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技巧(3) | 醫學人文

(接前文)?

五、引導與總結——從詢問病史,交代病情、提出診治方案,術前談話、術後或出院後隨診計劃等,醫生與病人或病家會有多次語言交流或交談,會逐漸深入,會涉及廣泛。但每次談話交流都應該有目的、有結果,醫生畢竟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和病人聊天。?

如上所述,我們當然要傾聽病人的訴說和要求,尊重病家的意願和要求,但也要澄清其不足、不對、不實際、不可行的認識,善於引導,使之做出正確的判斷和總結。不應眾說紛紜、龐雜無序、似是而非、無所適從,應該有總結或結論,可以是階段性的,達成共識,予以實施。比如做不做剖宮產,產科醫生當然要全面分析產婦全身狀況,產科情況,提出分娩方式的建議。「一個好醫生,當告之患者幾種不同治療方案時,不要求患者一定要選擇擬實施的方案,要尊重患者的決定(C.R.Conti)」,有些疾病的診治,我們很希望病家同意我們的方案,經過耐心細緻的說明達到了一致,這種理解與配合至關重要。這種交流甚至是診斷、治療、醫學發展及醫療糾紛防範的關鍵環節,也是醫德的表現。?

在醫患交流中,除上述幾點之外,醫生還要切記不要把話說得太滿,不要把意思表達到絕對,要客觀辯證,要謙遜留有餘地。現今醫學的確有了快速發展、長足進步,診療技術有了很大提高,基礎醫學家甚至很有信心地提出可以預測疾病(prediction)、預防疾病(prevention)、完成個體化(personalization),所謂「3P醫學」。這當然是我們的追求,要達到的目標。病人和公眾也對醫學、醫療和醫生寄以很高的要求和希望,但臨床醫學畢竟落後於整體科學,它是複雜的、多因素制約的生命科學,也許臨床醫生在與病家交談中,只能慚愧地用這樣的「3P」回答問題:大概如此(probably)、可能如此(possibly)、期望如此(prospectively)。這不是圓滑,而是臨床之實際。?

醫患關係複雜,其本身就是社會關係、人際關係的縮影,涉及生命健康,使之尤其複雜,且莊重神聖。

在此其中,醫生必須有足夠的信息,明確的判斷;坦誠的交流,真切的理解;注重診治的規範化、個體化和人性化。我們還要重視審視估計和處理可能發生的醫療問題或糾紛,準備與完善並貫徹執行必要的、合理的、合法的手續和相關文件。

這樣才能有完美天使的形象,完成神聖的社會使命。??

原載於《實用婦產科雜誌》2010年第6期?

— End —

摘自《醫道》,圖文作者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總認為自己說的做的才是正確,那你就輸了
男朋友是答應了不兌現好還是一開始就潑冷水拒絕你好?
如何有效的和聽障者交流
妹子為何在陌生人面前瑟瑟發抖?
送爸爸媽媽有什麼物品推薦?

TAG:醫學 | 人文 | 交流 |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