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醫藥養生-道教養生 -青城山都江堰旅遊門戶網

養生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中國古籍《尚書·洪範》把「壽」列為「五福之道」。道教繼承此傳統,成為熱愛生命、追求長生的宗教。張陵天師《老子想爾注》云:「能致長生,則副天地」,「生,道之別體也。」《道藏》首經《太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說:「仙道貴生,無量度人」。《西升經》說:「我命在我不在天。」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中說:「道家思想從一開始就有長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這方面的例子。這種不死思想對科學具有難以估計的重要性。幻想追求而至科學探尋。」道家養生學首重調養心神,強調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修鍊,提倡精神文明和道德自律。張陵《老子想爾注》提倡「重精神清凈」、「道樂質樸」、「道不喜強求尊貴」、「奉道戒,積善成功,積精成神,神成仙壽」、「致虛極,守靜篤」、「道人不與俗人爭」、「道人寧施人,勿為人所施;寧避人,勿為人所避。」唐代青城山申天師著《胎神論》及《服氣要訣》,對後世內丹理論起了先導作用,顯示出青城山道醫的特色。《雲笈七籤》卷三十四有青城山《寧先生導引養生法》。隋唐時期,青城山道家已將葯功與養生結合。唐貞觀七年,孫思邈人蜀,曾來青城山,著《千金要方》,辟有專卷論養生。其《養性序第一》中告誡人們,養生長壽首先要「抑情養性」。據《獨異論》載:「(孫思邈)於是歸蜀青城山,撰《千金方》三十卷,既成,白日沖舉。」唐武宗時,青城道士邢先生,精醫術。武宗患心熱之疾,眾醫診治無效。邢至宮廷,從肘後青囊中取出青丹二粒,絞梨汁進服。武宗疾苦悉去,大喜。欲賜金,拒不受,封以「廣濟先生」(見許默《紫花梨記》)。晚唐時,青城道士杜光庭著有《玉函經》。五代時,道士許寂作《元和紀用經》,用運氣說於醫學,有創見。《宋史·列傳》第一百二十一,方技下,載有:青城道士皇甫坦善醫術。顯仁太后苦目疾,國醫不能愈,詔募他醫。臨安寺張稱以坦聞,高宗詔見,問「何以治身?」坦日:「心無為則身安,人主無為則天下治。」引至慈寧殿,治太后目疾,立愈。帝喜,厚賜之,一無所受,令持香禱青城山。宋代,青城山丈人觀道長康道豐,醫術高明,成都知府辛諫議患風疾,眾醫不效。道豐進煅制雲母粉與服,立瘥。此方載入《證類本草》。在藥物栽培上,宋代青城山道士曾致力於名中藥川芎、神朴、靈芝、烏梅等藥物栽培。服食,亦稱服餌,亦為道家養生術之一。利用藥膳(餌松術茯苓等)以辟穀(不食五穀等常用的主糧)、服氣、導引輕身(《史記·留侯世家》及《北齊書·方伎傳》已載有此術)。青城道士古有食松柏、食栗、食花的習俗。宋代詩人陸遊《老學庵筆記》載有「上官道人,居青城山,巢居食松裁,年九十矣。或自語養生日:衛生使不天。」陸遊記載有青城山《餌松菊法》。其題跋云:「乾道八年得司馬子微《餌松菊法》別本,於蜀青城山之丈人觀。」至今,青城道士仍喜歡用瓜果之花,以及白果、板栗、獼猴桃作食品。道家把飲食衛生融人「齋戒」之中,別有新意。《天隱子·齋戒》說:「齋戒者,非蔬茹飲食而已;澡身者,非湯浴去垢而已。蓋其法在乎節食調中,摩擦暢外者也。休糧服蒸,是道家之權宜,非永絕食粒之謂也。故食也有齋戒者,齋乃潔凈之務,戒乃節約之稱。有飢即食,食忽令飽,即所謂調中也。百味未成熟不食,五味太多勿食,腐敗閉氣之物勿食,此皆宜戒也。」《青城十段錦》系承襲道家導引行氣、揉面駐顏的健身美容術。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二冊《道家與道教》寫道「值得注意的是18世紀時中國的治療體操傳人歐洲,並在現代的衛生和治療方法上佔有頭等重要的地位。Jesuit·J·J、M·Amiot於1775年所寫的《精心三作》成為溝通中西醫療體操的橋樑,接著出現了瑞典醫療體操的先驅人P·日·Ling的著作。"青城易心瑩《論道教宗派》時,特設「健利宗」,說它能「強身養神,陶煉虛邪。是以偃仰勞形,通暢關節;導引行氣,壯健精神。則至老而不衰,年耄而童顏。詢往世之奇術,養生之至寶也。」在早期天師道正一派養生術中有房中術,旨在講性衛生、性心理與性修鍊,既保精強身,又適性暢情,有利於健康長壽。上述內容見於張陵《老子想爾注》及傳為他所著《黃書》(已佚,僅見轉引)中。易心瑩將其歸人《調神宗》,說始倡者系素女、黃帝,以節慾保身,固攝精氣。但批判後世對它的曲解、濫用。道家的「葯功」流傳到清代以後,已積累了許多用藥獨特、療效突出、副作用少的藥方和醫術,其範圍涉及內科、外科、傷科、婦科、兒科等門類,而以骨傷科最為奇功。對活血祛瘀卓有特效的川芎的培育,便是青城山道家對中國藥學的一大貢獻。王慶余教授在他所著《秘傳道家筋經內丹功》一書,以專章詳述「葯功」。他說:「秘傳道家筋經內丹功熔氣功、武術與醫療於一爐」,「我是氣功與藥物並用,二者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從而使得治療的效果更加突出」,「一切都以病人的病情為依據,靈活應用。」他與曠文楠教授合著《道醫窺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有他從醫數十年的實踐經驗和道醫秘方。都江堰市中醫名家輩出,亦與青城道醫傳統有關。道家不但重視生理上的治療,更重視心理上的導引,將其作為預防醫學的重要方面。孫思邈《千金要方》說:「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故道家以「名利不減、喜怒不除、聲色不去、滋味不絕、神慮精散」為「養生五難」。青城山道醫結合的傳統,一直流傳到近代。1940年前後,青城山上清宮設有「濟貧醫社」,以中藥及針灸為山民治病,曾得到馮玉祥的稱讚,匾題:「醫國濟民」。通曉醫理的道士劉元常(1893~1975),成都東郊大面鋪(今屬龍泉驛區)人.少年以販布為生,後去灌縣水磨鄉黃龍觀皈依道教,拜張永平道長為師,成為傅圓天的大師兄。其後,劉元常又與道友慕至強、王翰陽等人蔘師學醫。劉元常精通醫理,尤以針灸見長,其品德修養亦為人敬佩。1955年,他與傅圓天同來青城山,初居玉清宮,後往上清宮。經他醫治的人,莫不佩服他高明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劉元常的師弟慕至強(1901~1991),道號慰元子,四川江津縣人,11歲時父母去世後,在重慶市老君洞皈依道教,初拜侯明錚為師。28歲時至黃龍觀,復拜張永平為師,賜名元悌。他長於中醫及針灸,在成都、彭縣等地修道行醫。80年代曾任成都市道教協會副會長。曾一度來青城山的道士李真果(1880~1984),四川安岳縣李家區觀音場人,後因過嗣給彭家,故人稱彭老道。他原名雷風,號廷龍。後又改名澤風,或澤豐。1927年在成都二仙庵受戒為道士,恢複本姓,道號真果。他曾在青城山圓明宮等處修行,經常雲遊名山大川,精通藥理,親自煉製「九轉還魂丹」、「紫金丹」、「濟世仙丹"等為人治病。所用藥物多達300餘種。他十分關心農村婦女的身體健康,孝丟科雜症方面,尤有奇效。他的內丹術及武功也遠近聞名。其徒薛永新,繼承師道,而今創建了成都恩威世亨製藥有限公司並擔任總裁,同時兼任四川省道教協會副會長、中華道家文化研究中心名譽理事長、四川省社科院特約研究員、四川大學兼職教授、省政協委員。青城醫學中還有以「正骨八法」為特技的骨傷專科。都江堰市著名骨傷科醫師張斌,都江堰市中醫骨傷專科醫院院長周興開(《中國傳統醫療絕技大全》副主編)均為中醫骨傷科知名人士。系統展示中華養生文化的《中國長壽文化系列》以及郝勤、楊光文先生所葶《道在養生》(均為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胡孚琛先生著《道教與仙學》亦有涉及青城山傳統養生文化的部分。為弘揚中華養生文化,1989年在青城後山小鎣華峰梯雲崖,建立「青城山養等院,(又名「玄廬」)。該院由帥士平先生髮起自籌經費集資修建,截至1993年已建磊善蕪樓、醉仙閣、聽松軒、抱一齋等古建築群,還有葯膳為主的餐廳及住宿翼:擬舉辦養生培訓班及文化旅遊。特聘台灣老莊學會理事長楊汝舟為名譽院長。曼灣纂生學者陳立夫老先生為顧問,玄廬橫額及對聯由著名宗教學者賈題韜先生撰句,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書寫。「無何有之鄉"橫額由前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黎遇航書寫。其旁有天然洞穴,環境清幽宜人,實為養生佳處。
推薦閱讀:

香功是什麼氣功?有啥作用
精氣神三者到底指的是什麼?
道教人物-二十八星宿 畫集
仁澤易道:道教八大神咒,具有神通力量的一種語言
道教秘本《血湖科》

TAG:旅遊 | 醫藥 | 都江堰 | 教養 | 養生 | 道教 | 青城山 | 青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