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佛教界流行做超度祈福等經懺佛事,其利弊是什麼?(附佛祖對末法時代經懺佛事流行的開示)力...
06-17
當前佛教界流行做超度祈福等經懺佛事,其利弊是什麼?(附佛祖對末法時代經懺佛事流行的開示)力薦
推薦閱讀:
2013-02-03 14:03:34|分類: 如何超度,皈依和 |標籤:經懺佛事末法時代宣揚正法經懺佛事收費經懺佛事的利弊 |字型大小訂閱
本文網址:陽光師姐的清凈之疆http://yangguangshijiebok.blog.163.com/blog/static/20840707720131312613859/作者:常靜以經懺佛事來作為超度亡者或祈福延壽的方式,在佛陀時代並沒有形成。佛法傳入中國以後,至梁武帝時代,經懺便逐漸產生併流行開來。相傳武帝皇后郗氏因生前生性好忌,死後墮為蟒蛇身,一日在宮中出現請求武帝為其超度。武帝即向寶志禪師尋求解救辦法,寶志禪師因而制定《梁皇寶懺》,並舉辦法會,最後救度郗氏脫離畜生道而轉為天人。這是很明顯的經懺起源的標誌,後來逐漸出現了一些專門的唱念儀式,並且皆是十分細緻和隆重的,懺儀也愈來愈多,如 《梁皇寶懺》、 《慈悲三昧水懺》、 《華嚴懺》、 《大悲懺》、 《凈土懺》等。可謂百花齊放,熱鬧非常。 經懺是由歷代高僧大德所編集而成,以聖典為依據,經懺佛事的目的是為了超度亡靈,令亡者離苦得樂、在世者消災免難。經懺佛事形成初期,從事經懺佛事的出家人,都是有所修證,做經懺佛事時心無雜念,從而能夠達到超度祈福的效果,因而那時的經懺佛事受到施主的普遍歡迎。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懺佛事從最初的以超度為目的,逐漸演變成以盈利為目的商業化活動,引起了廣大信徒的不滿。以下就簡單談談經懺佛事的利益及所存在的弊端。 一、經懺佛事的利益 經懺佛事都是由祖師大德根據經文內容所創立的。從誦經禮懺,到「水陸道場」的出現而集其大成。誦經、禮懺、做水陸道場都是集聚功德的好事;若為祈求世界和平以及息災免難而舉行盛大的法會,其功德更不可思議;即使是為了一時、一地、一家善願的祈求而作誦經禮懺的修持法會也具有殊勝的利益。 祖師大德創立經懺佛事的本意,是主要用於自修精進,而不是用來超度亡靈。中國的大德們廣修經懺佛事,也是基於自利利他的慈悲情懷,希望以此利益法界的所有眾生、一切有情,令得解脫。所以,超度法會的對象,不只是亡者,更是現世活著的人。因此,印/頃導師在《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一文中指出, 「為亡者念經禮懺時,要看作自己做功德才能生效。」 《地藏經》中也說: 「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亡者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也就是說,若由活著的人超度亡者,亡者僅得到其中七分之一的功德,其餘的六分功德,仍是由做佛事的人所得。 亡者究竟能得多大利益,完全看生者自利有多大。誦經的人如果在誦經的時候入經中的境界,其誦經拜懺就有很大利益。古大德教我們讀經的時候要隨文入觀。隨文入觀,不是一面看經一面打妄想,也不是一面讀經,一面想這段經文是什麼意思,這樣做自他都得不到利益,還不如老老實實念誦。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就有功德。這功德是清凈心,你修清凈心,不僅自己得利益,而且亡者也會受到超度。另外,還要能入觀,觀是不用心意識,用心意識是思想,不是觀;不用心意識而契入這個境界,這是觀,這是從定裡面開慧。讀一部經,經上的境界變成自己的境界,自他不二,生佛一如。入這個境界,亡者就能得到最殊勝的功德利益。 舉行經懺佛事進行超度有許多功德和感應,這在許多經典中都有記載,根據《佛說盂蘭盆經》中記載,目犍連為救度墮於餓鬼道的母親求助於佛陀,佛陀開示他要在七月十五日僧眾結夏安居「佛歡喜日」當天,布施、供養僧眾。而此功德可以使得在地獄道的母親得以度脫惡道,更可救濟其它地獄道眾生。在《地藏經》中,講述地藏菩薩在過去生中曾為孝女光目女和婆羅門女,他為救度已墮惡道的母親,而做種種的功德,恭敬供養,以誠孝的力量,救拔母親離地獄苦。因此,除了過世的父母,我們亦可在法會中,為過去生累劫有緣的怨親眷屬超度,這也是一種孝親的表現。 其實,佛教經懺的原理,在於懺悔及發願。 《地藏經》說: 「……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或累劫以來,有意無意之中都可能對人造成傷害,須在佛菩薩面前懺悔,讓自己身口意的行為清凈,發願不再犯過,對於以往造的惡業,一定會負責任,請佛菩薩證明。而施行誦經、拜懺、布施、供養,對淪於鬼神道中的宿世怨親債主,用佛法開導,使之心開意解,脫離苦趣。當宿世的怨親,超生離苦之後,心頭的怨恨消除了,便不再以怨報怨了。這就使過世者得到了誦經拜懺的最大利益。 總之,我們應當保持恭敬莊嚴的心念,讓參加超度法會成為修行的一個法門;用意願提升自己的心念,感動眾生一起來修行;用誠摯的心,為累世造的惡業懺悔;用感恩的心,為逝去的親人祝福。 二、經懺佛事的弊端 經懺佛事原本是超度亡魂,度化眾生的一種方式。各種懺法、水陸法會、玉蘭盆會等經懺佛事,既要誦經,還要持咒,更要有莊嚴如法的儀式,所謂嚴道場、凈三界、讚歎申誠、懺悔觀行種種,本來是為了履行大乘佛教慈悲精神而產生的,本是一件好事,但自明清以來,經懺佛事逐漸具有了商業化的傾向,以至於許多出家人為了利益驅使,每天忙於應酬經懺佛事,忽略了自身的修學。誦經拜懺之人,僅憑功利心來舉行經懺佛事,在做佛事過程中他們妄念紛飛,這樣就達不到超度和祈福的效果,不僅亡者得不到超度的利益,反而還會給做經懺者本人造下惡業。 對於經懺佛事,近代以來,許多高僧大德都是持反對態度的。明代著名高僧憨山大師,年輕時曾經有一段時間專門從事經懺佛事活動。有一天,憨山大師在放焰口回寺途中,驚醒路邊一戶睡夢中的老人,這時憨山大師聽到從室中傳出夫妻的對話,說: 「半夜三更走路的,不是賊骨頭,就是經懺鬼!」憨山大師聽到他們的談話,深感慚愧,他從此發願「寧在蒲團靜坐死,不做人間應赴僧。」 聖嚴法師出家之後,曾在上海等地寺院趕經懺多年,他對經懺佛事的弊端深有體會,他曾向信徒談起當年自己趕經懺的情況。他說,他們每天都忙於趕場子,聖嚴法師由於年紀小,只是跟隨他們一起幫忙收拾一些法器。他們晚上做佛事常常要到深夜,曾經幾次,聖嚴法師在做佛事時因打盹竟從座位上栽了下來,齋主看到後深表同情和愛憐,勸那些做佛事的人讓聖嚴法師早點休息。那些做佛事的人只是隨意應酬佛事,並不是嚴格按照經懺佛事的規程來操作。 聖嚴法師對那一段趕經懺的日子深惡痛絕。他認為,經懺佛事本身並無不好,如果以賺錢為目的趕經懺佛事,對人的毒害實在太大了。 出家人如果不把經懺佛事作為超拔眾苦、弘法度眾的方式,而是作為謀取資材的行為方式,經懺佛事的薦亡作用就不復存在,反而還增加了僧人造作惡業的機會。憨山大師和聖嚴法師的例證都是在提醒修行者,出家修行是為了生脫死,而了生脫死的最方便的修行方式是提起正念,精進用功。不能以經懺佛事為業,這樣反而會使自己因造作惡業而墮落。 忙於趕經懺的結果,使人的信仰淡化了,享樂主義的成分增加了。有一部分人進入寺院,剃髮染衣作了比丘,已不再以學佛和修心為主,而是在拚命地做經懺,因為做經懺有不可估量的經濟收入。並且這種人越來越多,組成了浩浩蕩蕩的經懺隊伍,走南闖北。用悅耳的嗓音和莊嚴的打扮,賺取信徒的供養。正因為這樣,也給了一些好吃懶做之人和騙子以可乘之機。敗壞了佛教的聲譽,侵蝕著佛教的肌體。 不僅做經懺的人越來越多,而且也有一些寺院正變成經懺道場。隆盈法師在《略談經懺》一文中指出, 「時至今日,許多曾經久享盛欲的名山古剎,已不再是修行辦道的場所,而是經懺佛事的重鎮,而這股經懺風仍在不停地由南向北侵襲。」言語之中,流露出對佛教前途的擔憂。 我並不反對經懺的存在。既然這也是大乘教法的一部分,更何況滿眾生願、 為生者消災祈福、為亡人修福超度,也是如來弟子應盡的義務。而信士們為表誠心給出家人一些供養也算不了什麼。但是,我們不要把這當作學佛的主題,也不要把經懺當成僧人的專項事務。僧人應該以精研經教、嚴持戒律、勤修禪定、勸化人心為主要任務,做經懺應該是附帶的,更不要為了金錢而全力撲在經懺上,這豈不要為如來所呵責、為賢聖所呵斥,喪失了自己寶貴的慧命,無常到來,時,後悔也晚了。附錄:釋迦牟尼佛針對阿難的七個夢境對阿難開示末法時代佛教的狀況共七條,以下是第五條:第五,你夢見繁茂的旃檀大樹,有很多山豬爬掘樹根,這是說佛陀涅槃以後,未來比丘,不發心宣揚佛陀正法,只顧為自己的生活打算,販賣如來,以經懺佛事為生。閱讀全部七條,請點擊: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4f6410102e88o.html本文轉自寒山寺網:http://www.hanshansi.org/download/zx/200704/200704f016.htm推薦閱讀:
※從《華嚴經》<入法界品>一探佛教之「遊行」義
※跪拜豬最後仍被主人宰殺,是否能證明佛教無法保佑眾生?
※學佛的真相(十)佛和我們能脫離因果嗎?
※《中國佛教人物》弘忍 | 佛經
※熵增定理是不是表示修仙永生或者成佛永恆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轉生永遠不可能實現意識百分百完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