒一扒古裝劇中美女沐浴照,你覺得哪個最美?
※中美篇--這一篇文章讓崇美派膽戰心驚!
※中美經貿關係報告(摘要)
※中美女性對待男人的10大不同:堪稱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