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圖片大全 >> 耳鼻喉科 >> 中耳炎用藥篇
中草藥圖片大全之--芭蕉頭別名芭蕉、牙蕉、板蕉
來源芭蕉科芭蕉屬植物芭蕉MusabasjooSiebetZucc.,以根、莖、花蕾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高大灌木狀草本,高3-6米。根狀莖肥大,有橫走匍枝,其上生有較粗的鬚根。葉柄基部張大成鞘,層層復跌包裹構成粗大圓柱狀主幹,莖粗約20厘米。葉巨大,螺旋狀排列,厚紙質,鮮綠色,初生時為卷狀直立向上,逐漸向外平伸開展,葉柄粗壯,長達30厘米,葉片長橢圓形,長2-3米,寬30-40厘米,先端鈍,基部不對稱,邊緣微波狀,中脈粗壯,凸起,寬約2厘米,側脈羽狀平行。夏秋穗狀花序頂生,佛焰苞寬大,硃紅色,初生包蓋花序成心形大花蕾,隨花莖生長而逐漸開展,花序下部直立,上部微彎,下部佛焰苞片早落,無花,上部佛焰苞內生花多數,花單性,淡黃色,雌花生於雄花之下部,萼片3,與2花瓣合生,唇瓣橢圓形,向內微彎,能育雄蕊5,少為6。漿果橢圓柱狀,直而不彎,有3-4棱。
生境與分布生於房前、屋後、山坡等處。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廣泛栽培。
採集加工根部及莖四季可采,洗凈鮮用或晒乾備用,夏秋採集花蕾,多為鮮用。
性味功能淡、涼。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止痛。
主治用法感冒咳嗽,頭痛,高血壓病,胃痛,腹痛,肝炎,痢疾,崩漏,胎動不安,尿路感染,水腫,外用治中耳炎,創傷出血,癰癤腫毒。用量30-60克。外用適量,鮮根或鮮葉搗爛或研粉調敷患處。取汁滴耳治中耳炎。
參考配方1.肺癆:芭蕉花60克,豬肺半斤,水燉,服湯食肺。每日一劑。
2.心絞痛:芭蕉花半斤,豬心1個,水燉服。
3.血崩、白帶:芭蕉根半斤,豬瘦肉150克,水燉服。
4.跌打損傷:鮮芭蕉莖120克,豬瘦肉150克,水燉,服湯食肉。
5.燙火傷:芭蕉葉適量,研末,水泡已破者,麻油調搽。水泡未破者,雞蛋清調敷。
6.頭暈目眩、哮喘:芭蕉根30克,杜仲15克,水煎服。分3次服。
7.疝氣:芭蕉根15克,木通10克,水煎服。
8.骨折:芭蕉根60克,金櫻子根皮、苦楝皮各30克,共搗爛,酒糟調勻包患處。
9.中耳炎:用竹筒斜插在芭蕉莖上,取流出的汁滴入耳中,一日3-4次。
臘梅別名黃梅花、黃臘梅、臘木、鐵筷子
來源為臘梅科臘梅屬植物臘梅Chimonanthuspraecox(L.)Link.,以花蕾、根、根皮入葯。
形態特徵落葉灌木,高3米余。枝條方柱形,棕褐色,皮孔突出,嫩枝被柔毛,樹皮內具油細胞。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橢圓狀卵形,長5-17厘米,寬3-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無毛,全緣。冬季至第二年春季開花,花先葉開放,極芳香,花密生於已落葉的枝條節上,花被多層,螺旋狀排列,內層小形,紫棕色,中層大形,黃色,外層呈鱗片狀,雄蕊5-6個,雌蕊多數,分離,生於壺形的花托內,花托口邊緣有不育性雄蕊,子房一室。瘦果保藏於花托內,花托成熟後形成假果,外被絹絲狀毛。種子一粒。
生境與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採集加工冬末春初採收花蕾,根及根皮四季均可採集。烤乾或晒乾備用。
藥理作用1.所含藍肌醇具有催吐作用。2.所含美洲臘梅鹼對溫血動物具驚厥毒,稀釋液為1:40000時,可加強家兔離體子宮的強直性痙攣和運動,稀釋液為1:10000時,對豚鼠離體子宮作用微弱。
性味功能花蕾:辛、涼。解暑生津,開胃散郁,止咳。根及根皮:辛、溫。祛風,解毒,止血。
主治用法花蕾:暑熱頭暈,嘔吐,氣鬱胃悶,麻疹,百日咳。根:風寒感冒,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炎。根皮:外用治刀傷出血。花蕾用量3-6克,根用量15克,均用水煎服。根皮颳去外皮,研末敷患處。
參考配方1.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炎:臘梅根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2毫升。若按經絡給葯,每穴0.5毫升,每次2-3穴。每毫升含生葯1克。
2.燙火傷,中耳炎:臘梅花蕾浸入花生油或菜油中成臘梅花油,用時擦患處或滴入耳內。
糞箕篤別名犁壁藤、千金藤、田雞草、鐵板膏藥草
來源防己科千金藤屬植物糞箕篤StephanialongaLour.,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質藤本,長1-4米,全體無毛。莖細長,扭曲,有條紋。葉柄盾狀著生,葉片三角狀卵形,長3-9厘米,寬2-6厘米,先端鈍或具小突尖,基部稍圓或平截,全緣,主脈數條,由葉柄著生處向周圍放射,下麵粉綠色。夏、秋間葉腋開黃綠色小花,單性,雌雄異株,聚傘傘形花序腋生,總梗短於葉柄,雄花有花萼8片,花瓣4片,雌花與雄花相似,心皮1個。核果熟時紅色,干後扁平呈馬蹄形,背有小瘤,面凹陷。
生境與分布生於林邊、山地、灌叢或疏林下。我國南部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採集加工全年可采。
性味功能微苦、澀、平。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主治用法腎盂腎炎,膀胱炎,慢性腎炎,腸炎,痢疾,毒蛇咬傷,外用治癰癤瘡瘍,化膿性中耳炎。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絞藥液滴耳。孕婦忌服。
參考配方化膿性中耳炎:糞箕篤30克,加米酒100毫升,浸泡48小時,加水過葯面,加蓋煮5-10分鐘,冷卻。將患耳膿液拭凈,頭向一側,患耳向上,滴入藥液3-4滴,5-10分鐘後將藥液倒出,擦乾患耳,再滴入1-2滴,用棉花塞堵塞外耳道。每日1次。此藥液滴入耳半分鐘後內有輕微燒灼感,無其他反應。
石蠟紅別名月月紅、天竺葵
來源為牻牛兒苗科天竺葵屬植物天竺葵PelargoniumbrotorumBail.,以花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莖直立,基部木質化,上部肉質,多分枝或不分枝,具明顯的節,密被短柔毛,具濃烈魚腥味。葉互生;托葉寬三角形或卵形,長7-15毫米,被柔毛和腺毛;葉柄長3-10厘米,被細柔毛和腺毛;葉片圓形或腎形,莖部的心形,直徑3-7厘米,邊緣波狀淺裂,具圓形齒,兩面被透明短柔毛,表面葉緣以內有暗紅色馬蹄形環紋。傘形花序腋生,具多花,總花梗長於葉,被短柔毛;總苞片數枚,寬卵形;花梗長3-4厘米,被柔毛和腺毛。芽期下垂,花期直立;萼片狹披針形,長8-10毫米,外面密被腺毛和長柔毛,花瓣紅色、橙色、粉紅或白色,寬倒卵形,長12-15毫米,寬6-8毫米,先端圓形,基部具短爪,下面3枚通常較大;子房密被短柔毛。蒴果長約3厘米,被柔毛。花期5-7月,果期6-9月。
生境與分布原產非洲南部,現各地普遍栽培。
採集加工花期採集,鮮用。
性味功能苦、澀、涼。清熱消炎。
主治用法中耳炎。用鮮花榨汁滴耳。
白背葉別名野桐、葉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樸樹、白帽頂
來源為大戟科野桐屬植物白背葉Mallotusapelta(Lour.)Muell.-Arg.,以根、葉入葯。
形態特徵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米。小枝、葉柄和花序均被灰白色星狀毛。單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園卵形,長7-12厘米,寬5-1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截形或短截形,具2腺點,全緣或不規則3淺裂,上面近無毛,下麵灰白色,密被星狀毛,有細密棕色腺體。夏、秋開白色花,花單性,異株,無花瓣,雄穗狀花序頂生,長15-30厘米,雌穗狀花序頂生或側生,長約15厘米,花萼3-6裂,外面密被茸毛,雄蕊50-65,花藥2室,子房3-4室,被軟刺及密生星狀毛,花柱2-3,短。蒴果近球形,密生羽毛狀軟刺。
生境與分布常生於平原、丘陵、山地下部的灌木或草叢中。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採集加工根全年可采;葉多鮮用,或夏、秋採集,晒乾研粉。
藥理作用抑菌實驗:白背葉根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微苦、澀、平。根:柔肝活血,健脾化濕,收斂固脫。葉:消炎止血。
主治用法根:慢性肝炎,肝脾腫大,子宮脫垂,脫肛,白帶,妊娠水腫。葉:外用治中耳炎,癤腫,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用量:根:15-30克。葉: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干葉研末撒敷患處。
參考配方1.化膿性中耳炎:白背葉30克,加水250毫升,煎2小時,去渣,過濾,清液冷卻後加入防腐劑。先以白醋洗耳,拭乾後滴入藥液,每日3次,每次3-4滴。
2.妊娠水腫:白背葉根、相思豆全草(去掉種子)、大風艾各1斤,加水沒過葯面,煎3次,濃縮加糖適量,成3000毫升,每服30毫升,每日3次。
3.脾腫大:白背葉根60克,豬胰1具,水燉,服湯食肉。每日一劑。
4.脫肛、便血:白背葉根30-60克,豬大腸適量,水燉,喝湯食肉。
5.白帶:白背葉根15克,海螵蛸10克,雞冠花(白花)10克,水煎,水酒對服。
6.鵝口瘡:白背葉根適量,蒸水,棉球蘸擦。每日3次。
7.扁桃腺炎:鮮白背葉根30克,蜜糖浸透絞汁,頻頻含服。
牛耳草別名綿還陽草、貓耳草、石花子、崖青葉
來源為苦苣苔科旋蒴苦苣苔屬植物牛耳草Boeahygrometrica(Bunge.)R.Brown.,以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附石小草本。葉基生成蓮座叢,無柄,葉片菱形、卵形或倒卵形,長3-5厘米,寬2.5-4.5厘米,邊緣具粗淺齒,兩面均密被白色長柔毛。夏季花葶數個,由葉叢中抽出,直立,高達20厘米,花淡紫色,成頂生疏聚傘花序,苞片小,花萼5深裂,裂片三角披針形,花冠鍾狀,裂片5,二唇形,上唇二裂,較小,下唇3裂較大,雄蕊短,內藏,能育雄蕊2,退化雄蕊2-3,子房條形。蒴果細圓柱形,長3-5厘米,成熟時2裂,裂瓣扭旋。種子多數,細小。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地陰濕岩石上及石壁縫等處。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等省區。
採集加工四季可採集,洗凈,鮮用或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苦、澀,平。散瘀,止血,解毒。
主治用法創傷出血,跌打損傷,鮮品搗爛敷患處或干品研粉撒患處。腸炎,每次5-15株,煎水洗腳。
參考配方1.腸炎:牛耳草全株,用涼水洗凈,加500毫升水煮沸5-10分鐘,放溫洗腳。成人10-15株,,小兒5-10株,每日一次,連洗2-3日。此藥液用後可加溫再洗,洗後無副作用。
2.中耳炎:鮮品牛耳草搗爛,取汁滴耳。
浙地黃別名鮮生地、天目地黃
來源為玄參科地黃屬植物天目地黃RehmanniachingiiH.L.Li.,以根狀莖入葯。
形態特徵植物體被多細胞長柔毛,高30-60厘米,莖單出或基部分枝。基生葉多少蓮座狀排列,葉片橢圓形,長6-12厘米,寬3-6厘米,紙質,兩面疏被白色柔毛,邊緣具不規則圓齒或粗鋸齒,抑或為具圓齒的淺裂片,先端鈍或突尖,基部楔形,逐漸收縮成長2-7厘米具翅的柄;莖生葉外形與基生葉相似,向上逐漸縮小。花單生,連同花梗總長超過苞片;花梗長1-4厘米,多少彎曲而後上升,與萼同被多細胞長柔毛及腺毛;萼長1-2厘米;萼齒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略尖;後方3枚稍長,中間的一枚長1-1.2厘米,兩側的長0.5-0.8厘米;前方2枚長0.3-0.7厘米,彼此近於相等;花冠紫紅色,長5.5-7厘米,外面被多細胞長柔毛;上唇裂片長卵形,先端略尖或鈍圓,長1.4-1.8厘米;下唇裂片長橢圓形,先端尖或鈍圓,中裂片長約2厘米,寬1.4厘米,側裂片稍小;雄蕊後方一對稍短,其花絲基部被短腺毛,前方一對稍長,其花絲無毛;葯室矩圓形,長約1.5毫米,基部叉開成一直線;花柱頂端擴大,先端尖或鈍圓。蒴果卵形,長約1.4厘米,具宿存的花萼及花柱。種子多數,卵形至長卵形,長約1.1毫米,具網眼。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與分布分布於浙江、安徽等省區。生於海拔190-500米的山坡、路旁草叢中。
採集加工秋季採集,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甘、苦、寒。清熱,涼血。
主治用法鼻衄,熱病口乾。用量12-30克。並治中耳炎,以鮮生地搗汁滴耳。
泡囊草別名大頭狼毒、湯烏普
來源為茄科泡囊草屬植物泡囊草Physochlainaphysaloides(Linn.)G.Don.,以根、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高30-50厘米;根狀莖可發出一至數莖;莖幼時有腺質短柔毛,以後漸脫落到近無毛。葉卵形,長3-5厘米,寬2.5-3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寬楔形,並下延到長1.4厘米的葉柄,全緣而微波狀,兩面幼時有毛。花序為傘形式聚傘花序,有鱗片狀苞片;花梗象花萼一樣密生腺質短柔毛,果時毛脫落而變稀疏,長5-10毫米;花萼筒狀狹鐘形,長6-8毫米,直徑約4毫米,5淺裂,裂片長2毫米,密生緣毛,果時增大成卵狀或近球狀,長1.5-2.5厘米,直徑1-1.5厘米,萼齒向內傾但頂口不閉合;花冠漏斗狀,長超過花萼的1倍,紫色,筒部色淡,5淺裂,裂片頂端圓鈍;雄蕊稍伸出於花冠;花柱顯著伸出花冠。蒴果直徑約8毫米。種子扁腎狀,長約3毫米,寬2.5毫米,黃色。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境與分布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河北、新疆、內蒙等省區。生於山坡草地或林邊。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集,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根:甘、微苦、熱,有毒,補虛溫中,安神,定喘。全草:苦、平,有毒,清熱解毒,去濕殺蟲。
主治用法根:虛寒泄瀉,勞傷,咳嗽痰喘,心慌不安。全草:中耳炎,鼻竇炎,咽喉腫痛,瘡癰腫痛,頭痛。用量0.3-0.6克,水煎服或入散劑。
油頭草別名大魚眼草、無喙齒冠草、山羊梅、圓舌粘冠草
來源為菊科粘冠草屬植物圓舌粘冠草MyriactisnepalensisLess.,以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通常粗壯,高達1米。根莖短,橫走。莖直立,基部徑達1厘米。自中部或基部分枝,分枝粗壯,斜升。全部莖枝無毛,光滑,或緊接頭狀花序處被稀疏短毛或糠秕狀毛。中部莖葉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4-10厘米,寬2.5-4.5厘米,邊緣有大鋸齒或圓鋸齒,下部沿葉柄下延成具翅的葉柄,柄基擴大貼莖;基生葉及莖下部的葉片較大,間或淺裂或深裂,側裂片1-2對,極少有3對,葉柄長達10厘米;上部莖葉漸小,長橢圓形或長披針形,漸無柄,基部擴大貼莖或耳狀擴大抱莖,接花序下部的葉邊緣有小齒或無齒;全部葉上面無毛,下面沿脈有極稀疏的短柔毛。頭狀花序球形或半球形,徑1-1.5厘米,單生莖頂或枝端,多數頭狀花序排列成疏鬆的傘房狀或傘房狀圓錐花序。總苞片2-3層,幾等長,外面被微柔毛。邊緣舌狀雌花多層;舌片圓形,長寬相當,頂端圓形或微凹;兩性花管狀,檐部寬鍾狀,頂端4齒裂,管部有微柔毛。瘦果壓扁,邊緣脈狀加厚,頂端有粘質分泌物。無冠毛。花果期4-11月。
生境與分布分布於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及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江西等省區。生於海拔1250-3400米的山谷林緣、林下、灌叢中,或近水潮濕地或荒地上。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集,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微辛、涼。消炎,止痛。
主治用法慢性中耳炎,痢疾,腸炎,牙疼,關節腫痛。
核桃別名胡桃仁、核桃仁、胡桃肉
來源為胡桃科胡桃屬植物胡桃JuglansregiaL.,以種仁(核桃仁)、種隔(分心木)、外果皮(青龍衣)、葉入葯。
形態特徵落葉喬木,高可達35米。樹皮灰色,具縱裂,小枝有片狀髓,無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葉軸密生腺毛,小葉5-9片,無柄或近無柄,卵形、矩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5-13厘米,寬2-6.5厘米,先端尖,基部圓形,全緣,上面鮮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僅側脈腋內有一簇短柔毛。夏季開花,花單性同株,雄花成下垂葇荑花序,雌花序穗狀頂生,直立。核果近圓形,外果皮肉質,綠色,內果皮堅硬,骨質,表面凹凸或皺褶,有2條縱棱,黃褐色。
生境與分布全國各地廣泛栽培。尤以華北最多。
採集加工秋季果熟時採收,將肉質外果皮漚爛除去,砸破內果皮即為種仁,取種仁時取出中間的木質種隔。夏秋間果實未熟時採集肉質青色外果皮。葉多鮮用,隨用隨采。
藥理作用1.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抗組織胺的致痙作用。2.動物實驗證明核桃仁有鎮咳作用。3.核桃樹葉有較好的殺滅鉤端螺旋體的作用。
性味功能核桃仁:甘、溫。補腎固精,斂肺定喘。分心木:苦、澀、平。補腎澀精。青龍衣:苦、澀、平。有毒。消腫,止癢。葉:苦、澀、平。有毒。解毒,消腫。
主治用法核桃仁:腎虛耳鳴,咳嗽氣喘,遺精,陽痿,腰痛,中耳炎,便秘。分心木:腎虛遺精,滑精,遺尿。青龍衣:慢性氣管炎,外用治頭癬,牛皮癬,癰腫瘡瘍。葉:橡皮腫,白帶過多,疥癬。核桃仁、分心木、青龍衣用量均為10-15克。青龍衣、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1.慢性氣管炎:①核桃仁、杏仁、生薑各30克,地龍、麻黃、百合各15克,共研細粉,煉蜜製成54丸,每服1丸,每日3次,10日為一療程。②青龍衣10克,龍葵15克,水煎2次,混合,一日分2-3次服。10日為一療程。
2.橡皮腫:核桃葉60克,石打穿30克,雞蛋3個,前2葯煮雞蛋,蛋熟後剝去殼,扎孔,繼續煮至色黑為度,每日食3個蛋,14日為一療程。每日再用銀杏樹葉煎水熏洗1-2次。
3.中耳炎:用核桃仁榨油加適量冰片滴耳。
心葉百合別名大葉百合、山菠蘿根、蕎麥葉貝母、蕎麥葉大百合
來源為百合科心葉百合屬植物心葉大百合Cardiocrinumgiganteum(Wall.)Makino.,以鱗莖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高大草本。鱗莖大,暗綠色,長可達18厘米,直徑可達15厘米,鱗片少數,寬卵形,排列疏鬆,先端有葉柄存留的葉痕和纖維。地上莖高大,可達1米余,直立不分枝,圓柱形,中空。基生葉蓮座叢狀,具長柄,葉片亮綠色,寬卵形,長約50厘米,寬可達40厘米,基部心形,全緣,莖生葉疏散互生,向上漸小,基部平截。夏秋間開花,花莖高大,挺直,頂端有一多花總狀花序,花大,有香氣,喇叭形,長約15厘米,白色,外面有淡綠色條紋,裡面有淡紅紫色條紋,花梗微曲,使花稍下傾。蒴果略似梨形,長約7厘米,基部窄縮成短柄狀,果梗粗壯,斜上。種子極多,有薄膜質三角形翅。
生境與分布生長在山坡林間草叢中。分布於雲南、西藏等省區。
採集加工夏、秋季采根,洗凈,晒乾備用或鮮用。
性味功能甘、淡、涼。清肺止咳,解毒。
主治用法肺結核咯血,鼻竇炎,中耳炎。用量3-1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絞汁滴鼻或耳。
半夏別名三葉半夏、三葉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
來源為天南星科半夏屬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e(Thunb.)Breit.,以塊莖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地下塊莖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2厘米,下部生多數鬚根,葉從塊莖頂端生出,幼苗時常具單葉,卵狀心形,老株的葉為3小葉的複葉,小葉橢圓形至披針形,中間一片比較大,兩邊的比較小,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有短柄,葉脈為羽狀網脈,側脈在近邊緣處聯合,葉柄下部內側面生1白色株芽,有時葉端也有1枚,卵形。5-7月間開花,花葶高出於葉,長約30厘米,佛焰苞下部細管狀,綠色,內部黑紫色,上部片狀,呈橢圓形,肉穗花序基部一側與佛焰苞貼生,上生雄花,下生雌花,花序軸先端附屬物延伸呈鼠尾狀。漿果熟時紅色。
生境與分布生於潮濕肥沃的沙質土上,多見於房前屋後、山野溪邊及林下。主要分布於我國南方各省,東北、華北及長江流域各省均有分布。
採集季節葉莖枯乾時採挖塊莖。
加工清半夏:涼水浸泡1-2周,每日換水1-2次,並翻動,起白沫時加白礬(每100斤加2斤),加後泡一日換水,撈出用白礬水(每100斤用白礬12.5-14.5斤)煮透。姜半夏:按清半夏浸後撈出,用薑片、白礬水煮透(每100斤用鮮姜25斤,白礬12.5-14.5斤)。有的地方用薑汁與半夏同炒、同煮或同蒸。有的還加入甘草、朴硝、皂角。法半夏:按清半夏浸後撈出,用甘草煎湯,浸石灰塊,加適量水,去掉石灰渣,將浸好的清半夏入甘草石灰湯內浸泡,隔1-2天翻動一次,至半夏中心顯黃色。炮製半夏以春秋為宜,太冷時半夏易破碎,太熱時易腐爛。
藥理作用1.鎮咳作用:20%半夏煎劑給貓灌胃(0.6克/公斤)可抑制人工性咳嗽,效力略次於磷酸可待因灌胃。2.鎮吐作用:半夏煎劑3克即可對抗最小量的阿朴嗎啡及硫酸銅引起犬的致嘔作用,可能是對嘔吐中樞直接作用引起的。3.催吐作用:生半夏有催吐作用。4.生半夏粉在120℃,焙2-3小時,可破壞催吐成分,而不損害鎮吐作用。
性味功能辛、溫。有毒。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生用消癤腫。
主治用法咳嗽痰多,胸悶脹滿,噁心嘔吐;生用外用治癤腫。用量:6-10克。外用生半夏適量,塞鼻治急性乳腺炎。
參考配方1.咳嗽、嘔吐:清半夏、陳皮、茯苓各1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2.神經性嘔吐:半夏、茯苓、生薑各10克,反酸燒心加黃連3克、吳茱萸1克,舌紅苔少加麥冬、枇杷葉各10克,水煎服。
3.急性乳腺炎:生半夏3-6克,蔥白2-3根,搗爛,揉成團塞對側鼻孔,每日2次,每次半小時。
4.化膿性中耳炎:生半夏適量研粉,75%酒精3份浸一天,取上層液滴耳治化膿性中耳炎,每日1-2次。
推薦閱讀:
※曾經患過中耳炎,可以潛水或浮潛嗎?
※中耳炎是因為什麼引起?
※本人孕期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心得,供廣大戰友參考?
※如何誘發自己打哈欠?
※小孩中耳炎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