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狂人日記》很幼稚且太逼促

《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在中國近代史上堪稱是一座里程碑。我每次讀都感覺到很壓抑,文中的的吃人現象令我骨悚然,但卻能感受到狂人昂揚的鬥志。留給讀者的這種回味,我想在當時的中國肯定會掀起軒然大波,魯迅當然會被推在新文化運動的浪尖之上。然而,備受矚目的魯迅卻說:《狂人日記》很幼稚,而且太逼促。這句話說的好像餘味未盡,魯迅是在表示謙虛,還是明哲保身呢。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狂人日記》的創作背景吧,魯迅住在紹興會館經過七年半的蟄伏期,歷經太多的壓抑與彷徨,每天住在曾弔死一個婦女的房間里抄古碑,沒有什麼事可干。魯迅甚至想到這樣死去也好,因為古碑里沒有政治和運動,直到有一個叫金心異的來請他為新青年寫點文章,才激起了他創作的慾望。寫點什麼呢,魯迅是學過醫的,藉以精神病人的舉止和心理,狂人身上的憤怒不滿,相伴希望祈求的複雜情緒,來普寫一篇反封建的宣言。狂人是真的有病嗎,他身上所具有的,不正是魯迅經歷沉默與思索的焦灼嗎,文中好像是融入了魯迅多年的積怨。筆者認為,《狂人日記》在魯迅心中已經醞釀多年了,他痛恨封建禮教的流毒,痛恨麻木的看客。提筆之前,落筆之後,都可見他多年來對中國歷史的深思和對現實社會的認識。魯迅在1918年致許壽裳的信中說,《狂人日記》實為拙作,又有白話詩署「唐俟」者,亦仆所為。前曾言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後以借閱《通鑒》,乃悟中國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中發現,關係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而在1919年致傅斯年的信中卻說,《狂人日記》很幼稚,而且太逼促,照藝術上說,是不應該的。來信說好,大約是夜間飛禽都歸巢睡覺,所以單見蝙蝠能幹了。我自己知道實在不是作家,現在的亂嚷,是想鬧出幾個新的作家來。我想中國總該有天才,被社會擠倒在底下,破破中國的寂寞。魯迅說的是心裡話,《狂人日記》中那些冷峻的文字,流淌著熱烈的情感,文氣連貫讓讀者和作者一樣充滿了激情,隨著文字的澎湃而義憤填膺。魯迅這種鮮明的啟蒙主義的思想特徵,到底能驚醒多少中國人?「乃悟中國人尚是食人民族」、「單見蝙蝠能幹了」,魯迅是有些謙虛,但卻不是明哲保身,他要表達的是猶有的失望心情,可又有幾人能讀懂呢。我想很多人看不懂魯迅的文章,這其中的緣由應該在此。
推薦閱讀:

Something about my family (2)
橡塑展遊逛日記 | 館好大!我在哪?我是誰?我在幹什麼?
清零大腦
面對不公平和惡勢力, 我不想失去勇氣
一群深刻loser的自我分析

TAG:日記 | 魯迅 | 幼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