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天下庸人以惰敗,古今人才以傲敗,打脫牙齒和血吞!
寫曾國藩其實是件很難的事情,因為稍有不慎總會有種是在說教、賣雞湯的感覺。《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這本書的難得,不在於他的完美,而在於他的完整。把一個完完整整的曾國藩通過家書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終於能讓我們對這位被毛澤東、蔣介石、粱啟超都稱為「完人」的晚清第一名臣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
曾國藩像
作為一個個體生命,他以病弱之軀在短短的六十年里,做了如許多的事情,留下如許多的思考,他的超常精力從何而來?
作為一個頭領,他白手起家創建一支體制外的團隊,在千難萬險中將這支團隊帶到成功的彼岸,此中的本事究竟有哪些?
作為一個父兄,一生給子弟寫信數以千計,即便在軍情險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之際,仍對子弟不忘殷殷關注、諄諄教誨。他的這種非同尋常的愛心源於何處?
作為一個國家的高級官員,在舉世昏昏不明津渡的時候,他能提出向西方學習徐圖自強的構想,並在權力所及的範圍內加以實施,他的這種識見從何產生?
正如作者唐浩明先生所說「今日之年輕人,若無心做大事則罷,若有心做一番實實在在的事業,則千萬不要視修身為迂腐空疏,應從曾氏成功的人生過程中,看到此種功夫的實際作用。」
人生大體都會有兩個部分,失意和如意,不幸的人前者多些,幸運的人後者多些。曾氏則剛好是對半分。
他仕途並非一帆風順,會試考了三次才中,之後三年在翰林院未得重用;圍摷太平天國屢戰屢敗,幾欲投江自盡;天津教案,舉國非議,眾人責難,就連自己也覺得「內疚神明,外慚清議」。
人失意有兩種,一種是默默無聞,不為人重視。另外一種失意則是碰壁失敗,受人誣衊。而他恰恰都經歷了。
天下庸人以惰致敗。當默默無聞,壯志難酬的時候,最害怕的就是急和懶。
在翰林院的時候他鑽研學問,寫得一手好文章,既磨礪心性,也飽受稱讚,歷任各部時,敢於直言,上奏《議汰兵疏》、《平銀價疏》等文章,針貶時事,贏得名聲;這些都為他最終摷滅太平天國積累了才幹和人氣。
"當今世風日趨浮躁,人皆急功近利,恨不得一日之間便發大財、居高位、享盛名,不願意去做長時期的累積功夫,尤其不願意去從事道德心靈方面的修鍊,認為那些都是虛的假的。其實一百六十多年前的世風也不見得比今天醇厚得很多,這可以從當時人寫的書里看得出。但是,就在那個時候,也有一些人,他們既志存高遠,又腳踏實地,修身務本,儲才養望,在天時未到之前,努力準備著,一旦機會來臨便能很快把握住,捷足先登。"
古今人才以傲致敗。當屢受挫折,有苦難言的時候最難做到的就是不喪。在曾國藩寫給九弟的信中有這樣一段還是很值得學習的:
「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來信每怪運氣不好,便不似好漢聲口。惟有一字不說,咬定牙根,徐圖自強而已。」
「打脫牙」意味著失敗了;「和血吞」則是不在人前示弱,將仇恨埋在心裡,下次再來較量。這的確是硬漢子所為。
前蘇聯有部電影叫做《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其實豈止是莫斯科,全世界都如此!凡有人群之所,凡處競爭之地,也不相信眼淚,如官場,如戰場,如商場,如考場,即便是最繾綣最軟性的情場,也不相信眼淚,它們都相信實力!
哪怕是「運氣不好」這樣的話都不應該說。若有這樣的思想,便會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借口,便是在換取他人的廉價的同情。這是軟弱無能的表現,是沒有出息的。有出息的強者就是曾氏所說的:「一字不說,咬定牙根,徐圖自強。」
正如唐浩明先生在書中所說:強者不是事事都強,時時都強,他必定有遭受挫折的時候,有失意的經歷。古往今來,人們大多在來時看到誰是強者。其實真正的強弱早在如何面對挫折和失意時便已見分曉了。願「打脫牙和血吞」這句最形象的最直白的湖南俚語,成為一切立志奮鬥者的座右銘!
寫到這,可能有些雞湯味,但當時看到原文的時候確實深受感動。曾國藩總說自己最欣賞崇拜他祖父星崗公的強勢豪爽,可伴其一生,是刻在骨子裡那來自父親的隱忍謹慎與小心翼翼,還有他身上那始終揮之不去的牛皮癬。
天下庸人以惰致敗,古今人才以傲致敗。他從頭到尾都像是一個認真的小學生,認真地做筆記,認真地去做每一道題目,認真地完成每一場考試,好不容易考好了,又怕人品用光了,下次考不好;一旦沒考好,被家長罵了,被同學笑話了,又只能默默忍受住,把所有的開心和不開心都寫進自己的家書裡面。
就像奇葩說決賽上肖霄說的那句:「任何被社會玩弄的人,都假裝玩世不恭。」而他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裝逼地說「無所謂」。他只會「打脫牙和血吞」,繼續前進。
如其所說「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事。」,與君共勉。
推薦閱讀:
※七政四餘傳習錄之曾國藩
※真實的曾國藩:30歲之前是庸人,30歲之後是聖人
※0005 ·自我救贖的日課
※曾國藩五年內成為正二品大官,靠的只有一點:跟對人!
※曾國藩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