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守節而死,忠烈千秋:北宋大將楊業

守節而死,忠烈千秋:北宋大將楊業在毛澤東眼裡,楊業是戰鬥而死的。雖說楊業不是死在兵刀相戈的戰場,然而楊業卻是在被俘後不肯投降,絕食而死的。在絕食中的楊業,依舊保持著那種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依舊在用生命與契丹人抗爭。他仍然是個戰將,不屈不撓的戰將,因而,毛澤東說楊業是戰死的。【楊業小傳】楊業,北宋太原人。父親楊信,曾任北漢麟州刺史。楊業自幼卓爾不群,愛打抱不平,騎馬射箭,喜歡打獵,所獲獵物往往比常人要多。曾經對他的朋友們說:「我以後成為大將,指揮千軍萬馬,也就像用鷹犬追趕野雞、兔子一樣。」二十歲時到劉崇手下,擔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善戰著稱。多次被提拔,官至建友軍節度使,戰功顯赫,所到之處,無不克敵致勝,全國上下都稱他為「楊無敵」。宋太宗北征太原,久聞他的大名,曾經懸賞捉拿他。不久,太原孤城危在旦夕,楊業規勸他的主人劉繼元出降,以保全人民和財產。劉繼元投降,皇帝派人召見楊業,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右領軍衛大將軍。宋軍回師,又任命他為鄭州刺史。皇帝考慮到楊業熟知邊疆之事,就又任命他為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皇帝把金銀珠寶密封在口袋,賞賜給他。這時契丹軍隊進入雁門,楊業率數千騎兵從丁陘出發,經小路進至雁門北口,迂迴到敵軍南邊,然後從背後發起攻擊,契丹軍隊大敗。因功升任雲州觀察使,同時兼任鄭州和代州的職務。從這以後,楊業使契丹人無不聞風喪膽。許多戍守邊疆的主將嫉妒,有人秘密上奏指責和攻擊他。皇帝看到這些奏章後全不過問,一概封好交給楊業。雍熙三年,寧軍大舉北伐,以忠武軍節度使潘仁美擔任雲、應路行營都部署,命令楊業擔任他的副手。任命西上閣門使、蔚州刺史王侁,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為監軍。幾路部隊連續攻克了雲、應、寰、朔四州,部隊進駐桑乾河。不久曹彬所部失利,各路人馬班師,潘仁美等人返回代州。沒過多久,皇帝下詔把四州的老百姓遷移到內地,命令潘仁美等人率各自部隊護送他們。這時,契丹國母蕭氏,與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隱率領十餘萬人馬再次攻陷寰州。楊業對潘仁美等人說:「現在遼兵非常強盛,不可同他們交戰爭鋒。朝廷只命令我們爭取數州的人民,我們只要率領部隊趕到大石路,事先派人秘密告訴雲州、朔州的守將,等大部隊離開代州那天,讓雲州的老百姓首先出城,我軍進抵應州,契丹人一定來攔擊,立即命令朔州百姓出城,直接進入石碣谷。再派身強力壯的弓箭手一千人排列在谷口,以騎兵在中路支援,這樣一來,三州人民,才能保證安全,萬無一失。」王侁打斷了他的議論,說:「統率數萬精兵卻畏敵懦弱到如此地步!只管揮師奔赴雁門北川中間,擊鼓進軍!」劉文裕也贊成這個主張。楊業說:「不行,這是必定失敗的陣勢。」王侁說:「您向來號稱無敵,現在見到敵人卻避敵觀望不前,難道是懷有異心嗎?」楊業說:「我並不是貪生怕死,只是現在形勢不利於我,白白地讓士兵傷亡而立不了功,現在您責備我貪生怕死,我願為諸位一馬當先!」臨行時,楊業流著淚對潘仁美說道:「這次行動一定會失敗。我本是太原一降將,理當受死,然而皇上沒有殺我,寵信任命我為地方長官,授予我兵權。我並非是縱容敵人而不敢出擊,只是想等待有利時機,立下戰功以報答國家的恩遇。眼下諸位譴責我逃避敵軍兵鋒,我理應首先死於敵手。」於是指著陳家谷口說:「各位在這裡布置好步兵和強弩,設左右兩翼以互為支援,等待我轉戰到此地,立即用步兵夾擊敵人救我,不然的話,我部人馬就沒有一個人能夠生還啦。」潘仁美立刻與王侁率領部下在谷口擺好了陣勢。自寅時至巳時,王侁叫人登上托邏台觀望,以為是契丹軍隊敗退,想爭楊業的功勞,便馬上率所部兵馬離開了谷口。潘仁美製止不住,就順著灰河朝西南方向走了二十里,一會兒得知楊業兵敗,立即率部隊退去。楊業奮力廝殺,從中午到晚上,果然來到谷口。只見谷口沒有宋軍一兵一卒,即刻拍著胸口放聲大哭。再次率領帳下戰士奮戰,身上受了幾十處傷,士兵們傷亡殆盡,楊業還親手殺死了數十百名遼兵。戰馬受了重傷不能前進,於是被契丹兵俘獲。他的兒子楊延玉也戰死了。楊業高聲長嘆道:「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本來想蕩平賊寇捍衛邊疆來報答,不料卻被奸臣所逼迫,以至於皇帝的軍隊遭受失敗,還有什麼臉再活下去呢?」於是絕食,三天以後死去。皇帝得到楊業死訊,十分痛惜。不久下詔說:「手持武器來保衛江山,聽到戰鼓聲聲就會思念將帥。盡了最大力量戰死於敵陣,樹立的名節超越了同代。如果不加以追念和尊崇,怎麼能夠表彰正義和剛烈!已故云州觀察使楊業忠誠堅定如金石,英勇氣概盪風雲。自從投身軍旅,立下了無數的戰功。正當率領勇猛的軍隊,效力於國家邊陲之時,而各位主帥卻破壞約期,按兵不動,見死不救。獨自率領孤軍奮戰,堅定果斷,明知必死卻義無返顧。即使要求古代的人,還有誰能超過他?這次將用特殊且隆重的典禮,以表彰他的遺忠。假若英魂有靈,應當知道我深刻的敬意。可以追贈他為太尉、大同軍節度,賞賜給他家人布帛一千匹、粟一千石。大將軍潘仁美官降三級;監軍王侁,除去名籍,錄屬金州;劉文裕除去名籍,隸屬登州。」楊業不懂詩書之學,忠正不阿,威武勇猛,足智多謀。精通兵法,能與士兵同甘共苦。代北一帶苦於寒冷,許多人穿用毛織品,楊業隻身披一層棉絮,坐在露天里處理軍務,身旁也不設火取暖,他的侍者全都凍僵了倒在地上,然而楊業卻安詳如常,臉無寒色。為政廉明,統率部下注重施以恩惠。所以士兵們都樂於為他效力。朔州兵敗之時,部下還剩一百餘人。楊業對他們說:「你們各自有父母妻兒,同我一起戰死沒有什麼益處,你們可以趕快走,日後報效天子。」大家都感動得哭泣不肯離去。淄州刺史王貴,殺敵數十人,箭用盡後戰死。其餘的人也都死了,沒有一個人活著回來。聽到這些事迹的人無不痛哭流涕。楊業雖已死去,朝廷任命他兒子供奉官楊延朗擔任崇儀副使、殿直楊延浦、楊延訓一起被授予供奉官,楊延環、楊延貴、楊延彬同時被任命為殿直。【毛澤東評點】楊業戰死。——毛澤東讀脫脫等著《宋史》卷五《太宗本紀》(二)第2-5頁批語。【鑒賞】《宋史》卷五《太宗本紀》(二)在說到楊業時寫道:「會契丹十萬眾復陷寰州,楊業護送遷民遇之,苦戰力盡,為所禽,守節而死。」毛澤東在楊業「守節而死」的天頭上,批下了「楊業戰死」四個字。楊業原是北漢有名的將領,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r79年)消滅北漢時,歸順北宋,楊業在北漢時原名為劉繼業,宋太宗見他解甲投誠,非常高興,即讓他取消北漢的賜姓,恢復楊姓,單名業,給予厚賞,並讓他繼續領兵屯守邊境。楊業入宋後,成了抗遼的名將。楊業自歸附宋朝後,一直帶兵馳騁在河東的抗遼戰場上。自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3月出奇兵以數百騎擊潰遼10萬大軍後,契丹人都畏懼楊業的威名,每當同宋軍作戰時,只要一看到楊業的旗號,就悄然引兵退走。楊業因為英勇善戰,屢立戰功,而獲得了「楊無敵」的稱號。但「槍打出頭鳥」,楊業的戰功遭到了其他宋將的妒忌。宋太宗在雍照三年(公元986年)派出的三路攻擊遼幽州的大將,因為曹彬所率的宋軍主力遭到慘敗,其他兩路宋軍也被迫後撤。楊業當時是潘仁美的副將,倆人統率西路宋軍。就在西路宋軍後撤的途中,發生了楊業被陷害,兵敗被俘身死的事件。楊業與潘仁美奉命撤退,並把雲、應、朔、寰四州吏民遷到宋境。宋軍撤退中,遼將耶律斜軫率兵追擊,連敗宋軍於五台、飛狐等地。八月間,潘仁美、楊業撤到朔州南面的狼牙村,這時遼兵已攻陷寰州。楊業見遼兵人多勢盛,認為不宜同遼兵爭鋒,主張繞道而行,避開正面強大之敵,於途中的石碣谷布列三千強將,再用騎兵在中路接應,以保證後退的宋軍和被遷百姓能安全撤退到宋朝境內。這個正確的建議卻遭到了監軍王侁、軍器庫使劉文裕等人的反對。他們主張不顧一切直趨雁門。楊業認為這種冒險舉動必遭失敗。王侁竟指責他空有「無敵」之號,見敵不戰,毀謗他另有打算,對宋朝懷有二心。王侁的無理指責和毀謗,把平日對楊業的妒忌和敵視的情緒都肆無忌憚地發泄了出來。作為全軍主帥的潘仁美,本來也是有軍事常識的,理應支持楊業的方案。可是,當兩種作戰方案發生爭執時,他卻不表示意見,而實際上是支持了王侁的主張,也默認了王侁對楊業的無理毀謗。楊業這時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若違心按潘仁美、王侁等人的主張去同兵鋒正盛的契丹兵爭戰,不是兵敗身亡,也會因兵敗被追究責任而治罪;若按自己的方案去行動,違抗主帥軍令的罪責也難逃,他明知這些宋將是借刀殺人,把自己逼人死路,但他不可能有別的選擇。楊業作為一個從北漢歸降宋朝的將領,尤其不能忍受別人說他對宋朝懷有二心這樣的誹謗,於是,明知前途凶多吉少,他還是非常激動地說:「我楊業不是怕死,只是認為時勢不利,不能讓士兵白白死亡而又不能立功。今天你們指責我不去死,我在你們之前先死就是了。」楊業說完,帶兵開向朔州。在率軍開拔時,楊業老淚橫流。他對潘仁美說:「我此去必定失利。我楊業本是太原的降將,本來早就該處死了,但皇上不殺我,反而讓我帶兵。我不是故意放著敵軍不去出擊,而是想找戰機,爭取立尺寸之功以報國恩。今天諸位卻指責我有意避敵,我楊業一定先死於敵人手中。」接著,他又指著陳家谷口說:「請你們在這裡布置步兵強弩,分左右兩翼準備救援。等待我轉戰到這裡,你們就用步兵兩面夾擊相救,否則的話,就會全軍覆滅。」潘仁美當面答應了楊業的要求,在陳家谷口布下了陣,以備救援。可是,在楊業出發僅僅四個時辰,王侁見楊業沒有回來,以為楊業把契丹兵擊敗了,怕自己在陳家谷口爭不到功勞,就不顧原約,領兵離開谷口,想去爭一份功勞,潘仁美作為主帥,不僅聽任王侁擅自行動,自己也跟著離開了。當潘仁美、王侁率軍離開陳家谷口二十里的時候,就聽到了楊業戰敗的消息。但他們不僅沒有回師去救援楊業,反而率軍迅速退走。楊業率部同優勢的契丹兵作戰,且戰且退,自中午一直戰鬥到天黑,終於轉戰到陳家谷口。這時,他看到陳家谷口已經空無一人,潘仁美等人早已違約把宋軍全部開走了。楊業知道擺在面前的已經是全軍覆沒的命運,不由得抱頭痛哭。當契丹兵又峰擁而至時,楊業看著身邊僅存的一百多個宋軍將兵,對他們說:「你們都各自有父母妻子,如果同我一起戰死,沒有益處」。他叫這些將兵各自逃生,待敵軍散去,回去把這次戰鬥的情況向宋太宗報告,但是,由於楊業平時很愛護部下將士,能同士卒共甘苦,將士對他很有感情,他們都不願丟下楊業逃生。於是,楊業又率領這些殘兵繼續奮力抗敵,楊業在戰鬥中身受數十處傷,在身邊的士卒幾乎全部戰死,還親自殺死了許多契丹追兵,到最後,終因所騎戰馬受了重傷不能行動而被契丹兵所俘,部下將官和士兵全部壯烈殉難,楊業的兒子楊延玉也在這次戰役中戰死。楊業被俘後,不肯向契丹低頭投降。他想到自己對宋朝一片忠心,卻遭到奸臣陷害,以致兵敗被俘,無限悲憤,決心用絕食而死表白自己的一片赤誠,這位威震敵膽的抗遼宿將,在絕食三天後,死於被押往燕京的途中。遼代在長城古北口有個祭祀楊業的廟宇,可能古北口就是楊業殉難的地方。楊業之死,使北宋失去了一位智勇雙全、深受部下愛戴而又震威契丹的名將,他受陷害和部下一起壯烈犧牲的可歌可泣的事迹,當時許多人聽了都為之落淚。人們為楊業的無辜被害而惋惜與悲恨,實際上也是對潘仁美、王侁及劉文裕等人忌賢妒能、逼害忠良的惡劣行為的譴責。潘仁美、王侁等人因此分別受到降官及除名發配的處罰。這伙置民族利益和許多將士生命於不顧的妒賢忌能之輩,後來還一直受到人們的譴責。而受陷致死的楊業,卻受到後人不絕於耳的讚揚。以上是楊業犧牲的經過。我們知道,毛澤東在讀《二十四史》時寫的批語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眉批,更多的是聯繫中外歷史現實,再加上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行分析、綜合,然後進行評論、引伸,藉以闡述自己的見解。在毛澤東對《二十四史》的大量批語中,對歷史人物研究的評價佔了相當多的份量,毛澤東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非常注意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評價。作為一個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幾十年革命戰爭的領袖,毛澤東非常賞識歷史上那些耿直剛正的人物。相反,對於無所作為,苟且偷安,無勇無智,品行不正的人,毛澤東都持批評態度。所以,當毛澤東看到描寫楊業「苦戰力盡,為所禽,守節而死」時,批下了「楊業戰死」四個字。在毛澤東眼裡,楊業是戰鬥而死的。雖說楊業不是死在兵刀相戈的戰場,然而楊業卻是在被俘後不肯投降,絕食而死的。在絕食中的楊業,依舊保持著那種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依舊在用生命與契丹人抗爭。他仍然是個戰將,不屈不撓的戰將,因而,毛澤東說楊業是戰死的。用「戰死」二字評價楊業,表現了毛澤東對楊業這樣的戰將的欣賞、喜愛與肯定,相信毛澤東當年讀到有關楊業的這段史實時,心情一定是不平靜的。上一篇文章:英名不朽,風範長存:北宋參政知事范仲淹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推薦閱讀:

陝西北宋墓葬出土的宋代兔毫盞
宋欽宗趙桓 過於軟弱的北宋末代皇帝趙桓
北宋畫家 崔白
北宋 崔白畫選
北宋 米南宮 草書十七帖

TAG: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