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90%的中國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互聯網

上網低齡化現象普遍

  如今,移動終端如雨後春筍,互聯網的觸角無處不在,手機、電腦等智能設備對「千禧一代」而言,就像玩具一樣稀鬆平常。今年11歲的網民高小欽,每天放學做完作業後,就會端坐在電腦屏幕前,目不轉睛地盯著「喜羊羊」「灰太狼」,睡覺前還要抱著父母的平板電腦玩遊戲。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總數達7.10億,19歲以下網民佔全體網民的23%,其中年齡低於10歲的網民超過2059萬名,約佔我國少年兒童總數的十分之一。與2015年底數據相比,10歲以下兒童群體佔比有所增長,互聯網的使用正向低齡兒童不斷滲透。

  今年6月,騰訊發布的《兒童安全上網指引報告》指出,目前90%的中國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互聯網,其中城市兒童觸網率已接近95%,去年佔比56%的兒童初次上網年齡甚至低於5歲。

  事實上,網路空間內不同年齡階段的「小網蟲」使用網路的目的並不相同。這份報告提到,8歲以下的低學齡和學齡前兒童,上網的主要目的為看視頻、聽故事等;而對於高年級小學生和初中生來說,玩遊戲、輔助完成作業則佔據了他們大部分的上網時間。

兒童沉溺網路暗藏風險

  兒童低齡觸網的利弊究竟各占幾何?對於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贊同者往往認為,上網有益於孩子智力開發、增長見識、開闊視野;而反對者則表示,網上信息泥沙俱下,孩子缺乏甄別和自控能力,低齡觸網往往弊大於利。

  「通常孩子一哭鬧,家長就給看手機上的圖片、動畫,他們就會立馬安靜下來了。久而久之,家長便習慣了用這種方式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長此以往,孩子會越來越頻繁地使用互聯網,對網路的依賴性也會逐漸增強,因此很難再通過簡單「斷網」來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

  對於兒童沉溺網路後暗藏的風險,中國綠色網路建設傳播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明宗峰深表擔憂。他認為,兒童往往對安全風險的認知不足,且過度上網,網路欺凌、騷擾等也容易對其心理造成傷害,甚至長期關注不良信息會誘發違法犯罪風險。

  「以網路遊戲為例,網遊生產商往往利用青少年玩家的心理特點、興趣喜好等,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付費陷阱誘導其充值。恰恰很多未成年人自控能力有限,加上經濟不獨立,很容易引發偷盜、詐騙等違法行為。」明宗峰說。

兒童安全上網須各方齊抓共管

  「現在孩子們對手機、電腦的使用技巧甚至超過了家長,成了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原住民』。」高小欽的媽媽譚麗接受記者採訪時感嘆。家長們的擔憂其實不無道理,但如果因為網路可能存在的「弊」,而想方設法阻止孩子接觸網路,無疑是因噎廢食。畢竟,「你用與不用,互聯網就在那裡」。

  「上網有益與否,關鍵在於引導。」孫雲曉認為,面對兒童低齡觸網現象,家長們不應該一味地「堵」,應該想辦法「疏」。「兒童在這個年齡階段更需要面對面的互動,比如親子遊戲、戶外活動等。雖然看起來『費工夫』,但這些真正有益於孩子成長。」

  另外,與當前兒童上網人數劇增形成對比的,還有學校網路安全教育的缺位。「多數學校對學生網路素養教育重視不夠,少有學校主動開設網路交際、媒介素養等課程,反觀國外很早就開始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孫雲曉說。

  然而,要真正實現網路空間風清氣正,護航兒童科學、安全地上網,僅靠家庭、學校的引導管控還遠遠不夠,須多方齊抓共管。明宗峰認為,互聯網管理部門應進一步規範網路運營,加快推進立法進程,完善監管;內容生產商也要做到嚴格自律,網路遊戲等文化產業應切實承擔社會責任,通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來引導社會文明發展。「此外,未來『網路分級』將是興利除弊之舉。這是內容生產商的一個限制,也會給家長形成一個提示,應該成為一個努力方向。」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9月5日11版《兒童低齡觸網利弊幾何》

推薦閱讀:

北大人最關注的27位作者的60本書(必備書單)
《色戒》無刪節版上映,韓國關注的並非湯唯
駱家輝否認刻意設計公共形象 強調關注中國人權(東方早報 2011-10-14)
南都:駱家輝的背影,餘韻悠長 謝曄:駱家輝為何突然辭職? 賈秀東:關注駱家輝實為關注中美關係
很多人關注他為何而死,但他究竟在怎樣活?

TAG:生活 | 中國 | 互聯網 | 兒童 | 日常生活 | 日常 | 關注 | 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