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靈丘:悲劇為什麼總伴隨著趙國的君主家族?
游靈丘:悲劇為什麼總伴隨著
-----山西歷史旅遊系列之八
從恆山下來以後,我的下一個目標是靈丘,此地在恆山東南,距離渾源有
靈丘縣地處深山之中,雖然有鐵路相通,客流也很少,街面不甚繁華。但由於縣城地處恆山山脈之中,初春乍寒,巍巍群山懷抱縣城,山頭上殘留著皚皚的白雪,在陽光的照耀下,分外顯眼,這使我想起遊覽甘肅時看到岷山也是這番景色,使人留戀。
靈丘著名的歷史遺迹有兩個,一個是平型關,這是林彪的成名之作,我嚮往已久。
平型關距離靈丘縣城大約有
晚飯後我遇見賓館服務員閑聊,當服務員知道我第二天要去平型關非常驚詫,說今天你怎麼沒有去呢?明天平型關閉館,並找來當地的報紙。一看消息我有些暈了,平型關從明天開始連續閉館四天,這怎麼讓我趕上了,看來與平型關是無緣。
靈丘另一個景點是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墓,此墓就在縣城街內,距離我住宿的賓館有十分鐘的路程。
(趙武靈王陵墓正門)
趙武靈王墓現在已經被括進了市區,周圍全部是民宅,墓前有一處廣場,面積不大。陵墓有墓道等設施,但看得出來,都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只有一座石碑是明崇禎年代建立的。
歷來王侯的墓穴或者選在都城、或者選在原籍、或者選在風景秀麗之處,而靈丘當時是邊塞要地,烽火連天,連現在的靈丘縣名還是由於趙武靈王葬在此地而得名,按照常理一代有
戰國時期是群雄並起、物慾橫流的時代,那個年代諸侯的野心讓人眼花繚亂,諸侯國的命運更是跌宕起伏,趙國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趙國基業的開創要上溯到晉文公重耳時期的趙衰,這是一個絕對夠哥們義氣的大臣,開始是跟隨著已經倒灶的公子重耳四處流浪十九年。後來晉國內亂,重耳乘機奪得政權,經歷千辛萬苦的重耳勵精圖治,終成一代霸主。趙衰跟隨左右,有輔佐之功,完全可以名垂青史。故事到這裡應該美好的完結了,但趙衰家族似乎永遠要伴隨著痛苦,家族的延續始終跌宕起伏,幾代人充滿了悲切曲折,這在諸侯國的發展史上是鮮見的。
(趙武靈王墓)
由於趙氏輔佐有功,家族幾代都在晉國大臣中獨領風騷,成為晉國首屈一指的大家族,這引起了其他貴族的嫉妒。不巧,這時趙氏家族出了一樁醜聞,趙朔寡居的老婆同本家的叔叔趙嬰搞破鞋被發現,而這個娘們恰恰又是晉
就這個唯一倖存的孤兒,政敵還是不依不饒,意欲斬草除根,趙氏到了斷子絕孫的緊要關頭,這就演繹出歷史上著名的趙氏孤兒故事。
自古以來燕趙多慷慨之士,代表人物是刺殺秦始皇的荊軻,其實保護趙氏孤兒的兩位義士公孫杵臼和程嬰的壯舉絲毫不遜色於荊軻。為了保護好孤兒趙武,轉移政敵的視線,公孫杵臼抱著假嬰兒獻出生命,程嬰帶著孤兒躲藏到深山之中十幾年,含辛茹苦,當趙武成名以後也自殺身亡,同樣成為趙氏家族悲劇的陪葬品。
此後晉國出於對趙衰的敬仰和對孤兒趙武的同情,更是為了平衡晉國的政治關係,使趙武又重新走上了歷史舞台,重新攫取晉國大權,恢復了趙家昔日的輝煌,但滿門抄斬的慘痛歷史始終始終纏繞著趙氏家族。
雖然趙氏成為晉國顯赫家族,但也不能保證家族的安全,晉國的貴族勢力從開始就你爭我奪達到白熱化的程度。開始從十一家貴族兼并到六家,後來剩到四家,最後到三家瓜分了晉國,趙氏也是九死一生。這應了那句話,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說來最初太原城的建立還是感謝趙氏家族,最初選擇在此建城就是趙氏家族。經過幾代人的營建,晉陽逐漸成為趙氏家族的大本營,特別是在趙簡子當政之時,趙氏家族樹大招風,趙簡子唯恐還有大難臨頭的一天,就有意把晉陽建設成為最後的進退之地。趙氏家族在太原明著是搞城市建設,暗中是做軍事對抗的長遠準備,高築牆、廣積糧,就連城內宮室的建築都帶有軍事色彩。趙氏家族安排建設的太原宮室圍牆都以挺拔堅韌的荻蒿築成,宮殿則是青銅為柱。一旦晉陽城臨戰被圍,荻蒿這種荊條就可以做箭桿,銅柱則可以改鑄為刀戟和箭鏃。
果不其然,晉國最後剩下的四家貴族還要繼續兼并,智氏領頭圍攻趙氏家族的基地太原,時間長達一年多,如果城破趙氏將面臨第二次被滅族。不管智氏是用汾河水灌城,還是糧食缺少城內人竟相食,趙氏終於堅持了下來,並成功策反魏、韓兩家貴族,聯合滅掉智氏,轉危為安,趙氏家族又一次得以延續。
這應該是個圓滿的結局吧?不!到了趙武靈王一代,由於外敵的蠶食,趙國又幾乎到了亡國的地步,趙武靈王在當政的前十幾年是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這就逼得趙武靈王改革國家的生活方式和軍事體制。但好景不長,趙武靈王在接班人的問題上猶豫不定,患得患失,結果在內訌中受到牽連,被關在沙丘宮中三個月得不到食物,飢餓而亡。
(靈丘寧靜的縣城和背後的遠山)
趙氏家族即使這樣還沒有退出歷史舞台,若干年後,與強秦爭奪上黨地盤,在長平之戰中錯用紙上談兵的趙括,被秦國著名將領白起斬殺四十餘萬,趙國由此衰落,不得不最終退出歷史舞台。
縱觀趙國的歷史軌跡,悲劇多於喜劇,即使是安眠在靈丘的趙武靈王,也是以悲劇而告終。
趙武靈王是三家分晉後的第六代
趙國的地理位置被列國四面包圍,東面是齊國、中山國,南面是韓、魏,西面為秦國,北面分別是稱為三胡的林胡、樓煩、東胡以及燕國。
趙國的地域由晉陽到邯鄲,難以形成一夫當關的有利地勢。統治者不得不高度重視戰爭與軍事問題,
趙武靈王即位前後,趙國進一步受到四鄰的侵擾,外部形勢更加嚴峻。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決心重振趙國國威。於是,在他即位的第十九年(前307年),在全國雷厲風行的推行胡服騎射的改革,收到巨大的效果。
當時,趙國面臨著三個方面得威脅:一個是秦兵東進,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國力日增,不斷蠶食趙國土地。
在趙武靈王在位的前十五年,對秦國的戰爭是屢戰屢敗。前328年,秦國佔領趙國在山西的離石地區。前317年,與韓、魏合夥打擊秦國,結果趙國被斬得士兵有八萬級,大敗而歸。前316年,秦國進佔趙國所屬的山西平遙地區。趙國簡直是束手無策。
趙國東面邊界的形勢也好不了多少。山東的齊國為了諸侯爭霸也經常與趙國產生糾紛。前332年,齊國脅從魏國進攻趙國。前317年齊國在河南濮陽也打敗了趙國的軍隊。
趙國的北部更不安靜,東胡從張家口,林胡從西面的偏頭關襲擾趙國。
但問題是,趙國的處境如此惡劣,為何要到趙武靈王執政18年以後才遲遲改革,這有一定的原因。
開始,趙武靈王寄希望於外交努力,希望通過「合縱」政策,團結弱小國家,共同抵抗強國的侵略,但事實是這樣做根本就沒有效果。幾次聯合攻秦都丟盔卸甲,一敗塗地。
還有趙武靈王對問題的再認識,原來也知道這樣下去要亡國,面對三胡的襲擾,趙武靈王很無奈,他曾說過對付三胡,用中原傳統的陣地作戰方式,打擊來去無蹤的輕騎兵,無濟於事。而用仁義道德的說教,又是毫無結果。實際上趙武靈王是沒有治理的辦法。這就逼著趙武靈王破釜沉舟實行改革,以夷為師,後來的以夷制夷或許就是從這裡得到的靈感。
胡服騎射包括兩個方面,「易胡服」是一個方面,改革中原原來在服飾上講究寬袍大袖的傳統習慣,它的背後是對民族習慣的強行改變。同時放下華夏大民族的架子,學習塞外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性,這還有一個民族自尊心的問題。原來的中華服飾不僅是衣服的功能,還是一個等級的象徵,好像軍隊的軍銜,穿什麼服飾,帶什麼帽子,一看就知道你的地位,知道你是幹什麼的,這對上層貴族心理有一個滿足感。而胡服缺少這一類標示,這對貴族階層是難以接受的。
另一個是「習騎射」,這要求推翻原來的傳統作戰習慣,甚至軍隊的組織結構。我國古代的作戰形式,從商周到春秋,有一個從戰車到步兵的轉變過程,開始雙方都是排列整齊,用戰車作戰,由於戰爭的擴大,戰車的形式已經不適合形勢,就轉變成步兵。此時沒有發展騎兵是由於兩個因素的制約。一個是戰馬的來源,普通的農耕馬顯然是不適合作戰的,而適合作戰的草原馬又都在游牧民族區域,這制約了軍隊作戰方式的改變。還有一個技術問題,就是馬鞍。馬鞍的產生是在漢代後期到晉代,戰國時期即想在馬上馳騁,又想在馬上舞刀弄箭,如同現在的演雜技,是高難度的技巧,農耕民族開始是適應不了的。
對於易胡服,趙武靈王首先取得元老重臣的共識,然後據理說服朝中的文武大臣,這中間有的大臣頑固不化,有的大臣稱病不朝。趙武靈王就採取兩手,一方面做說服工作,一方面嚴厲警告,從我做起,必著胡服。
而習騎射要複雜的多,原來中原的兵員徵集方式是達到規定年齡的男子都是潛在的軍人,隨時可以徵調入伍,戰爭結束回鄉務農。而新式的騎戰要求有嫻熟的騎術,也就是說軍人要有技術含量,這需要組建常備軍。趙武靈王對此採取三種手段,一個組建騎兵專門訓練;另一個是從民間挑選騎術優異者重用;還有一個是從俘虜的胡人中收編改造,這樣趙國就組成戰國第一支成建制、成規模的騎兵部隊。
改革以後,趙武靈王對外用兵十餘次,攻城略地,所向無敵,不但消除了外部對趙國的威脅,還利用軍隊的優勢,開始窺視中原的霸主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趙武靈王執政時期,在山西北部驅逐胡人,設置了雲中、雁門、代三郡。其中雲中郡包括在今內蒙大青山以南到黃河南岸一帶,雁門在現今大同到寧武一帶,代郡在現今山西陽高縣到河北蔚縣一帶。為了防止胡人捲土重來,趙武靈王又在三郡北疆修築一條趙長城,後來成為萬里長城的一部分。
趙武靈王應該說是春秋戰國時期一位傑出的君主,他不但敢於改革,強國興邦,還有驚人之舉。
俄羅斯的彼得大帝曾經裝扮成一個考察代表團的成員,遊歷西歐,學習富國強兵之策,成為天下美談。而趙武靈王也清醒地認識到天下爭鋒,暴秦為首,意欲了解秦國的現狀和秦國山川的地形,所以趙武靈王就身著胡服,裝扮成使者,轉個大圈,由包頭南下進入秦國,並會見到秦昭襄王。秦王開始不知真相,但驚異來人的氣質,非常疑惑,後來經過調查,證明是趙武靈王,但趙武靈王已經脫離了險境,離秦國而去。
趙武靈王不管多麼優越,也逃脫不了趙氏家族悲劇的腳色,而這次造成趙武靈王悲慘命運的卻不是外敵,而是他的兩個兒子。
按照封建社會的接班制度,長子應當成為太子,而趙武靈王身體中好色的基因多於事業的基因,以致愛鳥及屋,廢掉長子太子章,立寵妾的兒子何為太子。但後來感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又對長子章產生同情之心,左右割捨不下,甚至打算將趙國一分為二,由兩位公子分別掌管。事情的結果是最後兩位公子刀兵相見,趙武靈王雙方不討好,自己也受到株連。本來事件發生時趙武靈王在邯鄲郊外的沙丘行宮度假,小兒子何為了登上皇位,先下手殺死哥哥,然後派自己的嫡系將沙丘死死的圍住,趙武靈王三月不得食,飢餓而亡,不知趙武靈王在宮內飢餓的時候對家族的命運有何感想,歷史的怪圈怎麼又一次落到自己的頭上。所謂英雄末路,趙武靈王就是一個吧。
靈丘一行留有遺憾,這就是沒有遊覽平型關,這是我久已嚮往的一處歷史景點,我一定還會來的。下一站行程的計劃是上五台山,繼續祖國秀美山川的旅行。
再見了!靈丘,你讓我留下懷念和遺憾,也留下我深深地眷戀!
推薦閱讀:
※彭德懷「對結婚不感興趣」是因忘不掉初戀的悲劇
※【提醒】這對夫妻撿到一張自帶密碼的銀行卡,結果…悲劇了!
※劉伯溫:「謀臣」的人生悲劇
※扈三娘的悲劇人生:一入梁山深似海,從此佳人要從賊
※為什麼說張愛玲的悲劇在於明知故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