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 | 頭髮飄逸的川普帶給華盛頓怎樣的清風?
唐納德·川普到共和黨的第二次總統候選人辯論,唐納德·川普已經在共和黨初選中領跑了有一個多月了。川普能夠在如此之長的時間,在如此猛烈的攻擊下屹立不倒,甚至能擴大戰果,已經遠遠超過了大部分政治圈內人的估計,也讓共和黨開始正視「川普現象」。雖然說到目前為此共和黨方面對川普的攪局甚是不滿,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川普的出現也有他正面的意義。激活選民最直接的意義,就是川普帶出了大量選民,畢竟他坐擁25%-30%的支持率。有人說,這些選民可能不是嚴肅選民,他們或許只是因為川普的名人效應而出來湊熱鬧的。但既使如此,川普的持續走紅也說明存在相當一批過去對政治較冷漠的選民其實是可以被激活的。而歷史上,每當有政黨能帶出一批新的選民,讓他們進入到政治生活中來的時候,美國政局就會出現一次大改組,甚至可能在接下來的十年乃至數十年里,統治美國政壇的走向。比如1932年的羅斯福帶出的藍領選民和1980年的里根帶出的福音派選民,分別引領了新政時代和保守派時代的到來。如果「川普現象」的確預示著共和黨還有沒挖掘出的選民可以爭取,那共和黨肯定不想錯過這些人。但也有人認為支持川普的其實只是傳統選民,並非剛被「激活」的新勢力。但即使如此,這些對現有政治體系不滿的傳統選民何以會雲集在川普的身邊,並讓川普保持如此之高的民調,也說明川普確有不同於其他候選人的方式來贏得這部分選民的支持。而這一秘方到底是什麼,只能通過對「川普現象」進行認真研究,方能知道一二。到目前為此,共和黨陣營各派對「川普現象」的研究,可以說在三個方面上算是有了一些共識。特殊基本盤首先在支持者構成上,川普和過去的大選「黑馬」們相比非常不一樣。縱觀美國大選歷史,競選時出現一匹黑馬突然搶走大量選民的現象其實並不稀奇。比如2008年的奧巴馬,就是成色實足的黑馬。而本次大選中民主黨的桑德斯,也是一匹黑馬。但是這些「黑馬」僅僅是對於其競選對手而言的「黑馬」,屬於傳統的「黑馬」。換句話說,他們的核心支核者比較清晰,搶奪的是被黨內主流忽視但卻很有能量的選民群體。像奧巴馬和桑德斯都是屬於民主黨里偏左的自由派,搶走的也是這些選民,並進而分別挑戰代表黨內中間派勢力的希拉里。這樣的黑馬可以說是從政治光譜兩側往中間進攻的黑馬。其實廣義來說,之前擯棄黨內左傾路線迎合中間派選民的柯林頓,以及淡化意識形態色彩走無黨派路線的艾森豪威爾本質上也能算是黑馬,不過他們的策略是從中間到兩邊的路徑。總而言之,在過去幾輪大選里,因為候選人及其吸引的選民基本上都可以按照從自由派到保守派的政治理念光譜一字排開,所以很少有候選人可以一上來吃遍本黨光譜下的所有選民團體。但是川普不一樣。川普吸引的共和黨選民,在最保守的茶黨,傳統的建制派共和黨,以及偏共和黨的獨立選民中,都佔有差不多的比例。也就是說,川普的政治光譜,和現在的政治坐標系,幾乎是垂直的。這也是一開始讓共和黨的民調員們有點發矇的地方,這種通吃型候選人的出現讓大家猝不及防。不過到八月底的時候,通過分析民調參與者的構成和走勢,以及川普的競選活動被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觀察,川普的支持者就變得清晰一些。其中最明顯的,一個是學歷,一個是性別,一個是種族。學歷上,教育程度越低,支持川普的人越多。而性別上,女性對川普的反感程度明顯要高。而種族上,西裔對川普的反感度遠大於白人。換句話說,低收入白人男性更可能成為川普的核心選民。這樣,川普的政治陣營就比剛參選的時候清晰了許多。那就是川普喚起了長久未見的民粹主義。共和黨選民中,有很多是低學歷低收入的白人。這些人的政治理念,看上去有些矛盾。比如說南方州雖然是共和黨基本盤,但因為民眾收入偏低,在聯邦福利的轉移支付上卻長期位列榜首;因為他們基督教信仰強烈,因此更主張政府打破政教分離的界限,希望在公立學校進行禱告,在州議會外放置《十誡》碑文,政府撥款扶持宗教組織和活動等等。依賴聯邦福利,以及希望政府干預宗教等私人事務本質上都是他們所反對的「大政府」該乾的事情,這些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民權運動之前也的確是支持大政府的民主黨的基本盤之一,代表北方精英的羅斯福和肯尼迪都需要拉攏來自南方保守勢力的杜魯門和約翰遜來贏得這部分選民。可隨著民權運動造成的民主黨南北分裂,保守派民主黨選民紛紛改投共和黨麾下,並在1968年大選被尼克松的南方戰略一網打盡。逐漸的,共和黨保守派選民就出現了現在這種「政策上要求大政府,選舉時卻對此投反對票」的現象。這種現實和理念上存在嚴重矛盾的困境在經濟危機中最易反映出來,但表現方式卻是排外主義,把自己的問題歸咎於外部原因,比如認為大企業把工作外包,外來移民搶走自己工作等等。而川普提出的向富人徵稅等主張,也呼應了這種民粹思想。雖然這一主張和民主党參選人希拉里桑德斯如出一轍,並非是傳統的共和黨主張,卻對這批選民有相當的吸引力。而茶黨的很多主張,如奧巴馬是外國人和穆斯林,也得到了川普的呼應。早在2012年川普就在電視上屢屢拿奧巴馬的出生地說事,最後逼得奧巴馬公開自己的出生公證闢謠。最近川普更是在一次選民互動中對某選民指控奧巴馬是外國穆斯林的說法頻頻點頭,結果被白宮新聞官乃至本黨競爭對手傑布·布希狠批。但川普的這些舉動恰恰吸引了茶黨的選民。而民粹主義另一大問題就是這種不滿很容易以種族主義形式爆發出來,而在美國這樣一個移民國家,種族主義和排外主義往往是互相交織的。川普在參選當天就直呼西語裔是墨西哥政府派來的強姦犯和殺人犯,後來更屢屢拿西語裔作為靶子攻擊,甚至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強行驅逐某西語裔著名記者。可這些做法不僅沒有傷害他的選情,反而帶出了更多支持者。在川普宣布參選不久,美國最著名的新納粹網站DailyStormer就公開支持他,並聲稱雖然他們不認為川普是白人至上的「民族主義者」,他們認為川普表達了他們的理念,並罕見地公開號召白人支持川普。加上前面提及的未就反穆斯林情緒表態的事件,川普可以說是把美國移民,種族和宗教的民粹勢力全面激活。被激活的這些選民,按川普的話來說,可謂非常有激情,波士頓前不久就有兩個川普支持者攻擊了一個無家可歸的移民。隨著各種政治不正確的言論和行為被川普在日常的政治交流中得到正當化和常態化,相信這樣對立情緒會日漸高漲,類似的衝突也會越來越多。不管川普能否處理好此事,共和黨都會意識到,自己必須要考慮這部分選民的情緒了。但是這些相對極端的選民在現在的選民中應該不會超過一成,所以川普能獲得這麼高的支持當然還另有原因。超凡魅力很大程度上,候選人贏得選民,是靠三種東西:一是黨派屬性,二個是政策主張,三是個人魅力。在大選中,即使是同屬一個黨,不同派系的選民關注的議題也各不相同,每個人支持的主張也相差很遠。而要把這些選民統一在一個陣營下戰勝對手,用一套政策主張是不可能的。這時候只能是說一套做一套,用政策主張贏得最需要用理性說服的選民,而用黨性或魅力這種感性力量去贏取剩下的選民。在過去幾輪大選中,共和黨的候選人都缺乏煽動性的個人魅力,連續兩個溫和派候選人都更多的是依靠黨派屬性去發動那些難以用理性撼動的人。反觀民主黨,成功當選的柯林頓和奧巴馬都是靠個人魅力彌補了個人能力和施政不佳等硬傷。而川普就是那個人,他用自身的表現告訴共和黨:只要個人魅人出眾,各種問題「那都不是事」。那個人魅力到底是什麼呢?結合到目前為止另兩位共和黨內風頭正勁的局外人,本·卡爾森和卡莉·菲奧莉娜,這個吸引選民的魅力就是他們身上的真實性(authenticity)。說白了,就是共和黨民眾被傳統政治家說一套做一套的路子給糊弄多了,產生了強烈的反建制情緒。當初他們支持小布希,結果他不僅打仗打得外債累累,對內也是大搞《有教無類教育法》等在他們看來「干涉州權」的政策,或者構建國土安全部這樣一到卡特里娜颶風就原形畢露的大政府,臨到任期末還上電視說「為了保護市場經濟必須巨資救市」這樣在茶黨民眾看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大政府忽悠」。加上奧巴馬八年各種在共和黨保守派看來「倒行逆施」的做法,他們對於政客可以說厭倦透了。他們想看到的是那種說話直來直去,看上去不藏著掖著的,敢於和政治正確對著乾的政壇素人,去給華盛頓刮一股清新勁風。在競選早期,因為大家對於候選人名字都不了解,對每個候選人政策上差異也不甚了了,個人魅力的作用就尤其明顯。因為相當多的選民是先對候選人有了好的第一印象之後才會去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政策,然後再結合候選人的新近言論對其進行考量,並由此改進印象,很少有人能綜合考慮各種具體的政策細節。沒搞懂這個規則而被坑了的候選人里,威斯康星州的州長斯科特·沃克就是其中一個。他本來是打著保守牌去爭取中間派,做的是從中間突破、再等右派們基於黨性不得已跟上的主意。但他第一次辯論後反響不佳,就轉而開始向川普學習,追逐川普的議題,開始反對建制派,走討好右派、等提名後再向中間靠攏的新路子。但其實議題在黨內初選早期並不重要,可沃克這種出爾反爾的變化卻被選民認為是政客作派。要說前後不一致,川普也做得多了,傑布·布希等人更是連篇累牘地指責他過去支持民主党參議員舒默,眾議員佩洛熙和希拉里的「黑歷史」。但是他在第一次辯論的時候坦然承認,結果這罵聲對他毫髮無傷,辯論後還博得「坦率」的美名。說白了,也是因為立場不重要。只要建立了一個好的個人形象,給自己臉上塗上足夠的特氟龍,很多批評根本沾不上去。當然了,川普比起其他候選人來,受到的攻擊也多得多。但是光靠一層特氟龍,也是不夠的。所以川普還有新招。操縱媒體這川普給共和黨上得第三課,就是他利用媒體的能力。媒體對於政治家是很重要的。因為美國的媒體是獨立的,不是你想請人家就願意來。但正因為是記者自己找上來的,不像打廣告那樣花自己的錢,可以說是最廉價,也最有說服力的廣告。其實很多候選人,如前紐約州州長帕塔基,競選肯定無望,但卻不願退出,有人分析其原因就是可以藉此參加各種新聞採訪,免費獲得許多宣傳。像川普參選,一開始可能也是有一定程度的玩票心態,通過參選為自己的商業帝國做廣告。而因為政治在美國人生活中的地位並不高,大多數媒體出於盈利的考慮,並不會把每天發生的選舉活動當作重點,尤其是同時有二十多個候選人遍布全國各地參加活動的時候。媒體追求的,是戲劇性的衝突。所以對於不太有名的政客,想要獲得新聞報道並不容易。因此如何吸引媒體,是每一個候選人必修的功課。2008年麥凱恩失敗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他遠不如奧巴馬那樣擁有媒體的支持。但川普與眾不同的是,他本來就是娛樂紅人,所以很自然能吸引到大量的報道。加上在媒體摸爬滾打這麼多年,他就算是免費廣告也做得比別人都好。但是讓共和黨人無法理解的是,針對川普的報道雖然是免費的,但大部分都是負面新聞,可川普似乎卻在負面攻擊中遊刃有餘,好幾次被預言「完蛋」都挺了過來。在一般人看來,媒體雖然有公信力,但因為候選人無法完全控制媒體,所以和媒體打交道對某些政客來說特別難。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防火防盜防媒體」的希拉里,上節目表情僵硬,選民互動給媒體拉紅線,當個國務卿也要用私人郵箱的部分原因就是不想日後媒體在她的電郵裡面扒糞。而川普怎麼做呢?川普的厲害之處,在於他雖然不能控制媒體如何說,卻能控制媒體的話題,而這也是媒體的一個讓普通人常忽視的地方。因為雖說政治家無法控制獨立媒體,但其實媒體也無法保證讓讀者相信它所說的,因此媒體的公信力其實是被誇大了的。但是因為媒體控制了民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它們就能很大程度上控制熱門議題,並決定選民思考的對象。而且隨著社交媒體的發達,川普通過在推特和instagram上的活躍,也讓他有了更多掌控話題的能力。換言之,如果美國的主要媒體天天報道川普,民眾自然就天天惦記著川普。而因為媒體公信力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所以川普的負面消息在民眾接受的過程中也是打了折扣的,結果不那麼負面的川普就基本佔據了民眾的腦海。如果川普日後選情告急,打出被「媒體迫害」這一殺手鐧還能起到穩定局勢的自救功效。本來川普的政治嗅覺就足夠靈敏,能在第一時間針對對手弱點發飆,用犀利的攻擊吸引媒體關注。麥凱恩說他「吸引瘋子」,他就批評越戰戰俘出身的麥凱恩「不是英雄」;另一位候選人南卡參議員格雷厄姆罵他「混蛋」,他就直接在電視上把格雷厄姆的電話號碼全國直播;傑布·布希批評他的移民政策,他則直接攻擊傑布娶了一個墨西哥裔的妻子......川普又通過媒體對他的額外照顧,能夠很靈活地迅速反轉話題,把討論焦點轉移到對他有利,或至少無害的話題上。比如辯論結束,川普發現表現不如預期,就開始顧左右而言他,誘導媒體討論諸如會場空調不好這樣的事情。而那些跟風川普、和川普對攻的候選人,很大程度上就沒有意識到川普的勝負手所在。沒錯,攻擊川普的話題的確可以因為川普的熱度而提升自己被媒體報道的機會,但是這個議題的選擇,卻是掌握在川普手裡的,所以其他候選人反而可能會失去了展現自己更需要向選民展現的其他方面,不僅被川普牽著鼻子走,還順帶進一步炒熱了川普,成了「川普熱」的新燃料。這個就是豈今為止,川普給共和黨上的三節大選課。
推薦閱讀:
※奧巴馬今日開啟告別白宮之旅 華盛頓交接攻訐不斷
※華盛頓合作定律——明確任務:避免三個和尚的尷尬
※保護奴隸制的李將軍雕像被推倒,大奴隸主華盛頓的呢
※華盛頓觀察 中國:億萬富豪的新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