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陰救度密法淺釋(十一)

(2011-05-11 17:23:09)

第十一講

這個「中」、「有」,這兩個字我們把它搞明白,我們要注意參透啊,中間有什麼?當我們離開了肉體,不受肉體的約束,進入中陰階段,我們到底有什麼?什麼叫「中」?這兩個字要真的要把它搞明白的話,就開悟了!離成佛就不遠了。什麼叫「中」?什麼叫「有」?如果懂得這個一切唯識所現的道理,不被色陰所迷惑,那就清楚了。不要說到中陰階段,當下就解脫。但是問題就在於我們不中,我們不能守中,被現象所騙,執著,然後就參不出來,就得不到解脫。

以四禪八定的禪法而修者,是為世間禪。世間禪呢?「四禪八定」你們知道吧?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色界四禪、無色界四禪,也叫四空定。這個四禪八定要知道的哦,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叫色界四禪,還有四空定,四空定就是:識無邊處定、空無邊處定…,這些都要把它記住啊。四禪八定到最高的一個,一個小乘修的一個禪定,最高的一個:受想滅盡定。受想滅盡定是超出三界的,但這些都是小乘的禪法。

假如明白了人法俱空,人都沒有了,法、我也沒有了。那麼人我和法我,到底怎麼理解呢?就是用我們現在的話講,一個是主體,一個是客體。一個主體的人,比如說我念佛,我有個能念的人,這個人就是主體。就是執著於一個我,我在念佛,我在修法,有個能修的人。法我呢?就是有一個能修的法。能修的人和所修的法,二元對立,這是一個過渡。人了脫生死,都是從這個二元裡面殺出去的。理解了這個二元的關係,那麼後面講到雙身法,這個佛的雙身出現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理解。雙身代表著陰陽,代表事物的二元。用太極圖來作比喻的話,道是一元化,道一動就分陰陽。因為凡夫有妄想,妄想一動就分陰陽了。陰陽再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但是我們要回歸呢,要回歸大道,回歸佛性呢,那萬物它心裡邊亂了,紛亂的思緒,千變萬化,必須把它停歇下來。停歇下來以後,從陰、陽二這一道門戶裏邊出去,你從這裡進來的,還得從原路返回,返回到道體,就是返回到一元的法身境界。

所以這裡邊,後邊講出現的佛像都是雙身,男女兩個佛抱在一起,雙身。我們懂了這個道理以後,我們才知道,為什麼密宗的佛像,男女現雙身像,他代表了什麼意思,我們要明白啊,要不然我們會生起邪見。這個人我代表主體,法我代表客體。能修習的人和所修的法,都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呢?因為融合為一了。一個人修行修的功夫成熟以後,比如說,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和我是一體,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但初修的人都是兩個東西。能修的人,和所念的佛,是兩個東西,他不能統一的,念著、念著、念著…一會兒就忘記了。你要他提起神來,要精進,不能忘記!人家一提醒,哦,他又念了。念了幾句又忘了,或者被邊上的雜事就打擾了,給誘惑了。他定力不夠、智慧不夠!那麼宗下有句話叫「打成一片」,那功夫成熟了,等著他幾十年功深,那至少要二三十幾年。在非常精進,有明師指點的情況下,也要有二三十年的時間。功夫深了,純熟了。人和這個法都融為一體了,所有人我也沒有了,法我也沒有了。用這種方法去修的叫大乘禪,那麼小乘禪和大乘禪的區別就在這裡。大家知道啊,從四禪八定來修的,從四禪定、四空定啊,到最後修到受想滅盡定,走這個路線的,叫小乘禪。人法都空掉了,把二元合而為一,這叫大乘禪。這個沒有法我呀,就是指客觀的一種法門,不是說沒有法身。

就算對法身的四大種性也不執著。什麼叫法身的四大種性呢?法身裡面本身包含了水、土、火、風四大種性,按顯教的說法,法身是純精神的。按密宗的、密部的說法,這個法身也是物質的,它是一種很微細的一種物質,是心物一元化的一種物質,非常細,細得以致一般的這個天人、凡夫都看不見,它是萬物之源。

就像我們人有感官,有眼睛、嘴巴、耳朵,既不執著於局部的感官,也不住執個身體,我們的法身本來就具足地、水、火、風這四大種性。所以我們無論是儒家、道家,最高境界都講求天人合一、心物一元。天人合一就是主體、客體綿密同一,兩者是不可分的。心和物是一元的,也是不可分的。一有所住,就叫法有我,就執著在法上了。學大乘禪的,一定要理明白,人和法都是空的,都是不可執著。沒有偏執,真正明白,瞭解了人無我,那麼就會了分段生死。明白了或者能夠解脫了,擺脫對法的執著,領悟了法無我,那我們就了了變易生死。

我們這裡邊要明白,生死有兩種。我們平時所講的了生死啊,了生死,這個生死有兩種生死。哪兩種啊?一叫變易生死,一叫分段生死,有兩種生死。像我們人是分段生死,我們凡夫是分段生死。為什麼有分段生死呢?我們有煩惱習氣,活了八十歲、九十歲,好了,死了!死了以後怎麼辦呢?轉個胎再來,分階段性的,叫分段生死。那麼小乘羅漢呢?他分段生死已經了了,但是他變易生死還沒有了,他還有無明習氣沒有除掉。變易生死呢,就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妄想,剎那生滅,變化無窮。我們把眼睛閉一閉,眼睛一閉,就看到自己的妄想啊,快得不得了,妄想紛飛啊,非常迅速,想停都停不住。一個妄想就是一個生滅,一個妄想就是一個生死,這叫變易生死。如果了了思想變易的生死,也就斷掉了變易生死,一切法都是如此。而這變易生死也很麻煩!當意生身出來的時候,有妄想,你想東,這意生身「啪」地就像閃電一樣跑到東邊來了;你想到西,像閃電一樣就跑到西邊去了。它穩定性很差,那穩定性為什麼這麼差?因為你有妄想,速度快得驚人。你想到北京,它「啪」地跑到北京去了,上海到北京之間只是一剎那的時間,因為你妄想習氣還沒有除掉,那麼如果你瞭解了一切法根本都不可得,若認為有法可得,法有真實受用,那說明你對法的執著還沒有破除,這叫法有我,你就不能斷除變易生死。法執沒有除掉,你變易生死就不能了。所以羅漢證到了空性,他就證偏空真理,對空的獲取、領悟、證也有全和不全。

對於人法的空性都證到的話,都明白人、法都是空的,都證到了,這叫菩薩。

再進一步就是認識到我們的法身,就是能夠見、能夠聞、能夠嗅、能夠觸、能夠知的這個覺性。回歸到覺性的本源,心物的本源,你突然間就豁然開朗了。當我們擺脫了二元的約束,擺脫了事物、物質一切現象的約束,我們就回歸到「道」的本體當中,這就是佛的法身,也就是「我」的法身,也就是每一個眾生的法身。而那個法身你才會發現,原來我和諸佛菩薩沒有任何差別,是一樣的。所以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中觀宗有這麼一個理論,就是我們的心跟佛、跟眾生三個沒有什麼差別,都一樣的。所謂的差別就在於,我們無明多了一點,無明沒有破除。佛呢,就像純陽之體,純陽無陰。我們還有陰,還有雜質。用這個真理來修,這就是上乘禪。禪也分階位的,也分次第。就是上乘禪,最高級的禪。修這個禪的,需時時觀照,沒有一念妄念,一點妄念都不起,妄念一起就把它化空。

唉,這個「化」字太難!今天早上我還跟楊老師談。她說:「怎樣把習氣除掉?我想把女性的這些毛病全部除掉。」我說:「你發願發得真快!你一分鐘發五、六個願,但行願談何容易!我早上有反省、去總結,哪些事情做錯了,總結了,發現問題我就跟你說,一說你就要跳。那不行,化不掉。連別人說的話你都住著,這個事情…」這個「化」這一個字,你們要用一輩子。這個「化」啊,這個化空,這個「化」字太妙了!心裡邊沒有妄想,你們只要真正能夠轉這個心吶,就把所有的無明習氣都化掉了,把執著都化掉。人家罵你、侮辱你、羞辱你,你都能夠化掉,都能夠修忍辱心,都能夠化空的話,那成佛很快的。我們之所以修行長進慢,就是不空啊,化不掉啊!就彷彿冬天從冰庫裏拿了一塊冰,放在室外,結果呢,室外的溫度啊,和冰庫裏差不多。所以這個冰啊,放了若干天,還是一塊冰。這太陽照上去啊,太陽的溫度根本不能把這塊冰給化掉。太陽代表我們的智慧啊,冰塊代表我們的無明習氣,我們的智慧不足以化掉這個無明習氣。

那怎麼辦呢?那就要修「定」啦!我們念佛、念咒、念經,無論修什麼法門,都只有一個目的,有一扇門。什麼門呢?就是培養自己的定力!培養自己的定力。你學得再多,沒有定力都是沒有用的,都是無米之炊。比如說有個廚師說:「我水準很高。」那不給你米,看你能不能做飯!你廚師水準再高,你沒有米你也沒法做飯。我們有句俗語,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沒有定力,沒有用的!你學得再多都沒有用。一定要有定力!了生死就得靠定力。你們兜圈子兜了一大圈,學了很多東西,學到後來,還得回到原點。幹什麼?培養定力,我們定力不夠。我們有了定力了,慢慢就有慧了。定久了自然有慧,慧會發生的。哪怕這個定是很差勁的,叫昏定,坐在那裏就昏,就打瞌睡,但久昏則明,你們明白吧?天黑、黒、黒,黑到一定的時候,過了這個時間,東方肯定會發白,你放心好了。沒有永遠是黑夜的,對不對?所以久昏則明,也不要怕。但不要昏得打瞌睡了,昏得打瞌睡了就麻煩了。定和慧啊,是一體兩面的關係,有了定肯定會有慧。先把妄想伏住了,再把昏沉慢慢地也伏住了,智慧自然就產生了。然後再智慧現前,在境界面前心不動,就這樣鍛煉下去,就會將身心和世界都能夠化掉,而親證本來佛性。道家叫道,就是悟了大道了;佛家講佛性,叫法身。當然一下子做不到,一下子很難說馬上就能夠悟到。

淨土法門裏邊有一句偈叫:花開見佛悟無生。無生是什麼?很多人都不明白。花開見佛悟無生,迴向偈裏邊有這麼一句話啊。花代表我們心花啦,心花一開就見佛了,見佛不是見那個佛像啊,看到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那個化身佛,不是的。是看到法身佛,就見到真理了,見到真理就悟到了無生。無生是什麼?無生就是道了,道是無生的,沒有生滅的。無生就是不生的,沒有產生的。為什麼沒有產生呢?本來如此,一直有的。因為他沒有生,所以他也不會死,沒有滅,不生不滅的。花開自然見佛,見了佛就是悟到了無生的道理,也就是開悟了,我們平時講的開悟。

現在很多修淨土法門的人認為,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不需要修定,不需要修慧,不需要開悟,我們是方便法門。其實不一定!往生西方沒有定力也不行。所以現在的人,念佛的人很多,但能夠往生的人很少,萬分之二、三。原因何在呢?就是沒有定力。我們定力沒有!這是很遺憾的。甚至很多人修行修了一輩子,得不到受用,而且呢,一身的病。因為修行方法不得當。

我在93、94年,我經常去居士林。那兒碰到一個居士,那個居士很用功,他盤腿打坐,靜靜地坐,能夠坐十幾個小時。但他不知道怎麼做,不知道怎麼用功。念佛念久了也會增加定力,最後呢不念而念,也能夠入定,一定定十幾個小時。然後我給他講,正那天碰到嘛,我就給他講。稍微講了幾句呢,裏邊一個負責人說:「哦,你那個是禪宗的思想,我們這裡講淨土宗的,你的禪宗思想不能在我這裡講。」他分得很清啊!哪個叫禪宗?哪個叫淨土宗?我說:「這裡邊沒有禪宗、淨土宗之分。」「哎,去、去、去!我這裡不許講這一套!」我看因緣不佳,我就跑掉了,這個人就沒有度成。不知道他後來怎麼樣了,後來我就沒碰到過他,這也是和他沒緣。所以淨土宗…其實所有的法門,佛教裏邊八萬四千法門,都離不開戒、定、慧三學,這三個字。如果離開戒、定、慧三個字,「我不需要戒、定、慧」,那他是外道,不是佛法,不能了生死。所以現在人不知道如何培養自己定力,就很可惜。

如果心裡邊亂,妄想多,不要緊。那妄想多怎麼辦?這妄想其實不需要除掉的,對妄想我們只要不理它就行了。既不需要除掉,也不需要理它。來者不拒,去著不留。不要管它哪裡來,要不要管它到哪裡去。久而久之啊,自然就把它化掉了,它自然就空掉了。空的時候往往是瞬間,「唰」地一下子就解決了,就這麼一下子。就像文殊菩薩手上拿的一把劍啊,這個劍不是用來殺人的。劍是用來幹什麼的?派什麼用處?斬無明的!「啪」一劍揮下去,就把那個無明就斬掉了,那是表法的。你們真正見性的時候,「唰」一下子,一瞬間的事情。但是你們就為這一個瞬間,可能是只有三分之一秒,你們可能要修上好幾輩子。但這一秒鐘,這瞬間的一秒鐘,突然出現了,「啪」就見性了。沒有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見性是什麼?唉!到時候啊,你就覺得感慨萬分。古代有禪師說,見了性以後,大笑三日,大哭三日。為什麼要大哭三日呢?哎呀,千百年來,無量劫以來呀,被它騙了!騙了這麼久,原來如此。所以他為自己被它騙了這麼久啊,大哭三日。原來這個事情這麼簡單啊!怎麼就不明白?他又大笑三日。但是悟了以後啊,也不是一下子的事情。悟了以後,可能還會迷掉。悟了以後,還會迷掉,所以還要修。俗話說,大悟要悟十八次,小悟悟無數次。但只要是用功的話,悟了一次以後,第二次你會很快的。而且這種境界出現,這個悟啊,不一定在什麼時候,有時候吃飯,有時候上廁所,有時候睡覺…睡覺睡得醒來的時候,早晨似醒非醒,最容易進入狀況。

這個無明斷掉了,又叫桶底脫落。就像一個窗簾啊,「啪」地就下來了,一下了以後,哦,遮在眼前的那個迷霧「啪」就沒有了。無明習氣就掉下去了,妄想就沒有了。什麼「我」呀、「虛空」啊、「世界」啊…一切現象全部消失。那還有什麼?只有先天的、天真的佛性,歷歷在目,親自所見,它是那樣的純淨無染。這樣子修行,這叫什麼?這叫無上的、最高的大乘禪,這叫大乘禪。

在達摩祖師來中國以後,他傳的就是這個大乘禪。在達摩祖師來中國以前,在我國傳的都是小乘禪,四禪八定的小乘禪法。到達摩祖師來了,達摩祖師傳了一部經典是《楞伽經》。《楞伽經》也是唯識宗的一部經典,《楞伽經》比較難看。因為禪宗、宗下啊,很多禪師大多都沒有什麼文化,沒有文化,所以看那個《楞伽經》看不懂。所以到了五祖以後,五祖就不拿用《楞伽經》來印心,而是用《金剛經》來印心,《金剛經》稍微比較簡單一點。達摩祖師傳給我們的禪法,大乘禪就是這個。那麼前面幾種禪,雖然有漸次、次第的分別,然而如果能夠一門深入,虔誠地修行,皆得道,都能夠得到受用,不可輕視。達摩沒有來中國之前,中國修行的人啊,都是修四禪八定,成道的人很多。到唐朝以後呢?大多修習達摩祖師所傳的祖師禪。因為我國有傳統的儒教,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這些文化都比較深奧,所以結合達摩祖師傳的禪法,從而形成獨特的禪風,所以呢,這個悟道的人很多。由此可見,修行沒有固定的方法。從五祖到六祖,這裡邊大乘禪法接受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因素,所以悟道的人很多。

(41頁第二段)達摩祖師傳的那個禪啊,祖師禪啊,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不跟你講道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也就是說,直接告訴我們,什麼是佛。那時候的人根性比較好,只怕不知道,一旦知道了什麼是佛,就會綿密保護,不讓習氣沾染上去。綿密保護,這是我們見性了,破掉無明以後啊,一定要保任,要保護它。就像一個父母,生了孩子以後,十月懷胎有了小孩以後,一定會把這個小孩保護好,好好地贍養他、保護他,不要讓他受到傷害,不要讓習氣沾上去。從此我們對任何現象都不執著,不要黏在上面。佛家經常講修得成就叫摩尼寶珠,要保護好它,這是無價之寶。那麼這個保護的過程,又叫做保任。保護的保、任務的任,叫保任。一般來講,開悟以後還需要保任,保三年。如果說有個三年的保任,那我們基本上就可以比較地有把握,就不會再被境界所轉了。所以如果說,像修心密,修三年開悟,再保任三年,那麼至少要六年。保任以後,還不能完全的放開,還要時時地觀心,一般來講都要十年。從現在開始起修,到真正到能夠隨緣自在的話,觀心自在,要十年。至少二十年才能打成一片。

所以達摩祖師傳的頓悟的禪啊,非常好,用不著怎麼修法,因為我們本來是佛,就是我們不知道。就像六祖大師指點惠明說:「不思善,不思惡。」一切放下,什麼念頭都不動。你看,不要想著善,不要想著惡,善、惡兩邊都不粘。現在世俗上有些人對佛教誤會很深,他認為所謂的佛法就是什麼?勸人為善。以前有個人找徐老(徐恆志老人),我的老師啊,他說:「所謂的佛教啊,很簡單,就是勸人為善。」徐老說:「不是!佛教不勸人為善。」「那佛教是勸人為惡的嗎?」老人家說:「佛教連善都不勸,還勸你為惡嗎?」那人一下:「哦,明白了!」明白方向了。那到底講什麼?佛法講什麼?沒有善惡的地方,不思善、不思惡,才是真正的佛教。其實說穿了啊,這用功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這用功方法很簡單:

第一要做到,念頭、妄想來了就來了,不要去覺它;去了就去了,不要去追究它。來者不去,去著不留。

第二呢,善和惡,兩邊都不沾。就像我一個人坐在這邊,如果說我往右靠,人就不正了,就不中,河南話叫「不中」,因為我坐歪了,往右邊靠了。我往左邊靠呢?也不對,也不中,就不正。我不左不右,人正好這樣子,這叫中。

所以我們就要準確地理解這個「中」字,我們理解這個中了,真正理解它了,我們就知道用功的方法了,懂得這個運行之術。我們眼睛一閉,發現妄想很多,妄想很多呢?但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性,什麼是心。什麼是心?什麼是性?我們眼睛一閉,妄想很多,哇,像閃電一樣的,這個妄想就是心。知道妄想了,唉呦,我妄想很多,知道妄想的那股力量,叫什麼?叫性。我知道妄想多,這個妄想有生滅來去的。它有生有滅的,一個來了,一個去了,去了一個,又來了一個,它不間斷的。但是我知道有妄想的,這個知,知性的力量,是性啊,這就是本性,它是沒有生滅來去的,沒有生滅的。所有我們不要怕,它指心生滅讓它去生滅好了。心就像雲彩,性就是天空,晴空萬里。這個雲彩在天空下面飄好了,沒關係的啦,無所謂,讓它去飄。但是天空啊,不要沾在雲彩上,跟著雲一起飄,那就完了。但事實上我們都是跟著一起飄的,定力不足的人都是跟著一起飄的。晴空粘在白雲上,一起飄,那就麻煩了。那如果培養自己的定力,雲彩你儘管飄,白雲、黑雲、烏雲、雷鳴交加,狂風暴雨都沒關係,我不動,這個才是真正的我,這就是大我,我不動,巍然不動。

聽明白了吧?呵呵…你們不用功,就找不到感覺。時時地去修,因為這個


推薦閱讀:

道教與佛教超度嬰靈的不同功果
道教高功法師,是如何超度亡靈的?
中陰救度 >> 念佛人「中陰身」救度法
中陰救度密法淺釋(七)

TAG:中陰救度 | 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