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黃帝外經

《黃帝外經-注釋探微》第五部 2016-01-30 16:55閱讀: 《黃帝外經-注釋探微》第五部命門經主篇第三十七五行生剋篇第三十八小心真主篇第三十九水不克火篇第四十三關升降篇第四十一表微篇第四十二呼吸篇第四十三脈動篇第四十四瞳子散大篇第四十五命門經主篇第三十七:原文雷公問於岐伯曰:十二經各有一主,主在何經?岐伯曰:腎中之命門為十二經之主也(1)。雷公曰:十二經最神者,心也。宜心為主,不宜以腎中之命門為主也。岐伯曰:以心為主,此主之所以不明也(2)。主在腎之中,不在心之內。然而離心非主,離腎亦非主也。命門殆通心腎以為主乎。豈惟通心腎哉。五臟七腑無不共相貫通也(3)。雷公曰:其共相貫通者,何也?岐伯曰:人非火不生,命門屬火,先天之火也。十二經得命門之火始能生化,雖十二經來通於命門,亦命門之火原能通之也(4)。雷公曰:命門屬火,宜與火相親,何偏居於腎以親水氣耶?岐伯曰:腎火,無形之火也;腎水,無形之水也。有形之火,水能克之,無形之火,水能生之。火克於水者,有形之水也.火生於水者,無形之水也。然而無形之火偏能生無形之水,故火不藏於火,轉藏於水。所謂一陽陷於二陰之間也(5)。人身先生命門而後生心。心生肺,肺生脾,脾生肝,肝生腎,相合而相生,亦相剋而相生也。十二經非命門不生,正不可以生克而拘視之也(6)。故心得命門,而神明應物也;肝得命門,而謀慮也;膽得命門,而決斷也;胃得命門,而受納也;脾得命門,而轉輸也;肺得命門,而治節也;大腸得命門,而傳導也;小腸得命門,而布化也;腎得命門,而作強也;三焦得命門,而決瀆也;膀胱得命門,而畜泄也。是十二經為主之官,而命門為十二官之主。有此主則十二官治。無此主則十二官亡矣。命門為主,供十二官之取資。其火易衰,其火亦易旺,然衰乃真衰,旺乃假旺。先天之火非先天之水不生(7),水中補火,則真衰者不衰矣。火中補水,則假旺者不旺矣。見其衰,補火而不濟之以水則火益微;見其旺,瀉火而不濟之以水則火益熾.雷公曰:何道之渺乎(8),非天師又孰能知之.注 解:(1)腎中之命門,為十二經之主也:此處再一次強調,命門是十二經的主宰,是人體聯繫先後天的必經門戶,是人後天命根,先天性室。無命門,後天之命無根系;無命門,先天之性無歸著。只有命門平秘水火陰陽,才能將先天一點真元與後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天十二經氣血通融。(2)此主所以不明也:這就是心主神志的不明確之處啊。真正的明君是善於用人,而不是事必躬親,心主將掌握生死的權柄委託於手下忠心的將軍,自身居於無為之地,才能神志清明。主宰萬物。所以心雖然是十二經中最神者,但卻將貫通十二經氣血的重任委於命門,自處無為,不做主而仍是主宰。(3)五臟七腑無不共相貫通也:命門雖位腎中,不在心內,但卻離開心神不是主,離開腎精也不是主,命門原來是貫通於心腎之間的,是心和腎共同構成的能量場。其實何止是心和腎,其它五臟七腑無不和命門場息息相關。(4)亦命門之火原能通之也:雷公問為什麼各臟腑必須和命門息息相通呢?岐伯解釋道:人沒有火氣就不能生長,而命門正是提供先天火氣的。十二經的生機得到命門真火溫養就會生化不息,所以雖然十二經的經氣沒有直接與命門相通,但是命門的火氣原本就能相通的。(5)所謂一陽陷於二陰之間也:一陽陷於二陰之間是八卦中的「坎」()卦符號,腎主水,又藏人體真陰,而命門居中主火屬陽,腎水和腎火都屬於先天無形水火,後天有形之水克制後天有形之火。而先天無形之火卻能生無形之水,因此先天命門真火不藏於後天心火而藏於先天水府腎中,正是「坎卦」之象。(6)正不可以生克而拘視之也:人在母腹成胎時,是先生兩腎後才生心臟的,然後心生肺,肺生脾,脾生肝,肝又生腎的,它們彼此相合相生,也相剋又相生。十二經都從兩腎間命門生出,怎麼能拘泥於相生相剋,來看待呢?(7)先天之火非先天之水不生:由於命門提供十二經的真火,因此命門之火既容易衰也容易旺。衰是真衰,旺卻是假旺,如果能從水中補火,導致命門之火真衰的也就不衰了;再能從火中補水,其中導致虛火上炎的假旺也就不會再假旺了。如果見火力衰微,而光補火不知補水濟火,那麼因為陰液虧損導致的真火衰微反而會變得更加衰微;見到虛火假旺,只知道一昧瀉火,不懂得補水滋陰,火反而會更加熾盛。這就是命門水火陰陽互根互補的調劑功能。(8)何道之渺乎:渺,渺小,渺茫,這裡引申為深奧幽遠的意思。雷公聽了岐伯對命門之道的分析,由衷讚歎:為什麼命門之道是這樣的高深幽遠莫測啊,不是天師您為我講解又怎麼夠明白呢!探 微:本章繼上一章「命門火篇」之後,意猶未盡,更進一步地探討命門這一聯繫先後天,關乎人生死的人身重要部位。顧名思義,命門就是「生命之門」,是人養生修真的關鍵所在。不知命門,光修真性,無論真性如何活潑靈動,也是萬劫陰靈,鬼氣森然。而且沒有命門內添注真元,靈性陰神最終會像沒有油的燈焰,不得不熄滅。所以呂洞賓祖師會說:「萬劫陰靈難入聖」。而命門就是「添油續命」的關鍵所在,所以岐伯在「外經」中一再強調。只要尚有一絲真元,謹守命門,調劑水火,長生可期。大而化之,不斷地加添命門水火真元,最終積油成海,點火如山,真水火可成燎原之勢,永遠無熄滅之時了,「壽蔽天地,無有終時」,何等豪情;「暢遊於無極之野,逍遙於無何有之鄉」,何等高尚,惜於如今之世不多矣!滾滾紅塵,湮沒人向道之心;無邊慾海,耗盡人命門真元。芸芸眾生,有幾個真知吾憂世之情;歷歷人生,有幾人能助我補天之志!願讀者諸君讀完此篇,能奮起自強之志,頓生惜命之心。念父母之生我不易,想天地育我不枉,忍一時放蕩之慾望,叛一回墮落之舒心。把先天大道賦予我之性靈,注守於命門之神室,待小心生髮跳躍之活力,氣海翻騰水底之金輪,金華閃爍,皓月臨空,飛六齣於廣寒宮院,顯三花於九樽鼎上。於是,元嬰出現,真我顯形。我不朽於天地之間,長存於日月光中。詩 云:(一)再指滄灜說命門,洪爐鼎沸顯金輪。何當摘取蓮花蕊,不許嫦娥向月奔。(二)真陽踴躍娶真陰,海窟光輝覓小心。待到爐中香氣鬱,花開月朗任行吟。五行生剋篇第三十八:原文雷公問於岐伯曰:余讀《內經》載五行甚詳,其旨盡之乎?岐伯曰:五行之理,又何易窮哉(1)。雷公曰:盍不盡言之?岐伯曰;談天乎,談地乎,談人乎。雷公曰,請言人之五行。岐伯曰:心、肝。脾,肺、腎配火、木,土、金、水,非人身之五行乎。雷公曰;請言其變。吱伯曰:變則又何能盡哉。試言其生克。生克之變者,生中克也,克中生也。生不全生也,克不全克也,生畏克而不敢生也,克畏生而不敢克也。雷公曰:何以見生中之克乎?岐伯曰:腎生肝,腎中無水,水涸而火騰矣,肝木受焚,腎何生乎?肝生心,肝中無水,水燥而木焦矣,心火無煙,肝何生乎?心君火也,包絡相火也,二火無水將自炎也,土不得火之生,反得火之害矣.脾生肺金也,土中無水,於土何以生物,鑠石流金(2),不生金反克金矣。肺生腎水也,金中無水,死金何以出泉(3)。崩爐飛汞(4),不生水反克水矣。蓋五行多水則不生,五行無水亦不生也(5)。雷公曰:何以見克中之生乎?岐伯曰:肝克土,土得木以疏通則土有生氣矣。脾克水,水得土而畜積則土有生基矣。腎克火,火得水以相濟,則火有神光矣。心克金,然肺金必得心火以煅煉也。肺克木,然肝術必得肺金以斫削也(6)。非皆克以生之乎。雷公曰:請言生不全生。岐伯曰;生不全生者,專言腎水也.各臟腑無不取資於腎。心得腎水而神明煥發也;脾得腎水而精微化導也;肺得腎水而清肅下行也;肝得腎水而謀慮決斷也。七腑亦無不得腎水而布化也。然而取資多者分給必少矣。親於此者疏於彼,厚於上者薄於下。此生之所以難全也。雷公曰:請言克不全克。岐伯曰:克不全克者,專言腎火也。腎火易動難靜,易逆難順,易上難下,故一動則無不動矣,一逆則無不逆矣,一上則無不上矣。騰於心躁煩矣。入於脾乾涸矣,於肺喘嗽矣,流於肝焚燒矣,衝擊於七腑燥渴矣。雖然腎火乃雷火也,亦龍火也。龍雷之火其性雖猛,然聚則力專,分則勢散(7),無乎不克反無乎全克矣。雷公曰:生畏克而不敢生者若何?岐伯曰;肝木生心火也,而肺金太旺,肝畏肺克不敢生心則心氣轉弱,金克肝木矣。心火生胃土也,而腎火太旺不敢生胃則胃氣更虛,水侵胃土矣。心包之火生脾土也,而腎水過泛不敢生脾,則脾氣加困,水欺脾土矣。脾胃之土生肺金也,而肝木過剛,脾胃畏肝不敢生肺,則肺氣愈損,木侮脾胃矣。肺金生腎水也,而心火過炎,肺畏心克,不敢生腎,則腎氣益枯,火刑肺金矣。腎水生肝木也,而脾胃過燥,腎畏脾胃之土,不敢生肝,則肝氣更凋,土製腎水矣。雷公曰:何法以制之乎?岐伯曰:制克以遂其生,則生不畏克。助生而忘其克,則克即為生(8),雷公曰:善。克畏生而不敢克者,又若何?岐伯曰:肝木之盛由於腎水之旺也,木旺而肺氣自衰,柔金安能克剛木乎。脾胃土盛由於心火之旺也,土旺而肝氣自弱,僵木能克焦土乎(9)。腎水之盛由肺金之旺也,水旺而脾土自微,淺土能克湍水乎(10)。心火之盛由於肝木乏旺也,火旺而腎氣必虛,勻水能克烈火乎。肺金之盛由於脾土之旺也,金盛而心氣自怯,寒火能克頑金乎。雷公曰:何法以制之?岐伯曰:救其生不必制其克,則弱多為強。因其克反更培其生則衰轉為盛。雷公曰:善。注 解:(1)五行之理又何易窮哉:天地五行之道,理深道遠,窮畢生之力都難以盡其奧,有天之五行、地之五行、人身之五行。無論外經、內經都僅就人身對應天地五行的五臟七腑,略談五行生剋變化,還是難以深究。天有五運六氣,地有水火風雷,和人身五臟七腑應對。其中陰陽消長,變幻無窮,人的語言都無法細述。(2)爍石流金:爍,銷毀;流,化金為水。土干是因為火氣太旺,烈火焚金,金石都會銷毀融化。(3)死金何以出泉:一潭死水全無生機,這樣的金源又怎麼能流出清洌的泉水呢?(4)崩爐飛汞:汞,水銀;水銀性好流動飛走,如果火氣太旺,燒毀爐鼎,水銀必然流溢飛走。沒有腎水(鉛)潤澤,心火(汞)肯定煙銷雲散。(5)五行多水則不生,五行無水亦不生也:水是萬物的源頭,世間萬物的產生都是從水而來,水數是一,天一生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但是水多則泛濫成災,無水則源頭枯竭。(6)斫削:斫,用斧頭砍;削,用刀子削,刀斧齊用,砍伐修理。(7)然聚則力專,分則勢散:形容腎中龍雷之火,龍,潛深淵而藏深谷,養精蓄銳,等待陽氣蓄足,時機到來,則騰空萬里,飛龍在天,行雲布雨,見首不見尾了。雷霆潛一陽於九陰之下,等待大地陽回,萬木崢嶸,春風疏雨,化土開天,一陽始發,霹靂開天。龍雷之火譬喻腎中真陽之火,必待久蓄聚元,始煥發生命力,分津化氣,化布全身,滋潤五臟七腑,經絡骨骼。(8)則克即為生:這裡用「制克」和「助生」兩種方法來對治和解決「生畏克而不敢生者」的難題,「制克」是指把克制自身的對象克制約住,使克人者無力克人;「助生」是幫助生其者有力生化。如肝氣虛,但腎因畏脾胃土氣盛而不敢生肝,用「制克」法制約脾胃土邪,瀉土氣而制克;用助生法幫助腎氣以生肝,滋補腎水以助肝木之生。(9)僵木能克焦土乎:僵,僵化,僵化和枯死不同,枯死之木尚能復活,僵化之木已全無生機,自然不能剋制住焦枯的強土了。由於肝木已死,脾胃的土氣肯定更加旺盛,必成焦土。(10)淺土能克湍水乎:淺,貧瘠而沒有生長力量。湍,急速流淌的水。由於脾胃功能的嚴重破壞,土氣消退,已經無力剋制旺盛的腎水生髮了。其實腎水的旺盛只是相對於淺土而言的。探 微:前面探討了十二經與命門的關係,這裡又單獨探討五臟與五行的關係。五行學說,是我因古代自然生命的樸素辯證法的又一大特色。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上應天運時氣,下應地利物產,中應人體五臟,心肝脾肺腎,因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而相互制約和補充。無論後天養生還是先天修真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條件。功在後天時,聚其它四臟木為金水歸於脾土,五行歸元;化為先天之炁後,五氣升于丹鼎,術語為「五炁朝元」。只是在修鍊中必須明白五行的相生相剋而調節五臟元氣的聚散平衡。讀者難道不想尋求明白之人共同探索嗎?詩云:悟空被壓五行山,生克相融九轉丹。水火爐中烹紫色,熒光已透萬重關!小心真主篇第三十九:原文為當(1)問於岐伯曰:物之生也,生於陽。物之成也,成於陰。陽,火也;陰,水也。二者在身藏干何物乎?岐伯曰:大哉問也(2)。陰陽有先後天之殊也,後天之陰陽藏於各臟腑。先天之陰陽藏於命門。為當日:命門何物也?岐伯曰:命門者,水火之源(3)。水者,陰中之水也;火者,陰中之火也。為當曰:水火均屬陰,是命門藏陰不藏陽也。其藏陽又何所乎?岐伯曰:命門,藏陰即藏陽也。為當曰:其藏陰即藏陽之義何居?岐伯曰:陰中之水者,真水也;陰中之火者,真火也。真火者,真水之所生;真水者,真火之所生也。水生於火者,火中有陽也。火生於水者,水中有陽也。故命門之火,謂之原氣。命門之水,謂之原精。精旺則體強,氣旺則形壯。命門水火實藏陰陽,所以為十二經之主也。主者,即十二官之化源也。命門之精氣盡,則水火兩亡,陰陽間隔,真息不調(4),人病輒死矣。為當日:陰陽有偏勝,何也?岐伯曰:陰勝者,非陰盛也,命門火微也。陽勝者,非陽盛也,命門水竭也。為當日:陰勝在下陽勝在上者,何也?岐伯曰:陰勝於下者,水竭其源則陰不歸陽矣。陽勝於上者,火衰其本則陽不歸陰矣。陽不歸陰,則火炎於上而不降。陰不歸陽,則水沉於下而不升。可見命門為水火之府也,陰陽之宅也,精氣之根也,死生之竇也(5)。為當曰:命門為十二官之主寄於何臟?岐伯曰: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小心即命門也。為當曰:鬲肓(6)之上,中有父母,非小心之謂歟。岐伯曰:鬲肓之上,中有父母者,言三焦包絡也,非言小心也。小心在心之下,腎之中。注 解:(1)為當:黃帝的大臣。(2)大哉問也:這個問題了不起啊。(3)命門者,水火之源:命門是先天的門戶,先天真氣通過命門到後天經脈臟腑中視需要而化火或化水,或為陽或為陰。所以說命門是水火的源頭。(4)真息不調:命門為後天水火的源頭,真火真水都是從命門先天元精化出,如果命門內先天元精一旦衰竭,後天水火陰陽就都消亡斷絕,真氣不調和,人就會生病直至死亡了。(5)死生之竇也:竇,孔洞,這裡指門戶。命門既然是後天通達先天的門戶,陰陽水火都靠命門元精的調節。陰盛就是因為命門火氣衰微;陽勝則是因為命門真水虧竭。如果火氣衰微,就會導致陽不歸陰則火炎於上而不下降;水源枯竭,就會導致陰不歸陽水沉於下而不升。而這些現象都是取決於命門這個精氣之根,死生之門戶。(6)鬲肓:鬲,就是膈膜。肓,膏肓,人體深層部位。膈膜之上的膏肓就是心臟;膈膜之下的膏肓就是命門小心。兩個心是相通相交的通道就是這樣形成的。探 微:為當的問題似乎故意地提問以道出命門小心的作用及其藏陰藏陽的功能。命門的作用和地位如此重要,實在值得我們重視。「外經」再三重申命門的重要性,我們必須要理解命門的作用及其特性,認識命門小心的實質,維護自己的生命,讓我們的生命之花常開不謝,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一點先天元精化成後天水火,在不斷的調節下平衡陰陽,貫通十二經脈,循環五臟七腑,化生無窮無盡的生機。如果這一點元精一衰竭,則化生無源,疾病叢生,死期將矣!詩云:小心真主可通神,內蘊元和即是真。化出陰陽分水火,人生不朽總如春。水不克火篇第四十:原文大封司馬(1)問於岐伯曰;水克火者也,人有飲水而火不解者,豈火不能制水乎?岐伯曰:人生於火,養於水。水養火者,先天之真水也。水克火者,後天之邪水也。飲水而火熱不解者,外水不能救內火也。大封司馬曰:余終不解其義,幸明示之。岐伯曰:天開於子(2),地辟於醜(3),人生於寅(4),寅實有火也。天地以陽氣為生,以陰氣為殺。陽即火,陰即水也。然而火不同,有形之火,離火也。無形之火,乾火也。有形之火,水之所克。無形之火,水之所生。飲水而火不解者,無形之火得有形之水而不相入也。豈惟不能解,且有激之而火熾者(5)。大封司馬曰:然則水不可飲乎?岐伯曰:水可少飲以解燥,不可暢飲以解氛(6)。大封司馬曰:此何故乎?岐伯曰:無形之火旺,則有形之火微。無形之火衰則有形之火盛。火得水反熾,必多飲水也,水多則無形之火因之益微矣。無形之火微,而有形之火愈增酷烈之勢,此外水之所以不能救內火,非水之不克火也。大封司馬曰:何以治之?岐伯曰:補先天無形之水,則無形之火自息矣(7),不可見其火熱飲水不解,勸多飲以速亡也。注 解:(1)大封司馬:司馬,古官名。大封,人名。見《管子·五行》:昔日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得大封而辯於西方,得後……使大封辯於西方,故使為司馬。(2)天開於子:子,原意是種子,當種子胚芽生髮,生命初始,混沌方開。如夜半靜定,忽有鼠鑽穴,始出活動,辟破鴻濛,在人體混混沌沌,杳杳冥冥之時,忽命蒂處一陽生髮,真炁萌動,先天精元激越,活子時來到,水火靈動,天地頓開。這是人身小天地中天開於子的道理。「冬至子時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3)地辟於醜:天有靈種成熟,急於播種,便需下手耕種,耘田辟荒,在修真術語中叫做「安爐立鼎」「鐵牛耕地」。其實就是一些隱喻而已,當命門先天真陽發動,下一步該往哪裡走,而正常情況下是膽肝二經,在炁行過程中,會有耕耘開闢的感覺。(4)人生於寅:子時一陽初生,丑時二陽升發,寅時三陽開泰,萬物生長,日出東方,天清地朗,人生於卯時。此時陽氣大放,如虎生風,元炁升到夾脊,肺金宣發,欣欣向榮。但是由於此時太陽已從東方升起,寅時已有火氣了。(5)且有激之而火熾者:文中大封司馬問岐伯,人飲水為什麼不能除滅體內的火氣,人因為腎中真水耗損,導致邪火熾盛,腎水虧虛,不能制火,僅靠飲後天外水當然不能排解。真能滅火的水當然也不是真水,真水只能濟火,養火,只有後天邪水才能用來滅火,真水相當於人體的油是用來點燈助火的,所以滅火必須是後天邪水。但此處之火,卻不是後天之水所能滅掉的凡火,而是先天之水中所含有的真火,如同現代工業中的汽油、柴油一樣內含火源的液體,無論怎麼摻水,都是可以點燃的。因此,當汽油燃燒時,是不能用水澆滅的,而如果用油去潑火豈不是「激之而火熾者」嗎?(6)水可以少飲以解燥,不可暢飲以解氛:人生病發燒,飲水只能解渴,卻不能退燒。防火只能用洒水來緩解天乾物燥,當然不能靠澆灌大量的水來解除失火的隱患。氛,氛圍,氣氛。這裡是發火的條件。(7)補先天無形之水,則無形之火自息矣:欲滅無名火,須補先天腎水,先天腎水充足時,相當造出來是不能點燃的油,內含的燃點降低了,不容易起火了。後天火自然也就熄滅了。不從根本上杜絕火種,只是見到火起,就一味地澆水,導致水火兩敗俱傷,速速死亡。探 微:水本來就是克火的,為什麼這一章卻說水不克火呢?於是岐伯給大封司馬析先天無形之水火和後天有形之水火的區別。先天無形之火如同油中火源,水不可滅,只有濟以先天無形之水,其火自熄。可以克火的水是後天有形之水,而可滅之火也只能是後天之凡火了。然而以上所講如同霧裡看花,反不不易明白。這一篇的要旨就隱藏在這些並無多大意義的話中。「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才是關鍵的東西,注者在此再一次提醒讀者朋友耐心讀經,降心火以得明心見性之效,養腎水以結真元固命之果,尋找經中真諦,砂里淘金,去蕪存菁,講習經過程就是修鍊過程,火候一足,雜質煉盡而真金顯現,三花聚頂,五炁朝元,立地可期!有志者可與我同行焉!詩云:(一)水火原為既濟生,爐中煉得黑鉛成。黃金收得須真汞,內外經中隱大乘!(二)勸君須耐道人心,經里真詮細細尋。子丑寅時多揣測,拈花含笑是知音!三關升降篇第四十一:原文巫咸問曰:人身三關(1)在何經乎?岐伯曰:三關者,河車之關也。上玉枕(2),中腎脊(3)、下尾間(4)。巫咸曰:三關何故關人生死乎?岐伯曰:關人生死,故名曰關。巫咸曰:請問生死之義。岐伯曰:命門者,水中火也。水火之中實藏先天之氣,脾胃之氣後天之氣也。先天之氣不交於後天,則先天之氣不長。後天之氣不交於先天,則後天之氣不化。二氣必晝夜交,而後生生不息也(5)。然而後天之氣必得先天之氣先交而後生。而先天之氣必由下而上,升降諸脾胃,以分散於各臟腑。三關者,先天之氣所行之徑道也。氣旺則升降無礙,氣衰則阻,阻則人病矣。巫咸曰:氣衰安旺乎?岐伯曰;助命門之火,益腎陰之水,則氣自旺矣(6)。巫咸曰:善。注 解:(1)人身三關:按道家修真理論,黃帝老子一脈真傳,在人督脈河車有三處關乎人生死的要穴,術語叫「後三關、前三田」。後三關為上「玉枕、中夾脊、下尾閭」三關為先天元氣上升的運行通道上的主要關口。只有打開這三道關口,先天元氣才能與後天之氣相交,才能生生不息。(2)玉枕:頭部枕骨隆起處。在八卦方位對應西北方,在地理上是甘肅玉門關。是後三關的上關,先天元氣由此入腦,也是通後三關難度最大,反應最強烈的一個關口。(3)腎脊:其實是夾脊,肚臍對直的命門上數五椎節,也就是後頸下大椎骨節下數第八個胸椎節,兩個肩骨相對處。這裡是黃河龍門峽,是後三關的中關。是通後關最為容易的一關,稱為鹿車,也是小周天后轉大周天的入口處。(4)尾閭:從尾椎末節上婁第三、四椎之間,腰椎和骶骨對接處,它的前面則正是毛際往裡的胞宮神室下丹田。尾閭是黃河入海口,是煉精炁的第一道知,也是牛車之路。(5)二氣必晝夜交,而後生生不息也:其實人體內營血元氣一晝一夜自動循環五十周,五十之數是河圖大衍之數。而運行過程產生的能量則通過命門分分布到十二經脈和五臟七腑以供後天養生的消耗。以上所說的都是後天順行的內容,而修真之士所行的顛倒陰陽,逆轉先天之路,就是將自身原有的元神從止述的消耗運行之路中獨立出來,與元精結合,來指導所產生的元氣走河車之路,逆行周天,把先天元氣從下行化精的路上逆轉回來,化神育神,返還生死,從黃河之路,逆返崑崙,沿任脈長江下行和脾胃後天之氣相交合,然後晝夜相交,始能生生不息。(6)助命門之火,益腎陰之水,則氣自旺矣:岐伯天師回答巫咸所問的都是修真大道的無上秘訣,無奈今人只知後天養生,不知先天修真。助火益水,今人所講,不是飲講,不是飲食,便是服藥,豈不知此水火都是先天無形之水火,後天飲食藥物豈能融合,徒補後天有形水火,強身健體尚可,無望逆轉轉生死,顛倒陰陽,修得不死長存的真身了。無形之水火,只能在元神的指導下,於杳冥昏默之中效大宇宙的日月水火,晝夜相交,按火候度數抽添水火,直至交無可交,可脫生死輪迴。探 微:此章繼命門小心養生主後又曝一絕密。直抒胸臆,揭秘三關。前文所說的命門真元,化生水火後,就順逆兩條路以供選擇,一是順行後天,真元化水火循十二經,養五臟七腑,滋潤後天肉體,以供日常所消耗,一是逆轉河車,炁透三關,經天門下與後天精氣相交合,孕育先天混元靈胎,以破生死玄竅。岐黃苦心怎能報答矣!惜乎今人只知順行後天,不求逆返先天,修真路上,何等寂寞,芸芸眾生,悠悠雲路,誰與我同行?詩云:(一)黃河九曲逆三關,萬道艱難怎轉還。一笑漕溪來訪客,明朝我欲掛雲帆。(二)河車滾滾上崑崙,氣透三關九轉輪。阿母瑤池新浴後,垂簾待我叩雲門!表微篇第四十二:原文奚仲(1)問於岐伯曰:天師《陰陽別論》中有陰結,陽結(2)之言。結在臟乎?抑結在腑乎?岐伯曰:合臟腑言之也。奚仲曰:臟陰腑陽,陰結在臟,陽結在腑乎?岐伯曰:陰結陽結者,言陰陽之氣結也。合臟腑言之,非陽結而陰不結,陰結而陽不結也。陰陽之道,彼此相根,獨陽不結,獨陰亦不結也。奚仲曰:《陰陽別論》中,又有剛(3)與剛之言。言臟乎?言腑乎?岐伯曰:專言臟腑也,陽陰氣不和,臟腑有過剛之失,兩剛相遇,陽過旺陰不相接也。奚仲曰:臟之剛乎?抑腑之剛乎?岐伯曰:臟剛傳腑,則剛在臟也。腑剛傳臟,則剛在腑也.奚仲曰:《陰陽別論》中又有陰搏陽搏(4)之言,亦言臟腑乎?岐伯曰:陰摶陽摶者言十二經之脈,非言臟腑也。雖然十二臟腑之陰陽不和,而後十二經脈始現陰陽之摶,否則摶之象不現於脈也。然則陰摶陽摶言脈面即言臟腑也。奚仲曰:善。注 解:(1)奚仲:是黃帝的大臣之一,傳說中車輛的創造者。(2)陰結、陽結:後天臨床上是說脾胃虛寒所導致的大便寒性秘結;還有因邪熱入胃腑,導致的腑氣不通,大便燥結的陽明腑實證。(3)剛:臟腑之氣血太過旺盛的偏勝現象。(4)陰搏、陽搏:在中醫臨床上陰博和陽搏都是指切診中脈搏跳動的理象。一般陰搏指的是尺脈搏動,正常情形下尺部脈都是較寸關兩部脈為沉弱,一旦尺脈搏動比其它兩部明顯的話,大多為女子妊娠脈象。搏,搏動,這裡是動而明顯觸手的感覺。陽搏指的是臨床以寸口脈為主的浮數之脈,表示體內陰虛陽元,陽熱過盛,熱氣趨下,損傷沖脈血海,崩血、尿血等熱盛現象,就會出現陽搏。探 微:篇名表微,就是表達、表述微妙的意思。而不是張岫峰先生注釋中的表解釋為外表,體表,因為篇中所論都是有關臟腑經絡中事,何嘗有一言涉及體表的呢?那麼本章所要表述的微妙之言是什麼呢?前文中講到命門火發,直透三關,下面要注意的是什麼呢?就是本文所說的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離了陰陽道不成,命門元氣透三關與後天氣相交,這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調節水火,平秘陰陽,勿使陰陽偏盛偏衰。這是何等精經微妙之事,古稱「火候」,語言尚且道不得,不是過來之說不明白。絕非文中所說的後天臨床病理,而是「專氣致柔」的細緻,是一絲一毫馬虎不得的,否則必有陰結陽結過剛和相搏的的種種偏差,術語稱為「走火」。而調節這些偏差全在於臟腑和經脈,如先後天相交時,識神用事,火力衰微,出現寒象睏倦或者昏沉。修者須立振精神,重整火候,內照陽火結在肝膽,因火力不夠而鬱結,只要在呼吸上用吹噓之功,發動真火,噓開肝鬱,麻煩可立解。如果是因為注意力過於集中,導致火候過旺,武火偏盛,出現煩躁,難以入靜之象,就是臟腑氣剛的毛病,如心火過旺,出現急躁等幻象,須要立定心志,專氣致柔,用「呵」字訣排泄心火,則剛者變柔,陰陽調和了。再如十二經脈的陰陽氣血失調,同時走上兩根以上的脈絡,就會產生陰陽相搏,只有元神主事,靜心歸元,採用沐浴法才能解決問題。所表述者,是以上陰陽互根互化,水火調節的精微之處。詩云:陰陽水火轉周天,表此精微體自然。調節剛柔三百度,金花出鼎壽千年。呼吸篇第四十三:原文雷公問於岐伯曰:人氣之呼吸應天地之呼吸(1)乎?岐伯曰;天地人同之(2)。雷公曰:心肺主呼,腎肝主吸,是呼出乃心肺也,吸入乃腎肝也。何有時呼出不屬心肺而屬腎肝,吸入不屬腎肝而屬心肺乎?岐伯曰:一呼不再呼,一吸不再吸,故呼中有吸,吸中有呼也。雷公曰:請悉言之。岐伯曰:呼出者,陽氣之出也。吸入者,陰氣之入也。故呼應天,而吸應地。呼不再呼,呼中有吸也。吸不再吸,吸中有呼也。故呼應天而亦應地,吸應地而亦應天。所以呼出心也、肺也,從天言之也;吸入腎也、肝也,從地言之也。呼出腎也、肝也,從地言之也;吸入心也、肺也,從天言之也。蓋獨陽不生,呼中有吸者,陽中有陰也;獨陰不長,(3)吸中有呼者,陰中有陽也。天之氣不降則地之氣不升。地之氣不升則天之氣不降。天之氣下降者,即天之氣呼出也。地之氣上升者,即地之氣吸入也。故呼出心肺,陽氣也,而腎肝陰氣輒隨陽而俱出矣。吸入腎肝,陰氣也,而心肺陽氣輒隨陰而俱入矣。所以陰陽之氣,雖有呼吸而陰陽之根無間隔也。呼吸之間雖有出入而陰陽之本無兩歧也(4)。雷公曰:善。注 解:(1)人氣之呼吸:呼吸又叫吐納,吐故納新。呼時由口鼻吐出體內濁氣二氧化碳,吸時吞納入自然中清新氧氣。(2)天地人同之:天和地也在不斷地吐納呼吸,其節奏本和人相同,但今人不懂修真,漸漸與天地呼吸脫節,因此夭折。天有五運六氣,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都是呼吸的規律,呼出時春夏來臨,陽氣氤氳;吸入時秋冬肅殺,陰風凜冽。地有水火風雷,吸時潮退火消,呼時海漲雷奔。人與天地同息,出玄入牝,一呼心肺出,一吸肝腎歸。所謂修鍊成真,與日月同光輝,和天地共呼吸,就是這個道理。(3)獨陽不生……獨陰不長:呼吸也是呼中有吸,吸中有呼,如同春夏陽氣升發中孕育秋冬之歸藏;秋冬收藏中蓄含春夏之真陽。天地元氣也是陰陽互根的。(4)陰陽之本無兩岐也:呼出雖是心肺陽氣,但內中卻含有肝腎的陰氣。古人不說氧氣和碳氣,但都是一氣分解轉化的。陰陽二氣雖有呼出和吸入的區別,但陰陽之根本無間隔。探 微:本章緊接前章說事,氣發命門,透三關,調陰陽水火之火候,靠什麼調呢?當然離不開呼吸,因此修真下手便是調心調息,心是火,息是風,所以修真後世又叫「煉丹」,煉丹自然離不開風火,風箱鼓風吹火,可大可小。呼吸伴隨心神,可緊可慢。雙目攝取元神性光下照爐釜為火,調勻呼吸,分文武之息,先調後天粗息,後開先天胎息。下手果效便是心息相依,沒修鍊的普通人呼吸都是被動的,為了不缺氧不憋氣而呼吸。而修真之人的呼吸則是為了配合心神火候而行的,兩者效果,天差地別。人能主動呼吸,起碼可以達到後天養生,吐故納新,加以熊經鳥伸,也可以袪病延年,健康長壽。更何況逆返先天,神氣打成一片,抱住真元,與天地同存,當然可以不朽長存。讀者朋友,當立志於一呼一吸之間啊!詩云:(一)夜深爐火正溫溫,鼻孔撩天叩玉門。春夏秋冬爭一刻,陰陽升降轉金輪。(二)吐故納新春氣回,一呼一吸總開懷。時人莫問神仙壽,笑指朝天鼻孔來。脈動篇第四十四:原文雷公問於岐伯曰:手太陰肺、足陽明胃、足少陰腎,三經之脈常動不休者何也(1)?岐伯曰:脈之常動(2)不休者,不止肺、胃、腎也。雷公曰:何以見之?岐伯曰:四末(3)陰陽之會者(4),氣之大絡也。四街者(5),氣之曲徑也。周流一身,晝夜環轉,氣無一息之止,脈無一晷(6)之停也。肺、胃、腎脈獨動者,勝於各臟腑耳。非三經之氣獨動不休也。夫氣之在脈也,邪氣中之也,有清氣中之,有濁氣中之。邪氣中之也,清氣中在上,濁氣中在下,此皆客氣也。見於脈中,決於氣口(7)。氣口虛,補而實之,氣口盛,瀉而泄之。雷公曰:十二經動脈之穴可悉舉之乎?岐伯曰:手厥陰心包經,動脈在手之勞宮也。手太陰肺經,動脈在手之太淵也。手少陰心經,動脈在手之陰郄也。足太陰脾經,動脈在腹沖門也。足厥陰肝經,動脈在足之太沖也。足少陰腎經,動脈在足之太溪也。手少陽三焦經,動脈在面之和髎也。手太陽小腸經,動脈在項之天窗也。手陽明大腸經,動脈在手之陽溪也。足太陽膀胱經,動脈在足之委中也。足少陽膽經,動脈在足之懸鐘也。足陽明胃經,動脈在足之沖陽也。各經時動時止,不若胃為六腑之原,肺為五臟之主,腎為十二經之海,各常動不休也(8)。注 解:(1)三經之脈,常動不休者何也:脈,指氣脈,《黃帝內經·靈樞·五十營》篇中講:「故人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在動」。這裡雷公問岐伯:為什麼手太陰肺,足陽明胃,足少陰腎之三脈會常常搏動不停呢?(2)脈之常動:經脈的動脈處會有能用手感覺到的跳動。(3)四末:四肢末梢。(4)陰陽之會:陰經和陽經的會合相聚的地方。(5)四街:指頭:胸、腹、脛各部的經氣運行的通道。《黃帝內經·靈樞·衛氣》「頭氣有街、胸氣有街、脛氣有街」。(6)晷:古代用日影移動定時刻的器具,如今之鐘表的計時器。這裡是說人的經脈運行氣血沒有一時一刻是停止的。(7)決於氣口:人體經脈運行的現象取決於氣口,而氣口就是指人手腕處的「寸口脈處。」(8)各常動不休也:其實人體各經脈都有動脈處,只不過因為足陽明胃經是六腑之原,手太陰肺經是五臟之主,足少陰腎經是十二經之海,因此這三條經脈搏動最明顯。探 微:無論是修真還是養生,都離不開對自身經脈的認識和理解,因此繼前文先天天氣通三關接後天,息調而後脈順,觀察脈順否則有三處明顯外征,而其它各脈之動脈也在本篇一一說明,不是有內息能內照返觀者,怎能知道呢?所以讀者有志修養者,當為驗證。氣息有數,脈行有軌,人身氣血運行是有度的。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一息(一呼一吸)共行六寸,一日夜中,共息一萬三千五百次,脈行五十周,環繞周身。詩云:一吸開關又一呼,周天大衍合河圖。遍行真氣三千度,笑飲長生酒一壺。瞳子散大篇第四十五:原文雲師問於岐伯曰:目病,瞳子(1)散大者何也?岐伯曰:必得之內熱多飲也。雲師曰:世人好飲亦常耳,未見瞳子皆散大也。岐伯白:內熱者,氣血之虛也。氣血虛,則精耗矣。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瞳子尤精之所注也。精注瞳子,而目明,精不注瞳子,而目暗。今瞳子散大則視物必無准矣,雲師曰:然往往視小為大也。歧伯曰:瞳子之系通於腦。腦熱則瞳子亦熱,熱極而瞳子散大矣。夫瞳子之精,神水也。得腦氣之熱,則水中無非火氣,火欲爆而光不收,安得不散大乎。雲師曰:何火之虐乎(2)?岐伯曰:必飲火酒兼食辛熱之味也。火酒大熱,得辛熱之味以助之則益熱矣。且辛之氣散,而火酒者,氣酒也,亦主散。況火酒至陽之味,陽之昧必升於頭面,火熱之毒真歸於腦中矣。腦中之精,最惡散而最易散也。得火酒辛熱之氣,有隨入隨散者腦氣既散於中,而瞳子散大應於外矣。彼氣血未虛者,腦氣尚不至盡散也,故瞳子亦無散大之象。然目則未有不昏者也。雲師曰:善。注 解:(1)瞳子:指瞳孔,腎主之。人在母腹成胎時,就是先長兩腎,再接著就是一對瞳仁。所以腎精充足,瞳仁就亮,所以本文中說「瞳子尤精之所注也」。(2)何火之虐乎:岐伯說瞳子散大呢?雲師就問,是什麼火氣之樣暴虐呢?下文岐伯就解說為「火酒」(白酒)兼食辛熱之味導致的。因此修真養生之士一定要戒除飲酒這一不良嗜好。探 微:後世修道之士往往不管修法有無得到真傳,在戒律規條上都謹守不喝酒這一條。對於養生也是很有益處的,所以不管怎樣,清規戒律都是必須持守的。我們有志修真的人,一定要先弄明白持守戒律的原因和意義才能去守戒,而不是稀里糊塗就去守戒,如修法不得真傳,一輩子死守清規戒律,只到老死仍一無所得。也不能聽後世所傳說的呂祖張三丰祖師等都是一些酒鬼,什麼花酒腥葷都不忌諱,這只是無知之人的謬解,其實所謂「花」,是人真性之光;所謂「酒」,是人真命之精,長生酒,火中蓮,豈是世俗濁物。張三丰祖師詩云:「無花無酒不神仙,花酒神仙古到今……酒肉穿腸道在心。」花不是淫,「犯淫喪失長生寶」,酒肉是穿腸毒藥,而不是世人起鬨的什麼「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穿腸入喉,恐怕不是想穿腸而過就能過去的。作為修真之士,當守的清規還是要謹慎持守的,切不可貪一時之快而自毀道基。詩云:(一)一杯渾酒眼昏花,疑是遊魂到此涯。言語荒唐精耗盡,駕雲飛渡泛星槎。(二)大道難持守戒規,無花無酒總相違。何當修到瑤池去,王母蟠桃酒千杯!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黃帝時代與河洛文化
    軒轅黃帝祝由十三科詳論
    尋考炎黃帝師容成子氏族部落發展與遷徙
    人生基因療法.黃帝外經文化的潛規則和硬道理(之二)

    TAG:黃帝 |