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幸福的智慧型教師

做一個幸福的智慧型教師

          —兼論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

            (講稿)

恩施州教科所所長 胡衛國

  按照有關領導的安排,我們今天一起來探討有關教師的話題。

當教師的時間長了,許多人大概都有這樣一些感覺:從教之初的豪情壯志逐漸消失了,桃李滿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於現狀、平淡無為、得過且過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愛的學生似乎都變得令人生厭;沒有評職稱的年輕教師,還想辦法搞幾篇文章,下載也好,抄也好,總還是在動手,職稱到手,高級好象沒有指望,也就算了,「怎一個混字了得」,甚至有了放棄教師職業的消極想法。實際上,這就是教師職業倦怠的癥狀表現。

  我們今天就談這個話題。

  一、什麼是職業倦怠,有些什麼表現?

1973年,美國心理學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在《職業心理學》雜誌上首次提出了職業倦怠(burn-out)這個詞語。他認為,職業倦怠是指個體在體力、精力和能力上都無法應付外界的要求而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據有關跨文化研究資料顯示,在全世界範圍內,凡是需要長期與人密切接觸、打交道的行業,如教師、醫生、警察及其他助人職業等最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問題。教師不幸成為職業倦怠的高危人群。

   據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頻道聯合開展的「2005年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顯示:有輕微工作倦怠的教師占被調查教師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師占被調查教師的58.5%,有比較嚴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師占被調查教師的29%!這個調查不一定精確,但至少表明了一種令人憂慮的趨勢。

   我們有沒有這種現象?應該也不例外,據我的初步觀察,確實有不少的教師出現了職業倦怠的情況。

   教師的職業倦怠是一種由於工作導致的職業流行病,有時也稱為「職業衰竭」「職業枯竭」,根據國際標準,工作倦怠包括情緒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個指標。通常表現為一種感覺疲勞或挫折的狀態,可表現為生理、心理多種癥狀。生理上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可能出現頭疼、胸痛、腹脹、內分泌失調、睡眠障礙,工作效率降低,行動遲緩、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精神恍惚,極易產生疲累感,甚至出現機能性工作障礙。心理情緒上則主要表現為厭倦、沒有競爭熱情,萎靡不振,處於挫折、焦慮、沮喪狀態,情緒不穩定,波動大,所以有時又表現為焦躁不安、緊張、甚至憤怒,覺得喪失生活樂趣,對工作失去興趣,缺乏工作熱情和創新力;對工作的新異事物敏感度降低,無成就感,感覺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績不大,對事業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但對於某些活動則可能異常積極,比如打麻將,鬥地主賭博;有的教師以一種冷漠疏遠的感情對待學生,將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擴大化、嚴重化,情緒反應過度。如將一個小小的課堂問題看成是嚴重的冒犯,處理方法簡單粗暴,甚至採用體罰等手段,等等。工作倦怠情況嚴重者,就是心理障礙了,有可能發展成憂鬱症,在他們的眼中,一切都是灰朦朦的,都是沒有生氣的,都是悲涼、凄慘,沒有意思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抑鬱症患者易染上酗酒等惡習,甚至自殺。

  二、造成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是什麼?

  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結合我國當前中小學教師的具體情況來看,主要有:競爭壓力、教師特定的職業特點、學校管理體制、社會支持與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師本人的人格特徵等。

 教師雖然是職業倦怠癥狀的表現者,卻不一定是完全的責任者,在這個問題上百分之百地苛責教師個人是有失公允的。如果把心理枯竭理解為燃燒殆盡,那麼要負責的該是那個點火的人,火源可以在內,也可以在外,而多數情況下則是火上澆油、內外交困。特別是現在職業倦怠越來越明顯地呈現普遍性和流行性,審視一下教師所處環境中潛在的致病因素顯得更為重要。

   教師職業環境的特殊性

  首當其衝的便是學校這一教師接觸最多、無法迴避的小環境。在學校的組織結構方面,科室制組織結構使教師的專業角色受到挑戰,減少了其自主性,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久而久之,教師便易產生倦怠。

   現在雖然推行的是素質教育,實行新課改,但評價體制相對滯後,評價一位教師是否優秀,不是看教師是否能夠尊重、愛護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而仍舊是用考試分數說話,學生成績好,教師才可能評優秀。這就使得相當一部分教師不得不跟學生一樣依舊在升學壓力下超負荷運轉。據調查,我國中小學教師人均日勞動時間為9.67小時,比其他崗位的一般職工日平均勞動時間高出1.67小時,其中睡眠時問比一般職工平均少l小時,娛樂時間少0.5小時左右,積累起來,年超額勞動時間為420小時。

  我國的教育體制正進行著全面改革,諸如職稱評定、教師聘任、末位淘汰、按績取酬等等,每位教師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競爭出人才、壓力變動力,這些想法都是無可厚非的,但需要承認的是,沒有人能夠成為永遠的勝利者,挫折在所難免,致使教師在長期的重負之下陷於倦怠。

  家長、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學生家長對教師工作的誤解和不配合也是原因之一。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無論大事小情都歸罪於教師實不合理。為了應付家長們時不時的興師問罪,有關上級的檢查評比,比如安全問題,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導致一些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教師的心態成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實屬無奈。可與其他的職業不同,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具有獨立思維的學生,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具有獨立性,無法全部由教師來控制。於是家長對教師的不良態度,也成為了教師必須面對並加以解決的難題,這也是給教師帶來職業壓力的重要因素。

  社會輿論的大環境在不知不覺中也影響教師的所思所想。我國傳統尊師重教,民間對於教師的社會期望過高,在無形之中給教師群體施加了巨大的壓力,迫使教師們向著「完人」的方向努力,從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此外,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社會心理,即教師就必須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身為教師不能犯錯,因此一旦教師犯錯往往會引起巨大的公憤,在報章、廣播電視上鋪天蓋地的聲討之下,教師們感覺成了過街老鼠,含辛茹苦卻不被理解,自然覺得百般委屈,產生厭教情緒。這種期望過高而人文關懷過少的現狀亟待改觀。

 社會大眾對於教師的這種過高期望作用於教師,使他們產生出一種內在的迷思,比如,一般教師很難承認因工作壓力所帶來的倦怠,即使有可用的社會支持,他們仍舊不敢輕易利用,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應該有問題」,傾向於隱藏自己的情緒以維持大眾的形象,他們不去認識自己的倦怠,相反地卻加以否認,這樣就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蝕著專業的教育工作者。

  職業倦怠的教師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點,如完美主義、過分苛求、對自身的要求過高、主我與客我的嚴重分離等等。這些獨特的個性品質會影響到教師對於工作和壓力的評估和認識,容易引發內心的挫折感,導致職業倦怠甚至心理枯竭。

職業倦怠雖然並非全部是教師個人的問題,而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產物,但是,作為我們自己,還是要認識到,除了學校的小環境和社會的大壓力,還有我們自己的問題,同樣處於學校,都是教師,為什麼有的人快快樂樂,不但不倦怠,反而精力越來越充沛,這裡面的原因何在?因此,我們就要引出今天的主話題,調整認識和心態,做一個幸福的智慧型教師,這才能有效地克服職業倦怠,

三、怎樣克服職業倦怠?

  下面讓我們再具體分析一下。看看什麼樣的教師容易成為職業倦怠的受害者。

  有人將教師劃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教師「以謀生為目的」,第二種教師「以白傲為動力」;第三種教師「以教育為己任」:第四種教師「以愛為根本」。我們依據馬克思、恩格斯對不同社會狀態下人由於自由程度的不同而經歷的生存、享受、發展三個層次的劃分,將教師的職業存在狀態也分為三種,即以教謀生和養家糊口的生存型,體驗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型,服務杜會和完善自我的發展型,從對這三種不同的存在狀態的分析,來看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及其解決的策略。

  第一種,「生存型」教師。

  處在生存狀態下的教師,把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看成是生活或者獲取地位的一種基本手段,以此獲得一份固定的收入,用以維持生計。事實上,教師這一職業並不是他們的所愛和首選.他們是不得已而為之。以這樣的心態來從教,就可能出現對教師職業如下的認識以及相應的表現、

  把教師看成是知識的搬運工。在這些教師看來,教書無非就是知識的輸出,就是把知識從書本裝進學生的大腦里,就像是把書從這一個倉庫搬運到另一個倉庫。因此,照本宣科、填鴨灌輸是最容易不過的方法,機械訓練、題海戰術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如此一來.教師變成了知識的「搬運工」,教師的職業活動就變成了單調乏味的簡單重複。日復一日的教學,不過是多年以前備課內容的再次複述;每天的上課不過是書本知識向學生頭腦的強行填塞,長期機械的勞作確實使他呈現出一種如工匠般的熟練.但是,這種熟練不但沒有給他自身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積極有益的形響,反而使他由於思維總是在舊有的軌道上運行而導致教學能力的退化,靈性和活力也被磨滅。這樣的教師,只能算是一個毫無思想、毫無創造性的「教書匠」,不僅不能使別人而且他自己都不可能從教師職業中得到幸福與快樂的享受。

  簡單重複,機械複述,單調乏味,枯燥之極,任何人都會產生倦怠感,應該說,這就是我們產生職業倦怠的一個最重要的主觀原因。

  把教師的工作看成是無可奈何的選擇。這一類教師從感情上提不起對教師職業的興趣.雖然也在忙忙碌碌地工作,但他僅僅是在履行職貴。對於他來說,教師這一職能始終是一種「異己的存在」,他是在為別人工作,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工資而做的「交換」,他無法觸入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之中,他不是以學校主人的身份出現在校園裡,也不是以學生朋友的形象出現在課堂中,他更像一個「臨時工」.以一種短期的姿態在學校工作。他所關注的不是教育的改革、學生的進步,而是自己的待遇和他所認為的更好的發展機會。因而,每天的工作郁是一種痛苦的煎熬,在繁重的教學任務和激烈的競爭壓力面前,他的全部感受只有一個字:「煩」,不僅「煩忙」,而且「煩神」,不僅「操勞」,而且「操心」。「人生苦海何處是岸?」「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無聊與苦悶瀰漫著他的心境,絕望和無奈充斥著他的心靈,「陰性心情」始終伴隨著他。因而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牢騷滿腹,抱怨自憐,陰沉著臉,板著面孔,動不動還拿學生撒氣。這樣的教師,對教育起碼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那還談得上去潛心鑽研?又怎能感受到職業生活的豐富內容和美好意蘊?

  熱情和興趣的喪失,情感的疏離和冷漠,這本身就是職業倦怠的表現,也是心理衰竭前兆。 

  顯然,如果我們始終處於上述生存狀態的話,職業倦怠就不可避免,應該說,這樣的人生一輩子,僅僅是活著而已,是非常痛苦而可憐的,是非常凄慘而悲哀的,是沒有幸福而言的。作為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頭腦清醒的人,都是要追求幸福的,希望過上幸福的生活。

教育部周濟部長曾寄語廣大教師:「當老師的,要真正把教書育人作為最幸福的事情。」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人們對自己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對於牙痛的人來說,牙齒不痛就是幸福;對於為情所困的人而言,有情人終成眷屬才是幸福;對渴望有所成就的人來講,事業成功才是幸福。幸福到底在哪裡?普希金說,幸福的特徵就是心靈的平靜。心靈怎樣才會平靜?無非是滿足自己的心靈需要。那麼,幸福是什麼的答案我們找到了,所謂的幸福無非是內心的一種需要,世間萬物都有可能給人帶來幸福,即使是剛剛從額間拂過的一陣風。總的來說幸福是心靈深處微妙的感受,是一個人真真切切的主觀感受。

   一般的幸福是心靈的滿足,是能令你快樂的事情。最高級的幸福是心靈的感悟。是一種不經意間的領悟,一種突然發現了美時那種欣喜,感動的心情。

「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這是托爾斯泰的名言,我們可以套用一下這句話,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卻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到底是什麼呢?幸福其實就是母親的關懷,幸福是溫馨的禮物,幸福是嬰兒的笑臉,幸福是沉甸甸的麥穗,幸福是平靜的馨香,幸福是收到的康乃馨,幸福是神秘的巧克力,幸福是綠色的生活,幸福是林間的小路,幸福是遠離塵囂的凈土,幸福是自由的跳躍,幸福是輕柔的撫摸,輕柔是置身事外的安閑,幸福是不經意之間的感動,幸福是重溫聽潮的時刻,幸福是手中的希望,幸福是開滿鮮花的原野,幸福是知識的啟航,幸福是一生的信仰。幸福是更多的時間,幸福是嬰兒美妙的夢,所以一個積極的心態,要有夢想,幸福是充足的食物,幸福是豐富的宴饗,幸福是腰裡的銀錢響噹噹,幸福是寄托在紙上的希望,幸福是用心的傾聽,幸福也是真誠的分享,幸福是自己的感覺,幸福是搏擊蘚苔,幸福是勇於攀登,幸福是獨立的夢想,幸福是下一步的慾望,幸福是朋友的關懷,幸福是遠遠拿不到的一手好牌。其實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在我看來,幸福是什麼呢?就是充實又閑適,幸福就是沒有空虛感,物質和精神上都很富有,精神上的富有非常重要的是要有成就感。

「幸福人生的四個有,幸福人生需要有心中有盼頭,有目標、有追求、有所期待、有所成就、有所嚮往,真正好的老師,我想就是能夠不斷地喚起學生對於未來熱烈的憧憬與嚮往,能夠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我們的學生帶著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成長。第二手中有事做,因為社會需要你,你有實現自己的崗位。第三個就是身邊有親友,人是社會的動物,人需要有情感的歸屬,我們怎樣使學校成為一個溫暖的家,怎樣能走進一個相互支持相互欣賞的團隊,我覺得這是我們的校長們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更多地欣賞和鼓勵、更多的關愛。第四,家中有積蓄。物質上的富有是重要的,我們要創造一個富裕的社會。」(肖川)

 幸福感是由人們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以及人們的需求價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個體對自身存在與發展狀況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從形式上講,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這種體驗並不是某種轉瞬即逝的情緒狀態,而是基於主體自覺或不自覺地自我反省而獲得的某種切實的、比較穩定的正向心理感受。從內容來講,幸福感是人們所體驗到的一種積極的存在與發展狀態。幸福感是一種個體的心理體驗。據一項有關「幸福感」的調查中顯示:許多人認為,幸福的真諦在於人們能否在工作與生活中體驗到「開心和快樂」。其實,在我們的平凡生活中,幸福就是那道家常菜。珍惜普通生活中的幸福,我們平凡的生活才會充滿和諧和關愛,才會瀰漫出愛的芬芳和溫馨。

經濟基礎和幸福度並不成正比。一般而言,高收入人群的確比低收入人群要幸福,但隨著收入增加,他們之間的關係則漸漸減弱。而相對收入(個人與同齡人之間的收入差距)和生活幸福度之間仍存在顯著關係,比絕對收入更影響人們的幸福感。此外,諸如生活節奏、便利程度等沒有引起人們足夠重視的「軟性」因素與幸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另外,有人研究,就個體而言,越是注重物質的人越是不幸福,越是注重面子的人越是不幸福。反之亦然,據國外的調查,印度的乞丐和妓女是幸福感最高的人群,一個乞丐乞討到一百元錢,比一個億萬富翁多賺到一百萬的幸福感要高得多。

(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已經宣布,將把幸福指數納入國家的統計指標內,幸福指數反映的就是衡量民眾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是一種社會事實,或者說社會現象,是一般人或特定的社會群體在特定時期主觀生活質量的變化程度。)

  讓我們設身處地想一想,我們願意把自己的子女交給那些對生活充滿熱情、充滿希望,整天高高興興的老師,還是交給那些對生活充滿抱怨、充滿煩惱,整日死氣沉沉的教師?你願意把自己的子女交給什麼樣的教師,你就應該去做什麼樣的教師。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只有快樂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快樂的學生。教育就是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

 因此,我們要擺脫倦怠,要追求幸福!教師的幸福來源,或者說最主要的幸福源泉,只能在自己的職業生活中,也就是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清楚,我們搞工作,除了是掙錢為了生活、養家糊口外,工作本身就是生活,工作的時間在一生中佔了你最好的時光中的大部分,千萬不要簡單地認為教師的工作是為了學生、為了校長、為了學校,為了建設小康社會,其實,工作也是為了我們自己,教師要好好地生活就要好好地工作,工作快樂了才會生活幸福。

就教師個體的生命而言,教育教學活動佔據了核心部分,如果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尋找不到人生的幸福,那麼他整個人生的幸福又在何處?做個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既是教育事業的必需,也是教師個體生命的必需。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既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不僅僅是為社會培養「人力資源」,教育的根本目的應是提升人的生命質量,讓人成長為自由的、全面的、大寫的人。教育要向人還原,向人的生命還原,就應該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起幸福起來。

教師幸福是教育幸福的前提,是引領學生走向幸福人生的重要資源,是實現教育真諦的必然要求。學生的幸福人生只能在幸福的教育場景中展開,而幸福的教育場景不是教師置身事外設計出來的,離不開教師本人幸福生活的演繹。很難想像,一個幸福感匾乏、幸福能力低下、不能積極追求人生幸福的教師能夠給予學生幸福人生的指引,能夠成就學生的幸福。因此,教師對人生幸福的追求是教育職業賦予的神聖使命,是當好一名教師的必然要求。

 第二種「享受型」教師。

   把工作當作享受,在享受狀態下,教師的職業成為他們參與生活、體驗人生的重要途徑。他們並不否認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但是,他們不安於此,不願意在渾渾噩噩中枉度一生,而是有著更高的人生追求。他們懷著滿腔的熱情投入工作,並在教師這一平凡的職業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們快樂地與學生交往,欣慰地享受著自己教學中的成就。學生的每一次獲獎、自己得到的每一項榮譽都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自豪的家珍。帶著這樣的心態從事教師職業,就是快樂幸福的。

  學生的成長是教師最大的快樂,對這些教師來說,教育的意義就是學生的成長和進步。特別是看著學生一天天成長變化,他更有一種由衷的喜悅,這是他辛勤勞動的最好回報,也是他全部付出的價值所在,雖然他可能一輩子默默無聞,當不了作家、科學家、工程師、演員 ......,也可能終生得不到什麼值得炫耀的榮譽或獎章,但他可能有引以為傲的已成為作家、演員、科學家、工程師的學生,甚至有功勛卓著、成績斐然、值得他崇拜的弟子,當然,更多的是已經自立為人,立足於社會的普通勞動者,是他曾經為之付出心血和青春的年輕一代的人生,還有什麼比這更快樂呢?他已經別無所求,這就是他所渴望的生活。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自己傾注心血的回報,意識到對學生未來的影響,透過學生的成長,他看到了自己勞動的果實,這成為教師職業信念的重要支撐。

  對平凡的工作充滿熱愛,對這些教師來說,孩子那燦爛天真的笑臉是天底下最美麗迷人的圖畫,教室里傳出的朗朗讀書聲是世界上最美妙動聽的音樂,校園是地球上最純美聖潔的凈上。所有的辛苦和壓力都變成了一種愉快、一種他樂於去迎接並以歡樂的心境去化解的「美差」,即便是在條件極其艱苦、生活非常清貧的情況下,他也懷著極大的熱忱、帶著濃厚的興趣,無怨無悔地做好每一件事。只要一聽到上課的鈴聲.他就精神振奮,所有的疲勞都不翼而飛;只要一走上講台,他就激情蕩漾,渾身都洋溢著蓬勃的生氣。他覺得自己喜歡教書也最適合教書,只有在教室里.在學生身邊,他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這些教師已經把他們的興趣與自己的事業放在上同一個砝碼上.因為愛孩子、愛學校、愛事業而無怨無悔地當一輩子教師。

   在付出和給予中獲得內心滿足。對這些教師來說,選擇教師職業便意味著奉獻和犧牲,意味著放棄榮華富貴和高官厚祿。為年輕一代的成長.甘做吐絲的春蠶,教育百花園的園丁,攀登知識高峰的人梯,學生求知路上的嚮導。在給予和付出中,他有一種來自於心底深處的滿足,他願意就這樣一生一世在教師這個職業道路上走下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的真實職業生活畫像。因而,選擇這一職業並無怨無悔地堅守自己的信念,便是一種偉大精神的展現。這些教師已經把「教師」這一職業看成自己的全部生命,並把生命全部灌注到這一職業中。

 應該說,要做到上面所說的,並不是容易的,這只是一種理想狀態,是一種通過語言描繪出來的情景,可以這樣說,現在還處於職業倦怠狀態的教師,暫時可能無法理解。

 讓我們說得更簡單明了一點,教師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儘管看起來不風光,不顯耀,不富有,很簡陋,很寒酸,很不起眼,就像一雙舊棉鞋,比起黑又亮的高跟皮鞋,相差得太遠,但是,舒服不舒服,與看起來好看不好看沒有多大關係,我們的腳是最清楚的。這只是一種比喻,比喻都是有缺陷的,不要進一步追問。

 教師在職業生活中是痛苦還是幸福,還有一條最重要的就是:取決於你能否遊刃有餘地面對教學情境,如果你在教學情境中充滿創造性,處理教學事件得心應手,那麼教學生活給你帶來的就是幸福:取決於你的教育教學有沒有效果,你教的學生成績總是比別人教的要好一些,都能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提高,成為了最好的他自己,成人、成才,你的學生對你特別尊敬,格外親近,過年時到你家來拜年的學生多,教師節收到的卡片多,那你就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幸福,就會產生一種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如果你還只是一個知識的搬運工,像一個學校里的「臨時工」,看到學生就心煩,就頭痛,那你這一輩子怎麼可能幸福呢?由此看來,教師要想過上幸福的生活,就需要有能力、有本領。就需要在享受的同時發展自己,我們為什麼要發展?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成長?為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幸福。孔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只有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真正地治好職業倦怠症。千萬不要把學習看成負擔,我們學習是在尋求幸福!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在教學生,更重要的是實現自身發展的一種方式,教育不是教師的一種角色表演,而是他的一種個性存在。人活著總要做事,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找到不同的做事方式,教師就是以教書育人的這種方式來證明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職業。

教育的真義是使人幸福。教師應當理直氣壯的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教師從事自己的職業活動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就是追求幸福的過程。

對於幸福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師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它應當如百合,展開是一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應當如星辰,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當意識到生命的蠟燭在「照亮」學生的同時,也應「照亮」自己時,我們是不是應該投入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尋求一種生命的意義、追求的樂趣呢?

正因為如此, 我們所說的第三種教師,就是發展型教師。

  「發展型」的教師,不是把教師的職業當成滿足物質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僅僅把它看成是給予和付出之後的心靈滿足。而是以培養學生為己任,以學生主動積極的發展為最高目標,並圍繞著這一目標而孜孜不倦地勤奮工作。同時,教師本人也會通過自由而富於創造性的勞動實現自我的發展與完善。教師要實現自身的發展,證明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要有本領,有能力,真正地從自己的職業活動過程中尋求到幸福和快樂,就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成為教育活動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教師成長和發展的第一步,就在於教師自身的反思、教師自身對自身的評價和教師自身的自我改造。「反思」是教師以白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就是現在的我與過去的我的對話,與理想中的我的對話,這樣的教師,會對發生在白己及周圍看似平常的教育現象進行思考與探究,會對白己所從事的教育實踐進行判斷與反省。教師對職業活動的反思、在職業活動中的反思和為了更好地從事職業活動而進行的反思,就能夠使他在自我覺察中尋找到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這樣,他就不再滿足於作為知識的傳聲筒或教材的揚聲器,而是把自己當成一個理性的有思想、有見解、有獨立判斷和決策能力的人,就會時時關注著學科發展的動態,處處搜集著教學反饋的信息.並高屋建瓴地進行研究,教室就是他的天然實驗室,學生就是他最好的實驗合作者,而他在學習中所接觸到並認同的教育教學理論就是他實施改革的指導思想,於是,教師在反思與研究中就獲得了新生,同時,就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幸福,有一位哲學家說,幸福的意義不在於幸福本身,而是在追求幸福的過程,在你放棄追求與思考的時候,你也就放棄了幸福。蘇霍姆林斯基有言,如果你要使教師幸福,就帶領他們走上研究的路上吧(大意)

  以終身自我教育作為教師生涯的推動力

  以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發展之中。應該意識到,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師只有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才具備教育學生的資格,而教師的自我教育.是對問題的自找發現、自我探究、自我解決以及自我提高.這也是教師邁向成功之門的必由之路。基於這樣的認識,把自我的發展與職業的要求結合起來,把教學的成功與持續不斷的學習結合起來。不安干已有的成績,始終像一名田徑場上的起跑者,以昂揚的生氣、精益求精的態度、學而不厭的精神超越自己。尤其在社會急劇變革、知識總量劇增的今天,更清解地認識到,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保證高質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完成社會的重託。而高素質的教師是在終身教育特別是自我教育的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就要積極地從多方面、多渠道充實自己。學習和進修不僅僅為一紙文憑,也不僅僅為薪水提高這些功利的目標,主要是為自我的充實與完善,這就使得職業發展呈現出更強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也使得職業生涯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這樣的教師已經成為自己職業發展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成為終身學習者和自我教育者。  

  視教師職業為不僅給予也在收穫的有意義活動

  對這些教師而言,教師職業就是他畢生的事業,是他心甘情願投入其中並不斷從中收穫快樂的職業,他不願意自己僅僅是一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悲涼形象,相信在付出的同時也在收穫.而且是巨大的收穫。他在體驗著雙倍的幸福:他向學生所付出的積極情感不僅使學生體驗到快樂,而且學生給予他的回報也讓他感受著綿延的快樂;他不僅在教學活動中享受著學生進步帶給他的幸福,而且也在職業活動中感受著自我發展帶來的幸福。同時,他也在收穫三重的快樂:學生的健康成長使他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延續,家長與杜會的感謝使他看到自己生活的價值,品德靈魂的凈化使他永葆未泯的童心。於是,他的自我價值在服務社會的創造性活動中得以體現,他的個人理想融入到社會的進步當中,而教師這一職業就成為他參與社會創造、實現自我理想的有意義活動,成為他個人幸福生活和持續發展的不竭源泉,.這樣的教師是以生氣喚醒生氣,以激情感動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他已經不僅僅是「經師」,更是「人師」!

  真正的教師是那些把自己的生命融進職業生活中,並從職業中得到幸福快樂和主動發展的人,是那些熱愛教育、追求智慧人生的人。也只有幸福快樂的教師才能教出幸福快樂的學生。教師幸福快樂,學生才能充滿智慧地學習,充滿快樂地成長,充滿信心地生活。因此,擁有這些教帥,不僅是學生的幸福,也是社會的幸運。

需要提到的是,教師職業「生存」「享受」「發展」這三種存在狀態並不是相互拒絕相互排斥的:「享受型」與「發展型」的教師同樣有「生存」的需要,不同之處在於,他們不是將生存的需要擺在教師職業的首位,而是將其看成不言而喻的事情,他們所追求的也不僅僅是物質功利的滿足,更是精神生活的充實。「發展型」教師也有「享受」的需要,區別則體現在他們已經超越了樸素的興趣而具有了更多的理性,有了更清晰的自我發展愈識。因此.「生存」「享受」「發展」三種存在狀態顯示的是一種人的境界由低至高的提升。同時,教師職業「生存」「享受」「發展」這三種存在狀態也不是截然分離水火不容的:就個體而言.一名教師可能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依次經過這三種狀態:首先是由於生存的需要而走進教師職業;在工作中逐漸培養起了對這一職業的感情,開始享受由這一職業帶給自己的快樂;進而意識到教師這一職業為自己提供了成長與發展的舞台,便自覺地提升和完善自己。也可能有些教師是由於從小就受到某種影響而萌發了做一名教師的志向,就直接從享受狀態起步:在教師職業活動中,逐漸產生了強烈的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理想並落實在自己的平凡工作中.於是,便進入到發展狀態。當然也可能有的教師一輩子只停留在生存狀態,終日為果腹生計而奔波,整天為蠅頭小利而計較,毫無志向,碌碌無為。就群體而言,在一個學校、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中可能並存著「生存型」「享受型」「發展型」三種狀態的教師。

我們在前面講的標題是,做一個幸福的智慧型教師,什麼是智慧型教師?

可以這樣說,智慧型教師,就是正在朝著發展型教師發展過程中的教師,即要生存,又要享受,正在發展中的教師。肖川教授這樣解釋什麼叫智慧:

「智慧是個體面對現實情境解決問題,以求得更好的生存、發展和享受的機智和策略。」

我們要說做一個幸福的智慧型教師,既含有上述享受型和發展型教師的特徵,從克服職業倦怠的角度來看,還有其他的一些,我們來一起研究一下。

第一、 不要把工作當作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

我們是教師,教書育人是我們的工作,我們要把自己的主要時間和精力投入進去,但不要成為那種所謂的「工作狂」,除了工作還是工作的人,是苦行僧,清教徒,活著也沒有什麼意思,如果我們只有工作,「一個心眼撲在教學上,全副身心都在學生上」,怎麼能不疲勞?明明連話都說不出來了,還要人抬著上講台,自己的父母親人快不行了,也不請假,說是怕耽誤孩子們的功課,我們可以感動,但不要輕易學習,因為這有點偏離了人的本性,也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列寧說,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不懂得休息便不懂得工作,不懂得工作便不懂得生活。如果校長知道,還允許這樣或者鼓勵這樣,這樣的校長要撤職,這就叫做不以人為本。據研究,「工作狂」是非常容易發生職業倦怠的人,因為,在職業倦怠的表現中,有一種就叫做狂熱投入型(frenetic):他們有著極強的成功信念,能狂熱地投入工作,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使他們的這種熱情通常堅持不了太長時間,整個信念系統就可能突然塌陷,最終屈服於精力耗竭。

我們也是人,教書育人是享受,還有別的也需要享受,這才構成完整的幸福,我們還有業餘的生活,還有自己的其他責任。一定要善待自己,對得起自己。

業餘生活中最好的是豐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極大地改善一個人的心態,調節一個人的情緒。無論工作多麼忙,都應該善於忙裡偷閒,參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學一點浪漫,多一點情調,要有點趣味,閉著眼睛聽聽音樂,讓優美的旋律從全身的毛孔中慢慢地進入我們的心泉,這是最好的心理按摩,看看電視,了解外面的世界,與電視劇中的角色一起來喜怒哀樂,養幾盆花,種幾兜草,拉拉琴,練練字,看看書,帶著一身的疲倦回到家,什麼都不感興趣的人,身心如何放鬆?愛因斯坦工余尚且拉小提琴,何況我們一般教師?「歌唱是心靈的陽光。當我們內心有陽光的時候,我們會對別人表現出更多的熱情和友善,一首好歌一定是我們人生中芳香四溢的,當我們心中流淌美妙旋律的時候,我們會更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阻礙、失意與困頓。」(肖川)利用寒暑假,徹底放鬆身心。「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把工作上的事情暫時拋在腦後,盡情地徜徉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間。古人云,浪漫情懷總是詩,詩意的生活才是美好的,才是幸福的人生。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強自己的生活樂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對職業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還要找點空閑,抽點時間,帶上老婆孩子,常回家看看,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幫你爸爸柔柔肩膀捶捶背,當然,工作的事情,也可以同爸爸談談,但不要只談工作。

還有時間,約上幾位老同學,三五知己,圍坐爐旁,燒個火鍋,幾杯老酒,笑談兒時趣事,縱論天下奇聞,也是人生一種樂趣,一種生命的享受。

隨遇而安,創造自己的樂趣,自得其樂,其樂也融融。

第二、不要事事都爭第一,都求完美無缺。

我們的許多老師,都有著強烈的責任心,總是希望自己能比別人強,自尊,自強,執著、認真,相信「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總想當冠軍,這種敢於拼搏,敢於勝利的精神,是應該具有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優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講,具有這些人格特徵的人卻容易出現偏執心理或者完美主義傾向,應該清楚而聰明地意識到,能當上元帥的士兵極少,冠軍也只能是一次比賽有一個,教學成績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選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過高的希望和不切實際的要求就是幻想和空想。目標值越高,成就感越低,定的目標過高,非能力所及,工作非但不能帶來愉快,反而會經常體驗挫折,從而成就感低落。總抱著不現實的目標生活,苛求自己、責怪別人,其結果只能招來無休止的煩惱和自責,久而久之,要就是身體搞垮了,要就是心理搞虛了,也就是職業倦怠了。人,不可能沒有慾望,但慾望過高就可能出問題。一般來說,當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由於成績不大,效果不好,心裡著急而產生倦怠時,就應該是重新調整和認識自己的時候了,這時不妨靜下心來,多花點時間思考一下自己到底要追求什麼?最想從工作中獲得什麼?這份工作可以發揮自己的所長嗎?是自己努力不夠還是被擺錯了位置?等等。當受到壓力威脅時,不妨與家人或親友同事一起討論,不要悶在心中,多找他們一起談談,多溝通,多交流。

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著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我們教師乾的是良心活,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則,凡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違背自己的做人原則就行了,只要自己努力了,奮鬥了,就行了,不要太在乎別人的評價,不要太在意個人一時的小得小失,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越比越泄氣,俗語說得好:「知足者常樂」、「心靜自然涼」。另外,就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抱負水平,適當一下降低對自己的期望值,還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從自己的實際能力、水平、條件、基礎出發,人無完人,我也不可能是完人,有點毛病和缺點,改了就是,不必自責和苛求,想開一點,看透一點。有個對聯說得好:事在人為,休言萬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

人的一生應該是奮鬥的一生,若人生中沒有奮鬥目標,不管幹什麼事,時間久了就會不思進取,產生厭倦情緒。但目標太高了,就會使人產生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就象登山一樣,一步不能從山底登上山頂,如果用沿途的景點來分解漫長的登山路程,這樣就可以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自信中逐漸接近山頂。人的奮鬥目標的實現也是如此,需要把遠大的目標化解為一個個小的奮鬥目標,不斷制定小目標,經常體驗成功的快樂,體驗這個「過程」中的快樂。小的奮鬥目標僅僅是我們在實現大的目標過程中小小的一步,它是我們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在其中體驗到的成功的快樂就成了我們實現下一個新目標的動力。所以,我們就必須把人生奮鬥的最終目標劃分為若干個小目標。雖然大目標看起來遙遙無期,但小目標卻是很容易實現的。因此,當我們完成一個小目標後就要再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新目標去奮鬥,在不斷實現小目標的同時經常體驗成功的快樂,享受工作著的幸福,從而工作中的倦怠症也會離我們而去。

我們要成為享受型和發展型的教師,也應該是這樣的,聰明而有智慧的人,就要一步一步的來。步步都是風景,步步都是享受,步步就是發展。

最後,我想引用一句俗語,來進一步比喻智慧型教師的個人特質,注意,我這還是比喻。

那就是,幸福的智慧型教師是「五有」新人,有情,有義、有膽,有識,有趣。

有情,情感是人一切行為的動力,一個幸福的人,必然擁有親情,友情,愛情,是一個感情的富翁!必然洋溢著滿腔的熱情和澎湃的激情,必然充滿著暖暖的溫情和甜甜的柔情,高雅而有品位的閑情,浪漫而又現實的幽情,每天都有好心情!

有義,一個幸福的教師,必是正義和仁義之士,德字為首,師德高尚,情義相連,情義無價,有情之人,情深義重,義薄雲天,俠肝義膽,見義勇為,大義凜然,敢於仗義執言,崇尚的就是一個中國的知識分子要鐵肩擔道義!

有膽,一個幸福的智慧型教師,必是琴心劍膽之人,能文能武,既有情致,又有膽識,瀝膽披肝,忠誠於事業,獻身於教育,與同事,和學生肝膽相照,敢哭敢笑,敢想敢做,敢作敢為,敢上也敢下,再大的困難和壓力,也不會使他失去信心,勇於開拓,敢於創新,是一個教育改革的勇敢的探索者。

有識,一個幸福的智慧型教師,必是有識之士,通才練識之人,知書識理,知情識趣,博學多才,見識練達,識時通便,既有通透的遠見卓識,又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僅能識文斷字,也能識微知著,更能識才尊賢,慧眼識英雄,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在今天的社會裡,是一個識大體,顧大局,識時務的真俊傑!

有趣,一個幸福的智慧型教師,必是幽默風趣,妙趣橫生之人,人見人愛,是個人緣兒,是個俏皮人,說話絕不死扳,做事靈活機動,活得有趣味,自己一生都開心,走到哪裡,就把歡笑和快樂帶到哪裡,給家人,親人,同事,朋友,學生,乃至路人,都帶來笑聲,使他們都活得愉快開心, 讓大家都一起快樂,幸福!


推薦閱讀:

新手幼師上課冷場?幼兒教師如何上好一堂課
求求你們,放過老師吧!
人教版普高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3教師用書 第一單元
教師證

TAG:教師 | 幸福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