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攻堅
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決定將《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稿進行修改後提請於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全黨全國人民對此熱切期待。
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當前,面對改革攻堅的艱巨任務和深化改革的複雜形勢,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高瞻遠矚,有勇有謀,才能在新的基礎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深化改革上邁出實質性步伐,從而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釋放改革紅利。
深刻認識改革的全面性、深刻性、複雜性
我國的改革已走過30多年曆程,改革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與改革初期「摸著石頭過河」相比,嘗試性、局部性、應急性、碎片化的改革已不合時宜。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攻堅期」。面對偉大中國夢的感召,面對深層次矛盾和「成長中的煩惱」,我們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進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需要用更寬廣的視野和更務實的舉措推進改革,著力在改革的全方位、深層次和長效性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所謂全面性,就是從以往偏重經濟體制的改革突破,不失時機地延伸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黨的建設等領域的全方位改革。要協同配合、整體推進,不能單兵突擊、支離破碎,不能因為阻力和羈絆搞「選擇性改革」。改革要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協同推進。比如經濟領域,從市場機制的健全到政府管理方式的創新,從各類市場主體地位的確定到政府管理部門的定位,尤其是財稅體制、金融體制改革,都要釐清關係;政治領域,要研究如何發展完善國家的根本制度和一系列基本制度規範,特別是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幹部人事制度等,使改革外聯內合、整體聯動,發揮最大效能。
所謂深刻性,就是不滿足於表層的改革,通過改革解決帶有根本性、基礎性、制度性問題,或者是帶有頑固性的需要重點突破的難題。多謀治本之策,對一些事關根本、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解決了一通百通,解決不了則會成為阻礙發展、積累矛盾的源頭。我們必須勇蹚「深水區」,善打「攻堅戰」,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啃硬骨頭、攻硬堡壘,從根源處把診下藥,打通改革的關節脈絡。比如,要實現科技創新驅動,就必須搞好科技體制改革;有效防範金融危機的發生,就必須搞好金融體制改革;要實踐為民務實清廉理念,就必須搞好乾部人事制度改革,等等。
所謂複雜性,就是改革的推行必須體現長期性、穩定性和全局性,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顧眼前,就事論事地去解決問題。必須善打基礎、縱覽全局、放眼未來,把推進改革與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改革與發展互融共生。總之,要使改革收到長遠之效、綜合之效,讓改革長期釋放紅利,惠及億萬民眾。
始終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
改革的目的是要通過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革新來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讓國家更富強、更繁榮,讓人民生活更美滿、更幸福。對此,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偏離正確方向,所有的改革都應當引向這個最終目的,讓改革的利益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共享。在這個改革最終目的統領下,需要明確各個領域改革的重點導向。
經濟領域的改革,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更好地發揮政府引導作用,讓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要在保護市場主體、完善市場運行機制、規範市場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政治領域的改革,要在黨的領導下更加充分地發揚民主,更好地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政協制度的作用,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參與政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權利。同時,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揮統一戰線成員的民主監督職能。
社會領域的改革,面對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和各類社會矛盾的不斷湧現,要注重發揮法治在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公平正義為主題,從過去的政策推進轉到法治規範上來。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強化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和司法公正,提高公民法制意識和法制素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速形成一個健全的法治社會。
文化領域的改革,要推動文化發展繁榮與文明的提升有機融合,善於吸收全人類的現代文明智慧,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同步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強化文明的引領作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黨的建設領域的改革,要勇於面對複雜嚴峻的執政考驗,牢牢把握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條主線,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完善科學制度,強化科學管理,不斷提升科學化水平,使我們黨的領導體制、執政方法能更好地適應時代需求。
切實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
當前,對於改革的基本方法和推進策略存在著諸多爭議,尤其在改革上是偏重基層好,還是偏重頂層好,各持己見。有人認為,改革實踐最初是從基層開始的,無論聯產承包制、鄉鎮企業改革還是股份制,都是由基層發起、自下而上的改革,並不是先搞頂層設計,主要靠基層先行先試、實踐探索。但是改革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已經進入了深水區,「水深」難以摸到「石頭」,需要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為改革「造船」「建橋」,實現「劃著船過河」「跨著橋過河」。現在各個方面、各個階層的利益和矛盾相互交織,改革的「增量」和「存量」已形成聯動,靠基層零敲碎打地探索試驗有其局限性,而且已難以推動,即使推動了也未必有推廣的條件和價值。今天的改革,更需要自上而下系統地頂層設計,需要將整個改革的戰略布局做得更好,以便有效克服改革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分散化、簡單化等缺陷。歷經30多年的實踐,我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頂層設計的條件已經具備。只要上層統一思路,層層部署推進,改革的關聯性、整體性、全局性就能得到更好的體現。
當然,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需要儘可能地在改革實踐中解放思想、形成共識。當前改革的難度就在於不管哪個層面,只要談改革都會有不同意見。這裡面不僅涉及利益問題,還有認識問題。以利益競爭為導向的市場化改革,客觀上形成全社會的多元利益主體,使得微觀經濟活動常常體現出不規則的「布朗運動」。如果改革對自身有利,就能與政府同心同德;如果不利,則會形成與政府「抗衡」、博弈的力量。同時,改革過程中客觀存在著「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和「邊際成本遞增規律」,這些都會使人們對改革產生消極和「利差」的預期,從而減少參與和支持改革的熱情。如果等到大家都達成了共識、形成了合力再去改革,不但延誤了時機,而且也大大增加了社會的矛盾和摩擦。因此,我們要強調改革的策略和方法,善於通過改革的實踐成效來謀求統一,用改革的成果說話,在改革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使人們自覺認同並融入改革實踐,從而確保改革積極、穩妥、有效地推進。(作者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江蘇省委統戰部部長)
推薦閱讀:
※改革使國人的婚姻失去了人性
※特大鎮「改市設區」改革提上議事日程
※伊斯蘭世界有沒有改革派?
※打造國際化新型綜合大學--北京吉利大學「311」教學模式、教育改革初探
※王陶陶:沙特局勢猜想,老國王恐時日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