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一輪照千秋 ——古代文人筆下的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國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這首《靜夜思》,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詩中,由於詩人巧妙地借用月光來表達遠離家鄉的遊子思鄉之情,因而喚起了廣大讀者強烈的感情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月亮,古來有嫦娥、嬋娟、玉兔、蟾宮、桂宮、廣寒宮、清涼宮等美稱,從古到今,歷來是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早在《詩經 陳風》中就有「月出」篇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將月色與美人並舉,給月亮帶來了美的神話。屈原在《離騷》中更是「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以風月為馬,瀟洒至極。到了「古詩十九首」,明月成了普通人傾吐人生悲歡的對象。「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帷。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這是寫一個閨中女子的深切相思。從這時起,月亮已是人們共同的精神「知音」,她靜靜地聽著,以潔白的光輝撫慰塵世間受傷的心靈;她是一位聖潔的仙女,帶給人生存的希望。人們望著一輪明月,往往浮想聯翩,特別是唐宋賞月風氣盛行起來後的中秋之夜,明月千里,月光如銀,灑在田間、山野,山川、湖泊都籠罩在一片潔白的月光之中,文人墨客成群相邀,對月酌酒,酒酣而詩興大發,留下許多詠月佳句。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氣勢何等豪邁;歐陽修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則別具幽情;張祜的「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充滿了思鄉懷親之情;張九齡《望月懷遠》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寄託了對遠方親人的無限懷念。他們望著玉盤般的明月,想起獨在異鄉的親人、朋友,希望能在月下團圓,而客居他鄉的遊子,在皎皎的月夜又何嘗不在思念家鄉的一切?這正是:「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滿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華岳影寒清露掌,海門風急白潮頭。因君照我丹心事,減得愁人一夕愁。」唐朝吟月詩眾,宋代詠月詞多。古往今來的吟月高手,首推斗酒詩百篇的酒神、詩仙李白,他寫下的詠月詩可謂千古絕唱。如「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等句,把月夜描寫得如此多姿多彩,浪漫可愛。詩人似乎很偏愛月亮,如醉如痴地迷著月亮,孤獨寂寞時,每每舉杯,首先想到的就是月仙:「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人生的孤獨中,唯有明月是如此善解人意,那麼就請她下來與我共飲吧:「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遙望著皎潔的月亮,詩人想到那裡一定是一座冰清玉潔的宮殿,裡面住著俊美飄逸的人群,那裡不容許污濁,那裡的人都一片「冰心」。我們的詩人興奮了,他要去追求,「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對待友人,除了借酒表情外,詩人還把一片赤誠與明月並舉,贈給友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嗜酒戀月簡直到了貪婪的地步,不僅可以為酒而「天子呼來不上船」,對月也要向天公強行賒取,「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且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酒與月成了李白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真是難以想像倘若離了酒與月,我們的詩人將怎樣生活?宋代的蘇軾是繼李白之後的又一個寫月高手,雖然他的吟月詩文不及李白繁多,但僅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就可見其不凡的氣勢,也許正是他繼承了李白的浪漫品格,才有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佳句。不僅如此,蘇軾還多次在月明之夜,邀約友人泛舟赤壁懷古,「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發出「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慨嘆。在中國文學史上,正是李白和蘇軾,一個用詩,一個用詞,造就了不朽的月神,他們是月神最偉大的崇拜者。唐朝另一著名詩人,號稱詩魔的王維,也堪稱寫月高手,他不僅山水詩寫得空靈優美,邊塞詩慷慨悠長,其送別詩更是如歌如樂,簡直是千古絕唱。他筆下的月亮,表達出一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禪意。請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何等的幽靜空靈,沒有詩人心靈的曠達、超然,怎能寫出如此恬靜的詩句?再看《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人獨坐竹林,已為超世,琴音悠揚,是生命的歌唱,永恆的生命息息相通,於是一輪皓月姍姍而來,把為知音,人與月共悠遠。再看一首《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不管是花落還是鳥鳴,也不論是月出還是山空,生命都自自然然地存在著,生而復滅,滅而復得,彼此心心相映,讀來肺腑清澈,已入玲瓏世界。禪宗的最高境界是「無我之境」,「我」之生命完全融入宇宙大生命的流動中,無可分辨,同歸永遠,王維的詩所表達的就是這種境界。縱觀古代文人筆下的月亮,其用意大致有四:其一是把月亮比作美人,如前面已提到的《詩經 陳風》「月出」篇,民間稱月亮為嫦娥、阿里山姑娘,就是通過一些傳說故事把月亮想像為一位美麗的仙女,月明之夜,人們望著天上的上輪皓月,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想像。其二是用月亮來表達一種浪漫情懷,這好象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專利。他在很多詩中,通過想像、誇張等手法,簡直可以隨心所欲地與月交流。在詩人的筆下,他可悠閑地與月對話(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邀月共飲(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或隨意向天空借來月光(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且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或將明月作為禮物,贈送給遠方的友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興緻所至,甚至可上九天攬月(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你看這是何等的浪漫?除了我們的詩仙,還有誰能做到?其三是表達思鄉之情。在月明之夜,人們望著空中如水似銀的月亮,不覺就想到遠在異鄉的親友,流落在外的遊子也很容易思念家鄉,這類詩中最著名的還是首推李白的《靜夜思》。此外,張祜「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也都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其四是作為一種環境描寫,烘託人物的心情,如北朝民歌《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表現的都是邊塞地區那種艱苦的征戰環境。陶淵明的《歸田園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則是通過月夜荷鋤歸來,表達詩人歸隱生活的怡然自得和異常閑適的心境。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維《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里館》「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都是表現月夜的幽靜、空靈,向人傳達出一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禪意。陸遊《游山西村》「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王安石《船泊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表現出詩人異常興奮愉快的心情。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高樓,月如鉤」,則借一彎殘月表達詞人身陷囹圄的愁緒;李商隱《無題》「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給人也是一種惆悵思緒。把月亮作為一種環境來描寫的詩句很多,如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李賀《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高適《塞上聽吹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曹丕《短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阮籍《詠懷詩》「簿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沈佺期《獨不見》「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等句均是。月亮,你是人們心中聖潔的女神,你是詩人墨客永遠歌詠的對象,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讓我們追隨古人的腳步,相約舉杯於皓月當空之夜,共賞一輪明月,感受古人的情懷吧。
推薦閱讀:

揭秘古代文人的創作怪癖,真是太奇葩了!
范公賽艇之往事
為什麼羅貫中號「湖海散人」?
大家感覺我這篇駢文怎麼樣?
怎麼理解陶淵明?

TAG:古代 | 文人 | 古代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