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明詮:《詩歌與書法》講稿提綱

書學觀點: 《詩歌與書法》

文|於明詮

1

詩,傳統文化的昵稱

詩,是中國古代文藝文學的總稱。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可見詩是文化人讀書人的基本生活技能。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指出:「詩,志也」,強調了詩是表達內心世界的所思所想,在心為志,發言為詩。中國詩,往往和文相提並論,稱之為「詩文」。很多與詩相關的詞,比如詩興,詩意,詩境,詩情,詩韻,詩仙,詩聖,詩神,都是讚美、讚頌、褒揚的好意。從中可見「詩」是高尚聖潔的字眼。

最早的文學作品《詩經》,同時又是歷史作品、哲學作品,這不僅僅是一部詩歌作品,歷史上很多的經典篇章都採用詩的形式表述,比如《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雖不是詩,但也有著詩的形式和音韻的美。《道德經》、《莊子》雖是哲學作品,但也可以作為詩歌作品來讀,從詩意、詩境去看,古代所有的優秀的經典作品都不愧於「詩」這個字眼。都是傑出的、偉大的,這不僅在於思想深刻,也在於其形式的美,意義的美,有著詩意的美和詩境的美。甚至是我們日常的順口溜、打油詩也是以押韻的形式出現,都有詩的意味。大戶人家門口常常寫上這樣的對聯:「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詩與書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即文化人的基本功課,基本技藝,基本修養。有教養、有身份、有聲望的家族和個人的象徵與標誌。詩便成為了中國及中國傳統文化的雅號和昵稱。

五四運動以後,詩在生活中逐漸落寞,人們總感覺吟詩作賦平平仄仄與社會是脫節的,是舊形式,舊玩意兒,新詩經過一百年的發展,儘管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也慢慢成為了一種「象牙塔」的文學形式。對於社會大眾來說,新詩是難以理解的怪物,既不押韻又朦朧難懂,難以得到大家的關注,傳統的格律詩漸漸遠去,我們喪失了這種欣賞和創作的基本技能。

今天就是這樣的一種情形,但是「詩」這門藝術並沒有絕,不管是格律詩還是現代詩,都有許多很優秀很傑出很偉大的作品。對於學習書畫的我們來說對這些偉大的詩歌作品不應該感到陌生,而要去熟悉,不僅僅要去熟悉它,還要去學習它。要努力加強這方面的修養,要自己嘗試著推敲著寫出格律詩或者是現代詩。為什麼要這麼講?有一個詩人說的好「詩在今天生活,雖然看起來很無用,也許不能改變我們的處境,但是詩能改變我們的心境,因為在詩歌世界裡邊我們會發現自我的內心和世界真處的秘密,詩歌在今天對理想生活得想像,對現實世界的缺陷的否定」。詩歌是關係到文化人靈魂世界的。大家學習書畫藝術,也算文化人,如果找不到表達情感的突破點,可以用詩歌來訴說內心世界。或者說,詩歌文學的體驗可以使你的書畫增加新的含量和更重要的成分。

2

書,漢字和詩文的藝術

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禮:禮節,德育。樂:音樂。射:射箭技術,鍛鏈體格,品格修養。御:駕馭馬車的技術。數:演算法,數學。那書什麼?書不僅書寫技藝,更重要正確理解使用漢字的學問。

傳統文化當中書畫是不分的,書畫同源。 但在八千年前的刻符是書是畫難以解讀,而且隨著新出土考古,歷史也將不斷向前推進,基於這一點聞一多提出「異源同流」,我比較認可,指的是書畫的用途意義不同,而是在長期發展中,相互拉攏,分別逐步的走上高級,怎麼走上高級?就是書畫變成文人心性的藝術,比如畫在魏晉跟之前多為宗教題材,多在莊嚴的場合,從魏晉之後畫和畫家的內心逐漸結合。唐代王維「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這詩是什麼?便是畫的靈魂。而且書法在魏晉也成文人內心世界情感的表達,二王書法也正是魏晉風度的情感表達,就這樣書畫在發展中不斷拉攏。魏晉開始了文人書法,唐宋完成了文人畫蛻變過程,在這整個過程中詩文對書畫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畫如何要變成文人畫? 這跟書法和詩的加盟分不開,題跋成為文人畫重要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文人唱和,見境作畫,欣賞傳看,吟詩作跋,題跋越來越多,印章越來越多。如果除去題跋和印章,中國畫便沒有了它應有的分量,甚至不能成為嚴格的中國畫。

3

詩書畫印一體呈現

文人藝術作為高級的綜合的藝術,古人講「四絕」,潘天壽講「四通」。蘇軾講:「詩畫本一律」 。錢鍾書曾說過「中國傳統詩畫批評標註不同的,相當南宗畫風的詩如果是拿到詩里,未必是最高級的,未必是最正宗的,但是相當於神韻派的詩拿到畫里,一定是高品高境界的」。這說明詩的格調境界是更高的,詩推崇的性靈神韻為高標準為高境界,而書畫的追求的正是神韻性靈,而不是外在的表現形式。性靈和神韻是什麼樣的?那就是詩的境界。印,方寸之間,反映大千,好的印章,講的也正是詩的境界。

詩書畫印作為一體的文人藝術,順序不能顛倒,是有序的 ,詩書畫印,詩是統領的,是靈魂。有詩意的書畫印章一定是高級的。葉淺予說:「詩書畫印是不可分的,都是文人的基本修養,但這四者之間不是簡單的加法關係,而是乘法。」 詩性是會讓作品的格調翻倍的,這種例子有很多,古代王羲之、孫過庭、李白、杜牧、蘇軾、趙孟頫,徐渭、金農……儘管他們沒有詩集留下來,但從他們的書畫作品中來看,他們都是會寫詩的,更能作文,詩文的修養他們是很精絕的。近現代康有為、于右任、吳昌碩、沈尹默,林散之、啟功、王學仲……他們詩文都是非常好的,林散之一生寫了三千多首詩,作為一個大書法家,當代「草聖」,他為自己寫了墓碑「詩人林散之之墓」。沈尹默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幹將,寫過很多的現代詩。王學仲是畫家、書法家,他寫過很多格律詩,也寫現代詩,其中一首是寫井上有一的,寫的非常好。他們的內心都是有詩性的,詩書畫印一體的文人藝術,詩是統領,是靈魂。

4

書法,超越行跡的詩意

「欲書先散懷抱」。書就是「達其性情,形其哀樂」。評價書法也往往用這些哎:「神采」、「性情」、「風韻」、「風采」。明代人評論詩喜歡用「神韻」和「性靈」,這兩個詞同樣可以來評價書法和畫的境界,王國維講境界,境界也是詩性的,袁枚《隨園詩話》里借用了兩個人的說法:「浦柳愚山長云:『詩生於心,而成於手;然以心運手則可,以手代心則不可。今天描詩者,東拉西扯,都從故紙堆來,不從性情流出,是以手代心也』。吳西林處士云:『詩以意為主人,以詞為奴婢。若意少詞多,便是主弱奴強,呼喚不去矣。』二說皆妙」。這兩個比喻很形象,如果拿來評價書畫藝術也非常切合,書畫筆墨也是從心裡來,用手來完成,以心運手則可,以手代心則不可。畫便是以意為主人,以筆墨為奴婢。如果只有技術,而沒有自我的性情心境,便呼喚不去矣。

作者簡介:於明詮,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省高校重點學科首席專家,1980年開始寫詩,偶有發表,出版詩集《單衣試酒》

推薦閱讀:

世間神鬼像,悲憫已無言——李老十

【看圖說畫】No.16談臨帖之如何臨帖

《章武王妃盧貴蘭墓誌》高清版

國家博物館藏陶文(高清)


推薦閱讀:

諾貝爾獎獲得者是這樣用詩歌讚美生活的
假詩、仿詩與偽詩
具象,並非是詩歌的精神實質
經過冬天 現世安穩

TAG:詩歌 | 書法 | 提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