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家庭暴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做心理諮詢會遇到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連續一段時間都是相似的個案。最近我連續做的幾個個案都有遭受到家暴的經歷。與此同時,我正在追一部日劇《直美與加奈子》,講的是兩個女人聯手殺掉其中一人丈夫的故事。而她們之所以要殺掉這個男人,是因他對其中一個女人加奈子實施嚴重的家庭暴力,而她們認為無論是報警還是離婚,都無法擺脫這個施暴者的報復、控制與傷害,唯有走上殺人這一條路。

家暴其實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在中國24.7%的家庭存在家暴,近90%的家暴受害者為婦女。

我注意到,無論在個案中,還是在有關家暴的影視劇中,被家暴的婦女有一些相似的心理特點和行為方式:

一、長期隱瞞遭受家暴的事實,直到實在瞞不住了才會告知他人。

在我遇到的個案中,有位女性被家暴7年,前六年都未曾向自己的家人吐露過一個字,直到後來被丈夫打到住院,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才知道她遭受了家暴。日劇《直美與加奈子》中,加奈子一直向自己的好友隱蔽自己長期被打的事實,並且佯裝家庭非常和諧與幸福,直到直美無意中觸碰到好友的手臂,但她卻疼得大叫,她才了解到好友被家暴的隱情。

在我國,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後才報警。家暴受害者因為有家醜不可外揚的思想,選擇長期忍受家暴,而不是尋求外界幫助,這不僅無法讓暴力行為停止,並且會進一步助長施暴者對其進行傷害,讓家暴愈演愈烈。

(因為家暴,這對閨蜜走上了殺人的不歸路)

二、受害者認為女性在實施家暴的男人面前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分百的弱者,而不敢實施任何反抗。

當我問一個遭受家庭暴力的來訪者:當你被打時,你有反抗嗎?她答:「我哪裡敢反抗,他一米八,一百八十斤,他打我就像打一隻小雞,我只有默默忍受挨打的份。」正常情況下,女性在體力上沒有男性強壯,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如果真的動手打架,相信很多女人都不是男人的對手。「但是女性對男性暴力的反抗主要不是依賴體力,而是依賴精神力量,你有沒有反抗的膽量,有沒有反抗的決心和意志才最為關鍵。」【1】

很多女性也很擔心如果自己反抗,男人會施加更加嚴重的暴力,那還不如挨打得少一點,輕一點。上海市婦女幹部學校的副教授周美珍老師寫過一個案例,對於家暴受害者也許是個啟示:「有一個反抗家庭暴力的個案,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時候我們家有個鄰居,結婚三天,新娘就被新郎打了,鄰居們都覺得這個新郎太過分,婦女們紛紛安慰新娘,連我這個不懂事的孩子都聽明白了,大家都在勸新娘要忍著,說男人年輕的時候火氣旺,老了就好了;年長的婦女還現身說法,訴說自己是怎麼忍過來的。那位新娘卻是一個極其剛烈的女性,她不理會周圍婦女們的勸說,每次發生家庭暴力,她都奮起反抗,她說:我打不過他,咬也要咬他一口。她頭上冒著鮮血,卻依然帶著一拼生死的決絕神情衝上去咬她的丈夫,面對如此拚死反抗的妻子,她的丈夫害怕了,暴力行為逐漸消失。這位婦女並不是用體力戰勝丈夫,而是用精神力量,是她大膽堅決的態度,不屈不饒的精神成功地制約了家庭暴力。」【1】

日劇《直美與加奈子》中借著一個上海阿姨之口表達了女性對家暴行為要奮起反抗的堅決態度,她的話語進而啟發了女主直美,產生了幫朋友殺掉家暴丈夫的想法。當然,我不是鼓勵女人殺死暴力丈夫,但我非常欣賞對家暴進行反抗的態度。面對家暴,我們不僅要強硬地說「不」,還要有打回去的決心、勇氣和行動力!

給你們看看視頻截圖,感受一下!有沒有熱血沸騰!

三、女人總是抱著幻想,幻想施暴的男人有一天會意識到錯誤,自動對女人停止暴力。

在《直美與加奈子》中,加奈子長期被家暴丈夫達郎毆打、折磨,好友直美勸她離婚,或者殺死丈夫,說家暴的男人會一直施暴,沒有停止的那一天。她的父親就是一個家暴男,曾對她的母親家暴長達幾十年,直到父親病世。加奈子不相信直美,總覺得自己能夠讓丈夫改變,下一次她就不會再挨打了。

加奈子一直在瞞著丈夫服用避孕藥(天天被打,哪裡還敢生孩子),後來達郎因為想要孩子,要求妻子去看不孕不育的醫生。加奈子去看了醫生,回家後,決定與丈夫好好談一次。他們在一家高級餐廳吃西餐,加奈子手握刀叉鼓起勇氣,帶著無比的恐懼情緒對丈夫說:「如果我們要懷孕,請以後不要再對我施暴了。」說出這話後,她忍不住雙手劇烈地顫抖著,以至於手中的叉子觸碰著盤子,不停地發出「噔噔噔」的聲音,達郎按住妻子顫抖的手,一臉誠懇地答應了妻子,說以後不會再打她了。

可是,當他們吃完晚飯,一回到家,關上房門,丈夫立刻開始對妻子實行無比殘暴的毆打,拽著她的頭髮撞牆,辱罵她,把她關在陽台淋雨過了一夜。早上起床後還命令被折磨了一夜的加奈子為自己做早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奈子的希望徹底破滅了,放棄了丈夫會停止施暴的幻想,決心和好友一起殺死丈夫,只有這樣自己才能過上安全、自由的生活。

對施暴的丈夫總抱有幻想,總覺得對方會在自己或順從或包容或勸說下改變,停止暴力。這是很多女性沒有離開充滿暴力的婚姻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看不清真相,因為不死心,於是讓自己深陷暴力的深淵。

四、迷戀男人施行家暴後的溫柔,依賴婚姻關係中的那一絲絲的溫暖和安全。一個朋友的朋友,名叫明悅,遭受至少每月一次的家庭暴力,眼睛差一點被丈夫打瞎。我們勸她離婚,她卻為施暴的丈夫開脫和說好話:「其實他不是一個壞人。他不打我的時候,對我也挺好的,我生病的時候他會用心照顧我,工資卡也會上繳。冬天手冷的時候,他會用他的手給我捂手。他不打我的時候,我們的夫妻關係還是很好的。」我的一個來訪者也說過類似的話:「我丈夫平常對我真的挺好的,早上會起床給我做早餐。」其實,事實的真相是,她的丈夫前一天晚上將她打得無法下床。

家庭暴力有一個循環周期,在暴力發生之後,會進入了「甜蜜期」或叫「蜜月期」亦或者叫「悔過愛戀期」。在這個時期,「施暴者懺悔,求饒,獻花,買你喜歡而平時又捨不得買的東西,送給你好吃的,柔情蜜意也是有可能的,傷口還在疼痛的女人會認為,這才是真實的他,他是愛我的,動手打人可能確實是他一時糊塗。時常,暴力還會伴隨著洗腦,比如他說,你確實是錯了,惹我生氣了我才打你的,讓你內疚,更加依戀他,然後就開始醞釀下一輪的暴力了。」【2】

這一情況在經典的家暴影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有非常生動的演繹,馮遠征飾演的家暴丈夫安嘉和每次打妻子之後會千般悔恨,萬般求饒,求原諒,各種保證下次不會再打妻子了,對妻子也非常溫柔體貼。或者會說,自己是因為太愛妻子了,才會因愛生恨打妻子。另外妻子也有錯,不考慮自己的感受,不聽自己的話,外出與誰誰誰見面……取得妻子的原諒後,下一次他卻更加瘋狂地實施家庭暴力。

「《受虐婦女》(The Battered Woman)一書的作者、心理學家Lenore E. Walker,提出了一個現在常被用來理解親密關係暴力的方法,即「親密關係暴力的周期循環」( cycle of abuse)。

在採訪了1500位受暴婦女後,Lenore E. Walker發現了她們經歷的共同模式,它可以被分為四個階段:緊張期-爆發期-蜜月期-平靜期。

緊張期中雙方關係變得充滿張力。下一個階段——爆發期,以虐待者與受害者的身體和心理的虐待、威脅和其他爭執為標誌。

在蜜月期,施暴者將會道歉或保證下不為例,接著平靜期到來,在這一階段,伴侶兩人平靜相處直到更多摩擦發生。

最後,蜜月期和平靜期將隨著暴力的日常化而逐漸縮短,以致受害者陷於失控的逐漸升級的受虐境地。」【3】

因存在著暴力後的「蜜月期」和「平靜期」,很多女性會對施暴的人心存改變的期望,同時依賴著「蜜月期」和「平靜期」帶來的那些溫暖和安寧,也因為對施暴者還有感情,於是,她們彷彿像被一塊巨大的磁鐵吸住了,遲遲不敢做出離開施暴者的決定,繼續留在充滿苦澀與暴力的婚姻中。

家庭暴力問題很複雜,遠不是我一篇文章就能講清楚的,總結了以上4點,是希望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對家暴有更多清醒的認識,能夠克服恐懼,進行積極自救。

今年3月1日中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暴法》正式實施。《反家暴法》中明確規定「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均屬於家庭暴力。《反家暴法》還設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保護令包括:禁止被申請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請人騷擾、跟蹤、接觸申請人及其相關近親屬,責令被申請人遷出申請人住所等措施。

家庭暴力不僅僅是家庭內部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非常希望因為這部《反家暴法》的實行,很多家暴的受害者得以依靠法律獲得有效的保護,免於遭受到暴力的傷害。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聲明:本微信公眾號署名為meiya的文章全部是meiya原創,歡迎轉載,註明作者、微信公眾號,文末附上作者簡介即可。如有需要,可以聯繫後台,添加白名單。

引文部分:

【1】周美珍教授《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心理歷程》

【2】女權之聲《受暴者親述:沒有人必須經歷暴力,你也一樣》

【3】女權之聲,來自Carmen Rios, 刊於 everydayfeminism網站,翻譯劉樹


推薦閱讀:

11歲女生被父親家暴致死,悲劇本來可以避免的
家庭主婦帶一兒一女,丈夫回家卻動手打人
男人打女人女人可以原諒幾次才算底線?
家暴的我,該怎麼辦?
她曾因遭受家暴獲得女權組織幫助,如今她要為女權發聲

TAG:家庭 | 家庭暴力 | 自由 | 恐懼 | 暴力 | 面對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