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氣功訓練法:火珠訓練法!
本文較長,建議收藏學習!
方法:坐禪坐北朝南,全身放鬆,頭部、身體保持端正,雙眼微合,「內照丹田」。
口部自然閉合,牙齒相合,舌尖內卷輕輕抵住上齶。左腿彎曲,小腿內盤,腳背擱放於右大腿上面,腳心朝上,腳跟部緊貼右大腿根部;右腿隨之彎曲抬起,小腿內盤,腳放於左大腿上面,腳心朝上,腳跟部緊貼左大腿根部,雙腿交叉盤坐。同時,兩臂保持松垂,腕部、臂部輕放於兩大腿上面,兩掌相疊,右掌在上,左掌在下,掌心朝上(古法中拇指端內扣於無名指根處,或右手握拳,以中指、無名指端抵住掌心「勞宮穴」,在功中又稱為「握固」「掐訣」等)。
意念與呼吸:
練功時,精神集中在「丹田」處,「凝神守中」(本文所指「丹田」即人體小腹正中處,約臍下5厘米處)。此時全身骨節、肌肉均要充分放鬆,一切順乎自然,保持內在的安靜;只要能隨著腹部輕微的一起一伏,並伴隨著均勻、柔和、細緩的自然呼吸即可,即所謂「著意內守」。
意守法的鍛煉是把意念完全集中在「丹田」處,所謂以一念代萬念,將雜念排除,達到大腦入靜,全身進入舒適境界的方法。「丹田」稱為生命之根,元氣聚集之所,內氣發動之源。
因此,為了使「守一」的功效逐步提高,在意守時要似守非守,若即若離,用意宜淡不宜濃。也就是說要避免過分用意死守,或思想高度集中在「丹田」。
因為用意勉強,或過濃,氣沉「丹田」過量,「丹田」處就會產生氣脹的現象,如果再進一步繼續死守,即會產生腹部疼痛、鼓脹,以及意、息亂動之偏差,其結果事與願違,對身體健康無益。所以我們主張在練功過程中,用意不要過濃,即不要「執著」,尤其練到一定程度時,意越淡越好,以便逐漸達到所謂「若有若隱,似意非意,恬淡虛無」的空無境界,即「不即不離」的練功狀態,以免導致昏睡或失控等弊病。在練功過程中,正確掌握「純於自然」的呼吸原則是尤為重要的。意境逐漸達到寧靜的境界,其舒適感是言語、筆墨很難形容的。
在功法達到上述意境後,即可採用「止息」的方法練習,此時用意念觀想,以眼觀鼻,以鼻觀「丹田」,或以雙目視「丹田」部位,並把鼻、「丹田」兩者連成一線,通過這種中垂線相連後的貫通、相依的「止觀法」,可以很有效地協助和誘導「入靜」,達到忘息、停息(內呼吸)的狀態。這一狀態的形成對神經中樞的調養十分有益。經過一個階段的練習後,在練功過程中,會逐漸感到頭腦清晰、鬆弛、寧靜、全身或局部出現溫熱、清涼、肌肉跳動、麻軟舒適感,說明體內氣機已開始發動,屬於練功初期的正常反應。
同時,感到肢體輕盈縹緲,心境如春水靜波,意念輕悠悠、細緩緩,泯然「入全」,身體好像不存在了,進而產生一種虛無「忘我」的境界,即「神氣合一」,這是由於在練功過程中,入靜時間不斷增加,意識逐漸加深,大腦皮層就會處於一種特殊的、相對的抑制狀態,這種「止息」狀態的形成和鞏固,對經絡、氣血、臟腑等組織產生良好效應,機體內部或體表必將產生某種感覺,如:動、養、涼、冷、暖、輕、重、澀、滑、熱、浮、沉等。古時把這種現象稱為得其「精氣、真氣」等。
在練功過程中,有時也會出現一種像電流一樣的「物質」,順著體內的經絡、穴位而傳遍肢體並達到其末端。入靜狀態下的多種效應古時稱為「氣行」和「靜極而動」,屬於正常現象。當然有些人還會在練功中出現各種幻覺,例如:感到眼前有光團的發射,有各種景物、幻覺的呈現等,此時不必緊張、恐懼(認為自己練出了偏差),更不要有意去追求,要安下心來,不理不睬,松靜自然。同時意守不可「執著」和強制,要做到輕微緩緩,若存若隱。
古人在這方面體會尤深,主張「不可用心守,不可無意求,用心著相,無意落空,似守非守,綿綿若存」。如出現「動象」過大,進而無法控制時,可意守「湧泉穴」,癥狀就會逐漸平息下來。本文所介紹的功法,練到最高階段,身體內部和外部的「動象」都會逐漸消失,仍然恢復到原有的安靜、平穩、寧寂的虛無入定狀態。這種狀態的恢復與形成,與之前相比,只不過是程度、功夫不同罷了。
雙膝盤坐,手疊近丹。周身鬆弛,順其自然。體要正直,舌泉上卷。耳似虛無,目若垂簾。觀准神凝,心息依連。暗聽內注,氣連中丹。
在靜坐過程中,氣功的「氣」一般是內在運行的,由於每個人內氣發動的情況不同,因此如練功得法,按要求認真去做,則體內氣血可得到正常有規律的運行,就可以榮衛全身,逐漸受益,使身體強健,益壽延年。反之,練功就可能出現偏差,身體不適,氣血阻滯,或使神經受擾,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這些現象對健康是不利的,當然就更談不上防治疾患和內養精、氣、神。因此,必須正確掌握功法的客觀規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鍛煉,隨著時間的積累,功夫也就會日益進展,逐步深化。
在這一階段,還要十分注意「以功養功」的道理。如氣血旺盛以後,內氣在體內運行,如果產生不規律的「氣串」現象,不按正常循經順絡路線運行,或產生某些「動象」時,如不及時進行調理,一方面功夫很難再向深層次發展;另一方面由於相應產生的恐懼心理,也易使練功產生氣行紊亂的偏差。
孟子講:「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就是說功要練,也要善養,才能精氣神注,怡然自安。在練功達到相當程度後,待內氣充實,並伴隨氣行的感覺時,可配合在意識「導引」下的呼吸鍛煉。所謂「導引」方法,是幫助內氣按一定的方向、路線運行,「導引」使坐禪功在原有鍛煉的基礎上提高一步。「導引」練習方法可採用逆式呼吸法(即吸氣時,腹部隨意念「引注」而自然內收,呼氣時隨意念「引注」而充實)。練功入靜後,「丹田」逐漸發熱,待達一定程度後,可將此「氣」意想為「火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