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上熱點:喝牛奶會致癌?

喝牛奶會致癌?

專家表示,該言論缺乏科學與臨床試驗數據

日期:[2013年8月19日]版名:[養生周刊]稿源:[南方都市報]

關於牛奶的話題總是容易引人注目,從奶粉到液態奶也總是話題不斷,近期傳得很熱的就是「牛奶致癌」了。從「一杯奶強壯一個民族」到「牛奶致癌」落差實在太大,流言滿天飛,但可靠度到底有多少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劉存東提醒大家,網上的傳言很多,大家看到的時候不要輕信,不要聽風就是雨。像牛奶,全脂牛奶是高脂食物,喝多了可能導致肥胖,而肥胖確實也是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但是認識到這一點的同時也要知道牛奶也是富含很多營養素的好處多多的食品。對於網文列舉的數據和資料,有點片面,因為只有大樣本和對照試驗才能最為真實地反映問題的本質。

內分泌代謝科主任沈潔說,肉、蛋、奶等動物源性蛋白攝入過多可能會帶來許多健康問題,如肥胖等,但並不等於說人們就不能吃肉、不能喝奶,完全素食。關鍵是要適當,要平衡,不要過多,任何東西過了都不好。牛奶也是一樣,如果每天把它當水喝可能就有不利於健康的一面,而每天定量的喝只會利大於弊。健康膳食一定要把握關鍵的原則,即營養充分、飲食平衡、熱量控制、比例適度、種類多樣。

說法1

牛奶中的鈣很難吸收

回應:一個人至少每天喝上2杯牛奶才能基本滿足人體對鈣的需求。建議人們一生最好都不要斷奶。

說法2

牛奶會導致兒童患Ⅰ型糖尿病

回應: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牛奶(或乳製品)是Ⅰ型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很多科學家在從事肉類蛋白和奶製品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而他們認為這些食物為人體帶來更多有益的作用。

說法3

牛奶中的酪蛋白能促使乳腺癌細胞生長繁殖

回應:酪蛋白廣泛分布在天然乳類中,實驗和研究表明牛奶及奶製品的攝入與乳腺癌無關。

說法4

多喝牛奶,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大幅上升

回應:研究與實驗表明,奶製品和乳酪的攝入不會增加前列腺癌的風險。另外,鈣的攝入與前列腺癌之間也沒有關係。

牛奶致癌是偽科學牛奶及乳製品的攝入與乳腺癌、前列腺癌無關專家還認為,牛奶中的鈣最易為人體吸收,可降低骨質疏鬆發生率

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以來,牛奶一直伴著人們的成長,沒有母乳的孩子甚至靠牛奶才會長大,一直以來在大眾  的心目中牛奶都是以「營養之王」的形象出現的,然而近幾年關於反對喝牛奶的呼聲時有湧起,近期網上出現一篇關於外國學者研究報告結果的文章,用大量的資料數據和實驗調查結果試圖解釋和論證「牛奶致癌」這一與行內主  流觀點截然相反的說法。

文章一經流傳開來,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和疑惑。那麼「牛奶致癌」這個說法到底有幾分可信?牛奶是不是像  網傳那樣會危害人體的健康?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奶業專家、科學松鼠會專家,以及臨床的腫瘤科、內分泌代謝科和泌尿外科的相關專家,眾位專家表示,腫瘤都是多種因素導致,就像吸煙的人不一定得肺癌一樣,把致癌  因素單一歸為牛奶實在是太偏頗。

蚤醫學指導: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 關小倩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 沈潔教授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 劉存東

廣州奶業專家 王丁棉

科學松鼠會成員、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雲無心

說法@真相

網上說法1 牛奶中的鈣是很難吸收的

很多人認為牛奶能補鈣,但眾多實驗和數據顯示,牛奶內含有鈣,但人體是很難吸收的。喝牛奶,往往還會讓體內的鈣質流失得更快。其實許多蔬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得多,如黃花菜、蘿蔔纓、莧菜、雪裡紅、薺菜、香菜(芫荽)。牛奶含鈣並不高,100克牛奶之中含鈣110毫克,而100克海帶鈣含量高達1177毫克,鈣含量比牛奶高出11倍。許多蔬菜的鈣含量也遠遠高於牛奶,如芝麻的含鈣量比牛奶高9倍,蕨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8倍。

專家點評:王丁棉說,經科學測試,牛奶中的鈣非常豐富,含量也高,和任何事物相比最為人體易吸收,吸收率幾乎達到98%以上,它是自然界中最好的鈣源之一。許多保健專家指出,飲用牛奶的確是可以降低骨質疏鬆的發生率。人體每天都要消耗一定的鈣能,一般的成年人每天鈣的攝入量不應少於700mg以上。正在發育長身體的少年兒童以及孕婦對鈣的需求量更多一些,每天需求攝入量應不少於1000mg以上。而100ML牛奶中所含的鈣只有120毫克。也就是說一個人至少每天喝上2杯牛奶才能基本滿足人體對鈣的需求。

如果每天不額外補鈣源,人體便會從骨鈣中支取,取的時間過長便形成透支,透支越多,人骨的密度就越疏,就越容易造成骨折。建議人們一生最好都不要斷奶。

網上說法2 奶牛一直產奶是因為打了激素

並不是所有奶牛在任何時候都能懷上孕,現代農場的解決方法是給奶牛打高劑量的荷爾蒙,讓其不自然泌乳。現代奶牛從兩歲開始就有九個月的時間用於懷孕。小牛出生後就會被關進小木箱並喂以毫無營養的飼料,不能動彈,以保證人們餐桌上小牛肉的精瘦嫩滑。而牛媽媽就被千方百計擠出一頭小牛所需的十倍以上的奶量,所以超過三分之一的奶牛都患有乳腺炎。

專家點評:王丁棉說,國際奶牛協會和我國對此都有規定,是不準和不能隨便使用激素的。據他對廣東境內各奶牛場的調查,奶牛場並不需要也不使用孕激素、催乳激素來讓奶牛產奶(除個別有乳房疾病外)。而奶牛能一直產奶是由於奶牛是哺乳動物,其乳腺功能決定的。一般小牛體重達到320公斤、18個月大就可以受孕(奶牛一般使用五六年)。一般妊娠後不人為中斷,兩三年內都可以產奶。一年360天中奶牛將產奶305天,剩下2個月會讓其不產奶休養。

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博士著文表示,美國允許使用「重組牛生長激素」,簡稱rbGH,以增加產奶量,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為該激素不會帶來安全問題的另外兩條理由是:即使是產生了抗體,其含量也非常低,不足以對人體產生任何影響;人體能夠從牛奶中攝入的最大rbGH劑量———比如一個10公斤的孩子每天喝1.5公斤高濃度rbGH的牛奶,其劑量也只有每公斤體重0.0075毫克,遠遠低於實驗中不會導致抗體反應的「安全劑量」———0.5毫克。這可以證明食物中的rbGH不會被直接吸收,因而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

網上說法3 牛奶導致兒童I型糖尿病

牛奶致少年兒童I型糖尿病。牛奶不但能使成年人患II型糖尿病,還可能使孩子患I型糖尿病。美國康奈爾大學營養學的終身教授坎貝爾在《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說:「I型糖尿病這種破壞性的、無法治癒的疾病主要發生在兒童之中。這種疾病和我們的膳食有關係,特別是我們每天攝入的乳製品。」在12~14歲以下兒童中牛奶攝入量與I型糖尿病發病關係的調查發現,兩者之間存在非常好的線性關係。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牛奶攝入量越多,I型糖尿病患病率越高。

專家點評:關於坎貝爾,內分泌代謝科主任沈潔介紹道,柯林·坎貝爾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營養學的終身教授,曾任美國癌症研究所高級科學顧問,本身是位非常有名的營養學家。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康奈爾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與中國政府合作進行了一項慢性病和飲食的調查,坎貝爾教授據此寫成《中國健康調查報告》,提出「西方飲食結構中牛奶攝入過度會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的觀點。這本書在2005年出版,雖然在社會上引起相當大的反響,但並沒有在學術界、工業界和主管機構帶來相應的影響。

沈潔指出,1型糖尿病主要多見於青少年,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差,各種急慢性併發症發生率高。但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牛奶(或乳製品)是1型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學術界中還有很多至少和坎貝爾教授一樣有名的科學家在從事著肉類蛋白和奶製品對於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而他們的結果仍認為這些食物為人體帶來更多有益的作用。權威機構如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NIH及美國農業部(USDA)等也沒有把肉類及奶製品打入冷宮。而文中提到的調查並沒有明確的出處,但從科學的角度出發,該研究結果可能受多種相關因素的影響,並不能直接得出「牛奶攝入量越多,1型糖尿病患病率越高」的定論。

網上說法4 關於酪蛋白促使腫瘤病變的言論

坎貝爾說:「動物蛋白,尤其是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能顯著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病、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高血壓,白內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幾率。」牛奶危害健康是許多人難以接受的事實。

坎貝爾稱牛奶中的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強的促癌劑,其致癌能力甚至超過化學物質。他說:「在控制癌症發病方面,營養比化學致癌物甚至比極強的致癌物的影響更大。而酪蛋白,這種蛋白質占牛奶蛋白組成的87%,會促進各階段的癌症。」

專家點評:在相關文獻《牛奶及奶製品與癌症的關係Meta分析研究現狀》中指出,6個相關係統評價富含酪蛋白的乳酪與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的Meta分析均認為無關。關小倩表示,在美國康奈爾大學Campbell所著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提到給予大鼠20%蛋白質能量比的飼料時,可促進黃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而蛋白質能量比在10%以下時不會表現出促癌作用。給予5%蛋白質能量比的飼料則可以抑制黃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實驗中所應用的蛋白質主要也是酪蛋白。乳酪和軟乾酪是酪蛋白含量最高的奶製品,上述Meta分析發現其對前列腺癌、卵巢癌和乳腺癌均無致癌作用。

網上說法5 牛奶中的IGF-1導致卵巢癌細胞的加速生長

2004年,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完成了一項牛奶與癌症的研究,研究證明,大量飲用牛奶導致婦女患卵巢癌。他們對61084名年齡在38歲至76歲的婦女跟蹤13年調查,確診愛喝牛奶的266名婦女患卵巢癌,125名尚未確診。每天飲用4次以上乳製品的婦女,卵巢癌的發病率比每天喝2次的婦女高出一倍。

專家點評:《牛奶及奶製品與癌症的關係Meta分析研究現狀》指出,IGF-1在牛初乳中含量最高,約為4ng/mL。一日消費1.5L牛奶則可以攝入6000ngIGF-1,同時胃腸道中海油來源於唾液、膽汁、胰液和腸道粘膜分泌物的IGF-1約為380000ng/d,另外承認的肝臟和肝外組織每天還可以產生107ng的IGF-1,因此來源於牛奶的那一部分即使不在腸道發生蛋白質水解而全部吸收,也僅為每日自身產生的所有IGF-1總量的0.06%。關小倩表示,該量不足以引起血漿總IGF-1水平的變化。除此之外,關於乳糖和半乳糖與卵巢癌的關係,文獻也指出乳糖對卵巢癌無致癌作用,或許僅僅只是納入3個研究隊列時分析認為的危險因素。

網上說法6 牛奶增加IGF-I的水平,促使乳腺癌細胞生長繁殖

2004年10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一篇牛奶致女性乳腺癌的研究報告。丹麥的研究人員對117000名婦女調查發現,牛奶對乳腺癌的促發有很大影響。研究人員認為,近50年來全世界乳腺癌發病率的大幅提高與人們飲食結構中牛奶及乳製品消費增加密切相關。研究認為,大量飲用牛奶會增加人體中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IGF-I)的水平,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幾乎每一種癌症都與IGF-I有關聯,IGF-I是一種促使癌細胞生長和繁殖的關鍵性因素。

專家點評:《牛奶及奶製品與癌症的關係Meta分析研究現狀》還指出,關於牛奶及奶製品是否乳腺癌的危險因素,3個Meta分析分別發表於1993、2002、2003年,結合2004~2009年發表的病例對照研究和隊列研究可以明確得出結論,牛奶及奶製品的攝入與乳腺癌無關。

網上說法7 攝入鈣越多,血漿中維生素D3濃度降低,患前列腺癌風險增大

美國費城的研究人員通過近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乳製品會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險。美國波士頓一研究小組對20,885例美國男性醫師進行了長達11年的隨訪調查,食用乳製品的男性,有1012例男性患前列腺癌。統計分析發現,每天從乳製品攝入600毫克鈣的男性血漿中維生素D3濃度顯著降低,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大幅上升。

專家點評:《牛奶及奶製品與癌症的關係Meta分析研究現狀》綜合發表於2004、2005和2008年(納入更多新的研究)的三個meta分析得出,奶製品和乳酪的攝入不會增加前列腺癌的風險。另外值得提及的是,分析表明鈣的攝入與前列腺癌之間也沒有關係。FDA認為IGF-1與癌症的關係只是一種多因素的相關性,迄今為止並沒有證據說明IGF-1是致癌的原因。另外,rbGH導致的IGF-1增加幅度很小,小於牛奶中IGF-1的正常波動。雲無心解釋道,也就是說一頭奶牛使用rbGH之後,所產的奶中IGF-1的含量會有微弱上升,但是上升之後的含量可能還是會低於許多不使用rbGH的牛奶。另外,經過加熱、消化、吸收之後,IGF-1在人體內也不再具有生物學活性。

專家@提點

牛奶致癌是偽科學,須理性科學看待

著名奶業專家王丁棉告訴記者,其實,這個爭議問題早在上世紀50~60年代初,已有明確的答案。當時,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和世界乳業聯合會已組織邀請超100名各相關學科的權威專家進行了充分和廣泛的研討和分析,才做出肯定的結論:牛奶有益無害。若牛奶真的會致癌,那為什麼全世界還是有那麼多人每天都在堅持喝牛奶?人類喝上牛奶的歷史已有幾百年幾千年那麼長,並未見有喝牛奶滅絕人類生存威脅的跡象存在。

後來掀起的人們對喝牛奶致癌的誤讀要從美國頂級學府康奈爾大學說起。康奈爾大學的柯林·坎貝爾教授做過一項「大鼠實驗」,在給予大鼠致癌物黃曲霉素的同時,分別再餵食大豆蛋白或酪蛋白,結果顯示酪蛋白相對更容易促進黃曲霉素誘發癌症,使大鼠對於癌症的易感性增高,得癌症的風險性增大。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些國內外媒體在報道時未提及黃曲霉素這一致癌物質,假如沒有致癌物質,無論是酪蛋白還是大豆蛋白都不會引起大鼠發生癌症。此外,在坎貝爾教授所做的實驗當中,餵給大鼠的酪蛋白數量非常大,並且純度為100%,人們日常喝牛奶遠遠不可能達到這個數量級。

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上述這一牛奶致癌流派的言論,是一些對社會不負責任和缺乏科學及臨床試驗數據為根據的聳言惑眾的偽科學。建議消費者須理性科學地去看待這些問題。

很多食物都含有致癌因素,需大量吃才會致癌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科主任關小倩告訴記者,像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胰島素的生長因子確實是與腫瘤的發生有關,但是文獻《牛奶及奶製品與癌症的關係Meta分析研究現狀》表明,牛奶及奶製品經吸收入血並發揮作用的雌激素類物質與體內生產的雌激素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且很多食物中也會有,不能把罪名強加在牛奶的身上。而且這些物質如酪蛋白需大量吃甚至幾噸才可能達到發生癌變的程度,加之腫瘤的發生原因是很複雜的。很多腫瘤都不是只由一種因素導致的,不是一對一的關係,只是高危因素。要預防腫瘤的發生,除了要有全面的健康生活習慣,還要做定期的健康體檢,特別是對於高危的、有家族發病史的人群,更應該及早排查。總而言之,我們要全面看待腫瘤的發生和預防。

養生@技術活

乳腺癌、卵巢癌預防有招

專家提醒,乳腺癌的治療需根據病理特徵來判斷用什麼辦法。預防辦法則包括以下幾種:①篩查。建議18~39歲女性每個月自檢(月經9天後通過視查、觸查和平卧檢查),40歲以上女性建議X線普查。實際上會建議40歲女性做B超加木板檢查。②手術預防。一般不做必須推薦。③化學預防。經過風險評估表評估大於1.66的,口服藥物進行預防。④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和豆類、穀類、粗糧。少吃紅肉、動物脂肪。每天運動18~27個代謝單位,約30~60分鐘劇烈運動。

卵巢癌的預防方法有:①手術預防。對於有遺傳因素的人群,需要把卵巢切除(研究表明不切除發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4倍,切除後是13倍)。但是切除前需要評估,一般建議先口服藥物,生育後切除卵巢。②篩查。③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動物脂肪。每周吃3~4次海魚,喝3~4次綠茶。四五十歲的女性是卵巢癌的高發人群,但由於卵巢癌發現時都已經比較晚,故存活率不高。篩查辦法有:①腹部B超和彩超。血CA125的指標與卵巢癌有相關性,且經常比癥狀出現早3~6個月。卵巢癌的癥狀有:陰道不規律流水、腹部包塊和腹痛。②手診。

推薦閱讀:

方舟子直播:任何黑茶都存在致癌問題,普洱茶協會沒資格起訴我
可致癌物超標、易導致窒息,兒童地墊要怎麼選?
烤紅薯會致癌嗎 揭烤紅薯的四大食用禁忌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最新致癌物清單(2017)
激素替代療法的致癌性長期存在

TAG:致癌 | 牛奶 | 喝牛奶 | 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