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上善若水;儒家,智者樂水;佛家,善念如水】

? 【道家,上善若水;儒家,智者樂水;佛家,善念如水】 ▲上善若水,水有道意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舍高趨下而不受阻礙,流淌於世間各處、滋養萬物;處於深潭之中,表面清澈平靜,實則深不可測。水「善利萬物」正如「道」無所不在。 在老子看來,「水」具備了得道之人應遵循的至高美德,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像水那樣深沉,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像水那樣看似無為而無所不為。 老子又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水是柔弱的,柔弱得似乎有些逆來順受。它遇石則繞、遇堤則停、入渠而順,好像不懂表現、不懂逆反。然而,它並非無能,更非甘願受人擺布。水只是在沉默中積蓄力量,一旦匯成洪流,瞬息之間沖壩毀堤,將山川夷為平地,縱是任何堅強的東西都無法阻擋它力量的爆發。 《莊子》書中有一位游泳高手說自己的「蹈水」之道:「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 他的游泳方法就是順從水的流動方向而不自作主張。水自有水流之道,只要順此道而游,並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做事也是這樣,一切順其自然! ▲智者樂水,水有儒風 「水」是個象形文字。按照甲骨文字形,「水」字中間是水脈,兩邊像流水。「水」字的構成正好符合中國傳統的中庸思想,中間水脈為主體,兩邊流水為附庸,流水對稱地伴在水脈兩側,從而構成平衡的態勢。 孔子說:「智者樂水。」又說:「智者樂。」 水給人智慧和愉悅,有智慧的人喜歡水。智者反應敏捷,思想活躍,像水一樣不停地流動,所以很快樂。 1、水盈科而進,遇到阻礙物就會轉個彎,但是流向並沒有改變,這種不硬碰硬,不採取兩敗俱傷的處世態度是智者的風範。 2、孔子曾經對著河水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如流水,我們要珍惜時間。 3、「飲水思源」要求我們要孝順父母,懂得感恩,知恩圖報,切莫忘本。「水至清則無魚」啟示我們做人的辯證法,嚴己寬人,處事圓融。 4、「君子之交淡如水」告訴我們如何交友。「高山流水」讓我們相信人總可以遇到知己或知音,你永遠不會孤獨,只是知音難覓而已。 5、「滴水穿石」啟示了我們事業成功的秘訣:只要有恆心,任何難關都可以攻破。 ▲善念如水,水有禪味 「一石激起千層水波」。水波在靜水中緩緩向遠處四周輻射散去,越遠圈越大,激起水波的地方卻又恢復平靜,但是水波碰到遠處的石壁,又產生了回波,一圈一圈地過來。 善念也如這水波一樣,一個人有了善念,做了善事,別人就會受到影響,也產生善念,也做善事,最終大家都會有好的回報,就像散開的水波又產生回波,所以說:「心懷善念,佛在心中。」 佛家又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勸誡一切迷途的人,脫離苦海,回到生的彼岸。 有人問:「一滴水如何能不枯乾呢?」佛祖回答:「將它放回大海里。」個人的力量有限,集體的力量可以排山倒海;個體生命短暫,事業的生命能夠讓人永垂不朽。 因緣如水,風煙空凈。世間因緣不可思議,不必刻意尋,不必刻意求,不要刻意避,不要刻意離,生命中的一切,源於自然地流淌與交匯,那一點點暗來的風生水起。緣來緣去緣如水。人生沒有苦樂,一切皆隨緣與適意。


推薦閱讀:

韓國為什麼會拋棄中國文化,轉型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論語解構》德不孤,必有鄰。
中國心性VS西方真理
新元墨學不必以師者自居貶斥新墨家|黃飲冰

TAG:儒家 | 道家 | 智者 | 佛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