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紅色劇也可如此青春 浙江日報
劉晨茵
在電視機遙控器的爭奪戰中,愛好正劇的婆婆媽媽們和身為「舔屏黨」的年輕觀眾總是涇渭分明的兩派,然而當下熱播的一部諜戰劇,卻成功將兩撥人集中在一台屏幕前。日前,由浙江華策影視、寧波廣播電視集團聯合出品的獻禮建黨95周年青春諜戰劇《解密》在收視頻頻告捷中落下帷幕,網播量也輕鬆突破15億大關,台網雙雙收穫佳績。 電視劇《解密》由省作協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作為「諜戰劇第一人」,由麥家作品改編的《暗算》和《風聲》曾掀起中國諜戰劇的狂潮。而小說《解密》則是麥家的代表作,至今被翻譯成33種語言,是世界圖書館收藏量第一的中文作品,被《經濟學人》評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說」。 面對觀眾口味日新月異的影視市場,《解密》的影視改編版權前後賣了7次,終於在「老辣」的華策影視手中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青春和偶像。
老態陰鬱的妝面和老氣橫秋的旁白,這是很多人對以往諜戰劇的刻板印象。《解密》大膽起用陳學冬、穎兒、經超、張哲翰、安以軒等擁有龐大粉絲的偶像型演員,配角則讓郭京飛、劉濤、印小天等中生代演技派壓陣。在正劇的外殼下,拋棄以往冰冷嚴肅的畫風,用其充滿陽光活力的「諜戰2.0」獨特表現形式在市場做了鮮明區分,用年輕觀眾展現那些諜戰者隱秘而偉大的傳奇人生。這種包裝手法,一方面是出於偶像們的商業價值,另一方面,《偽裝者》等劇的走紅,也讓越來越多的影視從業者發現,只要尊重時代的審美變化,充滿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的「紅劇」一樣具有親和力。
就如劇名一般,《解密》不但是對絕密機構「701」的解密,更是對奮戰在隱蔽戰線、人生充滿了危險和隱忍的無名英雄的解密。電視劇將小說中的隱線抽出成為故事主線,和原著恰好成為互文,使得「原著迷」們也能得到新鮮感。而劇中克制的表達、情緒的留白也流動著詩意,例如離別時家人默默無言吃一頓餃子,與以往一些劇中聲淚俱下、猶如機關槍一般的台詞風格大相徑庭。
在劇中,陳學東飾演的數學奇才容金珍要解開的不僅僅是「紫密」和「黑密」,更需要解開人生的「成長之謎」。愛情、戰爭、責任、使命,這些元素推動著「701」年輕戰士們走在自己的成熟之路上,這也是《解密》在偶像派的包裝下,對革命主題更深遠的思考。其實,歷史對於身處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充滿了青春的希冀。
雖然用「小鮮肉」擔綱,但在「看臉」的噱頭下,卻是影視從業者紮實的基本功。曾執導過《北風那個吹》《小姨多鶴》的導演安建擅長以人物的悲歡離合來濃縮大時代的滄桑變化,而《永不磨滅的番號》《神犬奇兵》等劇的編劇馮驥則善於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敘事節奏緊湊、開門見山。這兩位幕後掌勺者與該劇放棄宏大敘事,而是聚焦「一群小人物在大時代面前的微小情感」的藝術理念不謀而合,在保留原著風骨的基礎上,成功將麥家這部想像力豐富的作品影像化。哪怕一開始不適應年輕演員瞪眼賣萌的觀眾,也會漸漸被構思巧妙、懸念迭起的劇情吸引。
越來越多的大劇正努力吸引年輕人這個龐大的群體,用一群「老戲骨」為「小鮮肉」保駕護航的這股巧勁兒,只提供了正劇青春化的最初級樣式。其實,不管是服務哪個年齡層的觀眾,歸根結底只需要一部「好劇」,不管如何破舊立新,只要拿出質量過關的精品劇作,放棄高高在上的說教姿態,年輕觀眾並不在意露臉的是「大叔」還是「歐巴」——畢竟像孫紅雷這樣的資深諜戰劇演員,在「萌化」吸粉的道路上也正不遺餘力。
推薦閱讀:
※如果是你,此生不負遇見
※年輕人都在抱怨什麼?
※周杰倫的《晴天》前奏響起時,你們頭腦中常常出現或者想起那些事情?
※情人節寫給前任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