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活】她們10個才是最偉大的女性藝術家
藝術領域中,
女性一直是臨摹和塑造的對象,
凝聚著情感和遐思。
但真正具有影響力的女性藝術家
卻寥若星辰。
▼
仔細品位她們的作品,那獨特的切入和細緻的視角,柔和而感性、敏銳且細膩的特徵;為男性主導的藝術領域增添了許多色彩,也讓我們對藝術的認識拓展到更廣闊的視野和空間。
1——索芳妮斯貝 安古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1532-1625安古索拉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女畫家,是具有國際聲譽的女性藝術先驅,曾和Bernardino Campi和Bernardino Gatti一起學習藝術,史無前例。當時社會在對女性學藝術懷有偏見:女性通過藝術創造獲得成功,實現目標和理想,宛如天方夜譚。即使很久以後婦女允許成為藝術學徒,解剖學和人體依然是禁區。
安古索拉之所以在藝術上有所建樹,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父親經常鼓勵她在藝術學習上多加努力。這在當時的社會教育背景下,實屬不易。
安古索拉與Campi師承關係開了男老師帶女學生的先例。米開朗基羅還曾送過一些畫給安古索拉臨摹,並親自對作品給予指導。
安古索拉相當多產,作品有大約50幅。最重要的是,她是首位進行多人物肖像創作的畫家。作品《露西亞、米勒娃和歐羅巴-安古索拉下棋》,表現的就是她穿著正式的服飾與姐妹們下棋的輕鬆場景。
當時義大利肖像畫都比較刻板,人物僵硬。安古索拉創造了自然的人物繪畫手法,畫真實自然的人,而非人們想要被畫成的樣子。
15世紀50年代,安古索拉逐漸為人所知,還被邀請至西班牙出任菲利普二世的宮廷畫師。之後的14年間,她在宮廷有專門用於畫肖像的住處,甚至成為伊麗莎白女王及女兒的藝術導師。
作為頗具創新精神的肖像畫家,安古索拉打破當時社會對女性追求藝術的性別障礙,始終堅持創作,不斷突破自我。這不可忽視的藝術力量,在同時代甚至後人中都很罕見,安古索拉在國際畫壇上的地位和影響激勵了很多女藝術家。
2——阿特米西亞·真蒂萊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1593–1653真蒂萊斯基是巴洛克時期義大利藝術上最傑出的女性,擅長在畫作中表現不為人知的女性進步和思考。
真蒂萊斯基受父親畫家Orazio Gentileschi的影響步入藝術界,但風格卻受卡拉瓦喬影響更甚,偏向現實主義而非理想主義,擁有極高的辨識度。
真蒂萊斯基早期備受關注的畫作是《Susanna and the Elders》,講述Susanna被邪惡夫婦誣陷,因拒絕敲詐而被捕,快折磨致死時Daniel救了她,揭露謊言,洗清冤屈的情節。
畫作之所以引人矚目,因為真蒂萊斯基側重表現Susanna的情感及創傷體驗。在那個時代,從未有畫家用如此真實的手法,呈現女性內心的細膩情感。
1612年,曾經是真蒂萊斯基老師的Agostino Tassi強姦了她,更試圖通過結婚掩飾罪行。官司公審時揭穿了Tassi的險惡用心,他想要謀殺真蒂萊斯並盜取其畫作。Tassi最終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但始終沒有執行。
經歷過強姦、審判、女性的無助以及長時間的法庭對峙之後,真蒂萊斯基從此改變畫風,專註於女性力量的表達,以堅強的女性形象宣洩孤立無援的絕望情緒,彷彿對自己的影射。
作為卓有成就的藝術家,真蒂萊斯基一生都奉獻給了繪畫,獲譽無數。同時,她專註於為女性發聲,用自己的情感澆築堅強的女性形象,影響深遠。
3——伊麗莎白·維傑·勒布倫——Vigée Le Brun1755–1842勒布倫生於巴黎,是洛可可時期眾所周知的人像畫家。
作為法王路易十六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的私人畫家,勒布倫創作了數以百計的畫作,包括600張人像畫和200張風景畫。
勒布倫的藝術在當時就享有盛譽,1783-1789年最具創造性的年代,作品甚至超越巴黎高等藝術學院每兩年一次的沙龍藝術品數量。
法國大革命時期,勒布倫和女兒逃離法國,遊歷歐洲,即使流亡期間也從未停止作畫。
勒布倫一路遊歷到俄羅斯,繼續以自己獨有的風格創作,所到之處得到貴族們熱烈歡迎和追捧,還曾為凱瑟琳皇后和女兒畫了美麗的肖像畫。
1801年重返巴黎的勒布倫依舊致力於肖像畫,直至生命結束。
勒布倫對繪畫的熱情,獨特的個人風格,多產的職業生涯以及遍及全球的影響力,至今依舊鼓舞人心。
4
——貝爾特·莫里索——
Berthe Morisot ,1841--1895
貝爾特·莫里索出生於巴黎,是印象派不可或缺的人物和最出色的女畫家,其祖父為著名的洛可可畫家弗拉戈納爾。
莫里索自幼喜歡繪畫,最初跟隨學院派吉夏爾學畫,後來師從柯羅,受其影響強調師法自然。
1864年,23歲的莫里索首次以兩幅風景畫,入選聲譽卓著的巴黎學院派美展沙龍,之後連續6年參展。
一次偶然的機會,莫里索在盧浮宮結識馬奈,後與其弟結婚,來往密切,相互影響。莫里索不僅掌握戶外繪畫要領,更開始效仿印象派的繪畫手法,注重光色的研究 。
在 1874 年莫里索放棄沙龍畫展,投向印象派的懷抱,展出了描繪其姐姐和侄女的作品《搖籃》。溫情的畫面體現了人性的溫柔,更為她贏得了藝評人少有的讚譽。
莫里索的作品主題基本圍繞其日常生活經驗與家常一隅,親朋好友,同時試圖反映19世紀社會階級與性別差異,以及對當時女性藝術家造成的限制。
莫里索擅長肖像畫和風景畫,憑藉女性特有的直覺和敏感,她的畫面排除一切粗野的筆觸,而著重擷取生活中的詩意,那精美而華麗的光影色調,使平凡的日常生活也顯得如此活躍而生動。
在將莫里索視為知己的早期印象派大師評價說:「這位技巧卓越的女畫家,樂於同任何人並肩戰鬥,同整整一代的繪畫完美的聯繫在一起」。
5—— 瑪麗·卡薩特 ——Mary Cassatt1844-1926瑪麗·卡薩特是當時極少數活躍於法國藝術界的美國藝術家。更是不受世俗拘束、意志堅強、全心投入自己熱愛藝術事業的女性。
卡薩特早年便學習繪畫。在那個女人無法進入藝術學校的年代,卡薩特只能上私教,但立志成為職業畫家的目標從未動搖。
卡薩特21歲時遊歷歐洲,研究義大利、西班牙等藝術前輩的名畫。1872年,卡薩特作為唯一被邀請參展的美國人,以《The Mandolin Player》入選巴黎美術學院沙龍展。
此時正是印象派嶄露頭角的新世紀。定居巴黎的卡薩特非常欣賞印象派對外光的表現和色彩明亮的畫面,後來和德加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不斷參加印象派畫展。塞尚、莫奈、雷諾阿等印象派主將都引她為知己。
1886年卡薩特偏離了印象派,強烈的設計、卓越的素描和明亮的色彩,創造出簡樸和直率的畫風。一系列母愛為主題的代表作,造型生動,色彩豐富,溫情洋溢,透露出生命的光輝。
the bath circa
卡薩特始終追求夢想,堅持藝術創造,最終成為震驚世界的女性藝術家。
6
——凱綏·珂勒惠支——
Kaethe Kollwitz,1867—1945
珂勒惠支,德國版畫家,雕塑家,現代美術史上最早以作品反映無產階級生活和鬥爭的版畫家之一,一生旗幟鮮明地支持革命事業。
珂勒惠支的早期作品《織工反抗》、《起義》和《死神與婦女》、《李卜克內西》 、《戰爭》等,不僅傳達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階級的悲慘命運和鬥爭精神,而且喚醒了人們反對侵略戰爭,實現世界大同的理想。
1927年珂勒惠支應邀訪問蘇聯,社會建設鼓舞了她的創作熱情 ,版畫《遊行示威》、《團結就是力量》、《母與子》等,表明了她對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新認識,藝術水平也達到新境界。
1928年,珂勒惠支被選為柏林藝術學院版畫部主任,同時被授予教授的學銜,這是德國藝術教育界首位女教授。
1933年,希特勒對進步文化界實行法西斯鎮壓。珂勒惠支被解除一切職務,禁止展覽和出版。但是全世界的進步人士都尊敬這位傑出的版畫家。羅曼·羅蘭稱頌道:"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現代德國的最偉大的詩歌,它照出窮人與平民的困苦和悲痛。"
珂勒惠支的作品可以被視為一部「人物姿態和表情的詞典」,在女性藝術家之中,震動藝術界,現代幾乎無出凱綏·珂勒惠支之右者。
7
—— 瑪麗·洛朗桑——
Marie Laurencin1885-1956
瑪麗·洛朗桑是巴黎藝術界的一朵耀眼的玫瑰,是改變了藝術流向的「野獸派」和「立體派」中的一員,年輕時代便與馬蒂斯、畢加索等交往緊密。
洛朗桑的出眾風格獨樹一幟,在巴黎風雲變幻的藝術天地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美學視域。那艷麗嫵媚中透露淡雅高貴的氣質,如神秘薄沙般極富抒情韻味。
洛朗桑在作品中強調展示色彩般的音樂韻律,以純凈的色塊組合尋求富有變化的和諧,猶如詩歌中的韻腳和節奏變幻,帶給美妙的體驗和視覺享受。
洛朗桑賦予色彩神奇的魔力,它對主題的提煉達到高度意象化的境界,將形象與構圖統一在感性色彩中,傳導出一種難以言說的夢境化美感。
代表作《美惠三女神》形象輕盈而優雅,明靜之中流露著溫婉和奢華,宛如湖水般清澈,展露著安謐、寧靜的氣氛,在知覺層面上有著不易察覺的持久的衝擊力。
洛朗桑將心靈的光輝隱藏在審慎選擇的色彩暗示里,將寧靜與深邃隱約流瀉在裝飾化的純美氛圍中,使作品超越時代限制,發展出溫婉嫵媚的抒情風格。
洛朗桑畫中那明亮輕柔、極富敏感性的靈氣,充分體現了富於直覺激情的女性魅力,是巴黎畫派一個全新的開拓。
8——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1887–1986作為20世紀藝術大師之一,歐姬芙的作品已成為1920年代美國藝術的經典代表。
歐姬芙以半抽象半寫實的手法聞名,主題多為花朵微觀、岩石肌理,動物骨骼以及內陸景觀,同色調的微妙變化組成富有韻律的構圖。
1912年,歐姬芙受Arthur Wesley Dow啟發,認為「藝術家應善用線、色彩、面與形來詮釋自己的理解和感覺」。歐姬芙嘗試將自己的風格融入其中,以身邊事物創作抽象畫,是美國首先突破現實主義的畫家之一,預示著美國藝術走向一個新的台階:純抽象主義。
1919年歐姬芙搬到紐約,畫作主題越來越豐富,色彩、線、面都已呈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清澈純凈,賦予畫布神秘而富有生命力的氣質。
1924年,歐姬芙開始了最著名的花卉系列,以微妙的曲線和漸進的層色,組成神秘又具有生命力的構圖,1925年展出時即將歐姬芙推到繪畫生涯的高峰。其中「海芋」以25000美元創造了當時在世藝術家畫作的最高價,也奠定她代表1920年代美國畫家的地位。
歐姬芙晚年去新墨西哥進行了一場旅行,那裡的景觀、色彩和岩石,給予她巨大的創作靈感,最終選擇定居。不管進行哪種主題的創作,她作品的歡迎度從未被動搖過。
無論有意還是無意,歐姬芙始終是潮流的締造者,其漫長的一生本身就是引人入勝的傳奇;直至1986年98歲高齡去世時,歐姬芙已經成為歷史上最傑出的女畫家。
歐姬芙的藝術始終按自己的邏輯發展,巨大的成功源於她始終清楚自己要什麼,以及為此要捨棄什麼。
9——弗里達·卡羅——
Frida Kahlo 1907–1954
弗里達·卡羅是以用色大膽和詭異自畫像而著稱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也是墨西哥最受歡迎的現代女畫家。弗里達18歲時遭遇車禍,對身體產生了永久的創傷,康復階段由於行動不便,她放棄正在進行的醫學學習,開始嘗試繪畫。作品源泉是她的天才和熱情,也是醫療過程中的個人痛苦和鬥爭的編年史。
藝術和生活密不可分,在弗里達的繪畫生涯中,共畫了超過140幅畫作,其中有55幅自畫像,畫作主題多是對身體和心理狀態的象徵性表達。
弗里達熱愛墨西哥的一切,它的色彩、民間藝術、傳統服飾,以及重視誠信和家庭的價值觀,時而幻想、時而奔放,強烈而寫實,明亮且多彩。
弗里達的生命中還包含與畫家裡維拉的動蕩婚姻,及共和黨的政治傾向。隨著時間的推移,作品越來越多地展示了她與慢性疾病和精神痛苦的鬥爭。
作為自傳型畫家,弗里達的全部藝術成就應包括三部分:迷人的女性氣質,曲折多姿的生活,還有凝結著敏銳生命體驗的諸多畫作。
弗里達用充滿情緒和熱情,絕望與痛苦的畫作分享她感受到的一切,這些想法和感受在畫布上展露無遺,彷彿全世界都能窺探到她的思想和狀態。
10——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1929-
「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大概很早就自殺了」。
作為日本最偉大的藝術家,草間彌生早在幾十年前,就已成就了日本藝壇至今無人超越的高度,引領前衛藝術近半個世紀。
草間彌生自幼患有神經性視聽障礙,被大量幻覺困擾,眼中的世界彷彿隔著一層斑點狀的網,甚至夢境中的空間,都布滿了密集的圓點。
疾病也成為了草間彌生的藝術之靈,她嘗試以圓點來描繪這個世界,最終成為她最具標誌性的繪畫符號。
草間彌生是戰後日本最出色的國際藝術家之一,也是紐約前衛藝術的一員,藝術對她而言不僅是創作,更是治療自我的一種方式。
草間彌生在紐約邂逅了美國藝術家約瑟夫·柯內爾,彼此相伴至1972年柯內爾去世。伴侶的離去給草間彌生帶來沉重的打擊,她的精神問題越來越嚴重。1973年草間彌生從紐約回到東京的精神療養院。
草間彌生的創作手法有繪畫、軟雕塑、行動與裝置藝術等,歸類到多種藝術派別,包含了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和抽象表現主義等。作品呈現了一種自傳式的、深入心理的內容。
1966年,作品《無限的愛》(Love Forever)用圓燈泡和大面鏡的無限反射,造成相當視覺迷幻的作品,具有無窮的震撼力,是草間彌生的成名作。
同年,草間彌生受邀參加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作品名為《那克索斯的花園》(Narcissus Garden)
90年代之後,草間加入了商業藝術的領域,與時裝設計界合作,推出了帶有濃厚圓點草間風格的服飾,並開始販賣許多藝術商品。
1998年開始,草間彌生創作共十件《無限網》雕塑系列,將二元平面幻想的圓點圖案,延伸至維納斯的三元立體雕塑上,其藝術感官已完全被強烈的潛意識幻想操控。
作為紐約前衛藝術的先鋒人物,草間彌生的影響力甚至堪比波普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
晚年的草間彌生住在東京的心理治療所,繼續從事藝術創作,她經常對媒體表示「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
何必苛求每個人都與世界一致
有的人就是被上帝安排來顛覆世界的
藝術夢工廠歡迎您的參與!
交易熱線:4001-500-299
推薦閱讀:
※真偉大【平凡且偉大】
※中國奧體壇上最偉大的6位運動員,姚明未上榜,她被稱為東方不敗
※偉大的父愛
※中國最偉大的五個運動員有誰?
※偉大的母愛 (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